河朔诗派及诗学分析

2018-07-06 07:21李冰燕何江涛
商情 2018年23期
关键词:真性情诗学

李冰燕 何江涛

【摘要】河朔诗派诗派是明清更迭之际的诗人群体,他们饱经战乱之苦,体现出一定的隐逸倾向,诗歌创作主张向杜甫等盛唐诗人学习,抒发真性情。

【关键词】河朔诗派 诗学 宗杜 真性情

一、河朔诗派及成员

河朔诗派是明朝末年清朝初年,朝代更迭之际产生于燕赵大地的著名的诗歌流派之一,位置处于黄河以北,产生于清初的广平府(今河北省永年县),古称河朔。遗民诗人是河朔诗派的重要组成部分。“遗民”是中国独特的历史现象。朝代更迭之际,一些人为了表达对故国旧君的眷顾,选择以自我放逐或结束生命的方式抗议新朝,如历史上有名的叔齐、伯夷就是典型。其中自我放逐的人群属于“遗民”,它包括传统士人对前朝君王的“忠诚”、“诚信”,这些都内化为士人的贞节、道德、信念。河朔诗派的的领袖作家是申涵光,成员包括殷岳、张盖、刘逢源、赵湛等人。清初诗人邓汉仪曾经指出:“今天下之诗,莫盛于河朔,而凫盟以布衣为之长,其所交如殷子伯岩、张子覆与、刘子津逮,皆负卓荦之才,堪与古人相上下”意思是现在天下诗作,没有哪个诗派比河朔诗派兴盛,其中凫盟(申涵光的号)身为布衣是他们的首领,他的交往的朋友,如殷子(殷岳,字伯岩)、张子(张盖,字覆与)、刘子(刘逢源,字津逮),都负有卓绝的才能。清代王士祯最早使用“河朔诗派”的名称,《清史稿》记载:“尚書王士祯称涵光开河朔诗派”。王士祯在《渔洋诗话》中说:“申凫盟涵光诗称广平,开河朔诗派。其友鸡泽殷岳伯岩、永年张盖覆与、曲周刘逢源津逮、邯郸赵湛秋水,皆逸民也。”

申涵光(1618年~1677年)明末清初新旧之交极具影响力的文学家,是河朔诗派领军人物。清初期直隶永年(今河北永年县)人,一作河北广平人。申涵光少年时期就因诗歌而出名名。清代顺治中恩贡生(清特许“先贤”后裔人监者),申涵光谢绝仕进,多次被举荐不去高就。申涵光人清以后,决定人山隐居,亲人朋友百般劝阻,不得已而停止这件事,但无意向仕进做官。申涵光多数时光在家乡隐居,有《聪山集》、《荆园小语》等著作留世。申涵光一生因朝代更替等原因结交了当时社会上的文人士子,同时也渗透于到他的诗歌创作。其广泛的交游,托大了其诗歌创作的范围乃至河朔诗派在当时的影响力。促进了他诗歌的大量创作。崇祯十七年((1644)八月,申涵光赴江南交游,增加了人生阅历,促进了申涵光诗风的转变。江南诗人陈子龙给予极高评价:“初犹体清气弱。渡江以来,诗格一变,俊脱类何大复,南中极称之。归益肆力于诗,拟议变化,日归浑厚”。至此,申涵光的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期。

张盖,清初期的直隶广平府(永年县)人,明末文学家,以诗、书、琴被人熟知。明灭亡后,他不想做官,感情哀愤抑郁,整天狂歌长啸,妻儿家小都不见,被人们称为“狂士”。张盖在诗学创作上,主张学习明代七子,这与申氏是一脉相承的,具体表述为“青莲杜甫看前辈,大复空同冠本朝。”(卷一《绝句》),申涵光也给予过相关评价“读杜诗,岁常五六过,诗亦精进,得少陵神韵。”(卷二《张覆舆诗引》),艺术成就较申涵光要逊色,“往往不中绳尺”(卷二《张覆舆诗引》)。

殷岳(1603-1670),清初期直隶广平府鸡泽县人,明朝的举人,作为遗民人清后曾官江苏睢宁知县,有《留耕堂集》一卷。殷岳与崇祯十二年(1639)在京师与申涵光结识,并一起到江南避难战乱。在殷岳知县任职期间,申涵光极力劝阻他归隐,到宗山博览群书,帮助他建“迟山堂”以居。殷岳创作数量有限,现在见于文献的仅有《客云间有怀尧)一诗。

二、河朔诗派诗歌创作宗唐、宗杜

河朔派诗人在诗歌创作上主张以杜甫为学习的榜样,河朔诗派的诸位诗人不仅在理论上提倡,而且在诗歌创作实践上自觉践行。如申涵光的诗歌创作,遵从“诗圣”杜甫,提出“诗之必唐,唐之必盛,盛必以杜为宗”(《青箱堂近诗序》),《清史稿》记载了河朔诗人的创作风格,指出申涵光作诗,转移多师,汲取众家之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吞吐众流,纳之炉治。”“一以少陵为宗,而出入於高、岑、王、孟诸家”。申氏曾指出张盖关门独自诵读、研究杜甫诗歌,诗歌创作彰显杜少陵的神韵。“诗亦精进,得少陵神韵。”(见《张覆舆诗引》,《聪山集》卷二)。赵湛在诗歌创作同样推崇杜甫。如近评价说赵湛“诗学少陵”。刘逢源的《百忧集行》是模拟杜甫的作品,有感于与杜甫类似的成长经历,可见其追随杜甫程度。他的诗句“由来李杜亦饥寒”,明显有杜甫的影子在里面。

三、河朔诗派诗歌创作彰显“真性情”

河朔诗派的诗人创作,主张真性情的抒发。河朔诗人的诗创作主张真性情流露。申涵光在《屿舫诗序》中提出:“诗以道性情。性情之事,无所附会。盛唐诸家,各不相袭也。”(见《聪山集》卷一)意思是诗歌是用来抒发真性情的,性情的事情,不需要穿凿附会。“诗以道性情”,体现出他们对诗歌功能的根本认识,河朔诗人认为“古之诗人大抵禀清刚之德,有光明磊落之概”,即古代诗歌大多是清冽、刚健的品行,有光明磊落的气概,这是我们立人的根本,这是万事万物产生的地方,也是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河朔诗派把“真性情”作为了诗贵的核心标准。河朔诗人把“性情”诗分为“真”、“假”,尊崇“真性情”的抒写。申涵光用泥钱、木偶来批判缺乏“真性情”的诗歌。大量的诗歌创作事实体现出他们的诗歌创作是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参考文献:

[1][清]王士祯.渔洋诗话[M]//[清]王夫之等,清诗话(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63:204.

[2]蒋寅.王士稹与江南遗民诗人群[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3]王珊珊 清代河朔诗派研究[D],河北大学,2016年.

猜你喜欢
真性情诗学
艾青诗歌的隐喻魅力及其诗学功能
背诗学写话
观人诗学:中国古典诗学和人学互融的文论体系研究
推门观课传递教师真性情
真性情为什么让人烦
朝鲜古典诗学的独立品格
从经济学视角分析当代法国文学批评中的诗学途径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真性情
职场惧怕“真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