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查在妊娠期孕妇贫血中的应用价值

2018-07-07 06:36陆雪冬黄燕凤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色素性性贫血血常规

陆雪冬 黄燕凤

妊娠期作为女性最特殊的生理阶段,其机体多伴有一系列生理变化,以便在可控范围内维护胎儿正常的生长发育。血浆容量剧增是孕妇血液系统最典型的生理变化,其增加量远大于血细胞的增长趋势,因而其稀释作用使孕妇罹患妊娠期贫血的风险极高[1]。妊娠期贫血在临床被认定为是由多种因素或疾病共同作用所引起的症状,对母婴双方近期和远期均可造成诸多不良影响,不仅增加了其他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率,还可能延缓胎儿发育甚至导致胎儿死亡。目前血常规检查是最常见的筛查妊娠期贫血的方法,但各种类型贫血对其指标的具体影响仍不能完全解释。本研究回顾分析妊娠期贫血孕妇的血常规指标,现将其临床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与分组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80例妊娠期贫血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贫血类型将其分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组(52例)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组(28例),选择同期入院接受孕期检查的40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

1.1.1 纳入标准 ① 符合妊娠期贫血相关诊断标准[2]者(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组);② 年龄为20~35岁者;③ 同意接受血常规检查者。

1.1.2 排除标准 ① 临床资料不完整者;② 合并有重要器官、免疫系统、造血或代谢功能异常者;③ 伴有其他妊娠期并发症者;④ 受孕前已确诊贫血者;⑤ 近3个月内存在外科手术史、输血史、献血史或服用过影响指标检测药物者。

1.2 方法 嘱孕妇于采血前1 d的20:00前正常饮食,20:00后严格禁食,次日清晨到检验科采血处常规抽取肘静脉血2 mL。将血样置于抗凝管中,即刻送检,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深圳迈瑞公司提供),按照说明书的相关操作标准于2 h内检测完毕。

1.3 观察指标 比较3组孕妇的临床资料,如年龄、孕周、经产情况、胎数、血型;以及血常规指标,如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的差异。

1.4 评估标准 参考《妊娠期特发性疾病》[3]中提及的相关标准进行评估,Hb<100 g/L诊断为妊娠期贫血。对妊娠期贫血孕妇,若MCV<82.6 fl,则诊断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若MCV>99.1 fl,则诊断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3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资料比较 3组孕妇的年龄、生产情况、胎次和血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孕妇的孕周比较,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组>对照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血常规指标比较 3组孕妇的血常规检查结果比较,RBC水平为对照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组;RDW水平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组>对照组;MCV与MCH水平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组>对照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组,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的Hb水平明显高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组(均P<0.05),两个贫血组间的Hb水平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3组孕妇的临床资料比较

表2 3组孕妇的血常规指标比较

表2 3组孕妇的血常规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组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例) RBC(×1012/L) Hb(g/L) RDW(%) MCV(fl) MCH(pg)对照组 40 4.3±0.5 130.3±9.7 13.6±2.2 87.3±4.2 27.2±1.6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组 52 4.1±0.3 ab 91.3±6.9 a 21.5±4.9 ab 75.1±3.3 ab 24.4±1.1 ab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组 28 3.2±0.5 a 90.5±6.6 a 17.6±3.2 a 108.4±5.5 a 32.7±1.8 a

3 讨论

妊娠期贫血是孕妇最常见的妊娠期并发症之一,约半数以上的孕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妊娠期贫血[4],其原因多为铁元素与叶酸缺乏。妊娠期贫血极易导致孕妇体质减弱,感染风险剧增,加之血液输送氧气的功能减弱,对胎儿生长造成巨大阻碍,孕妇临产更易并发高血压及子痫等重症疾病[5],严重影响孕妇预后及母婴结局。因此探讨妊娠期贫血的病理变化,予以及早识别与干预,是优生优育的关键。

临床最常见的妊娠期贫血类型为缺铁性贫血,以铁元素吸收不足或储备不够为主要病因,呈明显进展性[6],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则是缺铁性贫血的晚期表现。据相关文献显示,孕16周后,红细胞容量与胎儿营养需求明显增加,且孕妇多存在孕吐等妊娠反应,而食纳不足以补充体内所需的铁元素[7],导致造血系统血红蛋白铁来源失代偿,红细胞中游离原卟啉量增加,其MCV与MCH均有所减少。本研究得出相似结论,发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组的MCV、MCH、RBC和Hb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RDW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组。提示妊娠期贫血孕妇在伴有Hb降低的共有特征时,红细胞体积的均一性呈明显异质化趋势,其中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病变趋势更为突出。有学者发现,尽管铁元素缺乏对红细胞增殖的影响较小,但Hb的氧合性能将骤减,孕妇可出现贫血性心脏病等严重并发症;而胎儿的发育也可受到较大限制,宫内窘迫与早产发生风险极高,应引起临床重视[8]。而铁代谢的变化复杂,尤其是危重病人[9]。有研究显示,血小板计数(blood platelet,PLT)和血清铁调素可反映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机体缺铁情况[10]。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致病因素迥异,多由叶酸缺乏造成,少数孕妇由维生素B12摄入不足所引起,危险因素调查认为多与饮食习惯、吸收障碍、排泄增加等因素有关[11]。相关文献显示,维生素B12和叶酸均是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合成过程中重要的辅酶四氢叶酸前体物质,一旦机体缺乏上述物质,其造血系统首先受累[12],引发幼红细胞成熟障碍,其形态功能的异常则将引发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由于起病较慢,贫血多发生于孕晚期。本研究结果显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组孕妇的孕周及MCV、MCH、RDW水平明显高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组和对照组,而RBC水平则明显低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组。提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多表现为红细胞发育失调,而Hb质量受到的影响较小,且由于存在DNA合成障碍,红细胞生存周期骤减,胞浆发育失代偿,促使大体积巨幼红细胞生成且寿命明显缩短[13]。有学者认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好发于孕晚期甚至产褥期,体征、神经系统及消化道反应较为剧烈[14],故临床诊断率较高,需强化孕期指导并及时补充叶酸与维生素B12直至产后血常规指标恢复正常。

综上所述,妊娠期贫血中两种最常见发病类型的血常规RBC、RDW、MCV、MCH等指标差异显著,且好发于不同妊娠阶段,应强化孕期贫血的防治工作,从而优化母婴结局。

1 王小新,张为远,侯磊,等.对妊娠期贫血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6,44(11):73-74.

2 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妊娠期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诊治指南[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4,17(7):451-454.

3 姚天一.妊娠期特发性疾病[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55-57.

4 戴毅敏,王志群.孕前体质指数、孕期增重与妊娠期贫血的关系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18):3680-3682.

5 孟丽萍.妊娠合并贫血361例妊娠分娩结局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8):1198-1200.

6 徐蕾,邓晓杨.早期检测及干预铁缺乏对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影响的研究[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7,24(1):45-47.

7 覃冠德,潘峥,何劭君.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146例原因及治疗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3,42(16):919-919.

8 伏钢,彭艳华,袁华敏.孕产妇红细胞各项参数、锌原卟啉、血清铁的检测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7):2703-2705.

9 谢凌,王胜男,潘速跃.危重病患者铁代谢的研究进展[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7,29(8):765-768.

10 刘金波.缺铁性贫血患者血小板与血清铁调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检验医师杂志,2016,8(4):221-223.

11 唐乃秀,刘靖,张广兰,等.叶酸预防妊娠期妇女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和胎儿神经管缺陷的调查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11):1485-1487.

12 陈小燕.魏花.妊娠期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验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9):947-948.

13 黄和明,谢世营,林楚楚,等.妊娠期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验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8(24):2075-2077.

14 兰易,黄健容.1 000例妊娠中期妇女贫血状况及原因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21):2792-2794.

猜你喜欢
色素性性贫血血常规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肾性贫血治疗的研究进展
幼儿色素性荨麻疹1例*?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贫血36例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20例疗效观察
探讨在血常规检验中运用不同采血方法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
荆芥炭方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的临床效果
原发性色素性结节状肾上腺皮质病的临床分析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