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视域下的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2018-07-09 01:19王琪琪赵江丽刘文渊
创新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文化创意洛阳建议

王琪琪 赵江丽 刘文渊

摘 要:本文简要探讨了工业遗产开发和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耦合效应,剖析了洛阳市在文化创意产业视域下开发工业遗产旅游的优势、劣势、威胁以及机会等方面的内容。对洛阳市结合文化创意思想发展工业遗产旅游提出了一些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文化创意;洛阳;工业遗产旅游;建议;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8)1-20-3

DOI:10.19345/j.cxkj.1671-0037.2018.01.005

Research on Industrial Heritage Tourism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ake Luoyang as an Example

Wang Qiqi,Zhao Jiangli,Liu Wenyuan

(School of Management,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Henan 471003)

Abstract:This paper briefly discussed the coupling effect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heritage and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and analyzed the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threats and opportunities of developing industrial heritage tourism in Luoya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his paper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heritage tourism combining with cultural and creative thinking in Luoyang.

Key words: cultural creativity; Luoyang; industrial heritage tourism; suggestion; countermeasures

1 工业遗产保护与文化創意产业之间的耦合效应研究

1.1 工业遗产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载体

工业文明与工业文化的物质表现即为工业遗产。工业遗产旅游集观赏、研究、展览、休闲、保健、购物等功能于一体,为游客提供旅游设施与服务,其活动主要在工业企业园区、工业历史遗迹以及能够体现工业技术成果、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等场所开展。文化创意产业是人类智慧创造出的文化产物,是一项凝结人类文化智力成果的生产活动,原创性与创新性是其突出特性。文化创意产业和工业遗产在内涵上的互补需求促进了两者之间的耦合,也使得工业遗产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物质载体。洛阳市工业发展历史悠久,老厂房、老作坊等工业类建筑遗产数量较多。颇具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技术价值的机器设备、厂房建筑、生产技能等工业遗产资源,具有典型的社会代表性和不可再生性,彰显了洛阳工业文明的发展进程。此外,工业建筑厂房广阔的空间、较强的可塑性以及厚重的历史文化,对于提高创新人才的创造活力,激发创意人才的灵感具有突出作用,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柱。

1.2 文化创意产业推动工业遗产可持续发展

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历史文化凝结的智慧成果是创新生产活动的文化基础,从过去的制造过程中总结经验,进行再创造是较为科学有效的活动方式。它能够留存和延续工业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并赋予其新的精神内涵和表现形式,进而引导社会力量、社会资金加入到工业遗产保护的行列中。洛阳市近现代留存的珍贵工业遗产资源,承载了那个时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同时也见证了洛阳工业活动对社会历史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在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文化创意产业以人类智慧和创造力为新兴的发展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工业遗产地的实用性,促进功能转换,给予废旧工业建筑新鲜生命,为洛阳的传统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元素和动力。

2 文化创意产业视域下开发洛阳工业遗产旅游的SWOT分析

2.1 优势(Strength)

2.1.1 政府政策的支持与引导。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重要决议之一,为洛阳市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政策引导。《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中原经济区是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重要战略定位之一,这也是我国目前仅有的具有文化传承创新使命与功能的经济区域。同时,也为洛阳市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政策支持。近年来,洛阳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在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下,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果,尤其是在工业遗产产业化、集聚化和特色型道路上发展迅速,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如洛阳市里外文化创意产业园。

2.1.2 工业遗产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文化价值高。从古至今,在中国工业发展历程中,洛阳的工业发展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其遗留下来的工业遗产也是新中国工业遗产的典型代表,而洛阳工业遗产又以涧西工业区最具代表性。洛阳市涧西区风格独特、气势恢宏的街区景观是国内独一无二的工业遗产街区,被国内外城市建筑规划界称为“洛阳模式”,同时也是我国工业发展规划的样板之作。洛阳市主要工业遗产旅游资源如表1所示。

2.1.3 洛阳文化底蕴深厚,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洛阳名列国务院公示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单之中,作为华夏历史文明和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被誉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拥有着十三朝古都之称。洛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极其浓厚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也是记录了中国工业发展辉煌历史的工业重镇,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拓展了国内工业的发展途径,进而产生了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为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 劣势(Weakness)

2.2.1 对工业遗产和工业遗产旅游认识不足。洛阳市工业遗产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因为受“重古代,轻近代;重政治,轻文化”的观念影响,再加上近代工业遗产的建筑外观多以简练和朴实的风格为主,其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不及古代建筑,致使人们对近现代工业遗产开发与保护缺乏科学理性的认知。洛阳大多数地方发展工业遗产旅游意识不强,没有科学地将工业遗产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未能将其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合理再利用,缺少宣传与推广,导致参观人数少,效果不佳。

2.2.2 工业遗产保护不足,建设性破坏严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工业产业结构发生变化,洛阳城市的工业分布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关、停、并、转”“退二进三”等办法成为许多老工业企业赖以生存的无奈之举。由于人们对苏联援建项目遗留下来的建筑所具有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缺乏科学全面的认识,这些具有重要代表性的建筑物在近些年的城区改造中被大规模拆除改建。“一五”时期,一些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街坊区也被成片拆除。

2.2.3 现有工业遗产景区开发不完善,缺乏系统的管理。洛阳市现有工业遗产旅游景区开发力度不够,主要表现为:基础设施不完善,功能不齐全,可供参观体验的旅游项目较少,特色不鲜明。景区尚未形成科学系统的管理体系,工作人员专业化程度低、缺乏职业素养。例如,八里唐开发模式单一,特色不鲜明,许多厂房未彻底改造,营业的店面不多,绿化过少等。

2.3 机会(Opportunity)

随着旅游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大众化、持续性和世界性的人类活动,旅游者由传统的观光旅游越来越趋向于体验式旅游,工业遗产旅游的兴起就源于人们对工业时代的怀旧情结以及对怀旧体验的需求。工业遗产旅游是一种新兴的高端旅游方式,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既能满足人们的心理感受和实际体验,又能满足人们对新鲜事物与新奇思想的追求,增添了旅游市场开发的潜力和推动力。

同时,在国内外文化发展日渐开放包容的大环境下,充分发挥多项产业带动、要素聚集、资源共享功能的洛阳市文创产业,目前已逐渐形成了区域联动、特色突出、规划合理的发展格局,这将对洛阳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提供良好的发展契机。例如,洛阳市里外文化创意产业园,致力于创造属于未来的、开放的、有生命力的新空间。在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基于人对自身和城市的记忆,里外文化创意产业园研究并实践新产业空间、新居住空间、新商业空间等不同类型城市空间的布局和运营模式;以人为核心,以新空间为物质载体,以跨界链接为服务平台,不断创新升级改造新的空间产品,激发更深层次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改变传统办公空间、居住空间、商业空间,为更多的创业者、中小微企业提供线上线下全维度的共享空间服务,构建更具活力的生态社群,打破边界,去创新、设计、改造、运营这些空间。至2017年底,洛阳市里外文化创意产业园运营面积超过40 000平方米,涵盖了联合办公、创意街区、青年公寓、文化展览等新空间产品。

2.4 威胁(Threat)

国内一些城市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工业遗产旅游项目开发,这也给洛阳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比如郑州、西安等工业强市,这些著名城市和企业开发的工业遗产旅游产品,由于起步早,知名度较高,实力较强,必将分流洛阳市同类工业遗产旅游产品的客流量,对洛阳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带来一定的压力和威胁。洛阳要根据自身工业遗产旅游资源所具有的特色,结合文化创意产业新思想、新方法,进行合理利用和开发,打造洛阳工业旅游新模式。

3 文化创意产业视域下洛阳工业遗产旅游发展建议及对策

3.1 加强政府引导作用,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洛阳市政府应加快旅游发展规划的制定,采取多种手段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的引导和扶持。同时,通过落实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加大园区内税收减免、租金优惠力度,注重产权保护,改善市场机制不完善、企业运营缺乏创新等问题,从而持续稳定地发展洛阳市旅游业。最终根据其特色工业遗产资源优势来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统筹洛阳城乡文化创意产业和谐发展。

3.2 引进相关创意人才,重视高校人才资源

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创造力,因此,创意创新人才在创意产业发展中作用尤为突出。洛阳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时应致力于优秀创新创意人才的引进,进一步加强培养创新产品设计人才、创新企业管理人才和创意文化研究人才,让人才资源优势成为产业发展新优势。

3.3 完善配套服务,形成文化创意产业链,促进产业聚集

鼓励引导园区成立文化创意产业协会或工作室,建设集产、学、研为一体的服务中心,同时建设完善周边居民区、餐厅、交通、购物中心等配套服务设施,使其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总体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洛阳市政府应加大地区招商引资的工作力度,多吸引大企业和机构前来融资;加快引进相关配套产业,梳理现有资源,延伸产业链条,进而提高园区综合竞争力,使洛阳市工业遗产旅游开发进入良性的循环发展模式。

3.4 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公共服务功能

洛阳市工业遗产地建立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时,需要符合洛阳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发展状况。从旅游消费者入手,利用其公共服务功能,重视公益、亲民、共享等方面的功能设计,借助园区平台积极举行面向社会各阶层的文化休闲活动,扩大园区空间的开放度和包容度。同时,积极促进大众生活与创新相融合,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推动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3.5 以艺术欣赏、娱乐、购物等多种元素进行综合开发

随着工业遗产旅游的价值越来越凸显,政府部门也将工业遗产旅游的重视程度提到了新高度。洛阳市很大程度上以聚集性的工业遗产为主,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应注意以工业厂房和产业园区为基础建设工业旅游基地,以工业基地為依托发展工业旅游城市,初步构建协调发展的综合型产业格局。将原有的机器设备、建筑空间等融合创意元素进行构思重建,充分利用工业遗产的空间价值,迎合市场现状和游客的物质精神需求,修建集餐饮、住宿、游览、购物、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景区和创意产业园区。

4 结语

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是延续和传承工业文明及社会历史的重要方式。我国工业遗产旅游发展前景广阔,洛阳市要抓住机遇,依托文化创意产业,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开发城市经济发展新出路,突出工业遗产文化内涵,借助高水平的现代科学技术,开发保护工业遗产。只有这样,洛阳工业遗产旅游才能有效展现洛阳的工业文化特质,成为促进洛阳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新方式。

参考文献:

[1] 解学芳,黄昌勇.国际工业遗产保护模式及与创意产业的互动关系[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56.

[2] 格拉汉姆.往事不会重现:旅游——未来的怀旧产业[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3] 黄翔.工业遗产上的文化创业园区建设研究[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0.

[4] 郑明月.河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管理工程师,2011(2):1-5.

猜你喜欢
文化创意洛阳建议
《洛阳十三朝之唐朝·洛阳十三朝之后晋·洛阳十三朝之三国》
呵,洛阳铲
古今经纬上的洛阳(下)
硬脖子的洛阳令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基于熵权—TOPSIS法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巧借“文化创意”实现转型升级
三代人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