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材料在肖像雕塑中的实验性创作

2018-07-09 01:20刘冰
大观 2018年5期
关键词:艺术风格材料

刘冰

摘 要:肖像雕塑是个独具魅力的历史悠久的雕塑艺术类别,它随着社会的变革和艺术的发展而发展,而在不同的地域又有其不同的文化意蕴和发展轨迹。文章以综合材料介入肖像雕塑创作为切入点,主要对中国肖像雕塑的本土化问题进行一些思考,认为中国的肖像雕塑创作应该以开放的姿态,不拘泥于西方或各种艺术风格的困扰,融入当代文化语境之中,大胆地进行实验性创作,才能使肖像雕塑保持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关键词:肖像雕塑;艺术风格;材料;实验性创作

西方肖像雕塑在经过了几千年的传承发展和现代的变革后,人的观念不断更新,肖像雕塑无法承载太多的当代文化语义,慢慢地有些萧条了。中国的肖像雕塑不仅受到了现代艺术的冲击,并且作为“拿来”的写实肖像雕塑,既跟西方现代艺术观念相冲突,又与民族传统文化相碰撞。肖像雕塑的语言该被赋予怎样的新意,肖像雕塑何去何从,是当代雕塑家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一、实验性创作及材料的运用和研究

“肖像雕塑”,是雕塑艺术类别之一,是一种多维立体表达人物形象的艺术形式,是指以表现人物形象为主体的雕塑。随着时代的变革与社会的发展,肖像雕塑虽然有它的语义范畴,但它也会跟其他艺术门类一样,无论在艺术形式还是在艺术观念上也在不断地拓展。

20世纪50年代初期,西方艺术正受现代主义的影响,而我国文艺界在这个时期受前苏联的影响,中国艺术的主流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八十年代以后,西方现代和后现代哲学思想和文艺理论洪水般涌入中国,对中国青年的美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以新生的锐气和巨大的活力,冲击着老的传统格局、观念和方法。中国的艺术工作者从模仿到转型,开始了在自觉层面上的当代雕塑创作,肖像雕塑的实验性创作也随着观念的更新和材料的综合运用等,出现了新的面貌,走出了一条更宽的路子。

(一)肖像创作的实验性

肖像雕塑创作的实验性,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在形体语言及空间的处理上别具匠心;新材料的单一使用或综合运用;传统雕塑语言和传统材料在当代艺术语境中与肖像创作的融合;观念艺术对肖像雕塑创作的介入。当然,社会总是在进步,艺术也以不可以预测的方向和速度发展着,实验是没有止境的。

当代肖像雕塑的实验性创作在造型、空间、材料和观念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突破,特别是材料上的运用尤为突出,下面将就材料在肖像雕塑上的具体表现做些探究。

(二)材料的運用

材料是雕塑不可或缺的主要构成要素之一,作为传统的雕塑材料,主要有石、木、铜、铁、泥、陶等,传统经典的肖像雕塑也多运用这些材料。陶瓷材料也是一种古而不老的雕塑材料。中国古代还有许多其它的材料用于雕塑方面,比如骨、贝、玉、牙、金、珠、革、角、竹、漆等。此外,中国传统雕塑的材料还有泥塑彩绘、夹紵和多种材料的综合运用,在此不一一列举。在现代材料的应用方面,产业革命带来了工业再生原料,如塑料、化纤、橡胶、合金等,工业文明的发展促使这种文明对雕塑艺术的渗透,同时使人们感受到工业文明发展的力量。当代雕塑艺术的材料,如玻璃钢、水泥、不锈钢、橡胶、塑料和玻璃等,新材料的出现符合时代的转变,雕塑家们顺应时代的进步,开始从各种不同角度运用新的材料作为雕塑制材。

法籍罗马尼亚雕塑家布朗库西对材料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在雕塑作品里有着突出的表现。他在创作中是为了“材料的真实性”,表现材料本身的材质美感。布朗库西的积极探索,对自然材料的重视进一步奠定了现代雕塑的特征。纽曼·嘉博作为构成主义的创始人之一,他的作品不仅在形式上一反传统雕塑的造型手法而采用组构和结合的方法,在材料上也运用与传统不同的新材料。国内雕塑家在现代材料在肖像雕塑创作上的运用方面也做了许多探索。

二、国内肖像雕塑的综合材料运用

雕塑材料的研究伴随着雕塑的起源从未间断,传统材料至今仍散发出迷人的魅力,现代材料的广泛运用又带来了新的革命,而把雕塑创作的综合材料运用引入肖像雕塑的创作中,使肖像雕塑创作又出现了新的可能性。

2006年由雕塑家王中、景育民策划,推出了“人文平台——中国当代雕塑家实验肖像作品展”,雕塑家们在创作中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包括造型、材料以及观念上都做了深入的研究。在这次实验肖像作品展中,许多作品都采用了综合材料进行创作。

广西艺术学院教授何镇海的《音乐之门——施光南造像》(图1),一反传统的三维造像手法,运用中国传统的剪纸样式来表现人物形象。以平面的元素构成立体的雕塑构造,通过材料与色彩来烘托民族音乐家施光南的形象,极富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

《马三立》(图2)的是著名雕塑家朱尚熹的作品,材料是树脂、钢等。作者创作时材质的构想是用砖砌一个特大的雕塑台座,就像一个大舞台,雕像的身体用普通混凝土浇筑,头像使用青铜铸造,眼镜用不锈钢制作。这样一来,从粗犷的砖台座,经过平滑的灰色混凝土过渡到精致的铸铜头像,再到抛光闪亮的不锈钢眼镜。从粗糙到精致,很有层次变化。作者通过如此的材质组合来表现马三立这位著名的相声演员,既丰富又有幽默感。

现代材料的多样性,不仅局限于自然材料和人工材料,还包括现成品和音像材料,等等。清华美院许正龙教授的《骆玉笙——曲艺丰碑》(图3)并没有骆玉笙形象的出现,而是在一大块石头里嵌入音像设备,重复播放骆玉笙演唱的歌曲,让人顿觉闻其声如见其人。作者自述中说,作品结合中国传统“托物言志”的文化精髓,将声、光、电与雕塑造型结合,强调观众的互动参与,以之彰显骆老先生及她们那一代仁人志士的非凡精神。

2008年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中国《雕塑》杂志社、天津博物馆、天津永安集团共同推出的第二回《人文平台——中国当代青年雕塑家肖像作品展》,许多雕塑家延续了上一届的综合材料运用,创作了一批成功的肖像作品。景育民教授提到:“在当代文化语境下,肖像雕塑创作必然会受到相应的冲击。固有的造型模式与当代艺术的求新求变相互冲突,如何在传统艺术领域中借用当代艺术的元素,成为肖像艺术创作所面临的热点问题。”反过来说,当代肖像雕塑创作又如何借用传统艺术的元素,也同样是肖像雕塑家思考的问题。下面以田世信的作品为例做些阐述。

《王者之尊》主题群雕是著名雕塑家田世信的最新力作,作品以毛泽东《沁园春·雪》为依据利益的主题,把词中提到五位帝王以及词作者本人六位“王者”:“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元太祖”和“毛泽东”,用雕塑的方式塑造出来。《王者之尊》塑造方式采用的不仅仅是综合材料,以孙振华的话来说是“中国方式”。“田世信先生的这一组历史人物雕塑,包含了他多年来对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研究心得,几乎是一部展现中国传统造型方式的小型‘百科全书。这是一次全面的实验,它涉及到绘画、民间工艺、寺院造像等多个领域。”

六樽“王者”雕像采用了多种材质和多种技法来表现,给观众提供了全新的视觉经验。首先在造像工艺上,作者运用传统干漆脱胎的“夹紵像”工艺,制作了宋太祖(图4)和毛泽东同志两座塑像。在表面效果上,也采用上色的传统“装銮”手法进行彩绘。而宋太祖还采用了贴蛋壳、毛泽东同志贴金箔的处理方法,加上现成品的装饰运用,呈现出丰富的视觉效果。在道具上搭配了相同制式的“龙椅”,背景吸收了寺院造像的布幔烘托,整组雕像弥漫着一种浓重的民族传统历史氛围。

田世信以自己的实践,告诉了我们他怎样以西方雕塑的造型要素結合中国传统的美学原理,又以怎么样的方式跟当代艺术创作契合,这也正是中国雕塑家一直探究的问题。

三、结语

肖像雕塑从出现至今,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阶段。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肖像雕塑从形体语言、材料运用到观念的更新一步步走向了现代,并融入了当代文化艺术的语境。

中国肖像雕塑由西方引进具象写实雕塑传统之后,经过近百年的学习和消化,中国的肖像雕塑逐步摸索自己的发展道路。在形式语言上,许许多多的艺术家做了大量的尝试,特别是综合材料在肖像雕塑创作上的运用,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实验性创作,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在中国传统雕塑的现代转型方面,雕塑家们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不仅是在形式语言上,还有民族文化内涵的的传承上,都付出了可敬的努力。

艺术创作需要否定和创新,每一个艺术家的创新活动都是一种实验,所以说,具有创新意义的创作都是一种实验性创作。肖像雕塑的发展,必然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进步,走向一个未知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高蒙.中国肖像雕塑[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1.

[2]邓乐.开放的雕塑[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3]谭勋.雕塑综合材料教学[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5.

[4]刘汝醴,张少侠.西方美术发展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

[5]赫伯特·里德.现代雕塑简史[M].林荣森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88.

[6]景育民.探索与实验——中国当代雕塑家实验肖像作品展述评[J].中国雕塑,2008,(01):50.

作者单位: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艺术风格材料
张阶平水彩画的艺术风格研究
毛焰艺术风格中的自我表达
17世纪中西方绘画艺术风格的比较研究
18世纪 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 庄重与理性
可爱的小乌龟
可爱的小瓢虫
浅谈东北人艺时期对于辽宁话剧发展之深远影响
材料
摇摇鹅
赠送折纸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