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进藏北高原的开拓者

2018-07-09 04:24陈国辉马玲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8年1期
关键词:羌塘油页岩盆地

陈国辉 马玲

编者按:自然界事物的变化错综复杂,千变万化,以致人们难以想象甚至难以通过几次试验就揭开它神秘的面纱。但自然界物质的运动又表现为规律性和相互联系,我们可以通过物质的运动轨迹去探索其规律,通过物质的相互作用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这就像尽管宇宙浩瀚无垠,神秘莫测,但人们还是可以通过测量太阳和地球的相互作用及千百次观测不同季节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变化探明地球绕太阳运动规律这一科学事实。而地质科研工作者要想取得科研上的突破,就必须具备百折不挠、砥砺前行的坚韧性格,和对那些深层在地底下的奥秘进行揭秘的执着精神。

有人说,地质勘探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从开始的一无所知,然后逐步深入探索,最后得出成果。就像走在荒漠中探宝,最后找到科学宝藏的时候,那真是种享受。这种乐趣,是对自己最大的回馈。”在地质科研工作者付修根眼中,科学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坦荡的胸怀,更是一种智慧的折射。

付修根学习地质专业时,却恰逢地质行业进入大萧条时期,但他并没有随波逐流的放弃自己的专业,因为他从小就喜欢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无比的亲切感。同时,他从小就是泥巴中滚大的,跋山涉水、野外调查对他来说实在算不上什么。为了能够更好地去探寻大自然中的秘密,付修根在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系学习期间始终争分夺秒、从不懈怠,并以优异的成绩修完本科课程和硕士研究生课程,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艰难而满足地行走在青藏高原

从2001年开始,付修根就开启了自己的地质科研生涯,当时,他主要是同成都理工大学区域地质调查队项目组成员一起,前往西藏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填图工作,真正实地领略了青藏高原的冷和苦。

刚上青藏高原那段时间,因为高原缺氧严重,付修根和项目组成员都常常感觉头疼欲裂。白天前往工作区采集样品的时候,高原反应再加上寒冷的天气,即使穿着厚厚的军大衣,每爬几步就感觉心要跳出来一般。晚上,他和项目组成员都是睡睡袋,他至今难忘,当时最怕中间迷糊睡着又醒来,因为只要半夜醒来,就会感受到睡袋难以忍受的冰冷,鼻子出气的地方都能够感受到明显的冰块,冷得无法继续入睡,即使睡袋上再盖上两层被子,也无济于事。

但相对于取得有用的科研数据,严寒和疾苦对付修根来说并不算什么,意气风发的他反而更加珍惜每次外出的机会,尽可能多地采集样品和进行现场勘测,这些经历练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也让他对未来充满信心。

就这样,经过几年的沉淀,2005年付修根进入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开始从事藏北羌塘盆地油气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工作,他在最艰苦的无人区一干就是十余年。据他介绍,羌塘盆地,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被人们称为“人类生存的禁区”,自然条件极其恶劣。

十余年如一日,付修根怀着对祖国地质事业的热爱,用坚韧的步伐丈量着羌塘盆地的每一寸土地,为祖国寻找未知的宝藏。每年3至5个月的野外工作,他带领项目组在与无数的困境和危险较量的过程中,不断收获耕耘的果实。

凭借着丰富的地质考察经验和扎实的基础知识,近年来,付修根研究员先后主持(主研)项目24项,取得多项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刊物上公开发表专业论文150余篇。他所在的羌塘油气团队先后被评为全国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先进集体,国土资源部“十一五”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并获得多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二等奖。他个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土资源部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后备人选、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荣获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四川省青年科技奖、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被授予中国地质调查局“优秀地质人才”称号、“十二五”国土资源科技与国际合作先进个人。

丰硕成果是对所有付出最好的回报

多年来,青藏高原最艰苦的藏北羌塘盆地就像付修根科研生涯的见证者,在这里,从基础地质到石油地质再到非常规能源,他所涉范围无所不及,并且凭借着对地质工作的热爱,先后取得了一系列基础性新发现和新进展,这些成果对于正确认识羌塘中生代盆地性质、盆地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填补了众多地质科学领域的空白。

在羌塘盆地油气资源战略调查项目中,付修根针对复杂的地表地质条件,从岩性、冻土、地形、地质条件等多个影响因素进行评估,系统地提出了二维地震最优化的采集思路,羌塘盆地二维地震勘探方法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首次清晰地识别出了地腹构造,找到了高复杂地表地质条件下的高原地震勘探技术,解决了羌塘盆地油气勘探关键的科学技术问题,解决了该地区长达20余年未解决的地震攻关问题。通过地震解译,在羌塘盆地探获了多个大型圈闭构造,为羌塘盆地的油气勘探提供了最重要的靶区,大大推动青藏高原油气勘探的理论和方法进步。

长期以来,我国地质勘探工作者对羌塘盆地油气地质的评价仅限于中生代,对羌塘盆地古生代或更老地层石油地质条件的研究已经成为羌塘盆地石油地质条件综合评价的另一个重要方面。针对这一问题,付修根在羌塘盆地开展了泥盆系、石炭系以及二叠系地层含油气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石炭系擦蒙组泥岩有机碳含量较高,有机质类型较好,处在过成熟,以生成干气为主,具有较好的生气潜力,从而扩大了羌塘盆地油气勘探领域。2012年在二叠系白云岩中钻探发现了古油藏,2013年在南羌塘盆地西部地区发现泥火山,在唢呐湖地区发现现代泥火山,这些成果均证实了羌塘盆地古生代地层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

在负责的羌塘油页岩勘探项目中,付修根研究员较早系统地论证了我国海相油页岩成矿的沉积古环境特征,提出了羌塘盆地海相油页岩的沉积模型。以此理论模型为指导,他带领的团队新调查发现了西藏长梁山油页岩、胜利河北油页岩和长蛇山油页岩,并证实为目前我国最大规模的海相油页岩矿床。同时,他还对这些油页岩进行了沉积学、地球化学及矿物学的深入研究,揭示了我国海相油页岩成矿的控矿规律。该成果被评为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成果。付修根揭示的海相油頁岩横向受岩相古地理控制的规律,以及纵向受古生产力影响的规律,填补了我国在该方面研究的空白,有力推动了我国油页岩勘探和理论的进步。

2016年9月,在由国土资源部、天津市人民政府、中国矿业联合会共同主办的2016年(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付修根研究员在大会分论坛之一的《中国国际矿业大会青年矿业领军者论坛》进行了名为“羌塘中生代盆地早期沉积演化及油气地质意义”的专题发言。集中展示了他带领的科研团队近年来的调查和研究成果,通过精确的同位素定年数据,揭示羌塘中生代盆地的开启时间,并基于剖面序列、沉积相、沉积环境分析,提出羌塘中生代盆地的裂谷模型,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获得了同行业专家的一致好评。

获得赞誉的同时,付修根深知自己未来的路还很长,还有更多奥秘等待着自己去挖掘,去探索。为此,他将以“自强不息天行健、恒求必得乃人杰”百折不挠、不达目的决不言弃的顽强精神和科学实践,继续砥砺奋斗开拓,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猜你喜欢
羌塘油页岩盆地
羌塘禁区
对油页岩勘探现状的评价分析
羌塘盆地油气二维地震勘探进展综述
二叠盆地Wolfcamp统致密油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
羌塘盆地可控震源采集试验分析
油页岩与木屑混合热解特性研究
油页岩微波热解气态产物析出特性
油页岩炼制过程技术经济分析
楚雄盆地扭动构造及其演化
西藏南羌塘盆地侏罗系海平面相对变化初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