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的黄昏?

2018-07-09 05:26朱若兮
出版人 2018年5期
关键词:泥淖泥潭帕斯

朱若兮

墨西哥作家帕斯的《泥淖之子》,讲述的不单单是现代诗歌的演变史,更多的是近几世纪以来,社会的变革和艺术的演变对于人类内心和本能的冲击,使得人类对于诗歌的定位和根植于心的伦理宗教产生无限迷茫。人类本能而又迷惘的希望在现代主义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哲学、文化、宗教都再也无法解释这种主义,因为这是一种纯粹探讨时间和自我的主义,并且不断通过自我批判、自我否定来获得重生。现代主义相信历史的线性发展,只有不断摈弃和否定现在,才可以达到完满的未来。现代事物演变的唯一途径就是不断否定自己,摈弃一种传统后,再将其他新的传统推上圣坛。现代主义孤注一掷,把希望寄托在遥不可及的未来上,使得完满变成了不可能的代号。对未来的幻想破灭的时候,现代主义就随即破灭了,迎来现代主义的黄昏。

帕斯把诗歌放在大的历史背景里,将其与哲学、伦理、绘画等主题并置,感性和理论结合,从专业学术的角度为我们解读诗歌,使得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而这些看似高深的论证,读起来却轻松易懂,一下就打开了读者心中原先紧闭的大门,这不仅源于作者高超的语言技巧,亦归功于译者的翻译唯美而准确。你很难描述它让你收获了什么具体的东西,可你能想到的关乎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书里似乎都有。读这本书的感觉,好像读了一首深奥而优美的诗,你无法完全理解它的寓意,可你感觉到随着大门的打开,凉风吹进来,心灵得到前所未有的浸潤。

书的标题“泥淖之子”最直接的意思是基督,随着“上帝已死”观念的流传,上帝被传言早已陷入泥潭,而宣布这个消息的正是上帝之子基督。“上帝已死”带给人类的冲击是巨大的,连基督都是孤儿,更别提世间众人。这个标题或让读者困惑,为何是这么一个题目?我理解,泥淖之子揭示了本书的精髓:在这个现代主义陷入泥潭的时代,艺术的发展方向到底是什么?本能又迷惘的希望会不会有一天能将世界从泥潭中拯救出来?这是一本深沉却又轻盈的书,在它平静的叙说背后,你能感受到整个时代的迷茫和喧嚣。

在书中,帕斯强调类比对于诗歌的重大意义,诗就是一种类比和观照,诗人把世界用语言表达出来,而读者读着这语言,又重新创造出整个世界。在这个过程当中,作者不是人,而是语言,语言符号代表着诗人眼中的世界,可当相同的语言符号触及到不同人的眼睛时,展现的却是不同的视野。这是诗歌的迷人之处,也是诗歌的痛苦之处,它创造历史的同时否定历史,它仿佛是一种与时代的对抗,但却又沾上时代的痕迹,被时代推着向前走。而作者对于诗歌韵律的解释,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韵律是与这个充满偶然性的世界的对抗,通过规整的韵脚,对抗世界的繁杂和无常。作者对于诗歌的种种分析,使诗歌在无形中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可他笔下的诗歌却实际上是轻盈的。墓地不是诗的容身之所,诗歌轻盈到会从坟墓里飞出来,飘向宇宙,在那里它遇到世界的意识、思想,它又会把更多人领向它所见到的清新的视野。帕斯说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诗人,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形态,无可避免地要与历史等等宏大的主题联系在一起,无可避免地产生于那些最具体又独特的存在。

终于,现代主义破灭了,在书的最后一章,我们迎来了先锋派的黄昏。人们不再坚定地相信未来的完满,也不再满足于把自己的精神依托在遥不可及的未来上。一切突然回到了当下,映射在人们面向未来的摇摆和踌躇之中。这并不是一件阴郁的事,因为否定本身就是对现代主义的继承,只有通过否定才能创造出新的可能。让人感到欣慰的是,人们对于自身价值和意义的探索不会停止,艺术在人类产生的时候就产生了,它也不会凋亡。

猜你喜欢
泥淖泥潭帕斯
小区治理如何跳出“泥淖”——“主人翁”意识是必备药物
西班牙市长醉酒撒欢儿
走出虚名的泥潭
“抄袭泥潭”
精神生态学
走出英语“浅阅读”的泥淖
可持续乳化剂的光明前景支撑帕斯嘉在上海扩张
ITC因专利纠纷对福特混合电动车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