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心身疾病的早期诊断、筛查及发病机制

2018-07-10 08:03刘相辰
智慧健康 2018年10期
关键词:心身疾病躯体筛查

刘相辰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7)

0 引言

心身疾病也被称为心理生理疾病,是目前临床医学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心身疾病发病因素很多,通常是心理、社会因素而引发患者产生其他不良生理的一种躯体疾病,心理社会因素主要包括患者个体的心理情绪、人格特征、社会支持系统以及心理防御系统等,其中,患者个人的不良人格特征在心身疾病易感因素起主导作用,通常患者生活中的不良情绪以及过激行为都会诱发心身疾病,心身疾病又会作为一种导火线引发患者对生活的不满,加剧患者的痛苦[1]。在现代社会,心身疾病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问题的一种主要疾病,该疾病患者目前多就诊于一些三甲医院,医生通常只对患者进行躯体及一般常规检查,比较少去注意到患者的心理及社会等相关因素对疾病的影响,甚至有可能会忽略了心理社会因素对患者疾病的影响,从而影响了患者在后期的临床治疗[2]。同时,近年来,由于各行各业的竞争压力增大,心身疾病患者人数也在逐年增加,这使得临床治疗上对心身疾病患者进行早期的诊断、筛查以及发病机制进行研究变得非常有意义。本文回顾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到我院进行诊断、筛查的50例心身疾病患者,对这50例心身疾病患者进行早期诊断、筛查,研究其发病机制,利用筛选表项目把一些无关的项目删除,制作《常见心身疾病早期筛查与诊断评估量表》,详细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到我院进行诊断、筛查的50例心身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医生诊断这50例患者均为心身疾病患者。排除标准:患有恶性肿瘤者;患有精神疾病者;依从性差者。这50例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所有患者中最小年龄为18岁、最大年龄为56岁、平均(33.10±2.34)岁。大部分的患者来自企业单位职工,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精神压力大、抑郁、孤僻以及易恼怒等,收集所有患者的个人基本资料。

1.2 方法

针对这58例心身疾病患者,临床上进行早期的诊断以及筛查主要通过采集患者过往病史以及进行体格检查,除此之外,还要结合患者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进行评估[3]。详细步骤如下。

①听取主诉和现病史:对于这一步骤,临床医生根据以往各种采集病史的方法对患者进行病史的采集,其中要注意的是,患有心身疾病的患者,与神经症的临床症状表现比较类似,故,医生在听取主诉时,要特别注意其发病原因,将发病原因及时详细地进行记录,对于心理社会因素则标出重点[4];患者在叙述时,医生要注意其面部表情(忧伤、难过、焦虑等);把握其言语(语气速度、音量大小、感情色彩等);观察其态度变化(随意、紧张、自大、敏感等);为正确的诊断提供依据。

②体格检查:体格检查对于心理疾病患者诊断、筛查非常重要,故对每一位患者都必须进行详细周全的检查,并做好记录。为了排除一些其他疾病的影响,首先,对患者进行化验检查,主要有放射科、心电图、血压测量、尿检以及肺功能检测等,然后医生通过生理学方法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检查,观察患者客观体征情况,结合患者心身情况做出初次评定。

③生活经历和紧张刺激:患者的幼年或者青年经历都会影响到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医生借助面对面交谈的形式,利用心理学的知识,展开对患者心理发展历程的一个了解,可以以时间为界限,对患儿的幼年、青年以及目前的心理变化做一个了解,其中,要特别注意患者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比如患者结婚、小孩教育、事业等。联系患者的生活经历,结合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4]。最后,要求患者填写《常见心身疾病早期筛查与诊断评估量表》进而对患者做出正确的评定。

1.3 观察指标

利用筛选表项目把一些无关的项目删除,根据本院自制的《常见心身疾病早期筛查与诊断评估量表》制作调查问卷[5],该量表中有多项引起心理疾病的因素,主要有人格特征、心理情绪、社会支持以及生活事件等。患者根据患病过程中实际出现的频度(从无、偶尔、经常、频繁、持续)以及强度(从无、很轻、中等、偏重、严重)对量表进行打分,每个等级0~20分,满分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医学统计软件SPSS 19.0统计,对计数数据用(%)进行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对计量资料用(±s),用t检验,若取得数值P<0.05,则表明数据间存在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常见心身疾病早期筛查与诊断评估量表》调查问卷可以得出心理疾病患者早期会出现躯体化、强迫感、抑郁、焦虑以及敌对等不良心理情绪,其中有46例患者出现抑郁,占比92%,出现焦虑的患者有47例,占比94%,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58例患者《常见心身疾病早期筛查与诊断评估量表》数据情况(±s)

表1 58例患者《常见心身疾病早期筛查与诊断评估量表》数据情况(±s)

量表名称 例数 程度分值 强度分值 量表名称 例数 程度分值 强度分值躯体化 20 10.0±0.2 30.0±2.1 焦虑 47 66.0±2.1 58.0±2.5强迫 40 40.0±2.5 20.0±1.2 敌对 6 35.0±0.6 27.0±1.0人际关系 45 75.0±2.5 56.0±2.4 恐怖 8 40.0±1.2 46.0±0.5抑郁 46 48.0±3.6 60.0±3.2 偏执 7 39.0±0.8 58.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于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有中医以及西医的说法。中医认为心身疾病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患者的情志内伤发挥主导作用,患者要是出现躯体疾病必定是其七情太过或者七情不足引发对应脏腑发生病变所导致的,当然,中医也认为,一旦患者的脏腑发生了病变,同样也会导致患者出现情志不正常的情况[6]。现代医学者证明当患者出现气机失调或者神经内分泌失调都会影响到心身疾病。西医认为心身疾病发病机理与多方面因素有关,主要为三种:一是生物学方面的因素引起的[7]。这方面的因素对心身疾病患者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比如遗传因素;二是社会、时代、文化方面的因素引起的。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贫富差距逐渐增大,工作压力以及竞争压力也相应的上升,教育的不平等,这些特殊的文化背景,不平等的社会待遇都将导致人民群众压力增大,激发了心身疾病的产生[8];三是心理方面因素所引起的。这也是引起心身疾病因素中影响最大的一个,当患者出现不良的情绪,比如自卑、抑郁、强迫、焦虑等,都会诱发心身疾病,心身疾病又会作为一种导火线引发患者对生活的不满,加剧患者的痛苦[9]。

本文以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到我院进行诊断,筛查的50例心身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本院自制的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从数据中可以得出,其中有46例患者出现抑郁,占比92%,出现焦虑的患者有47例,占比94%,说明大部分的心身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都会出现抑郁以及焦虑的现象;且心身疾病患者的人际关系因素出现频度高达75分值,说明人际关系因素对于心理疾病患者特别重要,其中出现的强度多发生在抑郁、焦虑以及人际关系上。从这些数据对比中,可以为医生的诊断提供一个较好的诊疗观。

临床上进行早期的诊断以及筛查主要通过采集患者过往病史以及进行体格检查,除此之外,还要结合患者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进行评估,在诊疗过程中,医生应以按以下四个标准做出诊断[10]:一是患者存在明确的、真实的躯体病变,但是患者的临床躯体症状不是固定的,是可变的;二是心身疾病患者是由明确的心理社会因素而引发的;三是心身疾病患者患病过程中的心理情绪因素会加剧或缓解病情[11-12];四是患者的某些个性特征将作为一些疾病的易感因素。医生必须要熟悉这些诊断标准,然后灵活地进行运用,但是要注意把心身疾病与一些精神疾病以及神经症进行区分,特别对于神经症,因为神经症与心身疾病患者在患病过程中其临床症状均表现出一定的焦虑以及猜疑等,以及他们均与心理社会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两者的患者在躯体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的不适[13]。但是,神经症患者病情广泛,并且反复无常,以及没有明确的病变部位;而心身疾病患者有着明确的病变部位,躯体症状明显[14]。

综上所述,心身疾病患者临床上进行早期的诊断以及筛查可以通过采集患者过往病史、进行体格检查,以及结合患者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做出评估;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是由患者心理、社会因素而引发产生其他不良生理的躯体疾病而导致的,本文对此进行研究为将来心身疾病患者就医提供一些建议。

[1]张曼,夏猛,张丽萍.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及中医药防治研究[J].环球中医药,2010,3(3):177-179.

[2]唐茂.实用心身疾病诊疗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

[3]吴爱勤.心身疾病新的评估策略:心身医学研究诊断标准[J].医学与哲学(B),2012,33(1):8-10.

[4]项祖闯.心身疾病发病学机制-“循环叠加机制”及中医治疗对策[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2(8):1730-1731.

[5]杨玲利,白春林.双心疾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7,23(6):8-10.

[6]王玲,殷志宏,汤静.抽动障碍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0,16(6):572-573.

[7]Maruoka S. The Psychosocial Stres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Bronchial Asthma[J]. Japanese 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Medicine,2013,53(71):130-135.

[8]Harth W, Blume-Peytavi U. Psychotrichology: psychosomatic aspects of hair diseases[J]. Jddg Journal Der Deutschen Dermatologischen Gesellschaft,2013,11(2):125-135.

[9]裘逸伶.超声对胆囊疾病的诊断与价值[C]//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5年研讨会综合刊,2015.

[10]沈书旭.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心脏标志物检测的应用[C]//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5年综合刊,2015.

[11]Korostiy V. 1471–Emotional disorders in young persons with psychosomatic diseases: pathogenesis-based psychotherapy[J].European Psychiatry,2013,28(72):1.

[12]徐吕庆.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4,45(s2):94-95.

[13]迟永利,刘挺立.口腔常见心身疾病及心理治疗[C]//“情绪与健康和疾病及其中医药干预”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医基础理论分会学术年会,2007.

[14]Yang F,Wang X.Analysis of Diagnosis on TCM Pathogenesis of Disorders of Depression with Metabolic Sydrome from TCM Psychosoma Theory[J].Journal of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2017,23(72):81.

猜你喜欢
心身疾病躯体筛查
点赞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NRS2002和MNA-SF在COPD合并营养不良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您了解心身疾病吗?
现在干什么?
智力筛查,靠不靠谱?
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理评估及干预措施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身疾病的探索
搬家
“人的躯体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叶挺将军囚禁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