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2014—2016年食品卫生、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情况分析

2018-07-10 09:15郑全良李淑波刘建军庞武元梁星辰北京市昌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2200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13期
关键词:甲肝昌平区公共场所

郑全良,李淑波,刘建军,庞武元,张 钰,梁星辰(北京市昌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2200)

健康证明是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公共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人员、直接从事供管水的人员、从事化妆品生产人员、托儿所及幼儿园工作人员(医学简称从业人员)等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从业前、从业期间,进行预防性健康检查合格后取得上岗资格的证明[1]。为进一步加强北京市昌平区餐饮及公共场所服务安全管理,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现对2014—2016年昌平区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报告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从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系统中导出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辖区参加健康体检的从业人员的体检数据。

1.2体检项目及检测方法包括询问既往史(主要传染病史),内科、皮肤病(化脓性、渗出性皮肤病)检查;X线片胸部透视主要检查活动性肺结核;肛拭子采集粪便标本于平皿培养基内行伤寒、痢疾菌培养;空腹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甲型肝炎(甲肝)抗体(抗-HAV)、戊型肝炎(戊肝)抗体(抗-HEV),血清学检测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5种传染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伤寒、皮肤病简称“五病”)中有一项不合格为体检不合格,不允许发放健康证明。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传染病检出情况2014—2016年昌平区总计健康检查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294 598例,传染病总检出242例,平均阳性检出率为0.082%。3年间传染病检出率分别为0.058%、0.048%、0.140%,各年度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70,P<0.01)。

2014—2016年昌平区从业人员甲肝、戊肝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甲肝:χ2=54.28,P<0.01;戊肝:χ2=44.67,P<0.01);活动性肺结核病的检出率由2014年的0.029%逐步降低至2016年的0.012%,检出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6,P<0.01);肠道病(伤寒、痢疾)、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的检出率各年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014—2016年昌平区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传染病检出结果

2.2男女性从业人员体检合格情况2014—2016年昌平区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共计293 091人,其中男117 629人,体检合格率为99.18%;女176 428人,体检合格率为99.69%,女性从业人员体检合格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20P<0.01)。见表2。

表2 2014—2016年昌平区食品及公共场所男女性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情况

3 讨 论

随着社会发展及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的需求越来越高,经常出入饭店、餐厅等餐饮单位以及文化娱乐、商场等公共场所。当人们置身于此类场合中,不可避免地要与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接触,其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对消费者的健康有直接影响[2]。昌平区作为北京市的“后花园”,是休闲、旅游、度假首选之区;是宾馆、饭店、度假村的聚集地[3]。从2014—2016年健康体检“五病”检出结果看出,甲、戊肝炎检出率较高(0.067%、0.054%),居“五病”之首。甲肝、戊肝已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我国为甲肝和戊肝的高发国家[4-7]。甲肝与戊肝的传播途径均是经过口传播,污染的水源、食物是导致疾病传播的主要传染源。甲肝、戊肝均属于易被传染、高致病的肝炎类型,必须要多注意、多防护,因此注意饮水、食品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杜绝传染的唯一途径。如果一旦发现有病症的出现,就要及时就医,找到最好的治疗方案。甲肝和戊肝均属于传染性较强的肠道传染病,进食病毒污染的食品和水都可能受到感染。据相关疫情分析报告,目前我国戊肝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发病人数已超过甲肝[8-10]。

ALT主要存在于肝脏、心脏等各种组织细胞中,以肝细胞含量最多。肝炎早期,症状尚未出现前,ALT水平即可升高。因为,ALT增高只代表肝细胞损伤。除肝炎外,肝内胆汁淤积均可使肝细胞受损,导致ALT升高。从业人员检出ALT异常时,首先要排除其是否为甲肝、戊肝病毒感染所致[11-12]。ALT升高,说明是存在肝细胞的破坏,没有特异性,很多原因能够出现,比如熬夜、饮酒,或是服用抗生素类药物,所以ALT是肝功能检查的一项非特异性检测指标,是反映肝细胞受损最灵敏的参数[12-15]。在今后的疾病防治工作中,应加强对甲肝、戊肝的防控工作。目前,对病毒性肝炎尚缺乏特效方法治疗,甲肝和戊肝可通过疫苗预防。注射甲肝疫苗是预防甲肝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戊肝暂无疫苗。相关部门应加强预防接种和卫生知识科普宣传,增强人们的自我防病意识[2]。农村和城市自备水源要保护好,严格饮水消毒制度,不喝生水,预防水型甲肝暴发流行;注意饮食卫生,提倡分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不食用生的或未经深加工的近海产品,尤其是海产、贝类。使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具备一定的防病知识,搞好环境卫生,控制传染病水平。为切实加强食品、公共场所等行业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进一步提升预防性健康检查质量,从业人员只有体检合格领取健康证明后,方可就业上岗。为了确保昌平区人民群众卫生安全,从源头上杜绝各种传染疾病的交叉传播,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指导从业人员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加强病毒性肝炎及疫苗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2014—2016年昌平区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合格情况,女性从业人员体检合格率高于男性,与有关资料报道一致[16],其原因有待探讨。从业人员应重视和坚持参加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应规范全区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工作,提高餐饮及公共场所服务质量,有效保障全区人民餐饮及公共场所卫生安全。同时,还应加强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使其通过对各项法律法规文件的学习,加深健康体检认识。此外,还应大力宣传有关传染病知识,为昌平区人民群众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甲肝昌平区公共场所
灌云县2001—2018 年出生儿童甲肝疫苗预防接种效果评价
昌平区总工会 关心关爱显温情 爱心传递共战疫
昌平区总工会深入基层开展服务阵地建设调研
我眼中的缤纷世界
春季甲肝高发需谨慎
东港市2013—2017年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昌平区民俗旅游持续增长
基于ARM的公共场所智能保洁车控制系统的设计
公共场所 不能乱来
城市公共场所拥挤踩踏事故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