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平台的药理学课程考核体系改革与研究*

2018-07-10 09:15顾宏霞许应生邵银盈皖西卫生职业学院药学系安徽六安237005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13期
关键词:考核内容药理学药学

顾宏霞,吴 虹,许应生,邵银盈(皖西卫生职业学院药学系,安徽六安 237005)

【提 要】 课程考核是学校教学活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对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导向作用。该文以省级课题“药理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为契机,对药学专业药理学课程网络精品资源建设情况进行介绍,基于网络平台资源,从课程考核评价方式、课程考核内容和形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通过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多方面进行了考核,全方位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提升了教学质量,为其他课程考核改革提供参考。

课程考核改革是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对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导向作用[1],基于网络平台的课程考核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课程考核改革之大势所趋[2]。

药理学作为医药类高等专科院校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是药学专业学生专业方向和职业方向的对接课程,旨在培养和引导学生将已掌握的药学知识和临床知识相结合,为协助临床医生把好合理用药关及为消费者提供合理的用药咨询服务奠定良好的基础。药理学是一门研究药物和机体之间相互作用及作用机制的学科[3],其药物种类繁多、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抽象、知识点容易混淆、学生学习记忆困难,教学效果较差[4]。为了响应国家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强调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要求[5],课程组以省级课题“药理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为契机,在完善课程平台资源建设的基础上,对药理学课程考核方式、内容及形式进行改革和研究,达到以考促学、以考促改、考学结合的目的,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主要从课程资源建设情况、课程考核内容及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期望通过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1 药理学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建设情况[6]

为全面加强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文)和《皖西卫生职业学院药学专业十三五建设规划》等相关文件精神,学院开展了安徽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申报和审批工作。2015年,药理学课程作为院级精品课程项目顺利结题,完成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课件等资源的建设工作。2016年1月,药理教研室教师成功申报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药理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立项,为此,教研组教师开展教学研讨会,对药理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截至2018年5月,课程组已在皖西卫生职业学院校园网络平台和安徽省精品资源共享平台建立了药理学精品课程网页,课程资源包括课程标准、教学课件、电子教案、课程考核改革方案、视频资源、习题库、试卷库、案例库、处方库及实验实训等相关资源。此外,课程的外接功能也可以链接到互联网上的其他相关资源。

习题库和试卷库建设主要依据教学大纲和职业资格考试相关要求编辑,在课程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共建成了800多题习题库,15套试卷库。习题库是供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进行自我评价和复习的,习题库按章节分类编辑后导入每一章节中,以作业形式发放。试卷库主要供学生考核使用,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情况,为此,课程组设置了大量的案例分析题和处方分析题,考核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实施课程考核改革奠定基础。

2 设计了多样化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全面客观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

传统的药理学考核评价方式为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占20%,包括出勤率(5%)、课堂表现(10%)及作业(5%);考试成绩占80%,包括期中考核成绩(30%)和期末考核成绩(50%),考试主要进行闭卷考核。这种考核方式易造成学生“重期末轻平时”的问题,导致“平时不学好,临时抱佛脚”的应试现象严重,忽视了知识的积累和内化过程,考核效果难以体现教学水平和学生综合能力[7]。为了使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改革相适应,课题组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对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了改革,主要包括平时成绩、3次过程性考核和技能考核相结合。平时成绩占20%,包括平时签到(5%)、课堂互动(5%)、作业(5%)、课程测验(5%);3次过程性考核各占20%,分数占总分的60%;技能考核占20%,包括出勤(5%)、实验报告病案(5%)和实验技能考核(5%)、问病荐药能力考核(5%)。通过设计多样性、灵活性的考试环节,可以全面考核学生对药理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达到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课程考核总评成绩见表1。

表1 药理学课程综合成绩构成

3 改革考核内容和考核形式,考核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在进行课程考核时,考核内容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既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进行必要的检测[8],又重视对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进行多方位考查。传统的闭卷考试其考核内容主要是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用药原则的考查,注重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题型主要包括名词解释、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课程考核内容与职业岗位联系甚少,考试题型与职业资格考试不相适应。改革之后,课题组将考核题型全部改为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考核内容引入大量病例分析题和处方分析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临床实际病例进行个体化药物治疗和护理的能力及审查处方和解决病例问题的能力。技能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实验技能考核和药学服务技能考核,基础实验技能考核学生对动物实验操作技能,药学服务技能考核通过小组合作制作视频,以视频方式提交,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为患者实施问病荐药的综合能力。考核时间由原先的期中、期末2次终结性考核转变为过程性考核,考核时间贯穿于整个授课过程,利于督促学生学习。

4 课程考核改革成效

在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根本出发点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极大地调动教师和学生的能动性,改革课程考核中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9]。通过实施药理学课程考核改革,根据课程改革方案,课题组在皖西卫生职业学院2015级药学专业01、02班及2016级药学01~03班进行了实施。通过实施新的考核方式,鼓励学生在课堂“玩手机”,利用手机查阅文献资料、拍摄并制作微课视频、进行课程课堂教学互动和学习及进行考试等,大大拓展了手机的功能和用途。与传统的考核方式相比,改革后的考核方式更受学生的欢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建设课程资源平台,学生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进行自主学习,一边学习一边测试,随时随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习效率高,学习效果好。技能考核分为动物实验操作考核,检测学生掌握常用实验动物如何捉拿给药的技能。小组合作制作“问病荐药”微课视频考核,一方面提升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运用信息化手段的能力,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沟通及语言表达能力。

5 结 语

为了更加深入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全面掌握学生学习药理学课程的基本情况[10]。课程组以省级课题“药理学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为契机,利用网络平台建设课程资源,进行课程改革,并实施药理学课程考核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教师充分利用超星网络平台,加强与学生沟通交流,改变传统的考核形式,结束手工作业的评价手段[11],形成了考核评价方式多样化、考核内容科学合理化、考核方式灵活化的特点。高校课程考核改革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需要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等全面参与[12],课程改革是一条艰辛而又漫长的路,课程组将继续深入研究课程考核改革方案,制定详细的评价表,为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综合能力较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药学人才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考核内容药理学药学
基于药理学分析的护理创新实践探索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
艺术药理学
事业单位竞聘上岗制度探析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变革初探
构建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 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
我国高校课程考核改革趋势分析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