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的效果研讨

2018-07-10 12:16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9期
关键词:颈部出血量切口

臧 涛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中医院外科,山东 泰安 271500)

甲状腺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此病患者多为女性。甲状腺瘤的瘤体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其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故其能够随着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由于甲状腺瘤生长缓慢,且多为单发,故此病患者在发病早期通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1]。进行手术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甲状腺瘤的主要手段。相关的文献指出,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为了进一步探讨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效果,笔者对在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中医院就诊的84例甲状腺瘤患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中医院就诊的84例甲状腺瘤患者。这些患者的纳入标准:经B超检查、颈部X线检查等影像学检查被确诊患有甲状腺瘤。这些患者的排除标准:1)患有甲状腺恶性肿瘤或甲状腺功能亢进。2)患有凝血功能障碍。3)患有精神疾病或无法正常地配合治疗。采用随机数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传统组和小切口组,每组各42例患者。传统组患者中有男17例,女25例;其年龄为28~51岁,平均年龄(36.21±3.86)岁;其甲状腺瘤的直径为1.32~3.45 cm,平均直径(2.54±0.43)cm;其中有单侧甲状腺瘤患者31例,双侧甲状腺瘤患者11例。小切口组患者中有男19例,女23例;其年龄为26~53岁,平均年龄(36.45±3.35)岁;其甲状腺瘤的直径为1.56~3.97 cm,平均直径(2.64±0.39)cm;其中有单侧甲状腺瘤患者33例,双侧甲状腺瘤患者9例。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相比,P>0.05。

1.2 方法

在这两组患者入院后,对其均进行影像学检查,以确定其甲状腺瘤的具体位置。在此基础上,为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的甲状腺切除术进行治疗。手术方法是:对患者进行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距离其胸锁关节2 cm处做一个8~11 cm长的横向切口(切口的两端延伸至患者双侧胸锁乳突肌的外缘处)。游离颈括肌及颈前筋膜之间的皮瓣,使甲状腺充分暴露,然后使用电刀切除甲状腺瘤。对术区进行彻底的止血,然后使用硅胶引流管对术区进行引流。缝合切口,并对其进行加压包扎。为小切口组患者采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进行治疗。手术方法是:对患者的颈部进行局部麻醉,协助其取仰卧位,使其颈部充分暴露。在颈前正中处做一个长度为3~6 cm的切口,切口的方向与颈部皮纹的方向一致(呈弧形)。在切口处的皮下组织内注射15 ml浓度为0.5%的肾上腺素盐水。逐层分离皮肤、皮下组织及颈阔肌,并切开颈白线(最大限度地保证纵向肌群的完整),使甲状腺充分暴露。对疑似恶变的肿瘤进行冰冻病理检查,然后使用电刀切除瘤体及其周边的部分组织。使用可吸收缝合线对切口进行缝合,对其进行加压包扎。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包括手术的时间、切口的长度、术中的出血量和住院的时间。2)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包括颈部麻木、颈部紧缩、颈部疼痛、吞咽困难等)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软件分析本文中的数据。计量资料用(±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的比较

小切口组患者手术的时间、切口的长度和住院的时间均短于传统组患者,其术中的出血量少于传统组患者,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小切口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7.14%)低于传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6.19%),P<0.05。详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的比较(±s )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的比较(±s )

组别 例数 手术的时间(min) 切口的长度(cm) 术中的出血量(ml) 住院的时间(d)传统组 42 106.34±8.34 6.92±0.56 94.56±8.34 8.56±1.89小切口组 42 75.74±6.56 4.12±0.23 38.34±2.12 4.32±0.67 t值 18.690 29.974 42.340 13.703 P值 0.000 0.020 0.000 0.000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n(%)]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甲状腺瘤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有学者认为,此病的发生与患者的精神压力过大、内分泌失调、碘摄入过量等因素有关。甲状腺瘤患者若未能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可发生甲亢等并发症,严重者甚至会发生肿瘤恶变,从而可危及其生命安全[2]。实施传统的甲状腺切除术的创伤性较大,且手术的时间较长。使用此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效果不够理想。

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具有切口小、手术的时间短、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少等优点[3]。陈喜志等[4]研究指出,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不会横行切断患者的颈前肌群,从而可防止其发生喉返神经、声带、食管及气管损伤、颈部肌肉粘连,且不会影响其吞咽功能和呼吸功能。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小切口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7.14%)低于传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6.19%)。小切口组患者手术的时间、切口的长度和住院的时间均短于传统组患者,其术中的出血量少于传统组患者。这一研究结果与鲁海燕[5]的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地减少对患者喉返神经的损伤,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1] 孙太冉,李秀芬,鲁蓓,等.传统甲状腺切除术与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对比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2):173-175.

[2] 张荣太.50例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分析[J].四川医学,2016,37(12):1373-1375.

[3] 庄丛.护理干预在腔镜辅助下颈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中的效果评价[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6):2452-2454.

[4] 陈喜志,陈润霞,蓝活.腔镜辅助小切口与完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对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7,28(11):1752-1754.

[5] 鲁海燕.改良小切口手术与传统切除术在甲状腺瘤中的应用对比[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5,37(s1):342-345.

猜你喜欢
颈部出血量切口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改良颈部重要外敷方法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初中历史“小切口”的教学实践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