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饮片为何频上黑榜

2018-07-11 03:29董小红
保健与生活 2018年11期
关键词:初加工中药饮片炮制

董小红

近年来,我国的中药特别是中药饮片产业虽然整体质量有很大改观,但是不合格药品的曝光频次依然不低。屡上黑榜是否意味着中药饮片的安全性问题凸显?中药饮片如何摆脱“成长的烦恼”?记者进行了相关调查。

一边“吸金无数”,一边屡登质量黑榜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中药产业正在迎来黄金发展期,市场对中药饮片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与此同时,中药饮片的不合格问题屡屡被曝光。

中药饮片是指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经过加工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其独特的炮制理论和方法,体现着我国中医学的智慧。随着中药饮片炮制理论的不断完善和成熟,目前服用中药饮片已成为中医学临床防病治病的重要手段。

记者发现,中药饮片问题主要包括农药残留量、性状、含量测定等检测项目不合格,其中不乏知名药企生产的常用药材,如砂仁、党参、白矾、板蓝根等多个中药饮片种类。

标准落后、流通环节长等问题凸显

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标准落后、流通环节长、“小作坊”遍地等,或成了让中药饮片屡屡登上质量黑榜的原因。

长春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邱智东认为,目前关于中药材的某些标准比较落后,比如吉林省的中药饮片炮制标准是1986年制订的,已经不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标准落后严重影响了中药饮片产业的推进。

“比如赤芍,在标准里没有写具体的参数,如烧制的温度、时间、性状等,导致生产企业没有参考的依据和标准。”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教授于鹏说。

现行中药饮片监管不够。“目前主要还是依据西药理论,检测中药饮片中的各种化学成分。”邱智东说,中药饮片采用的是传统的中药理论和炮制办法,西药的理论和检测办法并不完全适用。

中药饮片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参与者众多,环节复杂,这让监管部门难以有效监管。而且,打着产地初加工的名号,实则进行中药饮片加工的“小作坊”也并不少见。而在广大中药材产区,这种初加工现象更为普遍,它们以低成本和便捷的优势,支撑着不少中药饮片的生产供给。

链条有待“整体提升”

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提升中药饮片质量不是某一个环节的事,而需全产业链的提升。目前,中药饮片的源头管控亟待加强,确保药材种植、流通的源头安全,是保证中药饮片安全有效的重点。

中药饮片生产的相关企业也需要加强自律。中药饮片生产企业需要加强自身的质量控制,改变传统的采购中药材的方式,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加强对原产地供应渠道或者基地的建设管理,严格把控质量风险。

有专家建议,探索建立第三方检验检测平台,加强中药材溯源体系的建立,尤其是依托中药材的产地源头,建立一批集生产基地、初加工基地和仓储物流基地为一体的中药饮片保障体系,变分散加工、分散储存为集中加工与仓储,全方位助推提升中药饮片的质量水平。

猜你喜欢
初加工中药饮片炮制
橡胶初加工废水污染土壤的微生物固定化修复
炮制专家王琦论现代中药炮制研究的“2个时期3个阶段”
3种姜汁炮制后厚朴对大鼠胃黏膜损伤的抑制作用
清半夏炮制工艺的优化
天麻初加工方法对主要成分含量的影响及加工方法的化学模式识别
中药饮片市场监管乏力
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作用及改进策略分析
农产品初加工设施3年获补16亿
中药饮片鉴别真伪的意义及相关方法
易混淆中药饮片安全用药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