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故事为小学生打开阅读大门

2018-07-11 08:24李陆林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译林文本英语

李陆林

故事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无比的魔力,它能吸引孩子走进书本;它是一把金钥匙,能为孩子打开阅读的大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利用故事体裁的教学内容,紧紧抓住故事教学的关键,将学生阅读、学习故事的兴趣更多地集中在故事本身,而不是语言形式;通过梳理故事的线索、情节,层层推进,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从显性意义走向隐性意义,引导学生快乐、主动地走进故事文本,并通过故事的激发和推动,逐步引领学生走进广阔的英语阅读天地。

一、抓住故事的主旨,引导学生轻轻松松地走进文本

故事文本有自己的语言特点,即主旨清晰,这清晰的主旨就是故事的“文眼”。例如,在教学江苏译林版《英语》六(上)Unit1 The King and the New Clothes

(Story time)时,教师可以抓住本篇故事的“文眼”clever和foolish这一对反义词,以此为切入口,从初步感知,到分析理解,再到品读体悟,抽丝剥茧,步步深入,逐步展开教学设计,使整节课形成一个密切关联的有机整体。在Pre-reading环节,教师可以通过Let's guess这一活动,让学生猜一猜What does the King like ? Why is he walking without clothes? Is he foolish or clever?等問题,引导学生进行初步思考和判断,激活学生学习的欲望与动机;在While-reading环节,教师可以通过Let's read学习活动,让学生阅读文本,寻找two men, the most people in the street, a little boy所说的话,再通过深度追问Why? Are the clothes really magic? Who tells the truth(讲实话)? 让学生在分析、思考中理解文本的隐形意义;之后,再让全体学生读一读这些话,并体会它们所包含的不同语气,使自己融入故事之中,达到对故事的真正理解。这样,不仅可以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拓宽学生想象的空间,而且能够充分彰显故事教学与其他叙事性文本教学相比较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二、抓住故事的情节,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走进文本

在故事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善于把握住故事文本所具有的独特性,即故事都有起因、有情节、有结局,具有完整性和连贯性,设计符合孩子心理特征和认知特征的学习活动,则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并开展有效阅读。例如,在教学江苏译林版《英语》五(上)Unit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Story time)时,教师可以先创设Goldilocks去森林旅行的情境,将学生带入所学的故事情境中去,以富有悬念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再梳理出故事的主要线索,让学生顺着故事线索,带着问题去读故事,从而整体感知故事。最后让学生续编故事的结局,这样不仅体现了故事的完整性,而且能激活学生的主动思维和创新意识,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同时,对于在英语学科中落实核心素养(如发展思维品质、培养创新精神等)具有促进作用。

此外,在进行故事教学时,教师要针对故事体裁,抓住人物、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who, where, how and so on)展开教学,使整节课的课堂教学呈现出一条非常清晰的主线。通过设计“自主提问,想象预测;深入故事,挖掘文本;模仿表演,文本续编。”等教学步骤,使整节课成为一个统整的、各环节又密切关联的教学整体,使教学设计思路能够顺应儿童对故事的学习需求,即孩子爱听故事、读故事、讲故事、演故事,进而使学生充满趣味地、循序渐进地走进英语文本。

三、善于化解文本中的语法点难点,引导学生跨越障碍走进文本

在故事文本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语法知识点,在新授课,语法知识点通常都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是影响学生阅读、学习、运用的障碍。但是,教师如果能够灵活、技巧地处理文本中的语法点,不仅能体现教师的智慧,而且能使语言知识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故事内容的趣味性得到较好的融合。

例如,在江苏译林版《英语》六(上)Unit1 The King and the New Clothes

(Story time) 这节课中,从新知学习的角度看,文中出现了行为动词的过去式形式,这是新授知识点,同时也是学生初次接触一般过去式的难点。教师可以淡化过去式这一难点,将教学的侧重点转移到故事本身,这样做不仅不会影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语用表达,同时也有利于教师从单元整体教学的理念和思路出发,思考本节课以及本单元的各个课时该做什么、什么是重点、什么应当点到为止、什么应该重点突出等,从而提升教师宏观驾控教材的思考方式与能力。

四、抓住故事教学活动的关键,培植学生走进英语阅读的自信与能力

在进行故事教学时,教师要立足儿童立场,以“学、读、讲、演、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形式。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达成中,要紧扣故事这一体裁,抓住小学生学习故事文本的内心需求与应然表现,以“学故事-懂故事-讲故事-演故事”作为课堂的主要活动,在学、思、讲、演中达成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包括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等)和通过故事育人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学江苏译林版《英语》四(上)Unit6 At the snack bar(Cartoon

time)时,由于本节课教学内容本身难度不大、容量也不大,教师应当尽力凸显本节课故事教学的特色,以学生读故事、讲故事、演故事为课堂的主要落脚点。在读故事环节,教师充分放手,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来获取知识,理解故事,并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在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在朗读、表演故事时,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领悟Bobby, Sam和服务员的语气及心情,然后带着这样的心情和语气来朗读、表演故事,使故事文本中所蕴含的内涵得到充分的挖掘,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鲜活。

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故事教学资源,优化故事文本教学,采用“阅读为主、意义领先、学用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让一个个童话故事、经典故事真正充满趣味,吸引孩子们静下心来,主动、快乐地走进故事文本,再通过读、讲、演、用等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理解故事、掌握故事,并在收获学习快乐与成效的同时,不断提升走进英语阅读的自信和能力,从而使故事教学真正成为打开孩子英语阅读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作者单位:句容市河滨路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译林文本英语
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以译林版《英语》必修第三册Unit 1 “The Amazon Rainforest: a Natural Treasure”为例
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以译林版《英语》必修第三册Unit 1 “The Amazon Rainforest: a Natural Treasure”为例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译林》创刊四十周年庆
再续“趣”缘——以译林五下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例谈CSS教学范式
读英语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过刊转让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