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意创新创业”三创合一的研究生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2018-07-13 10:57刘冰峰闫宁宁
高教学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创意创业创新

刘冰峰 闫宁宁

摘 要:文章分析了“创意、创新、创业”三创合一的重要性,探讨了基于“创意创新创业”三创合一的研究生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研究了基于“创意创新创业”三创合一的研究生课程改革的主要实践。

关键词:创意;创新;创业;三创合一;研究生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3-0013-03

Abstract: The article expounds on the importance of integrating "creativit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during the graduate courses reformation process. What's more, the article also explains the main content and the practice of graduate courses reform,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creativit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Keywords: creativity;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integration of creativit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graduate courses reform

一、“创意、创新、创业”三创合一的重要性

梳理文献、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创意、创新和创业三个概念常会出现在一起,彼此之间密切相关。据了解,创新、创业教育在西方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被称为国家经济发展的“直接驱动力”。很多西方国家在很早之前就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活动,例如,美国在60多年前就实行了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开展的国家之一,如今更是已经将其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之中,从小学到研究生,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教育目标以及教育内容。除此之外,英国、德国等一些西方国家也有相应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大部分只是围绕创新、创业两个领域来进行,很少有将“创意、创新、创业”三个方面结合起来进行人才培养的研究和实践活动。

21世纪以来,我国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也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其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第一,各级各类院校如何结合自身特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第二,怎樣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的建设? 第三,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专业学科进行有效衔接?第四,怎样设计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来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总的来说,目前国内外很多相关的文献中,很少有基于“创意、创新、创业”三创合一的研究生课程改革研究。多数仅仅是从传统的主题领域内展开,只是针对其中的某一方面进行,往往忽略了“创意、创新、创业”的整体性,导致最后并不能达到理想的实施效果。因此,对高校研究生课程进行“创意、创新、创业”三创一体的改革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表现在:

一是有利于教师树立更为先进的教学观念,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推动传统的讲授式向启发式、研讨式、探究式等方式的改进,实现由单一教学方法到多元教学方法的转变。二是有利于优化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相对于传统的研究生课程体系来说,基于三创合一的高校研究生课程体系更加特色鲜明、简洁高效。三是有利于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三创合一的教学体系要求课堂形式的多样化,在教学中请相关专业的精英进课堂进行教授,这样不仅可以学到理论知识,还能够对实践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与此同时,建立专职教师与产业精英的研讨机制,丰富老师和产业精英各自薄弱的知识,以此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四是三创合一课程体系的建立还有利于提升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二、基于“创意创新创业”三创合一的研究生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构建“创意、创新、创业”三创合一研究生课程知识群

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以实学、集成、创新为教学原则,科学地设计教学方案,将研究生整合知识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将学生培养成为有实践能力的“有创意、能创新、善创业”的高级专业人才。同时,教学要遵守人才培养的规律,在尊重的认知基础上,对教学方案以及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编排,最终构建出“创意、创新、创业”三创合一的研究生课程知识群。

在创意课程知识群方面,课程设置要注重将前沿的经济管理理论与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案相结合;在课程实施中,要注意对学生学习力、实践力、研究力以及创新力的培养;教师的课堂教学也尽量运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以便学生得到更直观的感受,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在创新课程知识群方面,要注重创新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方式的安排,以便更好地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结合课程体系组织各种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加强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有效衔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此同时,还可以请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进行知识讲座,丰富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同时,积极开展各种团队拓展训练、创业论坛以及创业计划竞争大赛等活动,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其中;另外,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身的不足。综合三个模块来进行研究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二)设计符合“三创合一”知识结构的“四层次”研究生课程体系

相关课程体系的设置首先要将“创意、创新、创业”的三创内涵放在重要位置,目的是培养出“有创意、能创新、善创业”的高级人才。“有创意”指的是有新思想、有新设计和有独创精神;“能创新”指的是在工作或者实践中善于发现,并且有新的突破;“善创业”指的是有创业意识和勇气,并且能够抓住商机进行创业路径的探索。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中,要注意平衡理论知识、实践应用和方法技能三个方面。理论知识是前提,意在为学生提供相关理论知识基础;实践应用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方法技能旨在培养学生数理分析以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能力。

“三创合一”知识结构是指,在横向上拥有广博的知识面,在纵向上拥有较深的专业学问。在这个知识结构的指导下形成通识类课程、优秀教学资源配置的平台课程、培养学生能力的专业基础课程以及“做中学”的专业课程四个层次的课程体系。这样不仅有利于研究生形成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还有利于构建创新力、实践力、研究力以及學习力四力合一的课程教学模式,并且还有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

(三)改革“三创合一”研究生课程教学方式

一是要明确课程目标,在确定课程目标的基础上改善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方法,并且要注重培养研究生搜集和分析相关信息的能力。改变以往的教师主导的课堂知识传授模式,转为学生自主探究的主动学习模式。实行多种方式的教学方法,例如,问题教学法、小组研讨法、案例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等,并且尽可能地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

二是改变以往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往的教学都是先将理论知识,在进行实际操作方式的演示,而改革后的教学组织方式是将比较成熟的理论知识放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去介绍,让学生先了解理论的发展历程,使之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再从创意创新创业的基本出发点开始,分析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可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如何把握盈利点、如何将风险降到最低;整个过程最大的目的是让研究生深切体会整个实践过程,从实践中得到应有的启示。

三是改革课程实践形式,尽可能用综合实践项目去取代原有的单纯模拟型的实训项目,与此同时为研究生提供创意、创新、创业的平台。

四是改革研究生学业评价模式。传统的评价方式以课程考核为主,评价方式、评价内容以及评价主体都比较单一,其评价结果并不是太合理。改革后的评价模式以研究生应用能力评价为主要对象,形成以课程、实践、学校导师、企业导师四位一体的评价体系。

(四)完善“三创合一”的研究生教学指导与支持及项目实践两大平台

一是建设教学指导与支持平台。根据新的课程目标和课程体系进行定位,改进教学大纲,加强各个专业实践基地的建设,组织相关产业精英进入课堂,丰富学生的实践知识;建立专职教师与产业精英合作研讨机制,实现双方的知识互补,为更好地教导学生打下基础;完善资料体系建设,加强精英教师队伍的培养;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评价对象包括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同时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最终形成“计划+基地+资料+队伍+考核+制度”的“六位一体”教学指导与支持平台。

二是打造“三创合一”的项目实践平台。首先丰富实践项目,将实践项目分为几大类别,例如,探索类、设计类与职业类项目,每一个项目都有各自的培养目标。

三、基于“创意创新创业”三创合一的研究生课程改革的主要实践

(一)加强创新智能课程,着重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1. 加强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课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三创合一”课程体系的核心内容,创新能力的养成离不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西方一些著名大学的相关实践表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创造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比较出名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方法较头脑风暴法,这种方法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发表自身的看法,以此来引出更多的问题解决方案。有关实践表明,运用头脑风暴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分分数。

研究生课程设置调整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相关课程的学习,是研究生在智能以及思维方式上得到巨大的提升;淘汰一些内容复杂针、针对性较差的课程,加强那些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课程,以便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2. 加强实践课程设置。我国高校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比较重视学位论文的质量,但忽视了相关专业实践课程的开设。研究生阶段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培养的阶段,不仅对研究生的学术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是诱发研究生潜在创造能力的有效方法。在实践活动中,研究生将面临各种各样的没有现成答案的问题,这就会促使他们创造性地运用理论去寻求解决办法,从而发展多种能力。

(二)拓展人文课程,提高创新意识、培养创新人格

人文课程的建设对提高创新意识以及培养创新人格具有重要作用。在人文课程中,政治课程尤为重要,国家规定,各类高校必须设置政治课程。研究生教育必须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养出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研究生,这既是发展我国社会的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硕士阶段除了要掌握一定的哲学知识作为方法论指导、把握社会主义方向外,应更多的倾向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大通识”。人文社会课程有利于发挥非智力因素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着重要作用。非智力因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动机水平即创新意识,如发展的需要、自我完善的需要、成就感与自主性;二是人格特征,即创新精神。如探索求异、奋力拼搏、自信、敬业等。

(三)加强创新方法课程,掌握创新技法

在这个信息化高度发达的社会,信息的种类以及信息的总量都在不断增加,知识与知识成果转化的时间也大大缩短,从某种角度上讲,教授方法要比教授知识更为重要。因此,要加强教授方法课程的建设工作,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更多地学会创新方法的应用,并掌握创新技法。缺乏科研方法知识和科研实践是导致国内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比较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西方很多发达国家在研究生的培养上非常看重研究生的研究技能培训。值得一提的是,仅仅向研究生介绍有关本专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知识,难免会使他们囿于学科内部,难以找到更多的科研创新方法。在我们目前的课程体系中,绝大多数都只是本学科专业的方法论。应该更多的设置从辩证唯物论到历史唯物论、从系统论到信息论、从运筹学到逻辑学等等课程,让学生依据自身知识构成基础、兴趣并针对自身思维能力的特点与薄弱之处加以有选择性地选修。

(四)加强隐性课程建设,优化创新环境

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隐性课程实质上属于更深层次的大学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新环境和氛围。

在当代我国的众多大学之中,有很好的包容性的學术组织与活动缺失少之又少。在这样一个缺乏包容性的学术氛围中,学生的创新精神不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创新的环境也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在这样的情况去创新无异于是巨大的冒险,而且成功的可能性并不高。当代大学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创新型人才必须要做到的是可以包容学生在创新中的失败而且鼓励和发扬创新的精神。

大学要做到真正有包容性需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要有“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这样的博大胸怀。二是要有崇尚学术自由的精神和学术自由的原则。只有在尊重知识和学生的前提下才能创造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良好的环境。当前我们需要清除的培养创新型人才道路上的最大障碍是学校在培养人才的制度上和文化上存在的弊病。只有先清除这些障碍我们才能够更好的建立适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环境,培养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要为创新提供一个拥有使命意识的校园文化。在物质文化冲击下的今天,很多大学已经忘记或者不重视大学的使命了。大学的核心使命是传播和发展科学并通过传播和发展科学为人类、为国家、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改进课程实施方法

课程实施的方法会直接影响到课程的效果。目前,我国大学对硕士生设立的课程情况是:在数量上,每门正式课程的学时数大概是30到40左右。在内容上,学科发展和拓宽使得很多课程的内容出现了广泛而又很肤浅表面的现象。因此很多大学生表示学到的知识不够精深。

众所周知,在对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对于多数人而言,其受到的教育模式多以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为主。因此,长期以来养成的学习习惯使得自主学习对于部分研究生来说有点困难。除此之外,研究生在本科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学习都是来自老师的的“授受”的方式,更多的知识来自于书本。这就导致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十分有限,这些都需要我们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进行反思。研究生的培养仍然需要教师能够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一点我们可以向西方的一些学校学习。要采用多种形式给学生上课,以满足学生不同发展的需要,以便培养学生的不同能力。拿英国的以硕士层次为主的授课型研究生为例,它们的教学方式有三种:讲授课、辅导课和研讨课。讲授课是一种大课的形式,该课不会有标准的教科书,以教授发讲义、指定的参考书为主要内容,教师不需要把所有的内容全部给学生讲解,一般告诉学生主要的内容和框架以及有争议的问题,在基本的内容掌握、主要问题了解之后,学生带着知识核问题到实践中去学习;辅导课是一种小课,人数不超过6个,以为学生解答疑惑为主;研讨课使他们上课最常用的方式,是一种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赵本纲.基于素质教育的大学生创意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32(11):11-14.

[2]刘毅,袁月华.以“创意、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毕业设计改革研究与实践[J].职教通讯,2016(24):55-58.

[3]高捷闻.基于创意、创新、创业的营销体系构建[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3(11):92-94.

[4]王方国.基于实践教学改革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高教学刊,2015(03):64-65+67.

[5]朱爱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高教学刊,2016(08):14-15+17.

[6]徐雁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6(23):168-169.

猜你喜欢
创意创业创新
试谈美术教学中的创意作画
广告招贴设计中的图像创意
在校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协调机制研究
广告图形设计教学之创意性思维研究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