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实践路径研究

2018-07-13 10:57汪俊仁
高教学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三型党组织建设高校

汪俊仁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是关于党的建设的重大战略课题,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高校承担着“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重要使命和责任,应认清建设“三型”高校党组织的意义,明确其实际要求,并对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认真分析,探索构建“三型”高校基层党组织的路径,以巩固和加强党的建设,推动高校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校;“三型”党组织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3-0043-03

Abstract: The CPC put forward to construct a Marxist governing party that learns, innovates and serves the people on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It is a major strategic project for the Party construction and a guiding light for primary party organization in new historical perio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take the mission and responsibility of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and to cultivate what kind of studen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get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meaning and requirement of constructing college Party organization which intends to learn innovate and serve people. Moreover, problems and reasons encountered in current college primary party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are analyzed. The methods for college primary party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are put forward to strengthen Party's construction and to promote colleg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ree-type" party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method

高校學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是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服务和创新问题,不仅关系党员干部自身的发展进步,而且关系国家、民族的兴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是否重视学习,是否提升服务水平、是否具有创新能力,是有没有党性和党性强不强的重要表现。高校应站在人才培养的高度,加快建设“三型”党组织,为高校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高校“三型”党组织建设的内涵在于:要努力提高高校各级党组织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促进校园和谐的素质和能力;要努力增强高校各级党组织以师生为本、服务育人的意识和能力;要努力提高高校各级党组织攻坚克难、改革创新的能力和水平。[1]

一、建设“三型”高校党组织的意义

(一)“三型”政党的动力源泉

作为高素质人才成长的摇篮,高校承载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育人的重要使命。高校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党员干部在思想觉悟、知识水平、创新意识、科研能力等方面占有很大优势,只有建设好高校基层党组织,才能巩固党组织的思想理论阵地,才能保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在高校应用的系统化、经常化和制度化,才能让理论学习与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提供不竭的动力和源泉。

(二)高校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教育是一项民心工程,也是一项惠民工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对人民利益的重大关切。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出现了办学条件滞后,人才培养体系的建构亟待适应市场需求进行调整等问题,这些新的矛盾就是摆在高校党组织面前的重大挑战。破解难题,突破高校发展的瓶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依靠具有创新精神、锐意改革的高校党委的正确领导,需要高校各级领导干部办学治校能力的提高。[2]

(三)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保障

高校“三型”党建提倡党组织成员终身学习,有助于提升干部队伍的组织功能、整体协调功能,激发其内在的生机活力,使其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中;高校“三型”党建强化党组织成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有利于扩大师生知情权、建议权、监督权和决策参与权的实现,而高校这种民主管理制度的落实正是干部队伍服务意识落实的最佳体现方式;高校“三型”党建注重干部选拔和锻炼机制,干部晋升应讲台阶而不唯台阶,论资历而不唯资历,干部要下基层锻炼其处理突发事件和复杂问题的能力,创新型的干部选拔和锻炼机制激发了干部队伍的创新精神。[3]

二、“三型”高校党组织建设的实际要求

(一)学习、服务、创新三者相结合

学习、服务、创新是高校党组织必备的三大要素。学习是根本,是党组织提升服务能力和创新水平的前提条件;服务是关键,是党组织学习知识和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所在;创新是动力,是提高学习能力和服务能力的力量来源。学习、服务、创新三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共同统一于高校党组织建设中,使党组织既拥有学习能力强、理论素养高、职业素质过硬的本领,又具备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强、服务质量过硬的水平,同时还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学习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目的是用以指导实践。努力开展与“三型”党组织建设相关的实践活动,抓学习、转作风、促发展,实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结合。只有把学习意识内化为党组织成员的文化自觉,把理论修养转化为推动实际工作的真正能力,学习型基层党组织方能体现出它的真正作用。

(三)校内深化和校外交流相结合

深化学习能力、服务质量、创新水平,是对“三型”高校党组织提出的更高挑战。深化理论学习,是对理论的一种敬仰;深化服务水准,是对服务对象的一种尊重;深化创新水平,是对创新人才的一种激励。高校应以人为本,将师生员工的利益作为全校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努力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他们的利益,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学习和借鉴别人的经验,互相取长补短,谋求共同发展,使党组织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四)高校发展和时代要求相结合

高校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体制和机制,制约了高校的进一步发展。高校应直面新时期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自觉转变旧观念,积极转变新角色,由传统的经验型管理者向现代的创新型管理者转变,不断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创新管理体制、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高校党组织应针对学校全局性深层次地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和现实矛盾进行深入的集体研究、民主决策,准确把握高校管理工作的规律性,探索新途径、总结新经验,促使高校科研和管理工作步上新台阶,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4]

三、“三型”高校党组织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组织建设缺乏活力、疏于创新,党建工作制度不完善

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建工作的源头活水,将基层党组织建设好,活动开展好,人员分工安排好,党建工作才有生机和活力。但目前许多高校党组织建设缺乏活力,创新意识不强,一味按照老套路、老规矩、老办法来对待眼前问题,不能用新知识、新技术、新手段分析新问题,造成许多工作不能顺利进行,甚至带来一些不利的后果。此外,高校党建工作制度还不完善,没有较好的制度保障,甚至出现制度真空,难以做到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

(二)形式主義、主观主义、官僚主义等作风依然存在

形式主义、主观主义、官僚主义等作风是党建工作的大敌。早在延安整风运动时期,毛泽东就提出“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在今天,面对党的作风建设问题,习近平强调指出,要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部分高校出现不同程度的“四风”问题,有的甚至还比较严重。导致这些不正之风存在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高校有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脱离基层,脱离实际,不务实效,不负责任,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等原因造成的,严重损害了党组织在师生员工中的形象与威信,大大削弱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感召力、战斗力。

(三)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知与行不统一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理论只有与实际紧密结合,才能发挥理论应有的指导作用。部分党员不顾高校实际情况,纸上谈兵,不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造成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同时,一些人心理的内隐层与表象层不一致、知与信不统一、言与行相脱节,易造成简单问题复杂化、复杂问题简单化,使党组织的工作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

(四)工作态度、工作方式、办事效率还有待改进

对于每一位党组织成员,应该以积极、主动、勤勉和负责的态度去对待自身工作,讲究务实有效的工作方式,改进办事流程,简化办事手续,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更好地履行自身职责,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但在现实中,高校有的党员工作热情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态度消极,不作为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党组织有效作用的发挥,延缓了“三型”党组织建设的顺利推进,对此不可掉以轻心、等闲视之。

四、构建“三型”高校党组织的路径

(一)做好顶层设计,落实领导责任

所谓顶层设计是指高校党委的组织部、党办要根据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的具体要求和党的“五大”建设设计年度目标,以定量为主,增强刚性,减少弹性,内容全面;目标要具体,表述简洁准确,操作性强,要经过高校党委集体讨论通过,形成决议。[5]

党政领导干部在建设“三型”党组织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要把各级党组织和领导班子转变成为“三型”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关键在于领导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领导干部要“真正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努力成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的精心组织者、积极促进者、自觉实践者,在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中发挥表率作用”。要不断将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的具体要求与高校党组织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落实到基层党支部,分工到各党小组,责任到人,促行动,抓效果,做到尽职尽责者留任,失职失责者免职追责。只有领导干部认真贯彻落实领导责任,善于思考和总结,不断形成改进工作、创新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才能使党组织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二)深化理论学习,落实观念转变

党组织建设自身存在的旧观念和僵化思想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要破解这一难题,除了改变传统的体制机制,还要在学习方面下功夫。要克服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理解,清除对西方思想、西方模式的盲目崇拜。通过深入的理论学习,不断解放思想,纠正各种错误和模糊的认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基础上统一思想,将理论知识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动,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以最新的理论成果为指导,在工作与实践中自我总结、自我领悟、自我提高,最终实现思想认识上的自我升华。时代在发展,思想在进步,高校党组织也要与时俱进。习近平指出,好学才能上进。学习是做好一切工作之本,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善于向他人学习。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困难,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阵脚乱的困境。

(三)依据学校实际,落实实践效果

从自身实际出发,联系自身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来进行学习,改进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考虑学校自身实际,整合校内学习资源,师生参与,多级联动,将各种学习活动与学校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良性互动。如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我校成为中国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促进学校更快发展”,“全面从严治党,加强高校党员廉政建设”等为主题展开研究讨论;把学习同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本领、改进工作的措施、促进发展的动力,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同时,在学习、服务的效果评价等方面继续进行研究和探讨,重视培养创新意识,提倡创新精神,有力地推动创新型基层党组织建设。

(四)加强队伍建设,落实人才培养

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是推进高校党组织科学化建设的重要保障。高校应站在战略的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将人才培养摆在突出位置,通过领导带头、典型示范、激励举措来推动成员学习,加强学习型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党性培养、宗旨意识确立、实际参与等来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服务型人才队伍建设;通过革新思维、大胆探索,促进创新能力提高,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并根据党员的表现进行总结表彰,评选“学习先进个人”、“服务先进个人”、“创新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先进党支部”等,鼓励和促进人才队伍建设。

(五)严格考评制度,落实奖惩机制

衡量一个党组织是不是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党组织,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一套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制度。要切实加强学习制度建设,制定有关学习计划,并对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学习考勤、通报等方面作出要求,加强对学习过程的管理、监督、检查和考核。制定和完善相关服务制度,提高服务意识,强化服务质量,做好服务的监督、检查和考核。提倡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制定创新计划,并对创新结果予以评价。将学习、服务、创新等考核结果纳入党员干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领导班子建设目标管理体系,作为评优评先、职称评定、干部選拔任用等的重要依据。建立相应的激励和监督机制,对表现好的进行适时适度的奖赏和鼓励,对表现差的予以批评、督促。建立以广大师生员工的满意度为标准的、包括党委、各院系基层党组织以及党员在内的服务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赋值,做好信度和效度检测,确保评估更科学。

(六)加大投入力度,落实经费保障

高校党组织建设需要一定的经费保障,应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在各项学习、培训、考察以及活动的开展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要确保经费到位,使党组织建设工作能顺利地、可持续地得以开展。

总之,高校“三型”党组织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需要学校党委的重视,选好人,用好人,建立健全各项制度,部门之间形成合力,党员干部教师主动自觉配合,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三型”党组织建设,为促进学校发展、社会和谐进步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李春立,陈彦彦.论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J].学术交流,2013(3).

[2]高靓.全面提高高校党建科学化水平努力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3-01-09.

[3]杨学义.抓学习促服务推创新加强高校干部队伍建设[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3(1).

[4]钟桂安.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创新研究[J].大中学刊,2012(10).

[5]喻慧.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高校党组织的思考[J].学理论,2015,4.

[6]邹学海,解笑.依法治国视野下的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J].高教学刊,2016(02):10-11.

[7]温明.加强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的策略研究[J].高教学刊,2015(20):183-184.

猜你喜欢
三型党组织建设高校
纳米级稳定性三型复合肥
关于高校学习型大学生党组织建设问题的研究
建设“三型”高校基层党组织实践策略研究
如何发挥高校“三型”基层党组织在学科团队建设中的作用
农民专业合作社党组织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在创新中推进党组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