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教师特征、成长规律及培养策略

2018-07-13 17:36王萍
高教学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卓越教师教师教育培养策略

王萍

摘 要:卓越教师所具备的品质热爱儿童、善于沟通;熟练教学、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不断发展。从新手教师到卓越教师,对职业的认可和对教育的热爱是成为卓越的原动力;终身学习不断发展是成为卓越的必由之路;在成就卓越的路上关键事件关键人物能起到媒介作用。因此职前教师教育应重视培养卓越的潜能,培养卓越的品质,启动卓越的发动机。创造卓越的机会,搭建成功的平台,让关键事件和关键人物成为卓越的助推器。

关键词:卓越教师;卓越特征;教师教育;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3-0157-03

Abstract: The qualities of excellent teachers are loving children, being good at communication, being skilled in teaching, teaching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ir aptitude, lifelong learning and continuous development. From novice teachers to excellent teachers, professional recognition and love for education are the main driving force for excellence. Lifelong learning and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re the only way to become excellent. Key events and figures on the way to excellence can serve as a medium. Therefore, the education of pre-occupation teacher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cultivate the outstanding potential and quality, start the outstanding engine, create the excellent opportunities, build the successful platforms and make key events and key figures a great booster.

Keywords: excellent teachers; excellent characteristics; teacher education; training strategy

一、卓越教师特征及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内涵

卓越,意味着超出于一般的、杰出的、完美的。有人从教师素养出发总结卓越教师的特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娴熟的教学技能、宽广的文化知识、良好的沟通能力。柳海民认为卓越教师理想的规格是“专业精神朴实高尚、专业知识融会贯通、专业能力卓著出色。”[1]黄露、刘建银从37位卓越教师的传记内容中提炼出“卓越教师”的特征为:“强烈的职业动力、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特的个人魅力、灵活的教学行为、高效的学生管理。”[2]毕景刚,韩颖认为卓越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师德师风、坚定的教育信念、敦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知识结构、先进的教育思想、娴熟的教学技能、敏锐的实践与反思能力、自主的专业发展以及过强的创新能力。”[3]杨晓通过国内外卓越教师的研究总结出卓越教师的特征:“首先,‘卓越教师应有超凡的人格魅力。 胸怀教育理想、信念坚定、使命感强, 视教育工作为事业,热爱所教学科,工作动力持久稳定,自我调节和完善能力强。其次,美国学者弗德曼指出‘卓越教师具备高成就动机,包容开放,积极参与课程编制和教学评价,善于反思学习和创新,积累教育实践智慧,教育研究富有成效;能够合理利用和组织学校、社区、家庭教育资源。再次,卓越教师通晓学科及教学法知识,能够从学生本身出发而不是从学科出发,以关爱、尊重为前提来管理、监控学生;有效指导学生课内外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具备终身学习观念。最后,卓越教师备课精心,讲解清晰易懂,并独具风格;具有组织、协调、应对课堂复杂环境的教育机智;具有教学及评价的技能技巧,能有效创建互动探究的高效课堂,激发学生兴趣,有效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致力于鼓励质疑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创造自然的批判的学习环境等。”[4]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卓越教师的应然形象应该是:热爱儿童、善于沟通;熟练教学、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不断发展。能够熟练得驾驭教学,能够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当然是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做基础的,因此不再赘述。那么职前教师教育培养的卓越教师该如何界定,职前卓越教师培养项目中的“卓越教师”的标准如何界定,2014年9月我国教育部出台《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中对卓越小学教师的陈述是:“热爱教育事业、知识广博、教学能力娴熟、能胜任多学科教学”。显然这個“胜任”的标准距离真正的“卓越”还有距离。从语素的角度分析,卓,有高明、高超之意;越,有超越、越过之意。从这个角度来说,优秀的完美的高超的状态是通过不断地超越不断地发展而实现的,且这种状态不是静止的,而是连续的动态发展过程,没有最好,只有不断超越。对于教师的整个教学生涯是这样,对于师范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因此,教育部提出的高等院校培养卓越教师的计划显然是一种应然的愿景,职前教师教育培养的“卓越教师”是要培养教师专业发展所需要的潜质。

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包括“教育信念、知识结构、能力素养、人格因素、从业动机与态度、专业发展需要与意识等。”[5]因此,职前卓越教师教育主要是培养卓越的基础、卓越的品质、卓越的动力。

成为卓越是一种修炼,是一种不断走向卓越的过程。那么从卓越教师的成长过程中能发现哪些共同的特征及其规律呢。

二、卓越教师的成长规律及其启示

(一)对教育的情意和信念是成为卓越的永动机

从对一线优秀教师的研究来看,优秀教师之所以能发展成为优秀的卓越的教师,那就是对教育的热爱,对儿童的热爱,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对教学既有自信又不满现状,不断反思,不断进步。问及一线教师选择教师职业的理由,回答大都是因为热爱,而且许多老师的职业倾向从小就有了,有的是在上高中上大学期间受自己老师的影响,立志做一个像自己热爱的老师的那样的老师。即便在职业生涯过程中遇到困难,遇到挫折,这些优秀的老师都能把困难和挫折化为动力,这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职业有一种坚定的信念:对教育有激情,对教学有思想,对学生有期待。在对国培骨干教师的问卷中,问假如有一次让你重新选择职业的机会,你还会选择做教师吗,百分之九十的老师都选择还是做教师。

(二)成为卓越是一种不断加油的过程

从准教师到入职,再到有经验的老师,到优秀教师,卓越教师,不是一撮而就,教师成长是一种过程,黄露对我国卓越教师的研究中,教龄在30-39年的特级教师样本最多,教龄在10-19年的特级教师样本较少[2];胡乐乐对2009-2016年期间获得美国年度卓越教师的研究中,得出的结论也是成为卓越的教师至少要有十年左右的时间。[6]对于教师成长的研究,有提出三阶段说:新手阶段,这个阶段也被称为关注生存阶段,关注的是人际关系,如同事、学生、家长对他的态度与认可,这个时候特别要注意负面评价对一个教师的打击,人际关系氛围好的单位对教师的成长有利;人际关系紧张的单位可能会抑制人的成长,甚至会扼杀一个人的成长,也许有的新教师受不了紧张的人际关系而转行;第二阶段,熟手阶段,也被称为关注情境阶段,这个时期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班级的综合评定成绩,自己的考核成绩;这个阶段是教师出成绩的时期,但也要警惕功利化倾向导致对学生的伤害。第三阶段,优秀阶段,也被称为关注学生发展阶段,这个时期,教师的关注点是学生,在意的是学生的发展,评价一个学生不再以成绩来衡量,而是反思自己怎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人生的道路,自信而有尊严地生活。也有提出五阶段说,英国把教师分为合格教师-核心教师-熟练教师-优秀教师-高级技术教师五个层次。

因此,卓越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于职前教师教育的卓越来说,应该准备的是教学知识和教学基本功,同时还应准备的就是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如果没有正确的观念,职后可能会被各种困难和挫折误导或者打倒。对于职后教师的卓越来说,应该具备的是发展的动力和学习的能力。卓越永远在路上,不断发展,不断超越。

(三)关键事件是促进教师走向卓越的媒介

纵观特级教师的成长,使之生发做教师的理想,或者促成做好教师的愿望,都会有一件事,或者一个人,起到关键的作用,从教育人类学上来说,这就是人成长的关节点。如,于永正教师多次提到张静斋老师对他的影响,张老师文章写得好,诗文朗诵得好,有一手好字,会拉胡琴,而长大后的于永正也成了这样的老师,关键人物起到的榜样作用。孙双金说到他的成长,高中物理老师怎么也讲不明白,越讲学生越糊涂,这促使孙双金立志要长大后要成为一个能让学生明白促进学生智力和情感发展的好老师,这就有了他后来的情智教学。这也是关键人物所起到的推动作用。管建刚选择做教师的原因是因为身体不好,不得已做了教师,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当地报纸上发表了一篇豆腐块的文章,便促成了他的写和他的习作教学的研究成果,这是关键事件所起到的媒介作用。吉春亚因为一次市教研室下乡听课的机会被教育局教研室的专家赏识,获得了更多的登台比赛展示的机会而成长为一名特级教师,这是关键的人和关键的事同时起了作用。一句话,一件事,一个人,都可能成为人生发展的关节点,这些事件或者人物对人的发展和成长来说可能是终身的。因此教师要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他人,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时时处处有影响。你不知道哪句话,或者哪个动作,就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教育。要做有正能量的老师,要做有影响力的老师,要做有魅力的老师。

从卓越教师的成长研究中可以看出,卓越教师之所以成长为卓越,卓越的品质即对教育的情怀是卓越的基础;在教育教学中的成功体验和高峰体验成为他们成为卓越的动力;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是促使他们走向卓越的媒介。

三、卓越教师的培养策略及其路径

(一)启动卓越的发动机——培养卓越的品质

从卓越教师身上看到的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对教育的热爱,对儿童的热爱。热爱是持久的动力,自信的资本。走向卓越的内驱力便是对教育的情意,对教育的信念。大众对卓越教师的认可和判断除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外,更重要的就是教师伦理和教师道德。就如一个医生,一个文人,你的医术再高,你的文笔再好,人品不好,在人们的眼里你就是败类和坏蛋,与“卓越”一词向背而行。

我国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必有一题是考到教师信念和教师职业道德的。如材料分析题中会有成功教育和失败教育的案例,从职业道德角度来分析教师的做法,如,假如学生不喜欢你,假如家长反应你教学不好,怎么办;假如你遇到调皮捣蛋的学生会怎么办。而这毕竟是一种虚拟的问题,答题的套路就是尊重儿童热爱儿童,一切問题都从儿童出发,反思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不断学习和改进。假如真正在现场,会怎么做,在现场,在真实的情境中,从教学细节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教育情意,看出一个教师的学生观。

因此职前教师教育,应给学生多创造现场学习的机会,并采用情境教学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与对职业热爱的情意;用隐喻的方式理解教师角色,如在你心目中教师像什么,像园丁,像工程师,像导游,像伙伴,像领队,像……,并追问为什么;以项目驱动的方式,以访谈,观察,传记,口述历史等学习和研究方式研究学生心目中好教师的标准和形象,研究优秀教师成长的经历和经验。撰写自己的教育故事,在成长过程中,反思教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一个好教师起到的作用也许能够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一个坏教师所起的作用,也许会毁了学生一生的发展,反思,假如你是老师,你会怎么做才能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他人。

课外丰富的社团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渗透教育情意与职業倾向的教育。如观看教育电影,感悟教育真谛;撰写并分享教育故事,领悟教育方法;与名师面对面交流,感受教育的魅力。

除此之外,亲临教育现场,通过教育观摩,教学实习,在真实的情境中,观摩教学方法,学习实践教学技能,领悟教育的真谛。在教育见习和实习中,实习生最能感受来自于学生的爱,体会作为教师的幸福感和使命感。从而热爱自己的专业,热爱教师职业。当然师范生在见习和实习中可能会受到积极和消极的两种影响。毕竟,不是每所学校每个教师都具有高尚的师德,要及时解决师范生的困惑和心理问题,因此不能把师范生抛在实习学校不管不问,精心安排教育见习和实习,并精心安排实践导师和大学指导教师,及时解决学生在见习和实习中遇到的问题。见习中的正能量和榜样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负能量和负教育及时疏导,反思,如果是我,会怎么做,在实践情境中“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二)搭建卓越的加油站——供给卓越的动力

黄露通过对卓越教师的传记内容的分析得出卓越教师成长的五个关键词:阅读、积累、反思、总结、研究。成长为卓越教师,需要知识的沉淀,能力的提升,经验的积累。卓越,是一种过程。卓越教师培养,就是要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好习惯,夯实基础知识,锻炼教师基本功。

提供阅读书目,养成阅读的习惯。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到:“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教育素养的五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7]读文学名著,读教育名著,读哲学经典,读人物传记,读管理类励志类的书等等。

构建学习共同体,成立学生学习小组,搭建互助合作学习的平台,定期开展学习研讨活动。如读书分享交流会,教育经典学习研讨,特级教师教学方法学习和研讨,小课题研究与成果展示。

成立卓越教师工作坊,聘请有特长的一线教师和在校教师,成立诸如书法、足球(篮球等)、古筝(扬琴)、合唱、表演、文学阅读等卓越教师工作坊,定期开展学生活动,发展学生特长。

全天候开放教师技能训练实训室,要求最低实训次数,定期考核教师技能,督促技能训练。

聘请一线优秀教师做实践指导教师,选择最好的学校,最好的实践导师,可以随时参与实践导师的教学教研活动。

鼓励参与执教下乡的志愿者活动,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农村,投入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去。

除了创造卓越的条件,还应该有评价卓越的标准。

以教师标准为依据,制定教师基本功能力认证标准,如三笔字的考核、朗诵能力认证、讲故事能力认证、教学游戏设计的考核与认证等。

重庆文理学院卓越班的成员从进入卓越班到毕业走出卓越班,从选拔到淘汰到最后能否取得卓越班的认证都有考核标准,经过层层考核,达到标准者,颁发“卓越教师”资格证。而对这些“卓越教师”的追踪调查研究中也发现,“卓越教师”成长为真正的优秀教师的确上手快,时间短。

(三)创造卓越的助推器——创造卓越的机会

教育人类学的研究,人的发展过程中总有关键的人或者关键的事对人的抉择起作用。而作为一个卓越的教师也应该成长为一个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他人,对孩子一生的发展起到正确引导、正确选择的好老师。同样,选择成为教师,立志走向卓越的路上,本身也需要重要他人的引领,重要事件的影响。

关键事件关键人物在教师成长路上起到助推器的作用。因此职前教师教育培养卓越教师,可创造条件,增加关键人物或者关键事件出现的几率。如双导师制,大学导师全程陪伴与呵护,做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他人;聘用优秀卓越教师做实践导师,能够避免负面影响带给学生的消极影响。

成立学生学习共同体,增加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机会,搭建同伴互助合作学习的平台。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有些事,有些同学就有可能成为自己成长的重要他人之一。

对卓越教师的研究,可以发现,他们在走向卓越的道路上,无疑都受到过“奖励”,这些奖励成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事件,成为走向卓越的动因,成为找到自我找到自信的契机。因此我们在教师教育培养的过程中,要创造各种机会,开展丰富多样的竞赛活动,如演讲比赛、辩论赛、教师基本功大赛、合唱比赛、体育比赛、艺术设计大赛、多媒体课件比赛、微课制作比赛、模拟课堂等等,搭建各种平台,让他们在各种成功各种奖励中获取自信,走向卓越。

参考文献:

[1]柳海民,谢桂新.质量工程框架下的卓越教师培养与课程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11,11:96-101.

[2]黄露,刘建银.中小学卓越教师专业特征及成长途径研究——基于37位中小学卓越教师传记的内容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4,03:99-104.

[3]毕景刚,韩颖.“卓越教师”计划的背景、内涵及实施策略[J].教育探索,2013,12:108-110.

[4]杨晓,崔德坤.“卓越教师”研究的现状与趋势[J].教学与管理,2016(09):9-12.

[5]孙晨红,张春宏.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师成长[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16:85.

[6]胡乐乐.美国最佳教师的卓越特质及对我国教师的重要启示——基于对2009-2016年7位美国“国家年度教师”的访谈质性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2):149-157+172.

[7][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416.

猜你喜欢
卓越教师教师教育培养策略
园校一体,知行合 一
面向卓越教师的师范生实训课程评价研究
卓越教师培养背景下物理学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研究与实践
我国教师教育实践研究综述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非洲教师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