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调查分析的本科生导师制发展动力分析

2018-07-13 07:46魏霞
高教学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问卷调查高等教育

魏霞

摘 要:本科生导师制是一种全面提高本科生素质的互动式教学制度,是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新机制。文章阐述了本科生导师制的渊源和在全国发展的动态,并结合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分析了大学生对导师制的认知度和满意度、导师制的实施效果、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剖析了导师制实施过程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从导师制的发展动力方面为进一步落实实施本科导师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本科导师制;高等教育;问卷调查;发展动力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3-0194-03

Abstract: The tutorial system for undergraduates is an interactive teaching system which comprehensively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It is also a new mechanism for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new circumstanc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in China.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statistical resul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gnition and satisfaction degree of the tutor system,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the tutorial system, and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This paper also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utorial system, and provides an important strategy for further implementing the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evelopment motivations of tutorial system.

Keywords: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higher education; questionnaire surveying; development motivations

一、概述

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體和基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时代,其质量问题始终是各方关注的焦点。本科生导师制是一种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互动式教学制度,要求指导教师直接面对学生,不仅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以自己良好的师德和人品影响学生,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长期以来,我国高校里实施的是研究生导师制,而对本科生则实行辅导员工作制度,相应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也落到了辅导员、分管学生工作的书记、主任等政工人员身上,教师则主要负责授课和科研。随着高校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导师制在高等教育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本科生导师制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一种制度创新,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建立了一种“导学”关系。体现在导师从事教学科研以外,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要指导他们的学习、思想和生活等,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本科生导师制教学管理模式源于14世纪的英国牛津大学,由温切斯特主教威廉·维克姆首创。该制度的核心思想就是:在教学方式上强调个别指导,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德智并重,在学习环境上营造和谐、自由和宽松的氛围。其独特的办学模式为牛津大学带来了极大的荣誉,几百年来,先后有46位牛津大学学子获得诺贝尔奖,并且英国历史上的41位首相中,70%以上是牛津大学学子。随后美国大学开始仿效该制度并大大受益,与此同时,本科生导师制也在世界高校中得以广泛推广。

浙江大学在2000年初开始实行该制度,成为我国最早实施导师制的高等院校。2002年北京大学开始实行本科生导师制,2004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开始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与此同时,本科生导师制成了我国各大高校教学改革的新宠,如雨后春笋般地遍布了大江南北。目前,我国已有200 多所各级、各类高校展开本科生导师制的教学改革,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试图以此推进本科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总体而言,本科生导师制的推广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改革的实际效果并不十分令人满意。从实践情况来看,大多数院校本科生导师制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有学者认为,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系统工程中的形式意义大于实质价值。如何真正发挥本科生导师制的教育功能,提升其实施质量,成为进一步推进本科生导师制改革的关键问题。兰州大学作为西部高校,是我国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相对较晚的高等院校,尤其是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2015年才开始实行该制度。作为资环学院特色的教学改革举措,本科生导师制在资源环境学院实施3年以来效果如何,存在哪些问题,有怎么样的改善措施等问题一直未被关注。为此,我们在学生中开展调查,有利于了解全院学生对导师制的看法与意见,及时发现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策略促进该制度的更好实施。

二、本科生导师制调查问卷分析

(一)调查问卷基本情况

调查目的:一是通过对全校学生“导师制”实施进行抽样调查,以得出在校学生对“导师制”的了解程度及其实施的满意程度;二是了解学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三是促进了解导师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加以改善。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2015兰州大学级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地理信息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参加学院导师指导活动的206名在校学生。

调查内容:以问卷为主要的调查方式,对学生进行随机无记名问卷的形式。发放问卷内容:问卷表共有14个问题;涉及对导师制的认可程度、指导方式、指导内容、满意度、导师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实施导师制的一些建议等方面。问卷当场发放,当场填写,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206份,回收问卷203份,回收有效问卷率为98.54%。统计时间为2017年10月。

统计结果:总体上,有66.0%大学生支持认同导师制的实施;但是剩余34.0%的学生对“导师制”这种教育制度并不了解,不清楚它实施的目的与意义,因此学生对学校实施导师制认同程度一般,不是特别支持其实施。从师生关系密切程度来看,对自己导师比较满意或是非常满意的学生达到63.0%,师生联系较多,学生也主动找老师谈心,因此师生关系密切;另外对自己导师不太满意的人数占3.7%,这部分学生与老师联系较少,学生的主动性不高,导致师生关系疏远。

(二)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1. 对本科生导师制了解及认同程度

在对在校大学生问卷调查中,结果显示65.96%的学生对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目的与意义清楚,其对导师制的认同程度也比较高,因此在一定程度的了解下支持继续实施导师制,认为本科生可以配备指导教师。

为了了解大学生对导师和导师制认同或满意程度,此次调查问卷题目围绕师生关系及导师制展开。由表1可知,大学生对学校实施的导师制认同程度达到94.68%,有5.32%的学生不希望继续实施导师制。从师生关系来看,学生对导师比较满意,比例为96.28%,其中不满意的人数占3.72%,说明师生关系较好,这有益于导师制的实施。但是导师制实施效果不好的程度达到14.89%,说明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还需要改善。

表1 大学生对导师及导师制认同或满意程度调查结果

2. 与指导教师联系情况

大学生学习方式与以前有很大不同,以自主自学为主。现在网络发达,学生导师需要从事教学以及科研,师生联系更多的以QQ或MSN为主,面对面沟通交谈则更少了;其中主动性较高的学生是以见面为主,主动找老师谈心,请教老师问题的次数也就更多。調查问卷统计表明,导师辅导次数超过3次的人数占26%,这部分师生联系频繁,联系方式多样,如见面、电话、QQ;另外导师辅导次数在1-2次的占74%,师生联系较少,并且学生一般认为在规定时间与导师联系较好,主动性不高,联系方式单一,主要包括QQ、电话。

3.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抽样调查,由表2可知,大学生认为导师制中存在最主要的问题是师生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比例为66.01%,次要因素是实训的内容较少、场所的缺乏以及对学生的指导缺乏针对性,比例分别为55.17%、47.78%、34.00%。结合学生与老师联系情况分析,实施导师制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师生关系疏松,其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学生主动性不高,很少主动找老师谈心,以及主动向老师请教问题;二是随着网络发展,师生联系方式以QQ为主,面对面沟通次数少;三是导师辅导次数不多;四是缺乏场所,参加导师的科研课题研究不多,实训的内容少。

表2 “你认为导师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多选)”调查结果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阶段,本科生导师制彰显出精英教育的品质与价值,是培养造就多规格人才、个性化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模式与机制。然而调查结果表明尽管学生普遍认为本科生导师制对学生帮助不大,但是绝大部分学生都赞同实行导师制。这与已有的调查结果类似,即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情况全国各高校大抵都是这样:确实有效,但是有效性一般,甚至极少部分学生感觉到没有帮助。造成本科生导师制有效性不高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一是指导教师不够重视,指导教师忙于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对学生的辅导不多;二是学生不够重视,学生积极性不高,不主动找老师谈心、请教问题;三是缺乏交流的场所,可以使师生面对面的交流,多数高校都有新校区,大一到大三都在新校区,在最需要老师指导帮助的时间段师生面对面沟通很不方便,大四才搬迁至本部,但学生面临着就业与考研的双重压力,无暇再与指导教师联系;四是没有具体的本科生导师制的指导方案和管理体系,缺乏客观公正的导师制评价标准,导致更注重形式,在实施时未凸显它的重要性。

三、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策略

同国外一些著名大学采用这一制度相比,我国的本科生导师制不仅起步迟、发育晚,而且实施效果有限,面临问题众多。因此,十分有必要就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不同角度出发,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导师制的实施效益刻不容缓。作者认为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在今后实施过程中应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本科生对导师制的认识

加强本科生导师制的宣传工作,使学生认识到指导教师在他们本科四年大学生活、学习中的重要性。定期开展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座谈会,同时让本专业的高年级的同学参与座谈会,分享他们在本科生导师制过程中的具体做法与收益,给低年级的同学具体的指导与建议。

(二)加强本科生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从数量和质量两个角度来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在师资力量欠缺的情况下可以聘任优秀硕士生、博士生担任副导师,直接与本科生进行沟通指导。质量上首先要保证导师具有高尚的人品、人格,其次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因为,我们首先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然后才是做事,包括做学问。

(三)开展本科生导师制的监督工作

从指导教师和本科生两个方面开展本科生导师制的监督管理工作。从指导教师的角度来说,一定要明确导师职责,把其作为加强本科生导师工作管理的必要手段,同时也作为衡量和考评导师工作的客观依。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一定要转变观念,正确处理导师与辅导员的关系,拉近自己与导师的关系,积极主动的联系导师。

(四)建立客观公正全面的本科生导师制评价体系

客观、公正而全面的本科生导师制评价体系,是完善这一机制的内在要求。应根据本科生导师制工作的特点以及成效,建立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以激发导师的工作积极性为目标,以全面考察导师的指导质量为内容,采用多种综合评价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考察本科生导师的实施情况,激励导师规范化、系统化地开展工作,促进本科生导师制健康有序地发展。

致谢

感谢2015级水文水资源专业王京晶同学在问卷调查中给予的帮助!感谢2017级水文水资源专业研究生贺燕在调查问卷统计分析过程中给予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聂迎庆.本科生导师制的现状、意义和困惑[J].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97-99.

[2]曾凡东.科学评价是本科生导师制健康发展的动力[J].当代教育论坛,2005(3s):30-32.

[3]罗佳.实行本科生導师制的研究——基于全国N所高校的调研[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4(3):27-32.

[4]邱国玉,王佩,谢芳.在我国高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8(9):25-27.

[5]刘汶,黄景文.提高本科生导师制的有效性[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5):146-149.

[6]吴丽娟.本科导师制实施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8(1):123-125.

[7]杜智萍.“以学生为中心”——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的一个质量保障因素[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9(1):24-27.

[8]丁林.本科生导师制:意义、困境与出路[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9(5):74-77.

猜你喜欢
问卷调查高等教育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城中村改造问题及对策研究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