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基于微信平台的非遗文化展示新方式

2018-07-13 08:50重庆师范大学400000
大众文艺 2018年24期
关键词:泥塑山东文化遗产

(重庆师范大学 400000)

非遗文化全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为非遗,具体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世代代相传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展现出不同民族的文化精髓,还体现出他们的生活习惯及社会背景。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及弘扬显得尤为重要。微信平台作为现时代最为流行的信息交流及传播平台,将微信平台作为一种非遗文化展示途径是传承非遗文化的必然选择,所以进一步了解基于微信平台的非遗文化展示新方式是必要的1。所以下文先简单分析了现有的非遗文化展示方式,然后分析了现有非遗文化展示方式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了基于微信平台的非遗文化展示新方式。

一、现有非遗文化展示方式

1.网络直播展示方式

直播已成为网络内容生产和传播的重要载体。以移动直播为切入口,通过光明日报、光明网及各直播平台开展了不同规模的媒体系列报道,以达到传播的目的,其传播覆盖用户量高达2亿。

2.手机游戏展示方式

手机游戏是今年来人们尤其是青少年最为喜欢的游戏平台,很多人都喜欢通过手机游戏来娱乐生活,有的游戏还融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腾讯预备将苏绣、岑氏仿古木帆船等非遗元素,融入到游戏中。

3.APP等移动应用展示方式

常见的APP移动应用有博物馆官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显著移动终端APP已经进入了2.X,相应的移动应用平台有“艺谷汇”“中国非遗”“工艺大师”“非遗宝”“故宫系列”等,很好的诠释了非遗文化与APP的融合。

二、现有非遗文化展示方式存在的问题

第一,尽管直播方式的门槛不高,但直播方式对改变信息传递方式,很难达到参与感、互动性的效果,在平台专递度方面也不够。第二,游戏展示方式虽然传递的效果最快,但会受到年龄限制和硬件设备的制约,因为通过游戏去了解事物的多数是10~30岁之间的人群,其他人群并不会从游戏获取想要的信息;第三,App展示方式固然很官方,也具有很强说服力,但制作成本太高,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及物力,不能很好的普及开来2。

三、基于微信平台的非遗文化展示新方式

本文以山东泥叫虎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该非遗文化已经逐渐实现了与移动终端的结合,建立了相应的交流平台,其中有微信,很好的展示了山东泥叫虎非物质文化遗产,基于微信平台的山东泥叫虎非遗文化展示新方式设计目的、设计方案、制作原理及产生效果如下:

1.新展示方式设计目的

山东泥塑艺术属于一种民间艺术,其历史悠久,是山东高密民间泥塑,该泥塑的原料为泥土为原料,待泥土塑造成具体的形状后开始画图案,其色上融合了高密扑灰年画技,最终形式多姿多彩的泥塑。这里的新展示方式设计目的在于通过现有的移动端非遗展示传统制作工艺,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山东泥叫虎泥塑及其工艺。

2.新展示方式设计方案

第一,利用新技术模拟和还原平台声音,然后通过声音与泥叫虎模型进行互动;第二,对于平台面板则使用比较醒目的颜色,以便于与泥叫虎产生呼应,诸如白色、黄色、红色等颜色,使得山东泥叫虎展示过程中就与展示场景相呼应,加深人们对山东泥叫虎的印象;第三,对于展示版面上的图像,要一改以往二维图片,直接转变成多维度图像,如可以利用手机传感器将信息图像化,然后传递到微信平台版面上进行展示,最后通过该平台与终端用户进行交互3。

3.新展示方式制作原理

第一,编辑介绍性文字内容,诸如介绍山东泥叫虎的软文、广告等文案内容,然后置入HTML,最后通过点击图片模型就可以形成交互,并且交互的方式多种多样。第二,建立模型,可采用3Dmaxs 软件对山东泥叫虎泥塑进行模型塑造,建模的比例为1:1,模型类型为白膜。第三,模型建造完后,选用材质球进行贴图,并利用插件V-RAY对二维图片进行渲染,以制造具有多维效果的图像。第四,将H5嵌入模型项目框架中,并利用JavaScript技术实现简单的动画与交互效果;利用CSS技术修饰框架;第五,建立实景时,要利用运用球幕相机中的三维数字化技术实现360度全景相片的制造,并采集全景照片数据,为山东泥叫虎展示提供更加全面的图像及数据4。

4.新展示方式产生效果

第一,终端用户依靠微信传播平台就可以直接加入互动,并且能够通过点击制定的展品了解展品详细信息及注解。第二,不仅可以通过现有的二维平面进行展示,还可以通过多维图片进行展示,并且可以用手指去接触图片,然后用手指转动360度,就可以全面观赏泥叫虎模型,同时还可以通过手势进行放大和缩小,时用户直观、细致及全面的感受泥塑的细节魅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想要更好的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就必须顺应信息网络时代的需求,实现非遗文化展示方式信息化及网络化,故需要将非遗文化与移动终端相互结合一起,并积极利用微博、微信等软件平台中的文字功能、图片功能、语音功能及视频功能等进行非遗文化交流,并创建出新的非遗文化展示方式,以便于不同人群及民族更好的交流非遗文化,从而达到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的目的,促进我国文化事业发展。故此,上文基于现有非遗文化展示方式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基于微信平台的非遗文化展示新方式,并通过实例来进行实践性证明。

注释:

1.张宇音,刘月蕊.基于微信平台的非遗文化展示新方式[J].数字通信世界,2018(05):116+111.

2.穆昭阳.“指阅”时代的非遗文化传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09-13(007).

3.钟进文,范小青.新媒体视角下的“非遗”保护与传承观念新探——以裕固族为例[J].西北民族研究,2017(02):175-182.

4.黄益军,吕庆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新型文化业态的融合[J].重庆社会科学,2015(12):67-75.

猜你喜欢
泥塑山东文化遗产
山东图片库
聚焦乡村振兴的“山东作为”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多彩泥塑
民间美术——泥塑
Tough Nut to Crack
泥塑作业
文化遗产是“价值富矿”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