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转型升级的动态能力构建及作用机理研究
——基于170份调查问卷的分析

2018-07-13 01:08徐召红杨蕙馨
东岳论丛 2018年4期
关键词:吸收能力升级动态

徐召红,杨蕙馨

(1.山东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山东 济南,250100;2.山东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3.山东大学 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一、引 言

随着技术变革速度的加快,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加上全球竞争因素的影响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企业所处的生存环境日益复杂*王建军:《动态能力和社会关系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调节的中介效用检验》,《管理工程学报》,2017年第1期。。动态能力有利于企业主动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能够使企业具有先动优势,多数学者已经接受动态能力的概念,认同动态能力是企业感知环境并整合资源以应对危机或抓住机会的能力*徐召红,杨蕙馨:《动态能力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及作用机理》,《经济问题探索》,2013年第9期。。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企业的经营环境更为复杂和多变。转型升级是企业由低技术水平、低附加值向高技术水平、高附加值的转变*赵昌文,许召元:《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调查研究》,《管理世界》,2013年第4期。,有利于促进相关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在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动态能力的合理构建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识别正确的转型方向,还可以确立有效的转型战略并取得良好的转型效果*Sarah E.A.Dixon,Klaus E.Meyer,Marc Day,“Stages of Organizational Transformation in Transition Economies:A Dynamic Capabilities Approach”,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10,47(3):pp.416-436.。

国内外市场需求乏力,要素成本却节节攀升,企业需要通过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创新因素的支撑,才能够获得长足发展。主动转型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唐孝文,刘敦虎,肖进:《动态能力视角下的战略转型过程机理研究》,《科研管理》,2015年第1期。,众多学者对互联网时代我国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Ma Xiang,“Influence Research on th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Based on Internet Plus Strategy”,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Theoretical Nanoscience,2017,14(9):pp.4384-4390.。当前多数企业转型升级乏力的原因之一是转型能力的缺失或不足,企业在超竞争环境中要想得以生存,必须培育和提升动态能力*邓少军,芮明杰,赵付春:《多层次信息消费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模式:供给侧与需求侧对接的视角》,《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本文将对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动态能力进行分解,并探讨各个构成维度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以期能够深入了解促进企业成功转型升级的动态能力构建过程,提升动态能力理论对企业管理实践的指导作用。

二、企业转型升级动态能力的构成维度

超竞争环境下,动态能力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积极作用已经得到认同。在动态能力的相关研究中,多数学者都强调机会识别、组织学习和整合创新的重要性。依据企业转型升级的行为过程,可以将动态能力划分为市场感知能力、学习吸收能力和变革创新能力三个维度。

(一)市场感知能力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我国产业结构分化明显,落后产能必将逐渐退出市场,改变原有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总体路径。目前,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需求呈现出个性化与流行化并行的趋势*肖静华,谢康,吴瑶,冉佳森:《企业与消费者协同演化动态能力构建:B2C电商梦芭莎案例研究》,《管理世界》,2014年第8期。,质量的提升和品牌的打造可以促进企业的产品升级。市场感知能力是企业响应外界环境变化的基础,是企业及时应对动态环境的前提条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能否成功转型升级受到产业环境和企业能力两个方面的影响。

在我国经济增长进入中高速轨道的“新常态”下,众多企业都面临着非常严峻的考验,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要求管理者能够及时发现企业的创新机会和发展机遇。市场感知能力本质上是一种信息搜寻机制,是企业动态能力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之一。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企业可以对相关信息和资料进行充分挖掘,了解海量群体的行为模式。建立高效的信息系统有利于管理者访问和分析不同来源的数据,提高企业对潜在机会的洞察能力*Nicholas Roberts,Damon E.Campbell,Leo R.Vijayasarathy,“Using Information Systems to Sense Opportunities for Innovation:Integrating Postadoptive Use Behaviors with the Dynamic Managerial Capability Perspective”,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2016,33(1):pp.45-69.。

(二)学习吸收能力

某些传统产业经过一定程度的技术改造和网络嫁接后,有可能会演变为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应该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通过技术引进推动企业升级是现实可行、成本低、效益好的转型路径*杨瑛哲,黄光球:《企业转型的技术变迁路径分析: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仿真模型》,《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年第2期。,管理者将先进技术引入本企业后,必须加强培训以加速新技术的消化吸收,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在构建企业转型升级的动态能力时,管理者和员工是重要的影响因素*Lucy Fallon-Byrne,Brian Harney,“Microfoundations of Dynamic Capabilities for Innovation:a Review and Research Agenda”,Ir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2017,36(1):pp.21-31.,技术的智能化和网络化要求企业全体成员不断学习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十九大报告指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大军。当前,我国人口红利的拐点已经出现,发展以技能人才为基础的人力资源培养体系,可以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从而对冲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趋势,技能型劳动力的培养和使用,能够显著影响企业转型升级的绩效水平*程虹,刘三江,罗连发:《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基本状况与路径选择》,《管理世界》,2016年第2期。。学习吸收能力是构建企业动态能力的重要源泉,员工学习吸引能力的增强,有利于提高技术引进的效率,促进企业的转行、转轨或升级。

(三)变革创新能力

从微观上看,通过技术创新对冲要素价格的上升以提升产品附加值,是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途径。当然,转型升级时的技术选择应以自主创新为主还是以技术引进为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但是战略性技术必须依靠企业的自主创新*薛继亮:《技术选择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业经济研究》,2013年第6期。。面对国内外众多因素的制约,企业只有立足于自主创新,才能实现成长方式的有效突破。另外,企业品牌的建立能够提高需求刚性,转型升级过程中取得重大技术创新的企业应该加强自我品牌的建设和保护,力争在价值链重构时占居优势地位,树立“中国质造”的高品质形象。

创业和创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和动力,政府鼓励更多社会主体积极投身于创新创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实现强调创新在提升竞争力中的作用,变革创新能力是企业动态能力的关键和核心。面对当前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管理者必须增加研发支出的比重,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当然,重视企业创新并不是简单地追求研发投入规模的增加,而应该综合考虑投入产出的实际效果,否则容易助长不计研发效果的资源浪费现象和指标造假现象*刘志彪,陈柳:《政策标准、路径与措施:经济转型升级的进一步思考》,《南京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三、理论假设与模型构建

(一)动态能力三个维度之间的紧密联系

能力是企业内部创造和积累的不同类型知识的集合,动态能力强调各维度的动态性、系统性和结构性,各个构成维度之间存在紧密的逻辑关系。理论奠基人Teece对动态能力的维度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不同维度之间存在递进演化的关系*David J.Teece,“Explicating Dynamic Capabilities:The Nature and Micro-Foundations of (Sustainable)Enterprise Performance”,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7,28(13):pp.1319-1350.。首先,市场感知能力与学习吸收能力之间存在紧密联系。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企业在转型升级时必须采取相应的行动以提供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只有企业意识到原有的知识已经陈旧或者存在欠缺,才有可能通过有效的学习实现原有知识的补充和更新。其次,市场感知能力与变革创新能力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动态能力的最终目标是使企业适应环境的变化,及时并准确地发现市场环境的变动是动态能力形成和演化的基础。企业只有准确识别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机遇或挑战,才能明确企业变革创新的方向*熊胜绪:《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理论探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6年第3期。。最后,学习吸收能力与变革创新能力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学习并吸收先进知识是企业创新的基础和来源,企业意识到环境变化并经历必要的学习过程后,通过充分弥补企业内部资源、技术和能力等各方面的不足,才能够有效地整合已有的资源,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或新服务,实现与新环境的匹配和企业的转型升级。综上分析,可以提出如下假设:

H1:动态能力三个维度之间存在紧密联系。

H1a:市场感知能力正向作用于学习吸收能力,二者存在正相关关系。

H1b:市场感知能力正向作用于变革创新能力,二者存在正相关关系。

H1c:学习吸收能力正向作用于变革创新能力,二者存在正相关关系。

(二)动态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分析

在环境动荡性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分析动态能力各维度对企业转型升级成效的重要程度和作用路径,有利于指导企业的管理实践活动,提升企业转型升级的能力。首先,对环境的洞察是企业采取应对策略的前提*李兴旺:《动态能力理论的操作化研究:识别、架构与形成机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企业只有具备灵敏的市场感知能力,才能正确制定转型升级的目标。对企业来说,在动荡的超竞争环境中,既存在生死存亡的挑战也蕴含着千载难逢的机遇,企业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越准确和及时,越有利于管理者采取有效的后续行动,以实现提高企业绩效的最终目标。其次,动态能力的发展是一种学习机制,企业必须通过不断学习并积累知识,才能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实现已有知识的更新。当前,知识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源,企业必须注重对知识的有效获取和合理利用才能逐渐发展和壮大,因此各企业都在努力地向学习型组织转变。企业的学习吸收能力越强,越能够成功借鉴竞争对手和其他行业的先进经验,促进企业绩效的提高。最后,企业是否具有创新精神,是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管理者必须提升企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程虹,刘三江,罗连发:《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基本状况与路径选择》,《管理世界》,2016年第2期。。市场上的赢家往往都具有高效的整合重构能力,从而能够有效地分配企业的现有资源,并快速进行创新以响应市场环境的变化。随着环境动荡程度的加剧,企业的变革创新能力越强,越能够高效地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提高企业的绩效水平。综上分析,可以提出如下假设:

H2:动态能力正向作用于企业绩效,二者存在正相关关系。

H2a:市场感知能力正向作用于企业绩效,二者存在正相关关系。

H2b:学习吸收能力正向作用于企业绩效,二者存在正相关关系。

H2c:变革创新能力正向作用于企业绩效,二者存在正相关关系。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建立以下理论模型,见图1。

图1 动态能力和企业绩效关系的理论模型

四、研究设计与数据搜集

(一)研究变量设计

通过相关文献的梳理获得了反映动态能力和企业绩效的调查问卷,并基于实地访谈的结果进行了修正,题项均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进行衡量,各题项的具体内容见表1。其中,市场感知能力指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能及时识别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机会或威胁,借鉴贺小刚*贺小刚,李新春,方海鹰:《动态能力的测量与功效: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06年第3期。、焦豪*焦豪:《企业动态能力绩效机制及其多层次影响要素的实证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10年。、蔡树堂*蔡树堂:《基于动态能力的企业可持续成长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等的研究,可以用四个题项来反映和测量;学习吸收能力指企业在转型升级时能把竞争对手或其他行业的外溢知识引入企业内部,借鉴林萍*林萍:《组织动态能力研究——Teece等的动态能力框架的一个扩展》,博士学位论文,厦门大学,2008年。、刘亚军*刘亚军:《企业智力资本、吸收能力及创新文化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制造业的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2010年。等的研究,可以用四个题项来反映和测量;变革创新能力指企业能重新组合所拥有的资源以提供新产品或新服务,借鉴王核成*王核成:《动态环境下的企业竞争力:基于动态能力观的竞争力及其演化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张凤海*张凤海:《动态能力对新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等的研究,可以用四个题项来反映和测量;企业绩效包括财务绩效和非财务绩效两个方面,借鉴Bontis*Nick Bontis,William Chua Chong Keow,Stanley Richardson,“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 in Malaysian Industries”,Journal of Intellectual Capital,2000,1(1):pp.85-100.、石春生*石春生,何培旭,刘微微:《基于动态能力的知识资本与组织绩效关系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第3期。、任俊义*任俊义:《企业智力资本对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要素结构视角》,《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0期。等的研究,可以用四个题项来反映和测量。

表1 变量因子分析与信度检验

(二)调查对象与数据搜集

本研究共向356家企业发放调查问卷,回收238份,其中有效问卷170份,问卷回收率和有效问卷率分别为66.85%和47.75%。问卷的发放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包括北京、深圳、济南、潍坊等大中城市,采用当场发放和电子邮件两种方式。本研究所设定的模型有4个变量,共16个题项,170份问卷能够满足结构方程模型的样本要求。

五、资料分析与解释

(一)信度和效度检验

信度越大意味着测量的标准误越小,可用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s ɑ)进行验证。本研究使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经计算各变量的Cronbach’s ɑ系数均大于0.8,可见本研究中调查问卷的量表是比较可靠的。

表2 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

注:样本容量为170;**表示P<0.01

表3 假设检验结果

注:**表示P<0.01,*表示P<0.05

表4 动态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效应

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可知,KMO检验值为0.907,Bartlett球度检验值为1867.33,自由度为120,显著水平为0,因此样本的相关矩阵间有共同因素存在。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并采用最大方差法旋转,得到所有因素的因子载荷系数,从表1可见,各因素层面的题项变量的因素负荷量均在0.500以上,表明潜在变量可以有效地反映各个指标变量。四个因素的解释变异量分别是23.58%、17.02%、16.37%和16.15%,联合解释变异量达到73.12%,满足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要求。

(二)相关分析

表2为动态能力三个维度与企业绩效的相关系数矩阵。动态能力的三个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因此不能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对模型进行验证,通过路径分析以克服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问题。

(三)结果分析

1.模型修正及拟合。结构方程模型可以对各种因果模型进行辨识、估计与验证,本研究采用AMOS21.0统计软件,对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进行检验。对本研究模型的拟合程度进行检验,GFI=0.82,RMSEA=0.081,AGFI=0.85,GFI,NFI均大于0.9,表明模型的拟合情况良好。

2.假设检验。针对前文所作的模型假设,将相关结果进行统计。从表3可知,除H2a外,模型的其他假设均成立,其中H1a和H1c的路径系数较大,结果也最为显著。因此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具有以下特点:一方面,市场感知能力对学习吸收能力的影响非常显著,学习吸收能力对变革创新能力的影响也非常显著;另一方面,学习吸收能力和变革创新能力能够直接影响企业绩效,市场感知能力通过提升学习吸收能力和变革创新能力间接地影响企业绩效。

3.效应分析。为了深入了解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动态能力各个维度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可以进一步对其进行效应分析,表4为动态能力三个维度对企业绩效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从表4可见,市场感知能力对企业绩效的直接效应不显著,间接效应为0.283,总效应为0.283;学习吸收能力对企业绩效的直接效应为0.256,间接效应为0.109,总效应为0.366;变革创新能力直接影响企业绩效,效应值为0.171,没有间接效应,总效应为0.171。由效应分析的结果可知,在企业转型升级动态能力的三个构成维度中,学习吸收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最大。目前,我国多数企业的转型升级仍然应以引进和吸收先进技术为基础,必须充分发挥学习吸收能力对企业转型升级效果的积极作用。一方面,管理者应该构建学习型组织,在企业内部建立良好的知识共享和学习机制;另一方面,企业必须充分利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自有知识及产权的利用和保护。

六、结论与不足

(一)结论与启示

1.企业动态能力的三个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动态能力的三个维度密切相关,只有三者相互配合和支持,才能充分发挥动态能力的积极作用,促进企业的转型和升级。首先,企业通过市场感知能力才能及时了解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机会或威胁,并根据企业状况制定有效的发展战略和实施步骤,这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前提条件。其次,知识是当今企业最重要的资源,管理者认识到环境的变化及企业自身的优劣势之后,才能够积极地向社会各方学习,借鉴并吸收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最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管理者需要对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和变革,通过创新来满足复杂多变的消费者偏好,才能使企业在动荡的环境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完成企业的转型和升级。企业转型升级的动态能力体现为市场感知能力、学习吸收能力和变革创新能力的整体优化,如果企业仅仅重视动态能力的某个维度,很难充分发挥动态能力对企业转型升级效果的积极作用。

2.转型升级过程中动态能力的三个维度均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绩效。传统企业的转型和升级是今后我国经济能够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动态能力贯穿企业转型升级的全过程,能够使企业在外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动态地更新和释放现有的资源,协调企业的内外部关系,最终完成转型和升级。本研究发现,在我国企业的转型升级过程中,学习吸收能力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最大,市场感知能力的作用次之,变革创新能力的作用较小。我国大部分企业的核心技术仍然缺失,研发变革能力比较薄弱,自主创新水平较低,企业绩效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对其他企业的学习和模仿*Xianhui Zhang,William A.Peek,Bohdan Pikas,Tenpao Lee,“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Journal of Applied Business and Economics,2016,18(5):pp.97-105.。众所周知,我国引进的技术与国际先进技术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相对于技术引进,自主创新是更有效、更长久的企业转型方式*杨瑛哲,黄光球:《企业转型的技术变迁路径分析: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仿真模型》,《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年第2期。。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和知识产权的严密保护,企业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才能充分发挥动态能力对企业转型升级成效的积极作用。

3.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全方位地提升自身的动态能力。企业转型升级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具备一定的动态能力,动态能力是由多个子能力构成的,子能力的强弱及组合状态决定了企业动态能力的整体水平*龚一萍:《企业动态能力的度量及评价指标体系》,《华东经济管理》,2011年第9期。。首先,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应该建立和完善高效的信息系统,积极收集各种有价值的资料和信息,包括市场需求、技术发展、竞争者状况及政府的相关政策,才能提高企业的市场感知能力。其次,追求转型升级的企业必须主动向学习型组织转变,逐步在企业内部建立高效、开放的学习机制,鼓励全体员工不断学习先进知识和技能,充分了解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才能提高企业的学习吸收能力。最后,高层管理者要想促使企业的转型升级战略取得成功,必须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员工大胆进行探索和尝试,在企业内部树立不断创新的精神,培育先进的创新文化,才能提高企业的变革创新能力,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的变化。

(二)不足之处

本研究主要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一方面,由于不同行业的市场环境和技术状况存在一定差异,为了深刻理解不同行业动态能力的差异和转型升级的效果,未来的研究可以对调查对象进行分类,例如将企业划分为传统制造业或服务业,对动态能力不同维度的作用进行分析和对比。另一方面,企业只有经过一定时间的运营并逐步走上正轨之后,才有可能形成强有力的动态能力,才能对企业绩效的水平作出比较客观的评价,将来可以深入分析动态能力在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的作用。

猜你喜欢
吸收能力升级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动态
回暖与升级
吸收能力研究进展评述
技术转移二元视角:吸收能力与释放能力的作用
基于动态能力观的企业吸收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