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旦的潜在译作

2018-07-14 19:48谭桓芬王靖才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础教育系551300
大众文艺 2018年7期
关键词:译诗穆旦译作

谭桓芬 王靖才 (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础教育系 551300)

穆旦创作与译诗存在互动关系,但是穆旦翻译诗歌主要是在建国之后,那么很多人就会产生疑问:“穆旦的创作在前,翻译诗歌在后,他的译诗怎么会对他的创作产生影响呢?这不是本末倒置了吗?”其实,对穆旦1949年前的创作产生影响的译诗是潜在译诗,在解放前穆旦仅仅翻译了三首诗歌,但穆旦又确实读了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外文诗,一个双语读者把他所阅读的外国诗歌应用到了自己的诗歌创作中,那么其中一定有一个中间环节——潜在翻译,否则,外国诗歌的东西是不会隔着语言障碍而直接进入中国诗歌中的。因此,潜在翻译是什么和潜在翻译与我们平时所说的翻译有什么区别正是本文要论述的重点。

一、潜在翻译

我们通常所说的翻译“实则有三个不同的含义。如:(l)翻译过程:过程(进行翻译;是活动而不是有形的物体);(2)译作:翻译过程的产品(即被翻译后的目标语文本);(3)翻译:是一个包含了翻译过程和翻译产品的抽象概念。显然,翻译理论要想具备综合性和实用性,就必须尝试描写并解释翻译的过程与产品”。1因此, 探讨潜在译诗对穆旦创作的影响,我们不仅需要从翻译作品方面来探讨译诗对译者创作的影响,还需要从翻译过程来论述译诗对译者创作的影响。我们时常能够发现那些从事诗歌翻译的诗人的创作受到了外国诗歌的影响,而且能从其创作的诗歌里面分析出其受影响的外国诗歌。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时候我们都能找到影响诗人的国外诗作,也找不出同时期相对应的译本,这是因为诗人已经读过外文原诗,在潜意识里接受了原诗的影响,只是未曾着手把它翻译成中文。此时,诗人的翻译是一种潜在的翻译活动。但是,我们就能说诗人的创作受到了翻译的影响吗?如果能,那么诗人的创作又是受哪类翻译的影响呢?熊辉在《五四译诗与早期中国新诗》一书中提出和论述过潜在翻译文本这一关键词,他认为:“当翻译结果只存留在译者头脑中还没有书写成具体文本的时候,该翻译过程就是一种潜在的翻译过程”,“一个双语阅读者阅读外国诗歌的时候实际上暗含了翻译过程,尽管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形成具体的翻译文本,但在读者的头脑中已经形成了一种没有用文字传递出来的翻译文本”2。穆旦早期阅读了大量的浪漫主义的诗歌,可是这个时期能见到的显在翻译文本仅仅只有三首诗歌。然而在穆旦的诗歌中,我们随处可拾见浪漫主义诗歌的“碎片”,有时是相同的词语,有时是相似的意象,有时是相同的诗歌形式,因此可见潜在译诗是影响穆旦创作的重要的译诗类型,所以,本节讨论潜在翻译以及由此产生的潜在译诗对译者创作的影响。

翻译活动主要是由源语文本、翻译过程、目标语文本构成的,这三者缺一不可。1988年,英国翻译理论家哈里斯提出了双文本的概念,即“双文本是源语文本和目标与文本的合体”。3本文所谓的潜在翻译指的是文本只被译者所接触和接受,没有被其他人阅读,也没有对其他人造成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不被认可的文本形式。潜在翻译并没有缺少翻译活动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环,仅是目标语文本这个环节中没有具体的文本而只有心理和思维层面上的文本。作为一个与通常所说的翻译相对的概念,本文提出的潜在翻译旨在针对那些阅读了外国诗歌原文后,在潜意识里将其翻译成了民族文化语境中的文本并留存大脑中,而后对自己的创作产生了影响的翻译类型。因此,潜在翻译的核心特征就是翻译的目标语文本存留在译者大脑中,翻译过程表现为一种心理和思维活动,没有形成具体可感的实体性文本,与双语读者阅读外国诗歌不同,它最终必然通过影响译者的创作来释放存留在译者大脑中的潜在译本。

就穆旦而言,他在阅读外国诗歌时实际上暗含了翻译过程,尽管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形成具体的翻译文本,但在他的头脑中己经形成了一种没有用文字传递出来的翻译文本,因此,目标语文本是一种潜在的译作。此时他的潜在译作仅仅是一个心理过程或者思维过程,并不是具体的旁人可以感知的翻译结果,因为目标语文本只是存在于译者头脑中的思维要素,并不是真正的以文字为媒介的可读性文本。实际上,能够直接阅读外文原诗的诗人所受的外来影响同样来自翻译,只是影响他们的是一种翻译思维或翻译心理,而不是普通意义翻译活动或翻译文本。可见,译者所受的影响来自翻译文本,非译者所受的影响来自并未成文的翻译思维和翻译心理——潜在译本,在本质上,二者都受到了翻译的影响,前者为显性翻译文本,后者为潜在的翻译文本。比如,李金发受到了魏尔伦的影响,郭沫若受到了哥德、雪莱的影响,穆旦受到了奥登、里尔克的影响等等,都说明了潜在翻译及其影响存在的客观性。但是,一个阅读了外国诗歌原文但没有从事创作的双语读者或其创作没有受到所读外国文本影响的读者都不是潜在译者,只有那些既阅读了外国诗歌原文,而他们的创作又受到了相应影响的诗人才是潜在译者。从这个角度来讲,潜在译作是在影响创作的过程中才得以呈现出来的。

二、潜在翻译与显在翻译的区别

潜在翻译不等于一般意义上的翻译过程,尽管从表面上二者都没有形成具体的目标语文本,但潜在翻译包含了翻译过程和翻译产品;同时,潜在翻译和译作存在着隐性与显性的区别。潜在翻译包含了翻译过程和翻译产品,并且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潜在翻译和显在翻译之间的相似之处是:他们所包含的翻译过程相同。但二者之间还是存在差别的,这差别主要体现在翻译产品方面:显在翻译有具体的可以鉴赏阅读的翻译产品,而潜在翻译的产品却是隐形的,它只存在于译者的头脑和思维活动中,通常情况下旁人无法感知潜在译作的存在。

三、穆旦潜在译作的存在样态

潜在翻译的全过程包括源语文本、潜在翻译过程和潜在译作三个部分,而潜在翻译最终必然会在潜在译作上得到体现。潜在译作既然是留存在译者大脑中的一种心理或思维活动,那它又怎样去体现潜在翻译呢?就诗歌文体来说,潜在译作的“碎片”是在译者的创作中得到再现的,那为什么潜在译作会在译作中体现出来呢?对译者(同时也是诗人)而言,潜在译诗因为影响了他们的创作而在其作品中留下了它的痕迹,因此,潜在翻译成了潜在译者诗歌创作的一种手段。

穆旦的诗歌创作,很多是在他看了外国文学后进行创作的,很多都是受到国外诗歌的启示而创作的,因此我们能够在其作品中找到国外诗人作品中的诗句和意象。因此,他潜在的翻译行为实际上成了他创作的一种手段。对于穆旦诗歌创作中的这一现象,许多学者将其归因为受到外国诗歌的影响,但是对其影响的原因和过程,至今却很少有人认真的研究和探讨过。

外国诗歌对穆旦诗歌创作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影响的中介却是多元的:外国诗歌可能经过翻译后去影响穆旦;也有可能是穆旦翻译诗歌的过程中受到原作的影响;当然也可能是穆旦在直接阅读外国诗歌时受到启示等等。总之,外国诗歌对穆旦诗歌创作的影响是多样化的。还必须注意这样一种事实,即诗人的部分作品中出现的外国诗句此前没有以译诗的名义在公开的刊物上发表过,也就是说,出现在中国诗歌中的外国诗句不是名正言顺的翻译诗歌中的诗句。穆旦1945年的《风沙行》与霍甫金斯的《春与秋》,形制相似,紧凑的十五行,也不分节。前一首诗“夜落草木”、“年青的日子已经去远”的意思,应合了后者的落叶飘零、心境老去。更令人讶异的是,两诗都在一头一尾重复了女主角的名字,而且都叫“玛格丽”(Margaret)!此时的《春与秋》在中国还没有译本,可见此诗是诗人潜在翻译的结果。

有部分创作因为阅读了外国诗歌以后受到了很大的启发,自身情感与原作表达的情感产生了共鸣,于是穆旦在译本的基础上创作出了自己的诗歌,也就是以译代作。如1947年的《发现》一诗有两行很美:“你把我轻轻打开,一如春天/一瓣又一瓣的打开花朵”。我们再看肯明斯写于1931年的《somewhere I have never traveled, gladly beyond》中有如下诗句:“你轻柔的注视会轻易地打开我/哪怕我像手指一样攥紧我自己,/你一瓣一瓣地打开我,像春天打开/(巧妙而神秘地触摩着)她第一朵玫瑰”4。读到此,我们就会顿悟穆旦的出处原来在此。

对会双语的大多数诗人来说,都会受到翻译的潜在影响,即翻译为诗人提供了创作所需的意象,或者为表达内心情感提供了贴切的诗句,而在诗歌创作中,有可能会成为作者诗歌中的意象和诗句。这一创作方式使得外国诗歌中的意象等要素成为诗人自己作品中的要素。因此,潜在翻译是在替代创作的部分环节的层面上才被指认为是诗歌创作的一种手段。

但正是这种潜在的翻译方式为译者提供了重要的创作要素,影响着译者创作诗歌的结构和形式,甚至感情内容,启发了创作灵感。那么,为什么创作时不是直接阅读原语诗歌而是需要翻译后再创作呢?因为在翻译过程中,诗人创作的灵感才能真正被激发出来。但是潜在翻译不同于一般的翻译(即显在翻译),它不是成文的翻译,而是被保留在诗人的思维中,这是潜在译作的存在样式。

注释:

根据对内焊机根焊、自动式外焊式根焊和半自动外焊式根焊三种管道全位置自动焊工艺的优缺点进行总结对比分析,结合采用管道全位置自动焊工艺的长输管道施工情况,综合性价比、操作性及焊接效率等要素进行工艺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半自动外焊式根焊综合性价比最高,依次为自动式外焊式根焊和内焊机根焊。但由于自动式外焊式根焊焊接一次合格率较低,在长输管道施工中应用较少,故长输管道全位置自动焊施工中可针对不同材质、管径按照以下建议进行选择。

1.Roger T. Bell: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Longman Group UK Ltd, 1991, p.13.

2.熊辉:《五四译诗与早期中国新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80—181页。

3.Harris, Brian, ”Bi text"——aNew Concept in Translation Theroy, Language Monthly, 1988,p.13.

4.E.E. Cummings:Complete Poems, 1904-1962, Live right,1991, p.367.

参考文献:

[1]曹顺庆.比较文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陈国恩.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与文化透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3]陈伯良.穆旦传[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

[4]刘重德.文学翻译十讲[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9.

[5]乐黛云主编,高秀芹、徐立钱著.穆旦苦难与忧思铸就的诗魂[C].北京: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文津出版社,2007.

[6]穆旦著、李方选编.穆旦(查良铮)诗文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7]穆旦著、查明传等编.穆旦自选诗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

[8]穆旦译.穆旦(查良铮)译文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9]孟昭毅、李载道主编.中国翻译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0]钱谷融选编. “九叶诗人”评论资料选[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11]孙玉石.中国现代诗导读(穆旦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2]商瑞芹.诗魂的再生:查良铮英诗汉译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13]北塔.述论穆旦诗的英文翻译[J].诗探索.2010(3) .

[14]李怡.穆旦研究评述[J].诗探索.1996(4).

[15]李丹.穆旦与西方浪漫主义诗歌[D].苏州:苏州大学,2008年.

[16]舒畅.穆旦的浪漫主义情结与现代主义选择[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猜你喜欢
译诗穆旦译作
《穆旦诗编年汇校》的意义
从比较文学视角看杨宪益写诗与译诗
what用法大搜索
穆旦《我看》(节选)
关于译介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创新问题的思考
译诗“三美”与国学经典英译的美学问题
听他吟她的《歌》
诗与译诗:锦绮之两面
穆旦研究的集成之作——读《穆旦与中国新诗的历史建构》
英语中“吃”的表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