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写意画 之“大”、“小”说

2018-07-14 11:11安徽省宿松县文化馆246501
大众文艺 2018年14期
关键词:用墨写意画大写意

洪 日 (安徽省宿松县文化馆 246501)

写意画,中国画体系下的一个画种。以我国人文环境为背景而产生,它蕴藉了哲学思想和儒、释、道三家的文化精神.形成了既重视客观现实又重视主观意识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决定了中国写意画的观念既不满足于具象绘画的“似”,又不涉入抽象绘画的“不似”,界定在“似”与“不似”之间。它要求在观察方法上既要观物,又要观我。在创作实践中,既要外师造化,又要中得心源。《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求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区别于工笔)。

不知何时起关于“写意画”,社会上出现了很多注解和分类,一些画坛领军人物以及很多中国画的评论家把国画之“写意”分类为“大写意”与“小写意”。曰:用墨洒脱自由,不拘一格的就是大写意,墨色相对柔和统一的是小写意。如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这样说: “大写意”是一种精神,是纵横的,是要统观全局的,所以叫“大”。“大写意”与“小写意”不一样,“小写意”是一种技法,“大写意”是一种纵横观照,是一种宇宙观”;广州画院院长方土说:“大写意与小写意是两个不同的系统,小写意讲求物体的造型,笔笔有出处。在小写意中,不可能‘得意忘形’,它可以得趣、得味,但得不了‘意’。得‘意’的任务由大写意来完成……齐白石画小昆虫,那是工笔,不是小写意。除此之外,他全都是大写意,没画过小写意。”还有论者云:小写意注重局部的刻画,在手法上更收敛些,不如大写意夸张。更有评者云:掺水较多的一般为大写意,否则就是小写意;运笔挥洒自如的一般为大写意,运笔相对细腻的为小写意……

然而,“写意画”真的可以分类为“大写意”与“小写意”吗?我认为这样的分类是一种缺乏科学性内涵的俗称,为了区分而列举出来的依据极容易让人们对写意画的概念产生很大的模糊,混淆不清。在具体实践中,尤其在对意象、形神上的理解和表达很容易就把创作者带入误区,产生不准确性。再者从另一个角度讲把“写意”称为“大写意”应该是与中国人很喜欢用“大”这个字有关,总把“大”放在很高的位置,把“大”作为对于一个事物最高的评价,以大为美。因此,我不敢苟同把写意画分类为“大写意”、“小写意”。下面我们从写意画的几个层面来具体分析:

一、写意画的技法层面

写意画用笔讲究中锋、侧锋、顺锋、逆锋等变化,以勾勒、皴擦、渗染等手法为主,又以笔着纸以提按运腕等动作的变化,出现轻重、虚实、粗细、转折等用笔形态,使画面笔笔有力度、笔笔有呼应,以刚柔、曲直、浓淡的对比形成韵律,构成疏密有致、浓淡枯温相得当的画面效果。通过用笔的“意”与“势”赋予和倾注笔墨中人的精神与情感,而让人领会不到其意,莫名其妙来一笔的都称不上名副其实的写意画,富有情感的用笔更是没有“大”、“小”之分的。

写意画用墨如用色。用墨有破墨、积墨、泼墨、宿墨、胶墨之法,在变化中求统一。这变化可以是各种墨色之间的对比,也可以是墨色本身的韵律感、丰富感、肌理感,因而用墨一般有两种倾向:在对比中求统一、在统一里求变化。黄宾虹先生说:“画案之上,一钵水,一砚墨,两者互用,是为墨法。”又说:“古人墨法,妙于用水。”可见墨法离不开水的运用。充分利用水、墨变化的特点来表现种种复杂变化的景物,所谓的“大写意”如此,“小写意”亦如此矣,故用水、用墨之多少是根据画面需要而定,并不能以此作为区分“大写意”、“小写意”的依据。

写意画之“自然物象”。在写意画中“象”本身不是目的,只是为了显现“意”,主张以形写神、以神写意,人的精神本质和情感特征实现为第一位,内容观照的自然之“象”退居其次。对中国写意画的形神问题阐述的最精僻的莫过于齐白石,他说:“不似为欺世,太似则媚俗,妙在于似与不似之间”。由此可见写意画应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追求以笔墨为载体的情感宣泻。在描绘物象上不求太似是其特征(写物象之实谓之工笔,不能称之为写意)。由此可见写意画以简练概括的笔墨描绘物象的意态神韵的形象是为画家的内在情感服务,是形简而意丰的表现手法,故写意画没有所谓的“小写意”讲求物体的造型之说。

二、写意画之“意”

写意顾名思义重在“意”,要求传达意境。《图画见闻志》中说道:“画乃心印”。即画是心灵的反映,心灵即“意象”之“意”,意即人的主体思想情感。中国写意画之“意”是“意象”,既不离形象又不着形似,通过画家本身情感的“意”来把握所要创作物象的“象”。意与象二者融为一体,为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意”居首位。 “意”追求“师法自然”而“道法自然”,不仅有情感、意志,还包括神似以及所想达到的艺术效果。

所有的用意都是为了达到中国画中“意”的最高境界——气韵生动。画家的主体精神与想象力超越客观的形似才能体现出中国画的写意性,既需要具备娴熟的艺术技巧,更需要拥有深厚的人文素养,方能“意存笔先,画尽意在”。中国绘画意蕴着一种哲学精神,与民族的精神性紧密结合在一起,以简炼的笔墨表现客观物象的神韵和抒写画家主观的情致。所谓在“小写意”中,不可能‘得意忘形’得不了‘意’,得‘意’的任务由“大写意”来完成”之说是比较偏激的,须知“意”在写意画创作中贯穿始终,从审美、构思、创造形象、表达思想内容中,都少不了一个“意”。

三、写意画之“写意精神”

写意精神是指在创作中以主观情感为主导的创造性艺术表现形式。通过画家对现实生活和客观物象的深入观察、体会、分析和研究提炼并创造出具有典型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以主观情感的“写意精神”为先导,“意在笔先,象生其后”,强调主观情感对事物的能动作用,是绘画艺术自由表现和情感抒发的一种内在冲动和表现形式。写意画如果缺少了写意精神,就没有灵魂。同样,没有灵魂的写意画也就缺少了写意精神。只有对绘画的“写意精神”有更多的思考,加深对其本质的认识,这样我们才能对绘画“写意精神”的哲学本质有更深刻的认识,对中国水墨画“写意精神”也会有更透彻的理解。

写意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体现的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是不可以把写意分类为“大写意”是一种精神,所以叫“大”,“小写意”是一种技法,所以称为“小”的。

四、从写意名家谈写意

写意大师早在唐代就有以泼墨著称的画家王恰,到了南宋出现了写意画大家梁楷,北宋时期米芾、米友仁的山水小景揭开了写意山水的序幕。明代写意花鸟画大家徐渭,在水墨写意画方面创造性的贡献尤为突出,达到了迹简意远,超然象外的境界。明末清初画家朱耷等均擅长此法。到了近代,有像齐白石、吴冠中、李可染、黄宾虹这样的大家,他们的作品,笔墨酣畅,将写意画发挥到极致。

那么这些写意画大师是可以分为“大写意画家”或是“小写意画家”的吗?现如今历代写意大家几乎都被冠以“大写意画家”之名,试问“小写意画家”的代表人物又有哪些呢?

近代写意画大师齐白石,他兼具文人画的放逸及宋画的细致,注重细节的把握,细腻而不失意境,造就了单纯而丰富的艺术世界,他的画特点是用笔雄浑健拔,用墨滋润淋漓,用色浓艳泼辣。反映在造型方面,有时脱略形迹,离形而以神会求似,有时则模写物象纤毫毕现。尤喜将阔笔大写的花卉与工细草虫合于一图,以求相反相成之韵趣。那么齐白石作画手法是该称为“大写意”还是“小写意”?很显然我们只能称他是以写意的表现手法作画,而不能以“大写意”或“小写意”来界定。可见像类似“齐白石画小昆虫,那是工笔,不是小写意。除此之外,他全都是大写意,没画过小写意”之说定义下得过于草率。

再比如潘天寿先生作画的线条求方折、挺拔、雄劲,笔墨带有凝重霸气,每画一笔,都要精心推敲,一丝不苟,在用笔和构图上都采用隶书和魏碑体,大都化圆为觚,以方折觚线构造形象,在画史上前无古人。先生承前启后的历史功绩,使他成为画坛上又一座高峰。那么像潘天寿先生这样作画用笔严谨又如何来界定他的作品是“大写意”还是“小写意”?

由此可见,历朝历代所有写意大家是不能将他们划分为“大写意画家”或是“小写意画家”的。

纵观中国美术史中的写意精品,从客观物象这个层面讲皆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物象在似与不似之间。用粗放、简练的笔墨以形写神,以神写意;从“意”这个层面来讲注重画家心灵感悟的抒发,强调表现画家真情实感,是高度自我的艺术也是高度忘我的艺术,追求意境、缘物寄情,抒写作画者心中的情、表达作画者心中的意,是自我意识境界升华高度的体现;从技法层面讲既有用水用墨酣畅之处也有用笔用墨细心讲究之处,既洒脱自由也柔和统一,这些都是写意画的突出特征。综上所述,社会上所谓那些用以区分 “大写意”、“小写意”的依据是不成立的。故“写意”只是相对于工整、细致、缜密的“工笔”而言的,是国画体系之下的两种绘画形式,没有“大” 与“小”之分。

猜你喜欢
用墨写意画大写意
挥毫泼墨忆平生——追忆当代中国写意画大师范子登
拓片制作中的用墨技巧
我对大写意花鸟画笔墨的理解与认识
微思考
从画家书法谈对书法墨法的理解
徐渭大写意花鸟画风及美学主张
中国传统“工笔画”画种名称溯源
现代写意人物画的笔墨造型要点
一拳打破古来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