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粤剧创新的实践与反思

2018-07-14 11:11洪丹萍刘惠婷华南师范大学城市文化学院528200
大众文艺 2018年14期
关键词:粤剧动画

洪丹萍 刘惠婷 (华南师范大学城市文化学院 528200)

粤剧源自南戏,又称为“广东大戏”,声腔以梆子、二黄为主,兼有高、昆牌子,民谣说唱,小曲杂调,主要盛行于粤港澳、广西、东南亚和欧美等粤人集聚区。被周恩来总理赞誉为“南国红豆”的粤剧,2006年申报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粤剧又继昆曲之后成为我国第二个“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戏剧。粤剧传承发展两百多年的历史,正是不断吸收和融合外来艺术品种优点的过程。它的博采众长、兼容并收,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特点,使其不断保持活力。在新时代背景下,粤剧要与时俱进,积极进行创新,在保留传统特性的同时融合现代元素,打造具有现代吸引力的粤剧创新剧目,已经成为众多非遗继承人和相关保护者的共识。

一、粤剧创新的难题:“传统性”和“现代性”的兼和

常说非遗的传承、保护需要“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非遗项目的传统出路,如粤剧在传统节日上的表演,但传统性的表演需求越来越少。新世纪以来粤剧响应政府号召,送戏下乡,但所获资金仍然较低,剧团难以自给自足。另“一条腿”是现代的出路,如粤剧剧目逐渐往高雅艺术靠拢,被搬上更大的舞台。谋求现代出路的前提是非遗项目能激发市场新的需求,取得一定资金供养非遗项目背后的团队和维护成本。然而这种为适应时代而做出的自我调整和更新,却容易被诟病为缺少“传统性”。

粤剧创新在“传统性”和“现代性”之间存在矛盾。粤剧目前的主要受众是中老年人,而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广东粤剧院近年来进行诸多创新尝试,如《决战天策府》,其大获成功让年轻人兴奋不已,却让中老年粉丝“难以下咽”。所以说,粤剧创新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保留粤剧的原汁原味,夯实粤剧的传统特色,对原有的语言、情节进行革新,进行粤剧的“精品”包装。国内较成功的案例有上海大剧院版《红楼梦》、青春版《牡丹亭》、龙梅版《西楼错梦》。这些都保留了原有的传统元素,减少了冗长的篇幅,选用了较为年轻貌美的演员,在舞台、服装、灯光、布景等方面进行更新。所谓新瓶装旧药,可以在保留传统受众的同时,也吸引一批热爱粤剧艺术的表演者和观众。另一方面,要在继承粤剧传统性的基础上,加入现代化的艺术形式,即为粤剧引入一些新的元素,在不断的融合试验中探索粤剧更多的可能性。2002年,在国家一级粤剧演员倪惠英带动下,融合西方戏剧表演形式、交响乐、小提琴等元素的粤剧创新改编剧目《花月影》取得现象级的关注,不仅进入北京大学巡回表演,吸引了一批年轻、高学历的粤剧爱好者和表演者;还因此跨越语言的界限,进行跨省和跨国的多场演出,为当时被市场新型娱乐消费方式冲垮的粤剧带来了复兴的希望。时隔十五年,2017年广东粤剧院以公开招标的形式与山西电影制作厂达成合作,将《花月影》改编成电影。由此看来,在现代的创新或许面临着损坏戏剧“原真性”的风险,但是其效果也是值得肯定的。

二、粤剧创新的过程:重视“人”的力量

粤剧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传承发展,除了继承粤剧传统性基础上的改编,粤剧在现代背景下的创新效果也不容小觑。而当今粤剧进行创新面临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粤剧能否满足现代观众的审美要求和契合现代生活方式进行推广传播。粤剧现代创新面临的几大难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的问题。

(一)培养观众

观众是戏曲艺术创新的动力源泉,粤剧需要培养高层次、有品位的观众。粤剧目前的观众呈现“一高两低”的特点,年龄高、收入低、文化层次低的群体居多,而年轻的、高学历层次、具有现代审美鉴赏能力的观众却少之又少。任何一个剧种如果缺少高层次、有品位的观众就失去了提升和改造自身的机会,现代粤剧的创新要以培养和吸引高层次、有品位的观众为目的。一是粤剧创新并不是以纯粹吸引观众捧场,一味地满足市场需求为目的,粤剧创新需要“精品”意识;二是粤剧创新要以培养观众具有较高的审美需求为目的。据此,在区分不同层次的观众,摸清观众定位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创新,是时下最有效的措施。

将粤剧观众主要分为老年观众和年轻观众。老年观众适应传统粤剧风格,对他们而言,粤剧在程式、唱腔、伴乐、表演形式等方面突如其来改变可能难以接受,这时候粤剧的创新可以集中在唱词、语言、情节的转换上,改写保守、落后的唱词,删减冗长、多余的剧目。这样不仅使剧目更符合现代的审美观感需求,而且也让粤剧精髓得以传承和发展。青年粤剧表演艺术家曾小敏近几年来就力推粤剧创新剧目《白蛇传•情》、《梦•红船》,就是以这种方式与现代审美艺术融合,对传统的情节进行改编。

对于年轻观众,除了在戏剧类院校或家庭熏陶下少部分的观众,很少有其它途径直接了解粤剧,这种情况下,让他们主动走入剧场不太可能。所以,要在了解年轻群体的审美观念和消费需求,准确把握住什么是能真正吸引年轻人的基础上,增加粤剧的现代吸引力。近年来说到最能吸引年轻观众围观的粤剧剧目,就不得不提在2015年推出的大胆创新、火爆市场的《决战天策府》。《决战天策府》是以网络游戏《剑网3》为背景,主要讲的是安史之乱之时,天策府统领李承恩率军力战叛军,力保大唐江山的故事。主创彭庆华改变了传统粤剧的节目表现形式,打出裸眼3D、威亚轻功、5.1环绕立体声等视听觉盛宴的噱头,抓准了互联网下正在兴起的青年亚文化群体的兴趣热点,通过“网游”、“跨次元”、“古风”、“cosplay”等新鲜元素成功吸引了关注,成为时下最重要的粤剧创新作品。

(二)粤剧队伍的建设

对于现代粤剧的创新而言,粤剧的非遗传承人主动进行研发和创新,在个别优秀的青年力量的带动下,粤剧创新道路已经越走越远。粤剧队伍的建设,以下几个方面的人员力量都是十分重要的。

1.改变粤剧带头人固有观念。任何事物在创新之初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立马得到认同的。要正确看待粤剧创新的路途中潜在的风险和曲折,粤剧的带头人要以更加开放、兼容的目光看待粤剧的创新。如《决战天策府》的火爆在吸引一批年轻观众的同时,也遭到了一些老一辈艺术家的质疑和反对。回看十五年前《花月影》的问世,其票房虽火爆,但在业界内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2.吸纳年轻粤剧演员。据悉,广东粤剧院中有超过半数以上都是青年演员,青年力量并且成为粤剧创新中的主体。近年来,广东粤剧院以“粤剧进校园”的模式,在中小学中开展粤剧兴趣班,鼓励学生在课后主动接触粤剧,积极培养下一代接班人和年轻观众。粤剧还与高等院校合作,开办粤剧表演类专业,粤剧领头人红线女和倪惠英都曾亲自教学。粤剧通过校企合作、开办讲座、开设选修课程、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向这些知识密集的群体免费开放,让老师和大学生能有机会接触和了解粤剧,吸引他们主动走进剧场中欣赏粤剧,激发他们对粤剧的兴趣,丰富粤剧的活力。

3.编导人才队伍建设。打造“精品”粤剧的观念虽然在业界内得到广泛认同,但缺乏人才推动。要找到既熟悉粤剧传统语言,又能准确把握住时下审美元素的,具有现代化技术和传统戏曲鉴赏能力的编导人员十分困难。粤剧来自民间,可以开放更多的机会吸纳民间力量,除了和专业院校合作开展戏剧的编导人才培养专业外,还可以开展粤剧剧本、粤剧微电影、粤剧纪录片等线上竞赛的活动。粤剧在大好的政策形式推动下,应该充分利用政策、社会环境优势,打造平台吸引潜在的创新力量。

4.培养粤剧现代营销人员。年轻观众在看完《决策天策府》后反馈粤剧的审美观念并不落伍,走进剧场后会被粤剧传统的魅力吸引,但是粤剧营销方式十分落后,即使存在消费需求,也会被粤剧的买票难问题打击。可以看到,在互联网运营滥觞的今日,粤剧落后营销观念并不能跟上现代生活方式。粤剧表演的主体逐渐年轻化,即使主创们有较为先进的营销观念,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粤剧要吸收具有专业营销知识背景的人员,对粤剧传统模式化的管理进行翻新,对粤剧进行专门的包装和运营。

5.挖掘粤剧点评人。近几年来粤剧的创新剧目不在少数,但无论创新成功与否,点评对象始终是在老一辈艺术家和老年观众,新生代观众的观点被削弱。《决战天策府》、《白蛇传•情》都在多场实地演出后不断更新版本,但是更新过程中更多依据表演过程中自身的经验积累,来自更高层次的艺术指导和年轻观众的点评部分却少之又少。粤剧创新必须在不断的批评和更正中得以前进,不可忽视粤剧的点评团是一个重要的促进力量。在具体操作中,创新剧目在实地表演时给观众派发问卷,或者上传一段片段到网络上,开放平台让大家讨论,还开展一个粤剧鉴赏和点评的竞赛,吸引较高学历的年轻人参与其中。

三、粤剧创新的实践:二次研发

除了在表演艺术形式上粤剧进行原动力的内部创新,粤剧还可以进行二次研发,即在外部人员力量的主导下,通过提取粤剧的传统特色元素,开发出与传统模式不一样的非遗产品和衍生品。

(一)粤剧的跨界融合:粤剧与动画

动画是一种现代的艺术形式,从兴起之初就逐步往着商业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并通过推广、应用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在中国,动画同样是一个高成长性的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不仅如此,动画鲜明地反映着现代社会的时代精神和文化韵律。粤剧和动画的融合,可以在保有粤剧原真性的基础上,在动画中发挥更多粤剧的特点,有利于吸引年轻观众的注意力。

2004年,在我国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的带动下,粤剧动画《刁蛮公主憨驸马》在广州数十家影院播映,后还传播至北京、上海等城市,深受观众喜爱和好评。动画本身独特的表演艺术更能充分表现戏剧的特色。动画角色造型善于运用幽默、夸张、变形的手法来表现人物表情及语言,对青少年更具有吸引力。粤剧是一个宝贵的素材库,从中提出能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卡通产品。当下社会商业娱乐的主要消费群体便是青少年,把握住社会的消费主题,有利于戏剧发展空间的拓展。粤剧以动画的形式演出,更容易为各年龄层的人所接受,同时吸引青少年群体和老年群体,对粤剧和动画产业的发展都有宣传作用,拓宽了二者的发展空间,取得双赢。

(二)粤剧脸谱、表情、服饰元素的创新发挥

粤剧除了在剧目上进行创新,提取粤剧的相关文化元素方式也可以进行创新。粤剧脸谱本身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可以有效的区分粤剧和其它剧种的脸谱。粤剧的夸张表情符号也可以意象化,从而变成一种标志性的文化符合进入流通过程中。不仅如此,伴随着近几年来国民复古热潮的兴起,传统化服饰得到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热爱,对粤剧的服饰进行现代化的改动,与“古风”、“cosplay”等亚文化圈积极交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粤剧的创新。

除了在以上方面的创新设计,粤剧还可以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进行文创产品的设计,与旅游开发实践相结合,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从而成为旅游纪念品的一环。进行文创设计,开发钥匙扣、抱枕、手机壳、书签等,从而使粤剧文化元素进入生产、流通环节。还可以把粤剧的核心概念进行梳理,作为动画、电影创新的一个文化元素。

在国家政策的积极扶持下,粤剧创新无疑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无论是《花月影》,还是《决战天策府》的火爆,都预示着粤剧拥有更多的可能性。粤剧创新要重视“传统性”和“现代性”的融合,坚持非遗保护中的两条腿走路原则,不可一味为“新”而抛弃传统。另一方面,在粤剧创新的过程中要重视以“人”力量。并且在具体的创新实践中有效应用二次研发,从而使粤剧焕发无限活力。

猜你喜欢
粤剧动画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现存清代粤剧剧本初探
The light of Cantonese Opera粤剧传唱洒暖阳
做个动画给你看
新时代粤剧的遗产保护与现代发展
我的动画梦
如何传承粤剧表演的精髓及促进表演时代性探讨
粤传统 粤传承 粤剧戏服手艺传承
动画总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