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组扶贫报道看新时代记者应具有的“基本功”和“新技能”

2018-07-14 11:11乔全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100040
大众文艺 2018年14期
关键词:基本功彝族

乔全兴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100040)

新闻竞争,说到底是新闻人才的竞争。在互联网时代,新闻记者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完成采编任务,在保证导向正确的前提下,为尽可能多的受众提供尽可能好的媒介产品,实现传播效果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所以,提高记者的能力素质既是党和政府对新闻记者的一贯要求,又是在新形势下,增强媒体竞争力的客观需要。本文将就记者采写的一组扶贫报道,谈谈新时代记者应具有的“基本功”和“新技能”。

一、大主题小切入 避免俗套

创新意识是记者专业素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只有追求创新,才能从思维方式到报道的内容、角度和形式上突破传统模式。在新闻实践中,一说到重大主题报道,人们往往想到的是“高大上”的“阳春白雪”。而实际上,“以小带大”,以普通的人和事切入,更能吸引受众的关注,也可以有效避免“千人一面”的写作俗套,特别是与普通人密切相关的扶贫主题,更是这样。这就要求记者写作的时候,不仅要题材新、主题新,还要写法新,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上更进一步。

2017年底,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闻中心联合多个中心推出了近50篇反映中国精准脱贫的微视频、图片、文字和音频等融媒体报道产品。该报道由新闻中心自主策划、联合多个语言中心记者深入云南采访后推出。在彝族聚居的太邑村,宾川县的片角镇、金牛镇等地,记者从乡村人物和橙子、葡萄园等情节切入,讲述了一个村、一个县、一家人努力摆脱贫困的故事,既重细节,又有国际视野,用人物故事生动展现了中国精准脱贫这个大主题。

在《水果权证可获贷款——金融创新助力中国云南宾川县脱贫》的录音报道中,记者这样切入主题:“(2017年)12月初,在云南省大理市宾川县金牛镇河北村,水果种植能手李新民正在橙园里忙活,看着金灿灿、沉甸甸的柑橘压弯了枝头,他的心情格外愉悦。”“今年54岁的李新民,曾做过多年运输生意,积累了一些资金。十二年前,他决定转行农业,搞水果种植:‘我把家里所有积蓄都投入进来了,连房子都没盖就过来(承包土地)了。我们这里是山地,设施、资金都跟不上,这里打井是很远的,要从两公里以外来引水。种植(农作物)需要一个条件才能生长。我搞了10多年(农业),当初我自筹资金200多万,都投进去了。’”

记者就是通过实地采访,挖掘在田间地头劳作的种植户的故事,来反映中国推进精准扶贫攻坚战的不懈努力和伟大进程。在报道中,记者还采用了村民家中狗叫鸡鸣等日常生活背景音,与农民在田间地头的笑声和谈话,以及外国专家、驻村人员等声音元素等等,使报道极具感染力。

二、熟练运用新媒体 拓展传播渠道

记者职业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处处与“新”字打交道。“新”字贯穿于新闻采访、写作、编辑等各个环节。在新字上做文章,才算抓住了牛鼻子。当前,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以及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媒体、新技术、新方式不断涌现,作为媒体记者,不能默守陈规,满足于现有传播渠道,而是要在掌握新闻写作报道“基本功”的基础上,在现有传播手段以外,熟练运用新媒体,拓展传播渠道。

记者从云南发回的图文报道《村里来信——有一种款只贷给女性?》稿件是这样写的:“在云南大理太邑乡太邑村,彝族妇女们从去年开始获得一笔2万元贷款:制定家庭发展计划,准时参加每周一次的小组会议,准时还贷款,讨论如何养好自家的猪娃牛娃,如何让生活更美……富滇—格莱珉项目,一个专注于给贫苦家庭妇女贷款的扶贫项目,来到生活在大山里的彝族妇女身边,给她们带来改变,也给她们的家庭脱贫带来希望……”

图文报道《巧手雪妹有了手工作坊》中这样写道:“彝族女子李雪妹生活在云南大理太邑村的清水沟,一个大山深处的彝族村寨。去年,她获得人生第一笔2万元的扶贫贷款,每周还400元,50周还完后可以再次获得贷款。这笔小贷款让雪妹有了发挥自己手艺的机会。她不仅会有自己的作坊,还把手艺教给儿媳妇和侄媳妇等年轻人,……。”

系列新媒体报道不仅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做了调整,使之更符合新媒体传播特点,还配上了记者拍摄的多幅现场图片,直观反映了贫苦户等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努力加快脱贫的过程。报道以“村里来信”这种新颖形式,在环球资讯微博以及孟加拉语、老挝语、马来语、波兰语、蒙古语、日语、朝鲜语等多语种海内外社交媒体平台、网站刊发后,受到上百万国内外受众点击阅读和评论点赞,取得了良好的对内对外传播效果。

三、尝试运用新技术 丰富采访手段

创新意识是记者专业素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运用新技术手段,丰富采访手段。当前,新技术手段不断出现,其中无人机技术为采访拍摄提供了新的手段,丰富了采访内容,扩大了采访视野,增强了报道的效果,新闻记者应该积极尝试运用到报道中去。

在云南系列扶贫报道采访中,记者通过无人机拍摄的微视频《精准脱贫——中国在行动》《葡萄园里故事多》等新闻产品制作精良,视角宽广,极具感染力。此外,采访团队还挖掘推出了有关“一带一路”金融、贸易合作题材的融媒体产品,如《微视频:寻找马帮消失的背影》等等,以人物故事作为主线,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用写实的画面和手法展现“一带一路”历史故事和现实情景,获得数万网友转发并留言评论报道中的有关细节。此外,运用无人机等技术采访拍摄的生态主题报道《微视频:云水谣》《图文:偶遇傣寨赶塔节》《图文:好山好水看这里》等,从细节反映了中国正在进行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效。

进入新时代,对新闻记者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在掌握基本功的基础上,不断学习新技能,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媒体发展形势,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讲好中国故事,也才能在国际上发出我们的最强音。总体来看,这种大主题的小角度切入、新技术手段的运用、融媒体全方位立体式的传播,取得了良好的对内对外传播效果,增大了传播范围,扩大了受众覆盖面,是融媒体报道的一次有益尝试。

猜你喜欢
基本功彝族
彝族美神故里 生态山水画廊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荷国”走出的彝族列车长
练好“四干”基本功 争当人大出彩人
彝族传统服饰与现代创新设计
彝族荞粑粑
练好基本功,提升维修能力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跳水运动员转体动作基本功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