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GDP的分解与贡献测度

2018-07-14 03:16葛业静周琼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2期
关键词:绿色经济江苏省

葛业静 周琼

摘要:基于绿色经济发展的视角,分析江苏省2006~2016年GDP总量及三大产业GDP变化量,发现第一产业绿色生态农业面积和农业资源利用效率逐年增加,生态农业系统逐步建立健全;第二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第三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在稳步上升。

关键词:绿色经济;三大产业;GDP;江苏省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推进生态保护和建设,抓紧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积累更多生态财富,构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长城。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中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江苏省的综合经济实力在我国所有省份中一直处于前列。在提倡绿色发展的今天,研究江苏省三大产业的绿色经济发展状况,对研究江苏省GDP及其评价具有重要作用,对实现江苏省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一、江苏省GDP产业分解与贡献测度

(一)综合GDP

江苏省GDP总量在全国各省份中遥遥领先,根据图1,可以反映近十年来的江苏省GDP总量变化和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发展趋势,生产总值总体趋势是逐年增长,同比增长趋势呈逐年下降趋势,尤其是2010年以来同比增长下降趋势明显。江苏省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为21548.36亿元,2016年为76086.2亿元,十年间已经增长3.53倍。

(二)第一产业

第一产业在我国通常是指农林牧副渔产业。十年来江苏省第一产业的同比增长率中20016年为5.00%,2007年为4.00%,2008为4.00%,2009年为4.50%,2010年为4.30%,2011年为4.00%,2012年为4.60%,2013年为3.10%,2014年为2.90%,2015年为3.20%,2016年为0.70%。第一产业的生产增加值在2006年为1544.9亿元,2016年是4078.5亿元,虽金额增长明显,但其同比增长率逐年降低,去年几乎无甚增长。农业比重在三大产业中比重减少是发展趋势。

(三)第二产业

在较传统的提法中,类似采矿、建筑、石油、煤炭、电气等产业都可归类为第二产业。在近十多年间,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的第二产业发展迅猛。在产业结构上,近年来第二产业在传统的三大产业比重中略有下降。这表现为其增加值和该产业的工作者在江苏省GDP和三大产业所有劳动力中的比重开始下降。第二产业同比增长率2006年为16.60%,以后每年为15.50%、13.20%、12.50%、13.00%、11.70%、11.00%、10%、8.80%、8.40%、7.10%。

(四)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是不生产物质产品的行业,即服务业。第三产业是三大产业中增长最为明显的。2006年增加总值为7817亿元,2007年为9548.2亿元,2008年为11888.53亿元,2009年为13443.4亿元,2010年为16609.8亿元,2011年为20515.7亿元,2012年为23518亿元,2013年为26421.7亿元,2014年为30396.5亿元,2015年为34084.8,2016年为38152亿元。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在十年间实现了更加快速、良性的发展。

二、三大产业绿色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一)第一產业

1. 绿色生态农业面积逐渐增加

江苏省全年成片造林面积2006~2016年分别为6.65、8.2、10.9、12.1、11、5.9、5.7、6.8、6.1、4.1、2.8(万公顷),在经济发展速度如此快的今天,能够每年实现成片造林面积增加可见生态系统保护成效明显。有效灌溉面积在2006~2010年实现平稳发展,在2011年后呈现飞跃式的增长。截至2016年底全省高标准农田比重达到56%,现代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分别达到3.4万家和7.4万个。国家生态市是依据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社会进步三个指标进行评价的,2010年后,江苏省国家生态市为17个、22个、22个、35个、35个、45个。绿色生态建设取得重大进步。

2. 农业资源利用效率逐年增加

在农业领域内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的总称为农业资源。近十年间,江苏省的单位面积农作物产量获得重大提高,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2016年单位面积粮食产量达到6379.9公斤/公顷,远高于全国5452.1公斤/公顷。

3. 逐步建立健全生态农业系统

十年间,江苏省生态农业系统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要种植业产品包括棉花、油料、蔬菜,林牧渔业总体稳定。江苏省农业生态系统呈现出以种植业生态系统为重点,其他生态系统为辅的特点。现代农业正在高速发展,各种生态经济示范区已经建立。

(二)第二产业

1.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地理位置资源和矿产资源等共同决定了江苏省第二产业中的支柱产业工业。江苏省第二产业中较为突出的有纺织业、轻工业、建材类、冶金工业。2006~2016年,轻工业同比增长的比重一直高于重工业。轻工业已成为传统工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第二产业增长的重要力量。我国目前正在由制造业大国转向制造业强国。江苏省第二产业的稳步发展有助于江苏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 科技创新与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

江苏省新能源主导产业是光伏产业,主要分布在苏锡常。江苏省依托各地方产业园区位新能源产业提供资金、场地和技术支撑。以2016年新能源汽车和太阳能电池生产情况为例,两者增幅较大,增长较快,分别比去年增长8.6%、22.6%。

(三)第三产业

1. 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

科技进步贡献率是衡量各个地区科技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同时以科技进步对GDP的贡献份额,进一步衡量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综合指标。2008~2016年江苏省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0.60%、52.30%、54%、55.20%、56.50%、57.50%、59.00%、65.00%、67.00%,科技进步贡献率在稳步上升。

2. 高新技术产业较快发展

江苏省全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已超过10000个,已建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100多个,相关科技人员、两院院士、省部级科技研发部门150多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与省级研究中心、工作站、重点实验室、科技中心。

3. 江苏第三产业增长态势

2004~2014年,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10个行业呈凹形发展,对第三产业的贡献在2013年前不断下降,在2013年后承担了第三产业较大的增长贡献;而房地产、邮政业等4个行业主要呈现凸型发展态势,在2013年前,对江苏第三产业的贡献是不断增长的,2013年以后,出现较陡的下滑趋势,基本符合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但从综合评价来看,江苏第三产业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

三、小结

江苏省三大产业中,第一产业朝向绿色生态农业转变,逐步建立健全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生态农业系统;面临复杂的经济环境,第二产业转型升级;伴随着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和新能源的广泛利用,第三产业的竞争力明显增强。形势虽然乐观,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第一产业上生产力发展水平仍能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问题应得到重视;第二产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突出,转型升级任务艰巨;第三产业苏南、苏北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经济发展是首要任务,但这个发展不仅是GDP的增长,必须包括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在未来若干年内,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将是政府的重要功能和主要工作重点。

参考文献:

[1]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N].人民日报,2017-03-17.

[2]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J].中国金融家,2015(11).

[3]郑秀,方晨峰,吴利霄,王奕力.江苏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多元回归模型[J].中国商论,2016(Z1).

[4]尹敬东,代秀梅.单位GDP能源消耗与产业结构特征——來自江苏的证据[J].产业经济研究,2009(05).

(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绿色经济江苏省
吃火锅的发现
绿色经济发展问题探析
抽丝剥茧 层层递进
日本发展绿色经济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
江苏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选送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