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结合

2018-07-14 17:53姚睛
新校园·上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工匠精神高职

姚睛

摘 要:本文以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为研究目标,从思政教育的角度出发,对如何培养工匠精神做进一步的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工匠精神的内涵,再对如何通过思政教育培养工匠精神做进一步研究,希望能对相关工作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思政教育

2016年,“工匠精神”这一概念被提出,并指出工匠精神对推进教育事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当前形势下,高职院校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积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思政教育是提高人们精神文化素养的关键,因此在培养工匠精神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为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奠定基础。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1.敬业。敬业是工匠精神的基础。在我国古代,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基础就是拜师学艺,需要通过烦琐的流程与庄严的仪式,表示自己对本行业的尊重后,才能“入门”。因此敬业精神是培养工匠精神的基础。同时,敬业还体现在对职业的责任上,当人们步入工作岗位,应在工作上精益求精;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品质,要积极开拓、努力探索、克服困难,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水平,这是敬业的重要表现形式。

2.乐业。一辈子只做一个工作对于很多人来说都能完成,但是在工作中时刻保持兢兢业业、在内心感到快乐的人却很少。因此,工匠精神的内涵应该包括乐业,要求人们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够对工作内容感兴趣,能够通过工作产生“满足感”。因此,要培养工匠精神,就必须对工作充满热情,能够将全部精力投入工作中,在工作中寻找快乐,追求完美。

二、高职思政工作培养工匠精神的基本策略

为了能够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培养工匠精神,需要创新教育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深化其对工匠精神的认识与理解。

1.深入宣传职业认同感。职业认同感是指人在投身于工作岗位之后,能否在工作中得到满足。对学生而言,是在职业认同感的影响下,能够快速进入工作状态,进而产生归属感、荣誉感。所以高职院校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就应该在思政教育中深入宣传职业认同感,加深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深入宣传职业认同感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邀请往届毕业生回母校进行演讲,与全体学生一起分享工作经历,让学生了解未来步入岗位的基本情况、可能产生的问题等,在做到心中有数之后,就能对职业认同感有一个基本的认识。(2)积极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从职业道德教育的角度入手,让学生对职业认同感能够有深层次的了解。因此,对于思政教师而言,在教育过程中必须深入开展道德教育,根据学生未来可能从事的岗位,介绍工作标准、注意事项等,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借助校企合作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岗位实践中,通过接受岗位考核、岗位实训等,让学生对工作岗位内容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进而培养职业态度等,最终养成乐于奉献、刻苦钻研的职业精神。

2.豐富工匠精神内涵。新形势下,社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工匠精神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思政教师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方法,给工匠精神赋予更多的内涵,帮助学生了解工匠精神,并产生深刻的印象。

例如,十九大深入阐述了中国梦的思想,并规划了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的发展方向。对于思政教师而言,可以借助宣传十九大思想的契机,对工匠精神内容做进一步的完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将实现中国梦与工匠精神联系在一起,通过列举郭明义等榜样案例,阐述先进人物所具有的工匠精神;之后,借助“实现中国梦”的话题,讲述先进人物的工匠精神对“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意义。以郭明义为例,他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感染了很多人,鞭策人们认真对待工作,并在岗位上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这对于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意义。最后,将工匠精神与学生结合在一起,告知学生,工匠精神也是加快实现中国梦的组成部分。通过这种方法,逐渐培养学生的使命感,让学生了解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并积极主动向先进人物学习,培养自己的工匠精神。

三、结论

在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在培养工匠精神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有效手段渗透工匠思想,确保让更多的学生对工匠精神有深刻的理解与认识,进而渗透工匠精神,树立正确的岗位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胡小成.“工匠精神”内涵探析——兼谈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途径[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4):113-117.

[2]张坤晶.论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高职思政教育创新——以工匠精神培养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6,18(10):78-80.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工匠精神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