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碎片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探究

2018-07-14 17:53闫玉霞
新校园·上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

摘 要:面对信息碎片化给高校思想政治课带来的重大影响,研究信息碎片化学习的特点及其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挑战,并找到应对措施,能够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信息碎片化;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背景下,探究信息碎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课带来的挑战及其应对措施,对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尤为重要。

一、信息碎片化及碎片化学习的内涵

信息碎片化主要是指了解学习信息的时间和信息内容的碎片化。对于碎片化学习的定义,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给出统一的定义。从其具体表现上来看,主要包括时间碎片化、资源碎片化和内容碎片化三方面内容。

首先是时间碎片化。当前人們更倾向于利用忙碌之余的短暂碎片时间充实自己。当前大学生几乎都把手机当作自己的必备物品,不管是走在路上、吃饭、还是睡觉前,都在忙着刷微博、聊微信、看视频和浏览网页。其次是资源碎片化。因为个体需求的不同,人们所需要的资源分布在不同的角落,人们必须从海量的信息中寻找自己所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资源。最后是内容碎片化。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不同来源渠道的信息没有统一的分类整理及分发渠道,知识零碎、内容杂乱,缺乏系统性,甚至真假难辨。

二、信息碎片化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挑战

1.教学模式的挑战。网络信息表现方式多样、感染力强,有时是一个符号、一张图片、一段视频,甚至一个表情。而传统形式下的思政课堂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往往强调单一化的知识传授,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灌输。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往往被动学习。在教学中,思政教师容易以说教或灌输的方式开展教学,导致课堂教学活力的丧失,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不显著,学生更多的是感受到枯燥无味。因此,如何对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核心和关键。

2.教学内容的挑战。现阶段在信息碎片化发展的背景下,可以实现相关知识的共享,教师和教材已经不再是唯一的学习来源,学生能够借助网络更好地开展知识学习,从而获取大量信息,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然而,网络上的知识在质量上良莠不齐,一些负面价值观充斥其中。但是,思政课在价值观方面必须是一元化的,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非常容易受到不良信息或者是消极文化的影响。所以,在教学中有效整合教学内容,真正解决好一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间的矛盾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念。

3.教师素质的挑战。信息碎片化背景使教育从封闭走向了开放。大学生能够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获取各种资源,而且信息更新速度极快、数量巨大、渗透力强。而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教学理念、运用新媒体的能力以及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远远跟不上学生的需求。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不足,信息获取、分析、处理、利用和存储的能力和素养亟须提高。

三、高校思政课教学应对信息碎片化的措施

科学的本质在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命力也在于创新。所以,面对信息碎片化给思政课教学带来的挑战,要保证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就要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不断提升教师素质。

1.创新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必须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突出信息技术所具有的智能化特点,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此外,要体现多媒体与教学对象之间的互动交流,以学生为主体,将情境创设作为应用基础,在思政课教学内容、学习方式以及互动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由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总之,思政课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大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优化教学内容,加强教学内容的时代感和针对性。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求采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精心编写的统一教材。这套教材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反映了各学科领域研究的新进展,体现了政治性、思想性的统一。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对教材的使用存在误区:或简单地照本宣科,或缺少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学生思想非常活跃,对网络中的热点有自己的观点,但有时会是非不分,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在结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情况和社会发展,充实课堂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和针对性。

3.改革教学手段,实现教学手段信息化。在信息碎片化的背景下,思想政治课要产生吸引力,就必须改变传统的“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和一张嘴”的教学方式,做到多渠道、宽领域、信息化。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以及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等现代化传媒手段和教学手段,努力实现课程建设网络化、课堂讲授电教化、课外指导信息化,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程建设网络化,即思想政治课育教学在发挥教师主导性的基础上,建设思想政治课教育专题网站,提供思想政治课学习与交流平台,为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相关信息资料。课堂讲授电教化,即课堂教学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课件不仅有文本和图片,还有影像资料的剪辑。利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课外指导信息化,即教师向学生公开自己的电子信箱、微信等网络联系方式,克服师生由于空间和时间上造成的沟通难、辅导难的问题,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4.提升教师素质,增强应对能力。

碎片化学习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大量碎片化信息,教师要进行分析,科学提取、整合信息,避免学生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同时教师要针对学生学习碎片化的特点,提取、储存信息后再传输给学生,使教学内容得以丰富。因此,教师不仅要不断提升专业能力,还需要提升信息素质和信息处理能力。

四、结论

在信息碎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正视信息碎片化给思政课教学带来的挑战,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素质。这样才能切实提高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效,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竹立.新建构主义:网络时代的学习理论[J].远程教育杂志,2011(2):11-18.

[2]张克永.碎片化学习中的认知障碍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4.

注:莱芜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科研项目“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概论课教学实效探索”。

作者简介:闫玉霞(1970— ),女,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和法学理论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
“中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探析
十年磨一剑:思政课教学改革发展综述
“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试论如何利用结课技巧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实效
巧妙运用微课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