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018-07-14 17:53陈诗
新校园·上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

陈诗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积极心理学这门上个世纪末才逐渐兴起的学科发展得越来越好。然而,由于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就业竞争形势的愈发激烈,使得许多贫困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本文描述了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念,并运用积极心理学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探讨了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近年来,尽管国家已经在资助贫困生完成学业方面加大了力度,但却疏忽了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现状而言,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状况并不理想,社会各界人士必须高度重视并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知识去引导和帮助贫困生建立积极向上、健康、轻松的心理环境。

一、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念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科学。它的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三点。

1.积极的情绪

人是一个拥有复杂情绪的生命体,有积极的情绪同样也有消极的情绪。在心理学领域,积极心理学家普遍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但由于人是感性的,常常因为周遭环境的变化而产生消极、负面的情绪。据研究表明,保持持续的积极态度可以有效地增强人的思维与行动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2.积极的人格

积极人格特质是任何事情成功的基本要素,它包括了乐观、专注力、毅力、诚实、勇气、真诚、勤奋等许多的特质。积极人格会对人的心理进行积极方向的暗示,从而产生积极情绪,进而提高人的积极心理体验并产生幸福感。

3.积极的系统组织

积极的系统组织包括和谐的家庭、积极向上的校园、安定繁华的社会等,而人是组成这些系统组织的最小单位。因此,我们应该与周围的环境建立积极的联系,并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进而体会到系统组织给予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二、高校贫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贫困生不仅要面对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现实,同时还得更加努力适应社会的快节奏变化。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其自身的敏感性,他们容易出现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甚至部分贫困生还会因此出现极端的行为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第一,自卑。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特殊性,贫困生容易产生负面消极的情绪,进而产生自卑的心理。据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长期的自卑心理会使人产生孤独感和极度的敏感,进而使人变得敏感、多疑。第二,烦躁。考虑到自家经济负担很重,贫困生往往对自己有着过分的要求,因此,一旦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就会特别难以接受,从心理的层面开始排斥,进而陷入烦躁的情绪当中。第三,嫉妒。贫困生由于自身的条件并不优越,在与优越的学生对比的过程中极易产生嫉妒心理。长期陷入这样的负面情绪中,会使人变得焦虑不安、自相矛盾甚至对周遭的人和事产生敌意。第四,虚荣心。个别贫困生为了不被别人看轻,往往会讲排场、比阔气,甚至做一些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以满足自我的虚荣心从而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力。

三、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培养积极的人格品质

前文中已经分析了积极的人格会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进而提高人的积极心理体验并滋生出幸福感。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贫困生积极的人格品质,而这就必须要引导他们拥有积极的心态和积极的认知观。要引导贫困生明白家庭经济条件拮据并不是他们的过错,无须为此自卑,而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正视它,并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改变这一现状。

2.构建积极、和谐的校园氛围

在积极心理学的领域里,环境对人的心态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轻松、愉快的环境会使人保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进而对自己产生积极心理暗示。因此,高校在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要特别注意营造积极、向上、和谐的校园环境氛围。

3.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制

一个完善的心理教育体制是开展心理教育的前提条件。它在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着巨大的帮助,并且体制越完善,教育的效果就会越顯著。首先要把基础的教育内容落实好,除此之外,要组织贫困生积极参加团队活动,在活动中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结语

贫困生承受着经济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因此,高校必须高度重视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着积极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燕玉霞. 综合幸福问卷在高校贫困生中的应用分析[J].老区建设,2017(6).

[2]葛莹莹.积极心理学视阈下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3).

[3]桑海云,强冬梅,咸大伟.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5(3).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成长辅导中的应用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