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提问类型对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的影响

2018-07-16 07:15赵丽娟
科技视界 2018年2期
关键词:参考性开放性英语课堂

赵丽娟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外国语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0 引言

“提问是教师最常用的课堂教学手段,是教师话语活动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多年来一直是语言教学所关注的一个焦点(胡青球等,2004)。”国内外很多学者曾对教师课堂提问进行研究,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提问的功能与作用的阐述及对提问策略的分类上;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问的数量、类型、分布、提问后的等待时间、教师反馈方式等方面。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类型对师生互动的影响,以期提问这种最常用的话语形式能够在英语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并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1 教师提问的类型

不同类型的提问会直接影响学生不同的回答。西方学者对教师提问分类的研究可谓经久不衰,不断深入,并已获得丰富而具启发意义的成果。Long和Sato(1983)根据提问者是否提前知晓问题的答案将提问分为两类,即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展示性问题是指提问者事先知道问题的答案,通常用以检查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如“What is the past tense of the verb‘catch’?”。参考性问题是指提问者提前并不知道答案,此类问题的目的主要是用于获取信息,如“What have you learned from the article?”。

与此相类似的是Kerry对提问的分类,其根据问题答案的确定与否将提问分为关闭性问题与开放性问题。关闭性问题是指有唯一确定的答案,且能用简短的语言回答出的问题,如 “What’s the date that Marx was born?”;而开放性问题则指那些没有固定或标准答案的问题,回答者通常会使用相对复杂的语句,如“How would you assess the character of Henry VIII?”。

Bloom等人对提问的分类还涉及到了认知这一心理过程。按认知水平由低到高提问可分为以下六类:知识性问题;理解性问题;应用性问题;分析性问题;综合性问题和评估性问题。知识性问题主要是用以帮助学习者回忆所学知识,如“What’s the plural form of‘fish’?”。 理解性问题要求学习者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篇章中的关键词汇、句子等,如 “Can you explain‘law’in English?”。应用性问题要求学习者能将所学的知识或理论运用到新的情境下,以解决处理新的问题,如 “What theorem would you use to find the size of this angle?”。分析性与综合性问题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前者要求学习者能将某一事物分成不同的部分,以分析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属性,如“Why does Greene choose to start the novel in that unusual way?”;而综合性问题则侧重培养学习者的抽象和概括能力。评估性问题代表了最高层次的认知水平,该类问题要求学习者能够对特定事物的特质作出判断并阐明自己的观点,能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如“To what extent are we convinced by the justice of the cause in this article,and how far are we just swayed by good writing?”。许多学者在他们的研究中发现高认知水平的问题对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能起到促进作用。综上所述,展示性问题、关闭性问题与低认知水平的问题均可归为一大类别,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信息,得到一个或有限个答案,且不同的学习者得到的答案几乎是一致的。同样,参考性问题、开放性问题与高认知水平的问题也都密切相关,其作用都是鼓励学习者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可以说不同的学习者得到的答案通常是千差万别。然而,无论是何种类型的问题,彼此之间都不存在明确的界限,有时在一种情况下的开放性问题在另一情况下则是关闭性的。例如下面一段对话:

T:What does your father do?

S1:Teacher.

T:He’s a teacher,good! What does your father do?

S2:My father is dead.

T:Good! And what about your father… ?(Thompson,1997)

以上例句中教师这一带有权威性的反馈意见“good”让回答者很是尴尬,同时也使得原本属于交际性的提问变成了显示性。倘若教师将“good”用“Oh”或“Sorry to hear that!”之类的话语替代,情况就会大不一样。因此,在实际教学操作中,提问属于何种类别关键还在于教师对学习者的反馈是怎样的。

2 教师提问类型对师生互动的影响

不同类型的提问对英语课堂师生互动有着不同的功效。由以上分析可知,展示性、关闭性与低认知水平的问题之间存在着众多相似;而参考性、开放性与高认知水平的问题同样又密切相关,因此,以下仅以展示性与参考性问题为代表分析教师提问类型对师生互动的影响。

根据Brown的观点,互动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的思想、情感、意见的协作性交流所产生的相互影响。显然,教师和学生是形成课堂互动的两个最基本要素。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的典型模式是IRF模式,即:教师提问(initiation)——学习者回答(response)——教师反馈(Feedback)。例如以下这段对话:

T:Is this a map of China?---Initiation

S:Yes,this is a map of China.---Response

T:Good.This is a map of China.---Feedback

这种模式又被称为背诵文本式,研究表明,这种机械的问答模式虽然在语言的准确性上功不可没,但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与交际水平的提高。由此也可知,教师是问题的发起者,对师生互动起着决定性影响。教师提问的类型直接决定了与学生互动的成效。那么,展示性问题与参考性问题哪一种更能促进英语课堂师生互动呢?Long和Sato对六名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展示性问题与参考性问题的频度进行研究,发现在604个问题中,展示性问题共有476个,约占问题总数的79%。由此可见,两种类型的问题在课堂上的数量分配是不均衡的,这一结果同样表明,与许多二语教学专家所建议的相反,使用目标语进行交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仅占很小一部分。Brock在他的调查中也发现学习者对于参考性问题的回答往往较展示性的长一些,且句法结构更为复杂,所以此类问题更容易增加学习者在课堂上的的语言输出,从而促进语言习得。这一点在Nunan的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他指出参考性问题会引发学习者之间更为自然的话语交流。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展示性问题都不会产生或产生极少量的师生互动呢?我们看以下这段对话:

T:Regarding our discussion on international power patterns, which pattern does this equal arms scale demonstrate?Tom?

S:(Silence)

T:Any idea?

S:I don’t know.

T:Ok,let’s take another look at the scale.If this object is 2 pounds and the one on the other tray is 2 pounds,they are said to be---

S:Equal.

T:Right.Equal in what?

S:Weight.

T:Now,if we have these equal weight,one on each tray,what happen?

S:They will balance each other.

T:Fine.Let’s suppose each weight represents three countries and that the groups are basically opposed to each other.If they are equal in strength or power they would be---

S:Balanced.

T:Fantastic! Then this demonstration represents what pattern of power?

S:The balance of power.

T:Now,you’ve got it! (王晓光,2004)

以上对话中所有提问均属于展示性问题,教师提前知道问题的答案。 但当学生回答 “I don’t know.”时,教师并没有转向另一名学生,而是采用一系列提示策略,促成师生互动的最大化。所以,我们不能笼统的说所有参考性问题产生的课堂互动都多于展示性问题产生的课堂互动。

3 结语

教师的提问方式影响着学习者的参与,同时也影响着课堂互动的产生。每一种类型的提问都有其特定的目的。我们不能单纯的说一种类型的提问优于另一种类型。尽管参考性、开放性、发散性及高认知水平的问题能够促进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能够提供更为真实的交际环境,展示性、关闭性、聚合性及低认知水平的问题却更适合初级英语学习者,以及内向型学习者。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种类型的提问方式,以适应不同的教学目的及学习者,从而实现师生互动的最优化。

[1]Thompson,G.Training Teachers to Ask Questions[J].ELT Jouranal.1997,51/4.

[2]胡青球,埃徳.尼可森,陈炜.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提问模式调查分析[J].外语界,2004.

[3]王晓光.英语课堂教师提问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猜你喜欢
参考性开放性英语课堂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语言习得中问题输入效果实证研究*
让快乐回归英语课堂
寻求开放性道路
多刊登一些疑难案例分析
重读天一阁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