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AR 沟通模式联合MEWS评分在急诊滞留患者交接班中的应用

2018-07-16 03:21刘海金林慧祯苏梅霞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交接班抢救室沟通模式

刘海金 林慧祯 苏梅霞

抢救室是急危重症患者实施抢救的重要场所,患者长时间的滞留导致急诊室拥挤,不仅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1]。如何缓解拥挤、减少差错、提高滞留患者的医疗护理安全水平是医务人员需要重视和思考的问题。护理交接是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内容,交接工作的好坏与护理安全息息相关,尤其在急诊抢救室显得更为突出。标准化、规范化交接班可以避免工作中的疏漏,有效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从而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安全性、有效性[2]。SBAR沟通模式即现状(situation)、背景(background)、评估(assessment)、建议(recommendation)单词的首字母缩写而成,分别表示目前发生什么、什么情况导致的、我认为问题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的沟通程序[3],是一种以证据为基础、标准的沟通方式,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标准化沟通方式[4]。MEWS评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由Subbe等[5]于2001年提出,该方法可用于急诊患者评估和危险分层,具有临床观察方便、操作简单易行的特点。本研究针对急诊科抢救室滞留患者采用SBAR沟通模式联合MEWS评分进行标准化交接班,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抢救室共有固定抢救床位8张,护士25名,其中男4名,年龄23~30岁,平均(26.25±2.97)岁,女 21名,年龄23~40岁,平均(28.10±3.85)岁;研究生1名,本科5名,大专16名,中专3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9名,护士13名。选择2016年10~12月急诊科滞留的1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床边交接班;2017年2~4月急诊科滞留的1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SBAR沟通模式联合MEWS评分交接班。纳入标准:①患者病情分级符合《急诊患者病情分级试点指导原则》[6]一级和二级分级标准;②需住院治疗,因病房无床位或家属拒绝未能收治住院;③滞留时间>8h;④无认知障碍、可以沟通交流。排除标准:①交接班期间,新入抢救室或正在处理的患者;②无家属陪护、交流困难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分级、滞留时间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方法

1.2.1交接班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床旁交接班,以口头与书面形式相结合,交接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主诉、现有诊断、治疗用药情况、管道、皮肤状况、观察护理要点以及其他特殊内容。强调保护患者隐私,不方便口述者采用书面交接。观察组采用SBAR沟通模式联合MEWS评分交接班,具体做法如下。

1.2.1.1SBAR交接班指引表 建立SBAR交接班模板,由护士长、总带教和小组长组成SBAR交接班管理小组,根据抢救室的工作特点,制定符合实际使用要求的SBAR交接班指引表。SBAR交接班表不强调值班护士完全按照表格来书写交接班内容,而是作为辅助工具来培养护士养成良好的临床思维,按程序标准化交接班,避免交接遗漏,保证病情汇报的完整性,让交流沟通有章可循、重点突出。抢救室滞留患者SBAR交接班指引表内容包括现状(S)、背景(B)、评估(A)、建议(R)四部分。现状是指姓名、床号、性别、年龄、当前诊断、滞留天数;背景是指既往病史、当前主诉、过敏史、用药、治疗情况、特殊检查结果、管道(静脉通路、尿管、胃管、胃肠减压管、胸腔闭式引流管、气管导管等)、活动状态、皮肤状态;评估是指生命体征、意识状态、液体出入量、各类风险评估结果(压疮、坠床、非计划性拔管、疼痛、心理),总结当前主要治疗、护理情况,患者病情症状是否缓解,目前的护理计划以及存在的问题;建议是指接班人员需要注意的问题,护理措施及建议、安全风险及建议。

1.2.1.2SBAR沟通模式的应用 实施前:护士长负责全体护士的理论授课,小组长负责组员的实操培训,总带教负责成绩考核。内容和方法:采用集中授课、情景案例、现场观摩等方式讲解SBAR交接班模式的内容、意义、优势和使用方法等。制作SBAR交接班视频微课,上传至科室护理业务学习微信群,以便反复观摩,确保所有护士均正确掌握SBAR交接班方法。总培训时间为1个月。考核方法:1个月后,总带教通过提问、模拟交接班的方法考核每一名护士。SBAR交接班模式的实施:将SBAR交接班纳入绩效考核,实施非惩罚性措施,SBAR交接班做得好的护士奖励绩效积分,并总结交接班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进行分析与改进,采取有针对性的、一对一的临床指导,持续改进交班质量。

1.2.1.3MEWS评分的应用 MEWS评分可在数分钟内完成对患者的评分及病情评估,并可以很好地识别潜在危重病患者,是一种可在临床上推行使用、简便、实用的潜在危重病评分方法[7]。MEWS评分通过采集患者的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体温和意识状态等5项数据来评分,体温参数为0~2分,其余均为0~3分,共计评分0~14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病情越危重。此5项数据简单易得,有利于快速评估,既不增加护士的工作量,又可以很好地指导临床工作。当评分达到4分及以上表明患者有病情恶化的风险,需加强监测[8],列入巡视重点,交接班时予着重描述,并告知接班者。

1.2.2考察指标 ①交接班问题发生率。护士长或总带教随机跟随交接班,检查交接班情况,交接问题包括病情完整性,医嘱、护理执行情况,1项发生问题即登记问题1次,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检查80人次;②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水平。依据护理质量考核评分标准中护士对患者“八知道”掌握情况考核包含:姓名、诊断、主要病情、心理状况、治疗、饮食、护理措施及潜在危险及预防措施,共计20分,其中1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回答不全扣1分;③护士对交接班的满意度评分。调查急诊抢救室的25名护士对交接班满意度的评分,从交接班病情汇报的完整性、条理性、建议的有效性和重点是否突出4个方面对交接班工作进行评价,评价分为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4个层次,分别赋分3~0分。1.2.3统计学分析 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 22.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交接班问题发生率采用χ2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用±s表示,患者病情“八知道”掌握水平、交接班满意度评分采用t检验比较,检验水准α=0.05。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交接班问题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交接班问题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2两组患者病情“八知道”掌握水平、交接班满意度评分比较 对照组的“八知道”得分和交接班满意度评分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2 两组交接班问题发生率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病情“八知道”得分和交接班工作满意度评分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病情“八知道”得分和交接班工作满意度评分比较(±s)

组别  例数  “八知道”得分  交接班满意度评分观察组 25 18.34±0.81 9.56±2.14对照组 25 16.23±0.98 7.84±1.82 t 22.856 2.550 P 0.000 0.018

3 讨论

3.1SBAR沟通模式可减少急诊滞留患者交接班问题发生,加强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能力 交接班是护理工作承上启下传递工作内容的重要过程,可以为护士提供一个互换护理信息的机会,方便讨论临床疾病,以便获得组织支持,增进同事间的交流互动[9],高效的交接班可以减少护理差错,促进护理工作的有序衔接。对照组采取常规口头与书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床旁交接班,交接内容自由性比较大,难以突出重点,且常有遗漏,交接完整性与护士能力、责任心成正比,缺乏可操作的、行之有效的交接班指导。抢救室护士交接班频繁,落实整体护理责任制困难,加剧了交接问题的发生。SBAR沟通模式能规范化、标准化交接流程,以便理清思路,有助于系统评估病情,减少问题的发生[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采用SBAR沟通模式交接班,交接班问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水平也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护理工作繁重,且患者病情多变,只有清楚、全面地掌握病情,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保证护理质量。SBAR交接班指引表建立了一种标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规范,对急诊滞留患者的病情、治疗护理等情况进行系统梳理,结构分明,重点突出,使接班护士有章可循,详细了解滞留患者病情的发展与变化,有效降低了交接班问题的发生率,能有效提高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水平。

3.2SBAR沟通模式联合MEWS评分可提高护士对交接班工作的满意度 SBAR沟通模式清晰完整地呈现了患者的病情与治疗护理现状,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降低了护理风险。此种交班模式通过引导护士完整地评估患者信息,并对其分析、归纳,提高了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11]。评判性思维作为护理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基础[12],它的增强可有效促进护士临床能力的提高。同时,MEWS评分的应用为预警患者病情变化提供了一种量化参考,辅助监测患者病情。本次研究选择4分作为预警临界值,评分>4分时交班人员加强病情监控,并在交接班时予重点交接。SBAR沟通模式联合MEWS评分让值班护士在刚接班的时候就可以抓住护理工作重点,做到对患者病情一手掌握,有的放矢,提高了护士对交接班工作的满意度。

3.3采用SBAR沟通模式联合MEWS评分交接班需注意的问题 采用SBAR沟通模式联合MEWS评分交接班有效提高了交接班质量,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①人文护理、以患者为中心。在交接班过程中要始终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实施人文护理,把关心患者、尊重患者落到实处,注意细节。主动介绍自己,增加护患信任,减少患者对护理人员的频繁更换产生疑虑。灵活交接,不在患者面前交接涉及隐私的内容,部分患者住院心切,情绪容易激动,应避免语言刺激,以免激化护患矛盾。②护理建议的有效性。不生硬套用书本知识,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依据现存护理问题,给予接班护士有效、可行的护理建议。③灵活应用MEWS评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通过采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得出,值班护士应结合患者临床症状综合判断病情,并于监护期间实施动态观察。

猜你喜欢
交接班抢救室沟通模式
交接班核查表在ICU床边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手术室采用信息化交接班方式的效果分析
CICARE沟通模式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
基于轨迹数据的出租车交接班时空分布识别方法
2008年—2017年我国护理交接班研究热点共词聚类分析
CICARE沟通模式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限制抢救室人流量对急诊医疗质量的影响
沟通模式的构建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
基于SBAR交接模型的抢救室滞留患者交接单的设计
急诊电子病历系统建设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