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秀与表现真的景观变化
——2017年中国艺术审美变化现象的考察

2018-07-16 09:41
民族艺术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大众戏剧景观

周 星

2017年注定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年份,对于艺术文化而言,诸多政策发布,社会情状的多样变化,改变着艺术的发展面貌。无疑,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作为重要标志,将国家开始进入一个新时期呼唤告白天下,其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大政方针。在关于文化方面,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这体现出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识更加清晰、更加深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文艺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在此背景下,艺术文化领域也发生了许多变化。这一年艺术多方面发展,但起起伏伏,其向新的目标跃进的经验都需要我们来认真总结。研究艺术多领域在这一年度中的发展,是需要确认从何种角度综合观察的,我们选取“秀”的表现景观入手,意在考察探究这一年艺术不断寻求回归现实的发展轨迹,落脚于艺术审美的关注上进行年度分析,正是为了促进形成向新时代探求美好生活实现的艺术走向。

2017年中国艺术考察的这一个角度,是包括探查中国的各类艺术,从电影、电视、戏剧、戏曲、美术、书法、舞蹈、音乐等多样的比照中来衡量其走向的共同规律。总体而言,时代转折朝向新时代的中国艺术发展的路径,在抗衡娱乐与期求审美的博弈中,似乎都呈现出一种试图凸显秀的景观,和摆脱秀的试图回归实在的生活这一种渴盼的矛盾之中。近年来在艺术和市场的纠结中,传播效应与表现的悦众成为难以摆脱的魔咒,事实上也成为影响艺术创作景观的重要因素。这期间,无论是电影市场的屈就时尚潮流宣扬小鲜肉的热潮、美术拍卖的各种猫腻推高、书法借助协会职位的升降来影响价码的变化、电视不遗余力地让艺术表现屈就于精致的表演性等等,都带来影响审美传统的一面。但人们内心之中的感受喜爱表现性的秀与渴盼真切的矛盾性此消彼长,由此促成了各种艺术类型在曲折中的发展。

一、 电视综艺节目景观

2017年在传媒上闹得沸沸扬扬的现象中,浙江电视台关于《演员的诞生》栏目所发生的纠葛引人注目。年末《演员的诞生》发生了选秀组和上场演员袁立相互吐槽的事件。袁立激烈地抨击《演员的诞生》邀请自己参加时,说得天花乱坠,但实际现场上却和所言大相径庭,她忍不住放上邀请人的截频信息来谴责其内定内幕。大众传媒揭出的内幕实际上也掀开了娱乐大潮在走极端的过程中,习惯而为的摆布作弄的“秀色”展示的机关。这一事件典型呈现出传媒为博取大众关注,而不余遗力地追求秀的景观后面复杂问题的聚焦。电视综艺节目在网络的冲击下,已经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倾向,各个电视台不遗余力地用自身秀的方式吸引观众眼球,期望拉住年轻人。大众理解的真人秀的节目制作,应是更多地看到真实的演员的状况,但事实上,无论从剧组设计,到演员的参与,再到幕后的评奖,以及结果,常常匪夷所思。当下的电视秀的景观就首当其冲是将如何夺取大众的眼球,作为第一目标的设计出发点,犹如商业的售卖意图,隐藏在其后的市场经济意识不遗余力地暴涨的情况也日益明显,而文化产品的薄纸越来越难以遮掩它。袁立暴露的是原本内部沟通好的为观众设计的有模有样的选拔,但事实上为了某些目的偏离了秀“真”的合理性,暴露了秀之不真内幕。按照袁立所揭示的,是剧组邀请其来参加节目,并且一定会上位,而得到导师们给予的最后的竞争机会,但是在最后关头却突然匪夷所思地被一个所谓其他和评委有利益关系的演员PK下去。人们已经知道袁立本身性格直言不讳,既然如此,也就意味着该栏目选用她具有选择期望利用这一意图,而她已经离开了影视界六七年,正在做一项公益事业。因此,对于实在的生活的感知和答应允诺的认真,导致其对节目组PK她下去的虚假的秀产生了怀疑。我们姑且不论节目组过去的所谓秀的规则之中,是不是有潜规则的一些基本的默认因素,但传媒机构自身掌握有节目的创设承续和游戏规则的话语权,无论是重要的选秀评委已经默认的规则,或者说是电视台一直还秉承着传统的裁决和影响评判的主动权,“秀”的本质是让节目看起来一切都显示真,但其内幕的揭开,则显示大家都默认上场的竞争秀,与嘉宾的表演秀之间具有某种约定俗成的东西。只是袁立不理这一套,揭开了其典型的秀的内幕景观,也解开了基于节目好看的“秀”场真实,将时下基于获取受众关注的外在“秀”聚焦凸显在我们面前。电视娱乐的走极端只为谋取受众关注,时常忽略了其本真的表现内涵,无论是真人秀的节目还是电视台,对于包装而秀的默认乃至于推崇,显然在这一次袁立参与的节目中暴露无遗。艺术虚拟自然时常可见,为了节目好看,无论在剪辑上、编排程序上、选用人的PK上,以及被邀请的评委们自身服从电视台这些规则上,都有其自身的创作规则,但竞争创设的现实,就是越来越多的栏目都在混淆扮演的真和扮演的假。这一次,其节目揭开的意义就是真假之间不揉沙子与选秀需要套路操作之间的撕裂。在一些理论家的阐释里,秀是一种电视以及文艺必要的展示传播需要,但它理当具有可把控的规则。在时下的中国社会之中,电视台对于秀所容忍的度越来越扩大,无边无际地为了秀而逐渐脱离了呈现真实景观后,虚假部分的暴涨显然损坏了社会规则。人们不愿意看到越来越假的秀,人们对于电视秀景观的假已经有了共识,因此也就不当回事未必都是好事。毫无疑问,对中国艺术和影像的表现假的景观的容忍,抵挡不住人们对真实的PK、真实的表演、真实的艺术的渴望。《演员的诞生》撕开的是日渐式微的电视依然值守秀的景观的传统,其却看不到对于真实真切追求丢失的危害。进一步说,秀色可餐似乎是大众的需要,为了秀,电视节目制作机构不惜用各种方式来呈现出虚假的可观秀,却存在着慢慢让自己也变得虚假起来的危险所在。秀的景观这一层面东西的揭穿,未必是对该栏目的全盘否定,却需要惊醒:如果肆无忌惮地宣扬秀场虚伪并且为之变本加厉,则影响到我们的媒介真实性,也必然使大众产生对于秀的景观的无聊的认知。电视如何往下走,能弥补多少,需要在虚假与真实之间把握的分寸,调试适应大众可观性和内心期望真切性的分寸,保持尚存的传媒权威,也把持住人们心目中所谓秀的渴望的合理性,是生存的现实问题。最终的难题是要满足真实的期望、拥有真切的秀和真切的真实表现,这则无疑是时代需要给予的答案和改进的方案。

从理论上来看,秀的本质是利益。近年传媒越来越看重表现秀,是媒介性质如此,还是世俗驱使使然,不言而喻。而秀的本质是取悦,机构将自己单纯看成产出回报的企业,只一味造就秀场来适应受众,显然就偏离了秀表现的真切的程序。遑论文化传媒的机能不可丢弃,从审美的角度来说,屈就于秀的欲望和追求文化真实之间,在双方的磨合过程中,这些节目越来越偏离开人们要看到秀的真实度的期冀。造就秀的社会景观的推波助澜,使得社会越来越缺乏真诚。艺术是要实现审美的满足与造就人的梦幻,如果是虚幻的满足,在一定程度上是需要有它表现的限度而不能逾矩的。消费让这种秀的虚假越来越放大。消费者动机和求取消费的满足似乎是机构与大众所共同需要的,但是其所带来的虚幻满足并不是人真实精神满足的全部。电影看起来是在造梦,但是它满足的是人们内心中的精神的真实,商业却呈现出赤裸裸的动因,将精神梦幻而不是精神性的享受,做成肆无忌惮的装饰,造成所谓的醉生梦死。醉生梦死的社会景观并不是社会正常发展的景观。因此,在使人醉生梦死和艺术审美的衰减之中,各种秀极大地鼓励了其走偏门的取巧。可以肯定,人们心目中既要秀的一种虚幻的满足,但是还是期望满足自己内心追求真实的需求;需要有梦幻,但更需要的是艺术的文化。要害是人们要通过艺术的梦幻,看到真实的人生和真实的秀和真实的性格。

二、舞台秀景观

2017年11月重要的舞台秀中发生了引发关注的维密摔倒事件。维多利亚的秘密时装秀第一次在中国上海举行,深受中国爱好者喜欢的超模奚梦瑶在T台上忽然被自己的衣裙绊倒,据说这还是维密少有的不可思议的景象,尽管她依然露着笑容,但按照维密的规则,这一个最高端的模特展示秀不允许有任何闪失,因为千百次的训练目的就是要达到完美无缺,必须呈现出秀的最佳形象,因此必须以严格的防备,保证万无一失。训练的要诀不是保证失败后的优雅,却是不失败或者足以显示超模的应变能力,这是一种严酷的展示真实秀。奚梦瑶摔倒意味着其和维密的将来失之交臂。问题在于她摔倒还保持着笑的面容,这却被媒体吐槽,竟然在地上花了较长时间休整,才被他人扶起来,可能还影响了整个超模展示的节奏。众明星给予其许多鼓励和赞扬,这却和这种带着秀的形象塑造产生了极大的矛盾。如果说维密的规则是一种严格训练规则的话,不容差池是要显示其真实的模特水准,容不得你来作假或者失误,(批评者指出国内明星秀场存在着时常为了秀而故意摔倒曝光身体或者嚣张地表现胸器等等不良的现实背景),为了取悦效果在维密绩效中表现最高端的秀,凸显的是模特素养的真实。这一认知的差距还在于,难免有以往的维密秀一只鞋松了或者掉了这样的客观事件,但高级模特是甩开鞋子若无其事地按照节奏继续走下去的。显然,这位最有希望的中国的模特有可能因为失败和处理失当,要在维密秀上销声匿迹。问题在于明星的问候无疑是人之常情,大众的关切也情表自然,国内秀的坏习惯不说,以职业精神来要求,却必须苛责。这是一种以绝对性的真实堵塞住任何作弄的作秀可能的原则。不能忽略的还在于模特上台后面,支撑你的是艰苦的训练和你的职业精神,而不是日常上了多少综艺秀的得意,因而而失却了职业主体的修养和刻苦养成。放开来看,是不是能纠正以有意无意地秀的苦情虚假,乃至于跌倒后的痛苦或者惨不忍睹的“真实”打动人,完美实现职业操守的审美气性,是值得以此为训的。我们的电视可以用各种剪辑来遮掩失误,但需要建立真实的完美和隐藏在后面的严酷。这一次关于梦幻的秀,和渴望真实的人们在维密真实秀的中国赛场上的遭际,值得我们以之深思秀之真与真实的秀的价值。

三、书法景观

2017年在不同层面都涉及到关于“丑书”变形的认知,大众对于许多丑书给予他们的感受不以为然,专家既有严厉抨击的,也有加以辨析的。所谓丑书是似乎不合往常书法美感的作品,扭曲、变形、古怪的呈现。批评者正是因为丑书不能给予其一望而知的书法艺术感知而激烈贬低之;辩护者则对于古人的一些丑书基于什么背景下的变化,和需要从什么角度来看待去做解释。而对于当下的丑书现象的批评,更多集中在对于书法功底差却自命不凡地炫耀的不满。挑剔书法界的丑书时,实际上似乎是对所谓的只要个性和自我存在,就无须古典修养、古典审美的不良现象的气愤。实际上,丑书时兴还牵扯到近年来书法界兴盛的职位高下决定书法尺幅价格、导致争权夺利的不良现实背景,而时常被抨击的一些书法家的书法正是不被人们认可的丑书。我们以为书法必须有规矩,无论价值观如何变化,书法的变化是要以审美作为基础的。丑书的价值认定难处在对于哪些丑书是创造性的个性所为、哪些确实是没有功底的真丑书的莫衷一是。因此,我们无法判断丑书的创造性和到底捕捉到了什么样的美,也无法判定历史上所谓的十大丑书具有怎样的价值,以及现代的一些著名书法家的丑书古意上的缺乏,是不是获得自我满足的一种真实的丑,与形式与审美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联系。联系到秀的时代背景的影响,书家强调我就是别具一格,有自我存在的价值的丑书秀,以为个性别具的弘扬就是出众,而不必依存于传统所托举,因此,缺乏对于传统的审美为尊显然有问题。至于隐含的丑书也是一种书法美的认知,放大成为凡是别具一格的丑书就具有幽暗的自我认定的审美的偏斜,也不值得提倡。我们依然需要整体上尊崇书法艺术包括以王羲之等一批经典书家流传下来的真美的常态,无论是秀美还是壮美,无论是豪放美还是线条美,无论是笔墨美还是个性美,对于书法文化而言都是必须尊重的。那种无根底的别具一格,只是噱头或遮掩,秀独特秀职位,丑和美的混淆,必然是偏离艺术本质的。对于历史上的丑书变成当代的丑书背后的因素需要进行辨析,但更重要的是要提倡艺术在美这一基准基础上的发展变化,而不是以丑为美。毫无疑问,静观的美被流散流观趣味替代,使得丑书夺人眼目就被称道,显然侮辱了传统的艺术美。必须说,因书法世界的复杂性,从若干年前以官职定夺它的市场价值的偏斜,就使书法被人诟病,而趋之若鹜地将其仅有的一点粗糙书法的审美,变成了一种对于官位的膜拜,进而在市场上以高价位拍卖时,难免逐渐淡漠对书法内涵价值的认定,对于字体之中所蕴含的文化的认知看轻,显然影响书法价值认定传统的延续。当传统被摧毁之后,在理性上夸大了审丑之于审美的意义,片面看待个体的所谓别具一格,而忽视书法艺术的传统审美观,书法美丑判别的走偏就影响了书法在当代的真正价值认定。

四、网红直播秀景观

秀风习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令人忧虑的现象。网络时代,迅捷、简单的审美观念被带来。传统的景观审美建立在认真研读、揣摩思考去洞彻艺术美妙之处的习惯上,但逐渐被迅速的注意力景观的捕捉力所改变。当时代带来的所谓没有那么多闲暇来看待作品、一闪而过抓住眼球关注就是王道的风习流行时,流观性审美就成为新的审美趋向。流观审美所带来的东西难免需要秀出转瞬即逝却容易被抓住的动感。而悠长缓慢抒情未必能被关注,以秀的演出引发注意力就成为一种时尚,不幸的是静观审美需要内心的思考和审美的揣摩,其确实在逐渐消失。时下的创作时尚倡导要为了激发观众注意的所谓几分钟一个高潮、几分钟一个快感的设计得意表现,这正是一种秀的意识延伸。从“超女”开始,理论倡导秀和所谓的全民参与,这也是消费时代让观众注意力始终应被抓住的意识使然,一直到当下在选秀节目兴盛、网红兴旺的世界里,以一直不休的方式展示扮演者的语言、肢体、嗓音、艺术特长等等的表现秀,2017年如火如荼的网络直播在网络媒体上大行其道,典型的卖弄形象和直视你的亲近感,和个人似乎在场的参与感,抓住吸引大众眼球注意力因素的结合,造就了一个新的感召年轻人的天地。抓眼球注意力的常态就是不懈不断地用唠叨的语言甚至挑逗的语言,和显露肢体和青春的形象,载歌载舞卡拉OK般的演唱,以及借着青春面孔、艺术的外表来拉拢吸引大众的关注。网红极大地刺激了新一代人的秀才艺、秀口才、秀肢体、秀卖弄的本能,让秀者和观者合谋推高了其关注度,乃至于“网红”成为谁因为什么事情被网络爆红引发关注,就被媒体命名,成了“网红”。“网红”现象引发关注既是满足受众趣味的需要,也是媒体关注的需要,由此,新的网络江湖世界也隐约出现,犹如当初“百家讲坛”一炮而红那样,网络传播的推高“网红”更成风潮。网络的鱼龙混杂是天生的、注定的,因为要抓住的是你的眼球注意力,你不断被他的眼球关注而成了“网红”,需要你给予他各种奖励,消费意识在后面主宰显而易见。艺术表现变成了随时要刺激你的内心,方能延续的物质勾引。在“网红”的时尚后面,我们可以看到消费主义的痕迹,也可以看到新的审美趋向抓住观众的一种需要,两者的配合造就一种新的景观。如何吸引你的眼球,如何把你的关注点吸引到屏幕之前来,让你花费消费都成为这一时代的特点。真正在后面起作用的是市场。和“网红”同样在这一年形成热度、喧嚣一时的,是虚拟现实的出现。尽管我们也知道虚拟现实具有时代发展的必然性价值,但从购物开始实施的VR技术,现存依赖秀的成分也不难察觉:试图让收益的东西能够捕捉到你的眼球注意力,从噱头来看,更加刺激外在的关注度,而不是内在和内涵的关注度。所以,无论是秀、网红、VR概念炒得火热,后面都有各种商业和市场的刺激点在起决定性的作用,审美意识逐渐地消淡,也就在其中越来越显现出来。

五、美术领域景观

美术展示是一种传统视觉艺术创作面见大众,而公众得以感知欣赏的美术创作的延展,美术展的潮起潮落也是创作景观的一个部分。2017年重要的全国美展包括纪念建军90年全国美展、庆祝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大展开全国美展、庆祝香港回归20年全国中国画美展,全国大学生美术作品展、关于丝绸之路主题的国际美术双年展、西安美院、四川美院等美术院校回顾展等十多个重大主题的展映活动。从2016年开始的曾梵志、2017年的吴冠中、方力均等在内的艺术家个人展也有上千个,其显示了艺术展示的多样性。在重大主题展映活动中,国家意识形态和画家鼎力合作的创作获得了公众的认可,个人艺术家展示的多样风格也丰富了美术局面。2017年北京保利秋季拍卖会中,全球最贵中国艺术品的拍卖纪录诞生,齐白石的《山水十二条屏》以9.315亿元人民币成交,由此,中国艺术品首次突破一亿美元售价成为一个年度被高度关注的事件。在2017年引发大众关注的重要活动中,故宫博物院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的展示具有代表性意义。一幅青绿山水杰作的展示,其所产生的几乎是一种秀的轰动效应,因而具有特别意义。这幅画背后拥有其作者一生18岁就此一幅创作的神奇传说,与几十年才展示一次的稀缺性,使得其展示具有独特魅力。近12米的巨幅长卷与各式各样的传说,包括作者和皇帝的关系与其英年早逝的背景,推高了这幅画引发的大众注意度,但其实到底有多少人知晓其绘画妙处,则难以确认。但这种秀的吸引力却至少让我们看到了美好的、具有历史承传价值的东西,对于大众来说,艺术依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人们对于历史文化的热爱是从内心里头积存起来的,除独特的传说外,《千里江山图》自身对祖国山水的一种特殊的审美意味展示,及其历史文化的基础,以及其所激发的人们在繁荣年代希望一睹芳容的愿望,都凸显在一次展览中。与此相关,还必须提到2017年成为所谓“故宫网红”的故宫博物院的院长,他执掌故宫博物院之后,用各种方式将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价值向大众传播,并且为大众服务。在整个故宫办公设施的搬出和对故宫文物的清理,以及在展示方面显示出了特别的文化建树表现,他不断地在网络上为故宫文化和传统文化宣传尽力,由此获得了“故宫网红”的称号,从2015年开始就创造了故宫文创产品的销售额达到10亿利润的业绩,也让故宫文物的文化价值的宣传得到更大层面上的扩展。其时,故宫端正定位,坚持任何人的公车都不能开进来,而大众可以在故宫找到和故宫的颜色品质相对称的椅子休憩。这种视觉秀的展示、包括秀宝物真正的内涵价值,获得了大众的欢迎。由此可见,从内容出发还是从单一市场出发操作的秀大相径庭——这种从内容出发的秀,是为了整个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以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而从满足市场出发就会绞尽脑汁儿伤害文物,或者使得文化产品的内涵失却。

六、戏剧、戏曲景观

戏曲文化对于大众而言,既有古老文化的传统,又有民族文化的价值,但和现代的时尚潮流和大众的流观审美的趣味又相抵触,因此,如何得到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就显得格外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有能用各种方式进行真切的秀的可能,比如以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方式,让戏曲演出范围得到扩大,传播效应得到最大化,依然需要戏曲本身的空灵的意味,包括程式、唱腔、表演、服饰等相互勾连的艺术,以及在传统文化里似虚而实有意味的价值得到凸显,依然需要巨大的努力。需要用各种形式强化戏曲美的感染力,除了大型活动之中戏曲艺术的惊艳之美得以展示外,以用各种方式进入中小学和大学的戏曲演出,培育新一代对于戏曲的感知和深入理解,并做好戏曲人才培养的工作。戏剧的展示和秀的又一面,就是要看到,多元化的追求对于戏剧艺术非常重要。每个年度国家形态的大型戏剧的会演和竞赛活动如火如荼,就是集体性的秀戏剧的好机会。这里不能不提到持续到第五年的乌镇戏剧节。乌镇戏剧节用多种方式引进外国的戏剧,同时聚焦中国的重大的戏剧演出和青年的展演,以及在乌镇西栅随处可见的各种小型戏剧的先锋与大众展示的汇集。为大众秀戏剧本身的内涵和吸引人的魅力,使得乌镇戏剧节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世界影响,在这里,中国观众和游客因看到世界戏剧的最新状态而大开眼界,一些探索性戏剧令人眼前一亮。在这个乌镇大秀场里,戏剧已经不完全是简单的封闭话剧的演出,戏剧融合杂技、舞蹈的因素,甚至包括加入电视的现场直播的因素等,让人们看到世界戏剧的多样的形态。但这里自然厚重的还是关于重大历史的戏剧展示,也依然成为人们观看首选的对象。而中国戏剧中包括著名导演田沁鑫的《狂飙》等作品,既结合了现代的形式,有时空之间的交叉和穿越,又具有传统戏剧人物性格的塑造、对话和冲突的表现,依然不可忽视。戏剧表现在这里获得传统基础上的创新,不拘泥于旧有形式,又更好地开拓戏剧的形态和多样的感染受众的因素,自然一票难求,由此证明《狂飙》等类的戏剧作品能得到大众的欢迎。2017年引进国外独特的剧作《不眠之夜》,让人们直接感受浸入式戏剧的独特表现,既然大众既要秀,也希望参与,在表现和参与之间体会戏剧的魅力,感知戏剧在穿越历史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内涵,那就给你一个面具,让你去参与和感受吧!这一年戏剧在大都市中始终拥有忠实小众的影响,而且发展得如火如荼。怎样将戏剧的优秀的东西辐射到具有更大影响力的电影之中,这一年也显示出了其努力的成绩。比如“开心麻花”是很受欢迎的大众戏剧的重要社团,他们最初出道的电影,从《夏洛特烦恼》开始,一直到后来的一些戏剧作品包括《羞羞的铁拳》等,也的确延续从戏剧到电影的不断扩展影响的路数。《驴得水》的成功是一个独特案例,它既有通俗化又有深刻性的优长,让话剧电影的改编获得了大众很大程度的认可,反哺回来,其对于戏剧的影响力和剧团的影响力都得到了提升。其由话剧改编的还有《十二公民》等戏剧型电影,带来与电影与传统不一样的形态,让人看到戏剧优长魅力与其在影视中施展的景观。

实际上在戏剧、戏曲的改革之中,如何保持其公众的曝光率,和阐扬艺术创作内涵的价值,依然有多种途径。张火丁现象特别值得关注。这一年张火丁依然是戏迷心目中非常出色的戏剧顶尖艺术家,但她以演出节制著称,既不急功近利以多秀自己的方式,来展示戏曲高贵的魅力,还保持修炼内功的方式,集聚神秘感,凸显戏曲不急不躁的功力和表现力。其稀罕而精致的演出,每一次都因聚集了大量的人气而一票难求。这种少量的秀与内功的修炼,造就了其演出总是有大量的拥趸者,形成独特的召唤力。这也是一种关于艺术如何处置市场需要的秀和大众心目中情感的秀之间关系的经典范例。

七、 电视剧景观

有人认为,随着电视的衰落,则电视剧也将式微。围绕互联网剧与电视台播电视剧未来发展状况的探讨,网络人士认为,今后只有三种剧——黄金档剧、网络大剧与网剧存在,其发展状况是一般台播电视剧死亡,只有黄金档电视剧能够生存——先台播后移交网络播出,网剧受众加入观看;网络大剧在网络上播出后再让电视播出,借助网剧大群落生存;一般网剧形成庞大数量,依赖网络生存。言外之意,电视剧在网络的冲击下需要和网络相关联。也许这里的合理理由是越来越多的电视剧要依赖于网络生存,比如说以《太子妃升职记》为代表网剧所采用的播映方式,反过来吸引网络的受众返归看电视,电视台的电视受众在黄金档剧的吸引下反过来又在电视播出之后的网络播映中继续观看。这两种播出形态之间的互动所形成的受众增长率说明他们之间需要结合,即单一媒介的剧作也许不能不在差异的媒介中形成秀的景观。很明显,网络对于受众的聚焦网络性的审美的趣味和观看的习惯,电视剧之于其发展必须正视,秀是一种机制上的表现。跨媒体之间的秀,对于不同媒介而言,具有受众最大化的扩展影响。为获得网络好剧,也同时为在网络上能看到好的电视剧,都需要相互借助其影响,其关键正是放大了秀大众的可能效应。

自然,电视剧一时半刻未必能被网剧打败,在艺术表现上,还是需要继续满足大众的观赏期望。这几年电视剧非常重要的热播现象,是现实题材的都市剧越来越受到欢迎,北京电视台以及其他台播映的京味四合院故事,展示回归常态的生活情态和常态的生活情感,已经不是胡编乱造的兄弟、姐妹、婆媳那样的生造关系的堆砌剧,其以时光流水的生活面展开,吸引大众去感受时代变迁与人的情感变化。其细致的人物关系,真切的生活矛盾、细枝末节情态的表现,将都市生活与传统文化徐徐道来,形成淳朴厚重的吸引力。事实证明,电视剧回归人们常态生活中的家长里短,未必是小家子气的生活化,现实题材的创作也应当是当代电视剧创作的主旋律与主要领域。相比起来,此前胡编乱造为了诱惑人观看的秀之剧,如雷人的抗日神剧、靠搜奇弄巧的秀来吸引大众的奇幻剧作,显得可笑无聊。秀而有度、秀有真的展示逻辑,将内容本质秀出来,凸显秀的人情世故和秀真善美的情感,正是电视剧艺术所需要的。大众需要具有内涵展示的电视剧艺术,因为其后面是其求真实的艺术表现。只要有人生真实的表现,这艺术秀必然获得大众的欢迎,积累现实生活凝聚传统生活的内涵创作,哪怕朴实,也会获得大众的欢心。

2017年获得最多关注的重要电视剧中,毫无疑问是反腐题材剧的表现。《人民的名义》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吸引眼球注意的电视剧。剧中错综复杂的生活、庞大的官商勾结体系、腐败的小官巨贪的惊心动魄,和大腐败的阴谋诡计的复杂性,以及人民群众感知的生活之中的矛盾,均得到了亮眼的体现。在《人民的名义》中,各种各样的腐败分子借助冠冕堂皇的面纱,造就着触目惊心的可怕腐败,挖空心思地采用各种手段,试图遮蔽住生活里的丑恶,阻挡真善美和人民生活的美好期望的实现。该剧以极强的艺术表现力揭示出隐藏在各级各类腐败分子后面的肮脏东西,尤其是其谈论着风花雪月的话题、过着表面简朴的生活,但打开柜子,里面放着的却还是层层叠叠贪污来的人民币。该剧让我们看到生活中丰富而复杂的原生态,也同时看到国家意志和人民的追求共同汇集成的强大潮流。无论各式各样的腐败分子在生活中是如何盘根错节,从而导致了剧情一层层蜿蜒发展,但这部现实题材电视剧为我们一层层揭开了生活的复杂性,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性,尤其是生活这般好坏参差,以及被历史命运捉弄的现实。该剧表达了体现国家意志的反腐和体现人民意志的美好生活不容玷污的愿望,用国家的力量来造就一种政治清明,最终剧情的发展让我们看到向善向美和还保持常态健康的生活发展的美好的迹象。不是用奇巧构思来描绘,而是用一种打破污浊破解难题揭开腐败分子的丑恶内心,来激浊扬清,这为我们看到现代生活电视剧应当表现的内容。2017年另外一部出色的剧作是《风筝》,犹如柳云龙十年前以《暗算》开启中国谍战剧的新局面,《风筝》在此开拓出谍战故事的新表现境界。郑耀先作为潜伏的“风筝”遭遇的前所未有的生存局面,跨越不同时代,经历前所未有的执着坚守,却终于找到最初潜伏的敌人,而她居然是同样具有顽强“信念”的爱人同样在寻找潜伏的对手。其深入到人心信仰的深处来锻造超凡的英雄,叙事超越了已经知晓的谍战剧的程式套路,显示了电视剧在处理出乎预料的表现和深入人心情感和信仰的关系上的创新努力。

八、电影景观

2017年上半年中国电影市场的下滑和下半年中国电影的意外上升,揭示了电影市场的复杂性,但更可看出中国电影在不断地被调整和发展的趋势。中国电影进入世界电影强国步履稳稳地前行。而年初发布的《电影产业促进法》是非常重要的事件。法规的实践指导作用,还有待时日检验,但对于市场机制和对于电影创作的有效影响将日渐显露。这一年中国电影非常重要的变化,是纪录类电影出乎预料地赢得了市场欢心。《二十二》《冈仁波齐》《生门》以及其他一些纪录类电影,让人们看到了一种秀的真切生活景观。纪录电影越来越多进入院线并且获得良好收益,体现出纪录世界的回归,也是人心世界期待的回归,年轻人在似乎没有太多噱头的记录影像中,看到了他们想要追求的一些思想和生活。前推到《喜马拉雅天梯》,再到《摇摇晃晃的人间》《我在故宫修文物》《我们诞生在中国》,到纪录性故事片如《回归·狼群》等的热映,都在暗示着创作者和市场的走势对于真实表现生活的器重,现实的人心依然是人们心目中挥之不去的审美主心骨。

无疑,2017年诞生了中国电影最大票房爆款影片,扭转了中国电影市场格局的《战狼2》,也显示了人心所向的根本所在。《战狼2》有诸多动人因素,但革命英雄主义与个性英雄的塑造,对于现实生活一些污浊的抨击,特别是对于中国作为大国在世界事务中的参与,和对人民利益的保护上,真正大国的姿态和精神的表现,是一种水到渠成的影像创造。从之前的《湄公河行动》到《战狼2》,以及这一年重大题材《建军大业》等影片的热映,都在证明主旋律的这种表现,并非年轻人不喜欢,关键是能不能适应他们对于个体英雄和国家命运结合点艺术表现的需求。艺术化的影像能不能与真实结合去表现生活中人们期待的一种理想,能不能把国家命运和个人的期望结合在一起,能不能把表现中国在世界上的命运和个体昂扬奋发的为国出力的思想表现出来,需要继续思考。正是下半年《战狼2》的爆款启示我们:创作精神表现远比腻腻歪歪的情感秀来得振奋人心。同样,2017年底贺岁档出现的冯小刚的《芳华》造就了艺术片票房高扬的暴款景观,人们希望有一种真实和平凡人生的英雄主义体现的突破,这在《芳华》中得到很好的表现。这部电影对于青春美好的真切表现,对于“文革”时代和自卫反击战的历史现实的再现勇气,对于现实中常人生活的真实感知,都成为值得探究叹赏的所在。无论从表现历史的突破,还是对人们怀念记忆中的美好情感的弘扬,以及还能切入现实生活照应的表现的结合,都具有难得的新鲜把握。《芳华》巧妙地表现“文革”,借助部队文工团生活,让那个特殊时代变成了青春得以暂时隔绝现实的场域,既有历史环境,又得以施展常人情感,相对隔绝开现实去表现一种浪漫的舞蹈女性的生活,得以展现对美好青春的渴望;而其在艺术地表现和残酷现实的对应之间,挖掘着人间对美好世界的感知,尽管那个时代存留于暂时性的美好世界之中,但受制于历史环境的境遇,与人心深处的挣扎,依然栩栩如生。透过肢体形象的表现是吸引眼球的对象,也给予人们情感慰藉,而深入其间揭示出这些漂亮年轻的女孩子们身处的环境背景的差异性,看到人世间都难免有的大大小小的人心纠葛。处理美好期望与现实矛盾的纠葛,让影像引发回想,促发回忆依稀感知到过去的成长。实际上,无论是描绘美好表现,还是残酷战争,都基于创作者对于现实的真切认知进行再现。影片回到现实,将海口街头曾经那么高傲的手风琴手郝淑雯忍不住对联防队员的痛骂,其实是代表人民对于不公谴责的心声。真切期望的创造初衷,和对于失却许久的善良的呼唤,种植在主人公刘峰身上显然意味深长。跨越时代却没有改变他一直所奉行的好人主义和善良为怀,这激发起许多人对现实缺失的一种怀旧情感。人的命运的表现有多种方式,非要用一种残酷的方式或纯洁的方式来加以表现,固然不错,但是其所塑造的刘峰始终在助人为乐,也实际上有其自己内心寄托的情感期望不可得的原因,但即便最后残疾落魄,他并没有去抱怨时代,依然以对生活的常态来生活谋生。荒唐年代有坚守美好的像刘锋这样的善良的人——在战争年代,可以为国家民族而牺牲;和平年代依然忍辱负重度本色善良的人生,而不是激烈地去抗拒命运。刘峰的性格里有安详地来看待自己生活的善良的一贯性。我们自然是会深深地叹息,影片用一种审美的眼光来看待常人的隐忍的生活态度,印证着千千万万人这样的真实生活。而善良地对待他人是我们这个时代应该弘扬的精神,也意味着要祛除造假的横行、打破人们投机取巧的聪明,不妨说也正是一个转型新时代的某种期望。我们要回归生活的常态,回归正常生活的美好,回归对外表看似并不闪光而内心里闪耀光芒的普通人的尊崇。

九、审美观念变化探究

探讨2017年秀的景观,不得不使人联想到人们提倡的眼球注意力的得失问题。在倡导注意力经济的认识引导下,其所暗含的一种审美观念的变化,改变了传统的静观审美的传统而变成了流观审美。“静观审美”是我们熟悉的传统,其基础是审视感悟审美对象的内涵和形式,依靠沉静时间和修养,来对审美对象不断地进行揣摩思考,投入进自己的情感获得感知。因此,静观审美是一种欣赏者需要对创作者的情感进行解读的审美认知,这种认知和欣赏者的情感投注构成了一种共有的审美关系。这才是理解良好创作以显见其完整性的一个审美欣赏过程。但是这种传统审美需要在一定量的时间里对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以实现审美升华,在这其间,创作者的文化与欣赏者的文化区位构成一种对应关系。然而网络时代的动态“流观审美”,改变了人们的沉静欣赏习惯,在乎注意力和消费的技术性,其依托于视听的第一感知是否夺目,故而无暇深入体味之。当人们的眼球接受不到对象的吸引力时,其就迅速地闪过而未及深入,真正审美的内涵性的价值就容易被忽略。然而无论是时代的审美取向的变化,还是市场引导的变化,即刻性消费的培养导致静观审美与注重内心和思考的精神被慢慢淡化,注重外在的喧闹和动感成为其审美的基础。在这样的潮流中,进行流观审美变成了占压倒性的一种趋向,从而改变了欣赏者的审美态度,也影响着创作的心态和内涵的提炼。我们已经看到动态性的流观审美和静观审美的审美趣味的抵触性差异,时下许多艺术、许多剧节目朝向只注意及时性消费者的感觉,可以前推到“超女”时代以来的十几年,所形成的所谓参与性第一,罔顾欣赏也缺乏静心感知美,逐渐形成淡漠对于美的尊贵性的敬畏心态。觉得自己参与就是快乐,即刻通过自己的参与就能够获得快感,以此取代了欣赏意义。因此校园的学生演出的联欢型或宿舍表演性的所谓艺术活动,蔓延开去替代需要庄重地培养的欣赏方式和贵族式的欣赏。因生活美学的倡导带来的变化,导致审美越来越趋于自我感受和获得低端快感,无暇超越参与去体味揣摩和汲取审美的精神力量。简言之,只为看秀成了审美的一种重要动因,延伸到只重所谓的参与,过于注重我的存在,却实际上忽略客观存在的审美价值。偏激地持参与就是快乐和快乐就是审美的态度,事实上取消了自我的独立性,也取消了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的审美和审丑。也许需要研究精神的涵养和体味升华的连带关系,不能静观升华,缺乏涵养和修炼,只会导致秀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流观夺目的东西。

中国艺术在走向新时代的路途中,日渐看淡秀的表象,求取真实的生活,正是我们期望在文化发展中需要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大众戏剧景观
有趣的戏剧课
景观别墅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大众ID.4
上汽大众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