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教育

2018-07-16 11:28柏林
读天下 2018年5期
关键词:渗透方式思想教育小学语文

摘 要:语文课程的教学和思想教育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二者有相互促进的作用。语文课程具有渗透思想教育的优势,因为语文既是文化的根源,又是情感的家园,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初期,语文老师需要把握好渗透思想教育的最佳时机,将思想教育和语文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技能的同时,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从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使学生获得全面性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渗透方式;思想教育

语文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教育体系的重要课程,其实用性不言而喻,对于学生的成长及发展都极为的重要。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根据语文教材及学生的特征,科学的设置思想渗透教育方案,并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借助创新的教学手段,全面渗透思想教育,确保每个学生都朝着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教育呢?

一、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在此种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较多小学生会受家庭、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会逐渐形成凡事向钱看及拜金思想严重的情况,长期如此社会中乐于奉献的人会越来越少,顾全大局的人也会越来越少,反之自私自利的人会越来越多……面对这些可怕的事实,作为语文思想教育者,必须要想方设法寻找挽救学生的“良方与良药”,并要合理运用多种“良方良药”来进行思想教育渗透,促使每个学生都从小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具有辩证是非的能力。鉴于此可知,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已成为迫在眉睫的教育任务,必须要高度重视起来。

二、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具体途径

(一) 借助揭题来渗透思想教育

1. 借助教材插图揭题来渗透思想教育

新课改之后,为了更好地适应小学生的学习需求,教编委在编制教材时在课文中插入了大量的插图,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情感,又有益于学生更好的接受思想教育,有一箭双雕之效。比如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先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说下图片上有几个人?在什么情况下干什么?学生思考后得出这是作者父亲和伯父鲁迅先生给黄包车夫包扎伤口的场景。让学生阅读课文之前可以先对当时社会所处的背景进行了解,并对本文描写鲁迅先生的四件小事进行描述,即伯父借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表现他对青少年的关心和爱护;伯父笑谈“碰壁”中抨击旧社会,表现他对旧社会的痛恨;伯父热情地救护和帮助黄包车车夫,表现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关心;伯父关心女佣阿三,表现他关心别人胜过关心他自己。教材中这幅图片将鲁迅先生这种为别人考虑多、为自己考虑少的思想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通过此种揭题方式来渗透思想教育,能使学生明白生活在现代社会中,应该学会去关心、爱护他人,从而进行更好的生活与学习,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 借助创作背景解题来渗透思想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每篇作品都是时代的产物,进行创作背景介绍的过程可以说就是对学生进行时代史情介绍的过程,当此环节得到有效落实之时自然渗透思想教育的效果会比较好。比如在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时,此课就是革命者与敌人顽强斗争的杰作。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向学生介绍军阀张作霖在帝国支持下的残酷统治,无数革命者被杀,这其中就包括课文中的革命者——李大钊。在当时那个年代,国民党为了实现收买人心的目的,常会用高官、金钱等一切资源来诱惑革命党者,当他们不接受时就会出现被打死、折磨死、绞杀等情况。种种行径的积累,激发了全國人民的反抗,而“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就是产生于当时那个背景。这样的背景介绍揭题方式,不仅能向学生渗透革命者忠贞不渝的意志,还能使学生更好地向李大钊学习,能顺利渗透爱国情感教育思想。

(二) 借助教学内容来渗透思想教育

1. 借助识字教学环节来渗透思想教育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环节,也是学生进行语文知识学习、情感感知、接受思想教育的重要前提,当然利用字谜进行识字教学的环节中,能潜移默化的渗透思想教育。比如在学习财富的“富”字时,老师可以针对此汉字的字形结构来编写有趣的字谜游戏,“宝盖头下一口田,勤劳不缺吃和穿”,然后让学生按照老师编写的字谜游戏,按照上下顺序将宝盖、一、口、田写好,最终写出要学习的“富”字,此字谜猜测和写字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快速掌握此汉字的字形结构,还能产生对此汉字意思的探究想法,通过查找资料与向老师请教,学生们明白了想要致富,处于富贵的状态中,并不是用嘴去说的,而是要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勤劳是致富的前提,此识字学习过程中,学生能主动接受热爱劳动、不依赖他人的思想教育。此外,目前较多小学生受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局限,从小便养成了爱显摆、浮躁的性格,所以当学习到“力”汉字时,老师可以将之与相似形字“办”进行比较性的教学,并设置趣味性兼具教育性的比较,“办”字比“力”字多一撇一捺,这一撇一捺像不像钱袋子呢?有力气时需不需要将钱袋子别在腰间显摆呢?当学生从此比较中学会了“办”和“力”字之后,不仅能很好的区别两字之间的不同,还能打心里明白越是有资本做某事时越不能主动“翘尾巴”,要做一个不浮不躁的人。

2. 借助课文主旨来渗透思想教育

对于每篇小学语文课文而言,内容都好比人的血肉,而主旨(中心情感)就好比人的心脏,所以在实际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课文主旨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再合适不过的方式了。比如在学习《我不能失信》课文时,课文主旨是父母要带庆龄去一个朋友家,但庆龄为了遵守教朋友小珍叠花篮的诺言,拒绝父亲建议,坚持留下来的内容,当时就得到了妈妈的表扬。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从课文主旨方面着手来对学生进行提问:“妈妈为什么表扬庆龄是一个守信用的孩子呢?”以此为契机来渗透思想教育内容,鼓励学生们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考。通过学生的思考与老师点拨之后,学生们明白了守信用、有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得到了母亲的表扬,也得到了朋友的喜爱。

三、 结束语

毋庸置疑,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方式有很多,每个小学语文老师都需要根据教材、学生的实情,从合理的途径来渗透思想教育,同时需要注意一点,渗透思想教育需要和语文知识、能力、情感等教育内容完美地契合起来,这样才能确保学生们获得全面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石益兴.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中小学电教,2011(08).

[2]宋建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J].课外语文,2013(12).

作者简介:

柏林,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贞丰县永丰街道必克小学。

猜你喜欢
渗透方式思想教育小学语文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方式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思想教育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大阅读在初中语文课中的渗透
关于高中班主任思想教育的创新方式摭谈
小议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