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革新开放后中越两党关系的考察与反思*

2018-07-17 12:28罗雪珍林怀艺
关键词:中越正常化越南

罗雪珍,林怀艺

(1.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2.华侨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中国共产党和越南共产党是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有较大影响力的两个共产党。两党在革命战争年代相互支持、相互帮助、情同兄弟,中共为越共解放和统一越南提供了非常多的援助,作出了重大牺牲,越共也在道义和外交上给予了中共很大帮助,两党在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相互扶持和帮助,结下了特殊的和深刻的“同志加兄弟”情谊。20世纪70年代开始,两个党之间的分歧和矛盾不断扩大,以致之后中越两党兄弟反目,兵戎相见,导致中越之间爆发了战争——中越战争。但中越两党之间彼此都坚持着一致的理想和信念,十多年的隔离与冷漠仍无法阻挡兄弟之间冰释前嫌、握手言欢,越南革新开放后,两党逐步谋求对话和实现两党关系正常化。1990年9月中越两党在成都会晤之后,终于迎来了1991年中越两党与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一、越南革新开放后中越两党关系实现正常化的进程

1975年越南统一南北后,对中国小动作不断,对内迫害华侨华人,对外频频骚扰我国边境,越南的外交也从中苏平衡转为向苏联“一边倒”,加强与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关系等等,越南的各种举动使中越两党关系和两国关系的恶化逐渐表面化,最终导致了1979年2月中越边境战争的爆发,这使中越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到最低点,到1986年前两党、两国关系基本处于激烈的对抗、对峙状态。1986年越共六大后至1991年,双方的对抗较之前一阶段有所缓和,逐步走向对话。

(一)对抗缓和,谋求对话和关系正常化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际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改革开放成就越来越显著,苏联和东欧国家改组未获得成功,东欧剧变正在酝酿之中,这时,戈尔巴乔夫也调整了外交战略,与美国开始转向对话,同时积极改善对华关系,对越南的经济和军事援助开始减少,并催促其从柬埔寨撤军。在缺乏外援而国内经济政策失误的背景下,80年代中期,越南陷入全面的经济社会危机[1]63。在内外交困的背景下,越南开始调整政策,1986年的越共六大报告指出“支持苏联改善对华关系,并愿意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中国举行任何级别的谈判”[2]。1988年8月,越共中央政治局颁布了第13号决议——《关于新形势下的对外政策与任务》,提出了“广交友,少树敌”的思想,调整同中国、美国和东盟的关系。越共六大后,越南外交思维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封闭走向了开放,从“一边倒”转向了“多元化”[2]。

越南革新开放后,越南的对外政策也开始逐步调整,反映在中越关系上,中越两党两国之间的激烈对抗逐渐拉下帷幕,转向对话和谋求关系正常化。苏东剧变促进了中越两党两国在一系列问题上的共识与共同利益,同为社会主义国家,两国再次感受到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的压力,同时国内都面临政治稳定和改革发展的相似任务,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需求。双方也通过多种途径释放改善关系的信号。如通过1989年老挝人民革命党总书记凯山·丰威汉的访华为双方传话,间接进行沟通。同时通过外交宣传上释放改善关系的信号,如1989年5月18日,阮文灵在纪念胡志明主席诞生100周年集会上发表讲话时,公开赞扬中国的援助和同中国的团结[3],此外,苏联也表示愿意与中国一起促成越南从柬埔寨撤军。可以说20世纪80年代末期是中越改善关系的有利时机,但是当时的越南外交部领导人坚持反华的立场,中越难以通过外交途径进行沟通,于是由最初私人会面——前中国驻越南大使张德维与老朋友越南国防部外事局局长武春荣,两人四次会谈后,双方表达了解决柬埔寨问题以及恢复两国正常关系的共同愿望,但是要取得进一步的突破,必须进行更高层次的接触[1]65。之后,张德维又以个人身份会见了越南共产党中央总书记阮文灵,“这次会见后才有了后来在成都的谈判,这次会面,是一次突破”[4]。1990年9月,中共最高领导人江泽民与越共最高领导人阮文灵在中国成都举行秘密会晤,就如何排除中越关系障碍和早日实现中越两党两国关系正常化进行磋商[1]65。双方本着坦诚的态度,在如何解决柬埔寨问题上基本达成共识,并一致同意按照“结束过去、开辟未来”的精神早日实现中越关系正常化。[5]这次两党的会晤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预示着长达10多年之久的中越两党两国关系紧张局面即将过去,为实现中越两党两国关系正常化开辟了道路[1]65。

“成都会晤”上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晤和磋商,为两党两国关系正常化铺平了道路,正是两党的亲密接触和沟通,对于消除隔阂、疑虑、猜忌,增进信任、了解、理解起了关键的作用,为两党关系和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奠定了基础,使关系正常化顺理成章。1991年11月5日-10日,越共中央总书记杜梅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武文杰率领代表团对中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两党两国领导人举行了高级会谈,11月10日发表了《中越联合公报》,双方宣布,这次中越高级会晤标志着中越两党和两国关系已实现正常化。双方在多方面达成共识,也确立了发展两党关系的原则,《中越联合公报》指出:随着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两党也将遵循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恢复正常关系[1]66。

(二)高层互访频繁,确立两党关系发展的方针和方向

中越两党关系的历史上,两党关系顺利发展时期,两党领导人的互访频繁,如周恩来、胡志明经常到对方国家访问甚至度假,双方也一直将频繁互访作为关系亲密的标志。两党关系正常化后,在有意识的推动下,两党高层互访频繁。1992年3月,越共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黎福寿率代表团访问中国,这是中越关系正常化后越共派出第一个党的代表团访问,标志着中越两党已完全恢复正常往来。之后来访的还有:越南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顾问阮文灵,越共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阮德平,越共政治局委员、河内市委书记范世阅,越共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红河,越共中央检查委员会主任杜关胜,越共中央科教部部长阮庭肆等。中国共产党方面应邀率团到越南访问的有:中共中联部对外办公室主任傅嘉平、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侯宗宾、中共中联部部长李淑静,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丁关根等[6]。

频繁的高层互访成为两党关系及两国关系的推进剂,促进了双方的友好关系,在两党高层的频繁互访中,也达成了重要共识和确立了两党关系发展的方向,如正常化初期就一致达成按照党际关系四项原则发展两党关系。1999年初,两党总书记提出“长期稳定、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全面合作”的16字方针,确立了发展两党关系的基本方向和框架。在频繁的高层互访中,中越两党增进了了解和互信,这对于两党关系的健康发展和推动两党关系的友好与合作具有重要作用。

(三)两党加强经验交流,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中共越共两党都是执政党,革新开放后,两党面临相同的任务,有着共同的理想,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两党都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两党之间需要加强沟通与交流,共同探讨治党治国经验成为共同心声。而中共的改革开放比越南先行几年,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成就,越共更加注重借鉴和学习中国的经验。虽然在表达上有所区别,但两国所执行的经济改革基本上是一样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讲,越共的“革新开放”是中国经验与越南国情的结合,越共“革新开放”基本上是按照中国改革开放的思路进行的。如中国改革开放的突破口是农业,越南革新开放的突破口也是农业。再如改革坚持的原则,中国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越南是坚持五项基本原则,而这些原则的基本内容非常相近。当然,越共在借鉴中共经验的同时也注意创新,中共也非常关注越南的社会主义建设,两党不断加强沟通和交流,共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此外,两党的交往也推动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合作的扩大和深化,通过政党外交这样一个平台,两国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也加强了。

二、越南革新开放后中越两党关系的新变化

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至今,中越两党一起经历了风风雨雨,不同的时期两党关系的主旋律不同,虽然两党都是共产党,意识形态的一致性一直没变,但两党背后的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却一直左右和支配着两党关系的变动。两党关系的演变如图1所示:20世纪初期,1921年中共建党至1930年越共建党期间,两党的早期革命活动受意识形态和国家、民族利益因素影响较小,两党早期革命活动的相互支持和帮助更多的是出于对共同遭遇的同情及历史和地理上的联系。中越两党建党后,由于都是共产党,两党关系一方面受意识形态的影响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两党也壮大而成为各自国内不可小视的政治力量,因而国家、民族利益也逐渐对两党关系产生影响。1950年中越两党都跃升为执政党,两国也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同时社会主义阵营开始形成,两党关系越来越受意识形态和国家、民族利益的支配。1979年中越战争的爆发使中越两党关系恶化到最低点,意识形态因素在两党关系中的作用明显降低,转而国家、民族利益成为两党关系的主导因素。1991年中越两党关系正常化后,两党关系朝着成熟的方向发展——发展两党关系既考虑意识形态,但更注重超越意识形态,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按照党际关系四原则,发展一种新型而和谐的党际关系。

图1 中越两党关系历史演变图

注:图1中横轴代表的是国家、民族利益;纵轴代表的是意识形态;虚线是假定的当前中共处理党际关系中考虑意识形态因素的正常线;a、b、c、d、e代表的是历史上中越两党关系的几个时间点,a:20世纪初期;b:中越两党建党;c:1950年中越两党建国并正式建交;d:1979年中越战争;e:1991年中越两党关系正常化。

总体上,中越两党关系的历史演变可以分为两条主线:一是意识形态线(纵向),从图1中曲线的上下波动可以看出,意识形态因素对中越两党关系的历史演变所起的作用经历了一个上升到下降再到正常的发展过程;二是国家、民族利益线(横向),从图1中的曲线的左右延伸可以看出,中越两党关系中,国家、民族利益因素的影响是逐渐增强的。从中越两党关系的历史演变中可以看出,1986年后,中越两党关系呈现出以下新的变化:两党开始正确看待意识形态问题,强调超越意识形态,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处理双边关系。

在革命与战争时期,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两国国内局势决定了当时两党关系总体上是意识形态因素居于主导地位,同时国家和民族利益也影响着两党关系的走向。当时两党都或多或少存在以意识形态论亲疏的现象,两党交往的对象也主要是同自己意识形态相同的共产党、工人党,希望通过意识形态上的一致性进而实现行动上的互相联合、相互支援,以解放全世界实现社会主义一统天下[7]。具体到后来中越两党关系上也是如此,中越两党“同志加兄弟”,对对方的革命和建设事业都是积极援助和支持,特别是中共为援越抗法、援越抗美,给予越南大量的无偿的人力物力财力援助。而之后中苏交恶、中越关系紧张最初也是由于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引起,最后以意识形态划界导致关系恶化,当然这其中国家、民族利益扮演着重要角色。

而1986年越南革新开放后,国际环境和两党国内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中共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根据对世情国情的科学判断,深刻总结党际交往的经验与教训,提出要超越意识形态,同一切愿意与中共发展关系的政党交流与合作[7]。同时注重区分国家关系和党际关系,提出开展党际交流与合作应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以促进国家关系发展为目的,增进各自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中共十二大提出了“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党际关系四原则,开始致力于建立一种新型而和谐的党际关系,突破意识形态的藩篱,以国家利益为准则与西方不同性质的政党进行交往。越共在革新开放后,也开始反思其对外的党际关系,逐步认同中共关于处理党际关系的理论与实践。中越两党关系正常化后,两党开始以新的姿态,以平和的心态,按照党际关系四项原则,围绕着国家利益开展正常的党际交往,摒弃了一些极端的做法和思想,也摒弃了那种敌我分明的革命性外交政策,更加强调以共同利益为基础与不同政党交往以服务于国家关系。应该说,正常化后的两党关系是二者应有的状态,过于强调意识形态给了我们太多的教训,中越两党关系正常化之后,也不可能恢复到之前那种注重意识形态的“兄弟加同志”的关系,按照党际关系四原则开展正常的党际交往才是中越两党关系发展的方向[1]80。

三、中越两党关系的展望

中越两国关系正常化后,中越两党关系朝着友好、健康的方向发展,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因素影响到两党关系的发展,特别是国家层面的一些问题对两党关系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整个政治系统中国家关系与党际关系是可以互动和相互作用的,历史上中越两党关系也经历了一个两党关系先行于两国关系,两党关系推动两国关系和国家关系高于党际关系的过程。当前,中越两国之间海上问题、越南与中国台湾关系问题、对历史的认识问题等等,都影响到两党关系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对两党关系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中越南沙群岛主权分歧问题是影响中越两国关系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影响中越两党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个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对两党两国关系将会产生重大影响。中越两党领导人在这一问题上也做出了重要努力,希望在这一问题上达成共识,解决分歧。如2001年11月越共中央总书记农德孟应邀访华时与中方共同发布的《中越联合声明》,双方就一些问题达成了共识,有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应该说,两党的交往在这一问题的解决中可以发挥特殊的作用,因为政党外交具有巨大的灵活性和亦官亦民性,中越两党的接触、沟通和对话的形式可以多样,这有利于加强彼此了解和深化互信。同时,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于两党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越南与中国台湾关系问题也是影响两党两国关系的重要问题。中共及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政策和主张是非常明确和一贯的。台湾当局为达到其“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政治图谋,积极推行“金钱外交”和“南向政策”,以达到“以经促政”的目的。台湾一直都很重视与越南的经贸合作,对越投资也一直排在越南引进外资的前位。与此同时,由于中国大陆与越南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经济结构类似,互补性不强,甚至存在竞争,而台湾地区拥有雄厚的资金和高新技术,又热衷于对越投资,这使得越南出于经济实利考虑,不断加强与台湾地区的经贸关系,甚至对台动作频频,企图“以经促政”。如台湾在河内设立“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在胡志明市设立分处,越南则在台北、高雄设立“越南经济文化办事处”,均为各自在对方设立的半官方涉外机构,等等。中国不反对越南与台湾地区发展经贸往来,但坚决反对与之发展官方关系。此外,中越在历史问题及华侨华人问题上也存在一定的分歧。面对国家层面的矛盾和分歧,通过执政党与执政党之间幕后的、非官方的接触,对化解矛盾往往起着关键作用,在非官方的或私人的接触中,由于相对不受拘束,氛围轻松,使得双方各自的想法可以得到充分表达,在相互了解和理解之后,问题解决就相对容易。

因此,立足于当前,展望中越关系的未来,应该发挥两国各个层面的力量以促进两国关系友好健康发展,特别是应该发挥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和越南共产党的力量,增进互信,消除疑虑,促进两国关系的友好发展。

中越两党关系的友好发展是两国关系的友好发展的基础,中越两党应该加强沟通和对话,构建两党在有关问题上的特殊沟通机制,以助于解决两国在有关方面的问题。通过两党正式或非正式、官方或非官方的接触以及各种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强在南海等问题上的沟通和对话,有利于解决两国存在的纠纷和问题,消除矛盾,促进两国关系友好发展。同时通过两党的努力,探索各种和平对话和磋商机制,寻找两国之间各种问题的和平解决途径,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发展。具体而言,两党高层应经常往来,两党青年党员应多交流,具体的交往和接触形式应该灵活多样,既可以是正式的官方的会面,也可以是非正式的私人的接触,具体内容也应该丰富多样。

中越两党还应该加强治党治国理论的探讨和经济文化交流,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和世界共产主义事业的发展,造福于本国人民,也造福于世界。中越国情及各方面的情况相似,两党在执政中面临的问题也大致相同,所以两党应加强治党治国理论的探讨,通过中越双方专业人士的交流,有利于探索更好的途径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两党也应该为中越之间的经贸合作创造更多的机会,通过政党交往这一平台,提供中越经贸方面更多的合作机会,正所谓“政党搭台,经贸唱戏”。此外,两党通过相互派遣青年党员到对方国家学习和交流,促进双方之间的文化交往。总之,中越两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加强合作和交流,增加互信和了解,是谋福于本国人民,对中越两国关系的友好、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中越正常化越南
读图
中越米轨铁路大桥完成“换骨手术”
越南Vedana餐厅
中越情谊深
中越边境地区壮、岱族婚姻文化初探
越南百里“银滩”
用“正常化”战术攻克心灵堡垒
奥巴马任期内美国与古巴关系正常化诱因探析
中日国交正常化の先駆者
战后改造与国家态度:德国的“正常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