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共读“推进阶段”指导策略的探索与实践

2018-07-18 06:59广州市海珠区石溪劬劳小学刘宝敏
师道(教研) 2018年8期
关键词:交流平台整本书交流

文/广州市海珠区石溪劬劳小学 刘宝敏

在“部编”教材中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名著导读”等多个版块,把课外阅读也纳入教学体制。越来越多的老师意识到要帮助学生切实提升阅读素养,实现高品质的阅读,必须要通过大量的整本书阅读来实现。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在中高年级,班级共读一本书成为老师组织课外阅读的主要形式。

由于小学生知识经验积累少,认知理解能力偏低,所以,班级共读一本书,老师的有效指导尤为重要。指导班级共读一本书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读前导趣——读中推进——读后分享。“读前导趣”主要是老师通过介绍相关信息,选读精彩部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读后分享”则是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老师引领学生对整本书进行全面回顾、总结和提升。“读中推进”是学生的阅读实践阶段,老师给予方法的指导,推动学生继续深入阅读,为“读后分享”做好准备。

在具体的探索与实践中,我们认为,在“读中推进”阶段,会经历初读、质疑、细读的过程。老师要精心组织,提供更多的交流平台,用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推动学生深入阅读,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一、初读,小组多样交流

为了让学生的阅读更有计划地进行,全班可以读书小组为单位同步阅读。在初读阶段,老师要重视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鼓励学生边读书、边批注,小组成员间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

如在读完一本书后,小组学习伙伴之间可以交换读对方的书,在原来批注的基础上进行回应。条件允许的也可以在微信群里拍照上传、相互交流批注内容。还可以让每个小组设一本阅读交流日记本,每周每人轮流写一篇读书日记,内容包括谈论自己读书感受,还包括前一位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让后一位学生作答的问答游戏。

多种形式的交流让小组成员间互相启发、互相促进,互相学习。特别是阅读积极性不够的学生,会在同伴们的带动下投入更大的阅读热情,在同伴的批注、日记中学习怎样更有效地阅读。

二、质疑,共读平台交流

阅读过程中,学生一定会有很多想法、发现或质疑,这些思维的火花可能一闪即逝,老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及时记录下来,并提供平台,促进学生之间的积极交流互动。根据需要,老师可以设计一个“班级共读交流平台”,并把它作为班级文化墙的一部分,成为固定存在的学生共读交流平台,每次读不同的书,只需在“班级共读交流平台”这一大标题前加上不同的书名。

共读交流平台分为“喜欢的部分”“不喜欢的部分”、“不明白的地方”和“重复的模式”,其中“不明白的地方”又分为“未解决的问题”“已经解决的问题”。学生可以在“喜欢的部分”交流自己喜欢的人物、故事情节、精彩句段等。“不明白的地方”是为了带动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合作解决问题、进行深度探究。“重复的模式”帮助学生发现、整理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具有特殊意义的信息。

学生可以用不同颜色的便利贴把以上内容分类记录张贴。在“不明白的地方”,先把问题粘在“未解决的问题”处,其他学生帮忙解答,把见解写下来,然后把那张便利贴移到“已解答区”。如果提问题的同学对解答并不满意,就会把问题移回原处。这样来来回回,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就更有深度了。

三、细读,合作完成任务

整本书阅读,既要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又要通过细节的挖掘,要从情节、人物和表达等方面入手,促进学生对整本书的理解,受到情感的熏陶。完成初读,多数学生对整本书的感知都是囫囵吞枣的。老师要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细读,逐步深入理解,提升阅读质量。

1.分组布置任务

按照不同的研究方向,可以将全班同学分为“情节梳理组”“人物图谱组”“问答游戏组”“问题探究组”“好书推荐组”“有声图书组”等,进行小组合作细读、探究。具体的人数、任务及达成目标如下表。

组别名称 组员 负责任务 达成目标情节梳理组 2组共8人 梳理故事情节,每小组合作完成一份老师提供的情节图,或自己再设计一份故事情节图。分享交流时可以看着图表简单复述故事情节。人物图谱组 2组共8人问答游戏组 2组共8人问题探究组 4组共16人1.出一份猜人物的线索游戏题目。2.理清书中人物关系,概括出主要人物的特点,评价主要人物。3.梳理主要人物的“人物大事记”。1.分享交流时可以带领全班同学玩线索游戏。2.能看着图来理清主要的人物关系。3.分享“人物大事记”每组围绕书中内容,设计通过提取信息就能解答的题目各10题,附答案。(两组之间要沟通,避免题目重复。)分享交流时,由小组长带领全班同学玩抢答游戏。1.随时关注“交流平台”中同学们不明白的问题。2.就同学们的问题进行收集分类整理,记录有代表性的问题。3.尽能力运用多种方法解决“交流平台中”不明白的问题。4.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交分享交流课中讨论解决。能把问题进行分类统计,并做成ppt在分享交流课时呈现。好书推荐组 1组共4人 每人以不同形式(如书签、书评、手抄报),从不同角度推荐这本书。分享交流时,展示作品。有声图书组 全班学生 每人熟练朗读书中某一章节,全班轮流朗读,录音完成整本书。形成整本书的“有声图书”。

在进行分组时,应采取异质性的分组,包括学习能力、知识、动机等,甚至应考虑性别的差异。由能力强的学生带动其他学生,这样小组合作效果会比较好。

2.合作细化分工

小组分工还要更细化,不但能确保每位学生都参与完成学习任务,还有助于提高小组合作效率。小组成员工作分配最好由小组成员自己协商决定,小组长也可以决定工作的分配,如果出现严重意见分歧,老师才参与裁决。

比如“问题探究组”工作量比较大,四个大组可以根据“班级共读交流平台”中的内容再进行细化分工。一个小组统计全班同学“喜欢的部分”和“不喜欢的部分”。一个小组统计全班同学发现的“重复的模式”。另外两个小组统计“不明白的地方”。

在统计“不明白的地方”的小组成员还要再细化分工。因为他们要对全班同学提出的问题作分类整理、统计和分析,还要以PPT形式来汇报。他们八个人可以细化分工为:1人统计所有问题数量,2人根据其他同学解答的答案把问题再分为“已解答问题”和“未解答问题”,并统计数量,3人把“未解答问题”再进行分类探究,尽最大能力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并把答案记录下来。如有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交分享交流课中讨论解决。2人把探究成果做成PPT呈现。在完成汇报任务时,也可以让几位学生合作把自己主要完成的部分进行汇报。

细化分工,学生更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对学习的自我控制,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

3.指导解决疑难

在分组细读、研讨过程中,教师要对每个小组进行方法指引和疑难问题辅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慢慢掌握了方法,可以逐渐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比如在进行分组研讨之初,同学们通常对如何绘制、完成情节图和人物图谱感到束手无策,这时老师可以提供一两种模板启发学生,然后鼓励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创意。情节图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地点转换、大事记等线索来制作,人物图谱可以选择树形图、同心圆、放射状等形式来绘制。

在班级共读“推进阶段”运用合理的指导策略,能促进学生阅读过程中读者与读者之间的情感和思维互动、读者与文本之间的交流,形成良好的班级阅读氛围,建立班级阅读共同体。从而让学生通过班级共读保持对书籍的持久兴趣,将这种兴趣变成习惯,让学生成长为自觉、独立、热诚、快乐的终身阅读者。

猜你喜欢
交流平台整本书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