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青铜器的保护与修复

2018-07-18 17:52王帆
智富时代 2018年5期
关键词:修复保护

王帆

【摘 要】当前,我国的文物事业迅速发展,文物保护工作已经成为我国关注的重点,尤其是青铜器的修复与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并受到国家文物局以及各地博物馆的高度重视。本文对馆藏青铜器的修复和保护进行了探究,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馆藏青铜器;保护;修复

青铜器纹饰精美、器型别致、种类丰富,是一种重要的遗产资源,为后期对历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但是,馆藏青铜器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出现锈蚀、腐蚀、损坏或被化合物侵蚀等,导致文物受到严重的损坏。为了保证馆藏青铜器完好无损,需要对其进行修复和保护。

一、馆藏青铜器受损的原因分析

青铜文物主要是以铅青铜与锡青铜为主,锈蚀层一般能够保持稳定,一旦其周围温度或湿度等环境因素发生变化,青铜器的周围很容易会产生粉状锈,再加上博物馆建筑通风不好、阴暗潮湿,导致青铜文物保存环境达不到其要求,因此容易出现锈蚀或受损等现象。

二、保护修复的原则

文物保护修复的基本准则是修旧如旧、不改变文物原状。在馆藏青铜器保护和修复的过程中,不可改变青铜器大小以及形状等,要对其中的有害元素进行消除,增加预防性保护手段,要根据青铜器的实际损耗和锈蚀情况采取不同的修复方法,以最小的干预取得文物最大的稳定。

三、青铜器修复保护的步骤

(一)采集文物信息

制作馆藏青铜器的保护和修复档案,其内容包括文物名称、收藏单位、文物来源、文物时代、文物级别、文物登录号、文物材质、文物检测结果、修复前的照片、保存现状、病害状况、提取经办人、提取日期等信息。

(二)取样分析检测

由于馆藏青铜器长期处于密不透风、潮湿的环境中,很容易在表面形成斑斑锈色,有的颜色给人一种美感,但有的会使青铜器变得不稳定造成更深的损坏。对馆藏青铜器上的锈蚀物进行取样,然后选用X射线衍射仪对其进行检测和分析,能够确定锈蚀物的组成部分,最后根据锈蚀情况选择合理的除锈方法。

(三)馆藏青铜器的修复

1.清除表面的污物

通常情况下,青铜器表面的锈分为无害锈和有害锈,锈层复杂,层次很多,有的锈将纹饰或铭文掩盖,甚至腐蚀器物,失去了原貌。一般去除这些锈迹,可采用机械方法,即利用刻刀、小锤、砂纸等工具对器物有害部位进行挖剔、刮磨、打磨。这样能剔除器物表面及藏在器物纹饰沟缝里带有黏泥状的有害物。对于掩盖了器物纹饰和铭文的锈,应该顺纹饰、铭文剔除锈蚀,用力要均匀,以免伤及铜器。此外,还可借助微型电动机械,如超声波洁牙机进行除锈。

2.有害锈清除

在转化处理有害锈之前,先用机械法进行表层锈蚀物的剔除,然后有如下处理方法将有害锈进行转化。(1)氧化银填充法。首先将纯的氧化银粉末用90%的酒精调和成糊状,然后填充到剔除过粉状锈的凹坑部位,用手术刀将药糊压实。器物上残留的氯化亚铜与氧化银接触,在潮湿的小环境作用下,反应形成角银膜,将空气中的水分有效地屏障在外,阻止氯离子活化,控制腐蚀物的劣变。在处理过程中,为了保持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潮湿的小环境,防止药剂板结干燥而影响除锈效果,可以用纯化水浸泡脱脂棉,挤去多余的水分后将其覆盖在实施去锈处理的部位,再用保鲜膜覆盖,以保持湿度;(2)锌粉置换法。使用锌粉和酒精。将锌粉用90%的酒精或10%的NaOH调成糊状,将该药剂敷压在用机械方法除过粉状锈的部位,用手术刀将药剂压实,每隔2小时在药剂上滴加一次乙醇溶液以便保持药剂湿润。经过一昼夜的置换处理,锌粉反应生成一层粘附牢固具有难容封闭性的氧化锌、碱式碳酸锌保护膜,使空气中的水分子难以渗透。

3.整形补配

整形就是用机械方法根据器物残损情况对变形破碎的器物进行矫正和残片拼对,通常使用的整形方法有模压法、锤打法、锯解法等。需要切割时要保证切口最小,整形后将器物残断碎片和主体进行连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焊接、粘接工艺。对于仍有铜基体保留的青铜器,可采用锡焊进行粘接,在焊接时需要注意,找到相邻的几组碎片,花纹对齐,焊接口挫成45°,先按照碴口点焊,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对焊接角度反复进行调整,等器物方向、花纹的造型、弧度无误之后进行焊接。

青铜器的残缺部位可以根据其具体的位置进行补配,补缺时先在相应的位置用纸描出边缘,裁出一个同样的图案,然后根据图案裁出铜片打磨整形,直到形状、弧度等都与破损面相吻合为止,也可根据留存的部分翻模,再进行焊接或粘接将其组合在一起,该方法比较适用于带有纹饰的器物。对于已经全部矿化无铜质基体者或空缺较小器物,可用高分子树脂材料补配。

4.做旧

在对青铜器件补配完成后,还应在其表面涂抹一层酒精溶液,之后对其进行自然干燥或是使用电热吹风机对其进行干燥处理,等青铜器件表面完全干燥之后再进行着色做旧,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颜色的附着力。如果器物表面的肌理及质感效果复杂多样,应该使用酒精漆片调和矿物颜料粉,结合涂刷、喷点、弹色等手法进行逐层作色,以达到逼真的做旧效果。对于肌理效果单一的器表做旧,可以直接用502胶水或其它的快干胶水将颜料粉直接粘接于配件的表面,如果需要做出坚硬而具有光泽的锈色,则可以用玛瑙压子在粘过锈粉的部位进行反复磨压,以保证其质感。

(四)修复后青铜器的保护处理

1.封护

为了能够防止或减少修复后青铜器物受到环境的干扰,需要对其进行保护,可采取封护的方法进行处理,可采用对青铜器外观颜色改变较小且耐老化的B72,采用喷涂、刷涂或浸凃等方法将其涂摸在青铜器的表面,从而形成一层保护膜,隔绝青铜器和外界环境中有害因素的接触,增强青铜器抵抗外界不良环境的能力。

2.缓蚀处理

对青铜器进行缓蚀处理,能够降低青铜器的腐蚀和锈蚀程度,一般都采用苯骈三氮唑(BTA)作为青铜器的缓蚀材料。对于一些腐蚀比较严重的青铜器,经过除锈转化或修复之后,可放在烘箱内进行烘干,之后放入干燥剂的干燥器内干燥数日。最后将器物浸泡在3%的苯骈三氮唑乙醇溶液中20min,取出晾干,若器物过大,可用毛刷对其进行涂刷。但是,由于苯骈三氮唑在室温下容易升华并在青铜器的表面结晶,降低其缓蚀的能力,因此还需要在器物的表面涂刷一层封护剂。

3.青铜器修复后的预防性保护

经过修复的馆藏青铜器具有一定的抵御环境变化的能力,但是也不能保证青铜器能够长期保存无损,其主要原因是当前还没有一种绝对不会老化的封护材料。因此,需要在青铜器修复后期对其状况进行跟踪调查,可以根据青铜器的种类制定检验计划,可以每1-2年进行一次定期观察检验,若文物本体有质变现象,要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同时要改善青铜器的保存收藏环境,如果条件允许,可将珍贵的青铜器文物储存于高质量的收藏柜和绝氧、干燥、封闭的环境中进行保存,从而防止文物出现损坏或锈蚀。

综上所述,现阶段国家十分重视文物保护,尤其是对于馆藏的文物,应该要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保护,防止其遭到损坏。对青铜文物进行科学的保护修复是当前文物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对馆藏腐蚀青铜器的采取抢救保护和修复,不断研究先进的修复和保护技术,将我国古代的文物完整地保存下去。

【参考文献】

[1]钟博超,龚德才.山西博物院馆藏青铜器的锈蚀产物分析[J].表面技术,2017,46(08):226-233.

[2]庄峰.浅谈青铜器的修复方法——以馆藏青铜器为例[J].科技视界,2016(17):278+280.

猜你喜欢
修复保护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自体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营口市典型区土壤现状调查与污染土壤的修复
反渗透长期停用保护方法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