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德克巴莱:用另一种视角审视现代文明

2018-07-18 17:52黎筱田
智富时代 2018年5期
关键词:信仰传统文化现代化

黎筱田

【摘 要】赛德克巴莱是台湾导演魏德胜拍摄的关于台湾日据时期赛德克人受到日本人统治欲反击而发起雾社事件的故事,影片根据事实,极力展现了雾社事件的原貌,同时也提供了许多令人思考的视角。

【关键词】赛德克巴莱;文明;野蛮;信仰;传统文化;现代化

《赛德克巴莱》展现了发生于台湾的雾社事件和台湾日据时期赛德克人和日本人的纷争。导演魏德胜在专访中叙述其在筹备拍摄期间同漫画家邱若龙多次走访余生遗族所在之清流部落进行田野调查,探访余生遗族后人以及当时事件的见证者,请赛德克族马赫坡社后裔、原住民历史文化研究者郭明正教授作为影片指导。影片尽了最大程度还原当年曾发生在马赫坡的一切,并引导观影的现代受众提出一系列思考。

一、野蛮和文明的对立与转化

影片在尽可能还原那个年代赛德克人的生活习性和雾社事件真相的基础上,为受众展示了关于文明和野蛮之对立和转化的思考,其中尤为生动地呈现了赛德克族人在现代受众眼中看来十分野蛮的茹毛饮血的生活习性。在接受了现代文化洗礼的受众眼中看来,他们的生活习性和大部分行为做法毫无疑问是野蛮而落后的,而日本人拥有飞机和大炮,拥有新式的科学技术,登录后在当地建立医院、学校、邮局等现代化基础设施,“文明的”统治者说这是将岛上最黑暗的心脏“文明化”的象征,然而他们的“理番政策”,将赛德克人视为低等下贱的物种,无视他们的信仰,以暴力性和歧视性同化赛德克人。于是,野蛮生蕃被这所谓的“文明”感化,学习文明的礼仪、学习日本话,用日本话问好,一些蕃人成为日本警察,帮助日本人来统治管理本族人。作为统治者的角度和立场看来,这确实是一场文明的洗礼,但从被入侵被奴役的赛德克人看来,这文明化背后的野蛮可谓是满目疮痍、怵目惊心。

这些被文明的日本人当做下贱牛马的男人,从前在赛德克族的“野蛮”社会里是真正的英雄,他们出外打猎、保卫家园,脸上的图腾象征英勇,如今却成为奴隶不敢反抗,眼看家园、猎场被毁。为保全族人,野蛮的蕃人将日本人当成朋友却屡次遭嫌弃,这岂会是“文明人”该做的举动?奴役、侵略、不将人当人看,岂会是文明的表现?文明跟野蛮又相差着多少距离?赛德克人作为弱势的一方遭受奴役,为了反抗和守护尊严和信仰,他们毅然发起反抗,用心中的英雄血性同日本人抗争到底。在影片中,赛德克族作为相对来说“落后”且受奴役的族群,理应站在受到同情和理解的一方,但我想魏德胜的明智之处也即电影最吸引人的地方,除了极力塑造一群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之外,还在于对雾社事件的还原,引导受众在感叹于“英雄”的英勇的同时,还对这个词进行一些别样的思考。

《赛德克巴莱》如实反映雾社事件中残忍枪杀日本老幼妇孺的事实,没有半点回避,魏德胜让原本因为坚持信仰、维护尊严的高尚精神转化为丑陋、可怖的野蛮。文明与野蛮,在影片中相伴相生,贯穿了整部影片。

二、对信仰的守护:美丽的祖灵传说

与文明与野蛮之对立并驾齐驱的,还有两种信仰之间的对立。影片借“樱花”说明赛德克族和日本两个民族的信仰之中有共通之处:对于至高无上信仰和尊严的守护。或许以现代的标准来说,两个不同的民族之间,在生活习性、思维方式等方面有着文明和野蛮、“先进”和“落后”的分别和对立,但是彩虹桥和太阳旗的信仰,却没有高贵与低贱之分,这大概是魏德胜对电影中赛德克族人何以在雾社事件中做出可怖行为给出的一个理由和解释。魏德胜在接受访谈时表示:希望化解仇恨,历史的伤害已经形成了,后人真正能做的,除了记住之外,就是理解处在特定历史时期里的先人为什么要这样做、理解他们内心的矛盾和选择,历史没有对错,只是彼此要守护的立场不同,后人应该学会理解他们的祖先所做出的选择。

祖灵观念在赛德克人心中的有着巨大影响。影片中处处提及赛德克人对于信仰的崇敬,神木的传说、祖灵之家和百灵鸟的传说、林中的父子对唱,电影中关于赛德克人信仰的诠释都美得如神话一般,将赛德克族的信仰塑造得如此神秘、崇高且美丽,当这一信仰被打破之时,也就格外惹人心痛与疼惜。赛德克人的认知有着“向死而生”的概念,人死后会去到祖灵之家,额头和手上有着印记的勇士才配在死后去到祖灵之家,才能完整的成为赛德克巴莱。他们认为死亡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死后无法进入祖灵之家才是可怕的事情。在赛德克人传统的观念里,战斗中死去的人与活着的人会成为兄弟、家人,所以影片中年纪最小的巴万在出草中刺杀日本妇女儿童时,会说出“你们可怜的日本人,今天留在这里,死后做我们赛德克人永远的朋友吧”。魏德圣大概想以这样的方式提醒受众,历史上,赛德克人有他们的局限性,对于这些茹毛饮血、从来不穿鞋子,光着脚在山上飞跑的原住民,不能完全以当代人的文明标准来要求,他们有他们向死而生的观念,死对于他们来说意味新生,站在传统的赛德克族一直秉持的信念来说,出草并不是罪恶,这是由其争夺自然资源、努力存活的生存方式决定的。

三、现代化和族群传统文化保存的问题

影片中,莫纳鲁道发动对日本人的出草行动展现着:維护族人后代与祖灵的联系,避免种族的信仰和族群传统文化的消失,维护族人利益和尊严体现他英雄的一面;带领族人发动事变、残忍杀害日本无辜老幼妇孺从而引起日本人的镇压使得族群几近灭亡,族群灭亡信仰和文化的无法延续,从这一点体现其残忍弑杀、罔顾大局的一面。莫纳鲁道与花岗兄弟在影片中争议得最多的话题就是:到底是放弃族群的尊严和信仰,顺从日本人做顺民,同时能够过上现代化的生活,不用去打猎,不用过从前茹毛饮血、殊死拼杀的生活;还是为了维护信仰和尊严、保持与祖灵的联系,冒着被屠杀全族、使赛德克人的话语永远淹没在历史洪流中的风险出草,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影片借此自然而然地提出了对于现代性的反思和地方传统文化的保存的问题。

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有许多类似于赛德克族这样具有独特文化样貌的族群因为种种外因发生着改变,因为“外界的标准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本族群的绝大多数人,而本族群的传统文化对外界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 i如此信息规模不对称的文化交流,将导致单向倾斜,如何保存族群传统文化,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事情。虽然说时代在变,人和思想、观念也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变,地方性的传统文化不可能做到一成不变,因为文化也是不断在发生变化的,且在现代科学技术与经济活动面前我们并没有很多选择,必须要向“先进的”、“发达的”方方面面学习,但是在这“学习”的过程中,能否留给地方传统文化一个喘息的机会,像电影中的赛德克勇士一样,不割断祖先的联系,尽可能地保护和继承祖先留下的遗产。如今,虽然原住民与自身原有传统文化的割裂已经成为无法避免的事实,但随着接受了现代教育的原住民越来越多地进入主流文化圈,他们开始努力在新的时代文化语境中重新寻找自身的身份认同,而一些原住民文化精英甚至坚持以原住民的姓名发表言论、从事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事业等,这些都以表明对部族精神的传承和延续。

四、结语

在《赛德克巴莱》中,魏德胜借人物形象和许多场景传递给我们一种多元化的视角,打破固定思维模式,从新诠释历史事件,只为化解历史仇恨,强调任性尊严及自我实现。这是一部流淌着民族灵魂的电影,更是一部英雄史诗。

注释:

i马戎.民族社会学——社会学的族群关系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第550页.

【参考文献】

[1]达西乌拉湾·毕马(田哲益).台湾原住民:布农族[M].台原出版社,2003.

[2]马戎.民族社会学——社会学的族群关系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姚富瑞.认同·撕裂·弥合——电影《赛德克·巴莱》中地方性文化的危机[M].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4(9).

[4]王绍培,魏德胜.“《赛德克·巴莱》让我存在”——台湾电影导演魏德圣访谈[N].深圳特区报,2012-03-14(B05版).

[5]曾亚玲,李娌.从《赛德克·巴莱》看台湾原住民赛德克族文化[J].电影文学,2014(01).

猜你喜欢
信仰传统文化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论信仰
铁的信仰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