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心理契约与教学管理满意度研究

2018-07-18 17:52王微杨晓彤
智富时代 2018年5期
关键词:心理契约教学管理满意度

王微 杨晓彤

【摘 要】高校学生心理契约是学生主体对与学校相互关系的一种认知,在对高校教师与学生间教与学心理契约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构建高校学生心理契约“两层次、四维度”模型。心理契约和教学管理满意度的显著相关性表明,心理契约的构建影响着学生对高校教学管理的满意度,高校教学管理具备优化的可行性。

【关键词】心理契约;满意度;教学管理

一、引言

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中,规定关系双方权利义务的有书面协议和心理契约。没有通过文件的形式进行表达的无形契约,即心理契约。心理契约是大学生与高校对彼此关系的新型认知,是大学生对所属高校需求和承诺的无形表达。探寻心理契约和学生满意度间的关系,对高校教学管理效率的提高以及教学管理改革具有极强的实践价值。

二、文献综述

心理契约是Chris Argyris(1960)[1]首次提出的,他认为以“心理的工作契约”来说明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更符合企业雇佣关系。正式提出“心理契约”的是Schein(1965)[2],他认为,心理契约是“企业根据员工的实际需求,为平衡员工付出与企业期望所创设的一种关系模式”。心理契约的概念被扩展到教育领域,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Gerstein(1971)[3] 认为心理契约包括个体和组织两方面,是学生与学校间相互义务的纽带,是一个情感因素[4]。

高校在教学中逐渐引入消费者导向的观念[5]。教学管理被认为是高等教育机构向社会大众所提供的一种服务性行为;教学管理的过程又是高校与大学生间互动交流、传递期望和承诺的过程[6]。高校学生满意的概念来源于企业营销中以顾客导向为核心的市场营销理念——顾客满意[7]。康勇军等(2010)[8]认为心理契约与工作满意度都是描述员工心理的主观感受,工作满意度的内容在心理契約组织责任中有所体现。鲍威(2007)[9]认为高校教学活动的成败与否,受到高校与学生双方的影响和制约。

三、模型构建

教学管理满意度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学生管理、师资教学、后勤生活、学生奖助。心理契约各维度中,学校基本责任是指为学生提供基础设施、教学管理措施、实习机会、服务设施;学校发展责任是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生基本责任是指遵守学校规章、完成学业要求、积极参加学校活动、提升职业技能;学生发展责任是指维护学校声誉、参加公益活动。高校学生心理契约“两层次、四维度”概念模型如图1:

四、实证分析

(一)基本信息分析

对参与此次调研大学生的性别、年级、专业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心理契约状况中性别显著性的值为0.201,不同性别对于心理契约的要求差异显著。在构建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契约时要考虑学生的不同需求。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对心理契约的感受差异明显,数值为0.419。大学生对高校心理契约的感受随学习阶段而变化。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对高校的期望有理性的认知;细微的环境变化会影响文史专业学生对心理契约的感知。

(二)心理契约因子分析

对心理契约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构建高校大学生心理契约模型。采用主成分法和标准化的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进行因子分析,得到如表2所示的旋转后成分矩阵。因子1为学生基本责任(A),含六个子因素;因子2为学校发展责任(B),含四个子因素;因子3 为学校基本责任(C),含五个子因素;因子4为学生发展责任(D),含两个子因素,验证了心理契约“二层次四维度”模型假设。

(三)相关分析

通过相关性分析,结论如下:大学生心理契约的学校基本责任、学校发展责任、学生基本责任对高校教学管理的满意度有显著的影响;学生发展责任维度对后勤生活、学生奖助以及整体满意度的影响显著,对学生管理和师资教学满意度的影响不突出。

显著性差的解释:学生发展责任关注学生对学校做出贡献的责任,体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行为。自觉维护学校声誉、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等。高校教学管理满意度的测评针对学生对于学校工作的主观评价,侧重学校提供的服务与管理。师资力量、后勤服务、学生管理以及奖助机制的建设等。两个层面的测度导致因子间的影响显著性小。

五、教学管理建议

完善学生管理的制度建设:营造适合高校人才发展的环境,为学生提供满意的辅导员制度,提高学生认可和配合程度。对常规问题进行制度安排,并实施有效的应急方案。建设和谐的后勤环境:建立宿舍、食堂、健身、医疗等方面的温馨文化,为学生和谐的校园环境。完善建议机制,了解学生诉求,提高后勤工作效率。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满足学生多方位要求。加强师资力量的投入:教学资源是高校大学生对教学管理满意度的重要评价指标。大学是完善学生思维方式和品质的最佳时机,导师是学生对高校最基本的期望。前沿的馆藏书籍与电子资源,能满足高校学生充实知识、强化专业的要求。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把公开的表扬内化成学生的个体激励,使其完善自我、实现更好发展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满足学校与学生对于心理契约的期望。

六、结束语

心理契约的发展,决定着大学生对教学管理的满意度。高校学生心理契约“两层次、四维度”模型要求,学校要实现提供先进的教学管理、优秀的师资队伍、舒适的校园环境、有效的实习机会的基本责任,也要实现提供良好文化氛围、增强学生信心、举办特色活动、举办校友交流会等发展责任。教学管理要从制度约束转向心理契约,使学校工作符合学生期望,提升学生对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Argyris C. Understanding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M]. London: Tavistock Publications, 1960.

[2] Schein E. H.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M].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1965.

[3] Gerstein M S. Styles of student adaptation: outcomes of 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 [J]. [Cambridge, M.I.T.], 1971, 27(42):17-23.

[4] 兰勇,唐玉凤.师生心理契约及其教学论意义[J].高等农业教育,2009 (2) : 40-42.

[5] Hartman D E, Schmidt S L. Understanding student/alumni satisfaction from a consumer's perspective: The effects of institutional performance and program outcomes[J].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1995, 36(2):197-217.

[6] 李明.基于多理论视角的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构[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3,02:11-19.

[7] 郑雅君,熊庆年. “高校学生满意度”再认识[J].江苏高教,2016,04:56-60.

[8] 康勇军,屈正良.心理契约、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关系[J].社会心理科学,2010,(1):12-16.

[9] 鲍威.学生眼中的高等院校教学质量:高校学生教学评估的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07,(4):16-22

猜你喜欢
心理契约教学管理满意度
多感谢,生活满意度高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基于心理契约的高校学生班委干部管理及培养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