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对肠梗阻梗阻部位与梗阻病因的诊断价值

2018-07-19 06:13任千里祝洪福
安徽医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肠镜肠梗阻符合率

张 芳 任千里 祝洪福 张 景

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统称肠梗阻[1],它是常见急腹症之一,有时急性肠梗阻的梗阻部位及梗阻病因诊断困难,患者病情发展快,严重者可导致肠壁血供障碍,继而发生肠坏死,如不积极治疗,可导致死亡。因此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十分必要[2-5]。

近些年,随着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的普及应用,扫描速度快,层数多,强大的后处理软件能够对扫描的容积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等多种重建,大大提高了肠梗阻梗阻部位及梗阻病因诊断的准确率,CT逐渐成为肠梗阻诊断的首选影像方法。为探讨MSCT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提高MSCT诊断准确率,本文对94例肠梗阻患者的MSCT检查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2年4月至2017年6月经纤维肠镜和/或手术病理证实的94例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94例患者中,男性43例,女性51例,年龄40~92岁,平均(65.37±13.77)岁。所有患者就诊时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

1.2 检查方法 采用飞利浦64排128层螺旋CT,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300 mAs,层厚1.0~1.5 mm,层距0.5~0.7 mm,扫描范围从膈顶至盆腔。由于94例均为急腹症,未做胃肠准备。58例行常规平扫,36例行增强扫描,采用高压注射器,静脉团注碘普罗胺80~100 mL,流速2~3 mL/s,行动脉期(30 s)、静脉期(60 s)、延迟期(180 s)扫描。原始薄层图像传至工作站,通过MPR及MIP等方法进行图像后处理。

2 结果

2.1 MSCT对梗阻部位的诊断 本组94例患者中,MSCT对梗阻部位的诊断与纤维肠镜和/或手术病理一致,诊断符合率为100.00%。

2.2 MSCT对梗阻原因的诊断 本组94例患者中,MSCT术前对肠梗阻病因的诊断与纤维肠镜和/或手术病理基本一致共87例,诊断符合率为92.55%。术前MSCT对于46例肿瘤引起的肠梗阻(48.94%),5例息肉、腺瘤引起的肠梗阻(5.32%),11例腹股沟疝引起的肠梗阻(11.70%),1例腹内疝引起的肠梗阻(1.06%),3例消化道穿孔引起的肠梗阻(3.19%)及8例不明原因粘连性肠梗阻(8.51%)的原因分析与纤维肠镜和/或手术病理基本一致,见图1、2。但病理证实为阑尾炎引起的6例(6.38%) 肠梗阻患者,2例术前MSCT诊断正确,其余4例术前MSCT误诊为粘连性肠梗阻;14例病理证实为术后粘连性肠梗阻(14.89%)的病例中,11例MSCT术前诊断基本正确,3例术前误诊为腹内疝。 见表1。

图1 女性,45岁,乙状结肠高分化腺癌,MSCT增强扫描轴位图像显示乙状结肠占位性病变,肿瘤不均匀强化,其上方肠管明显扩张

图2 女性,71岁,右侧腹股沟小肠疝,MSCT增强扫描轴位图像显示右侧腹股沟区见小肠疝入,疝囊显示清楚

疾病纤维肠镜和/或手术病理(例)MSCT诊断梗阻原因与纤维肠镜和/或手术病理比较符合(例)符合率(%)肿瘤4646100.00息肉/腺瘤55100.00腹股沟疝1111100.00腹内疝11100.00消化道穿孔33100.00阑尾炎6233.33术后粘连性肠梗阻141178.57不明原因粘连性肠梗阻88100.00合计948792.55

3 讨论

肠梗阻是指肠内容物在肠道中通过受阻,为常见的急腹症,可由多种因素引起[6-8]。起病初,梗阻肠段先有解剖和功能性改变,继而发生体液和电解质的丢失,最后导致毒血症,休克、死亡(5%~10%)。如果能够及时诊断、明确梗阻部位和病因,积极治疗,大多数情况下能够逆转病情的发展。

3.1 MSCT对梗阻部位的诊断 本研究采用MSCT分析94例经纤维肠镜和/或手术病理证实为肠梗阻的影像学表现。结果显示94例患者中,MSCT对梗阻部位的诊断与纤维肠镜或/和手术病理基本一致,诊断符合率为100.00%。目前,MSCT是诊断肠道疾病的首选方法[9]。在本研究中,对于肠梗阻的影像诊断,普通平扫能够起到一定的诊断价值,适用于病灶比较大,或病变位置比较明显的病例。但对于病灶不明确或病变位置不明显的病例,在患者基本情况比较稳定时,需要进行增强扫描,并进行MPR、MIP,这样能够较为清楚的显示病变的部位,病灶的大小、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3.2 MSCT对梗阻原因的诊断 本组94例患者中, MSCT术前对肠梗阻病因的诊断与纤维肠镜和/或手术病理基本一致87例,诊断符合率为92.55%。对于在MSCT上病变显示比较清楚的病灶,病因诊断基本是正确的,而对于以前做过腹部手术,腹腔粘连比较严重或是肠管明显扩张,积液的患者,由于病变部位显示不清,从而增加了诊断的难度。另外,94例患者中,肿瘤约占了一半,因此当肠梗阻患者来就诊时,影像科医师应着重观察患者有无肠道占位的影像学表现。此外,腹股沟疝、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也占了相当的比例,其中,腹股沟疝比较容易诊断,而对于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询问、明确病史很重要,如果患者有腹部手术的病史,因肠梗阻的症状来就诊时,应考虑到粘连性肠梗阻的可能[8]。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腹腔内很容易形成粘连带压迫肠管,部分形成腹内疝,容易并发绞窄性肠梗阻,对于这类患者,更应该引起临床的重视。对于腹内疝的患者,没有基础病变的腹内疝患者少见,更多见于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基础上,并发粘连带压迫肠管,继发腹内疝。对于消化道穿孔、阑尾炎等患者,影像科医师接诊时,应仔细阅片,分析影像学表现,综合考虑各种疾病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MSCT能够较为准确的显示肠梗阻梗阻部位和梗阻原因[10-11],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基本正确的分析,有助于临床评估,指导手术方案的选择。

猜你喜欢
肠镜肠梗阻符合率
大肠癌高危人群肠镜依从性的护理干预模式与效果分析
和爽联合莫沙必利在肠镜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
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结合黏膜下注射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效果分析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做肠镜其实并没有那么痛苦
多层螺旋CT与MRI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