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多元化评价体系在精神科护理学教学中的意义分析

2018-07-19 02:28许文华刘伟王绮宗义君沈永青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20期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学多元化

许文华 刘伟 王绮 宗义君 沈永青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的增加,人们不断地提高对物质需要的追求,同时也带来了社会适应性不良的问题,导致各类精神疾病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特别是一些诸如神经症、抑郁发作、人格障碍等相对较轻的精神疾病近年来明显增加[1]。这就要求广大医务工作者都应具备一定的精神病学相关知识。但是大多数护理专业的学生在学校学习时认为这门课程既难以理解又不重视,最终考试成绩也不理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将对精神科护理学的重点内容利用微课进行教学设计,同时采用多元化评价体系来弥补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方法形式单一,评价效度低等不足。其价值在于:(1)精神科护理学重点章节采用微课教学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它直观生动,学生“代入感”强烈,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有效提高学习效率。(2)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建立学习档案、成立学习小组,定期组织情景式案例教学和考核,期末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进而使学生提高对这门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自我效能感[2],并为其他医学课程开展多元化评价体系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所以本研究将多元化评价体系应用到部分2015级护理本科生的精神科护理学教学中,并在授课结束后与未实行教学改革的护理本科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9月—2017年6月,选取我校护理学院92名护理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6例患者。其中,对照组中,学生年龄为18~21岁,平均年龄为(20.2±1.1)岁;实验组中,学生年龄为18~22岁,平均年龄为(20.4±1.0)岁。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传统教学模式被用来教授对照组护理生,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要耐心解答;而多元化评价体系被用来管理实验组护理生,具体方法如下。

1.2.1 分组 教师首先依据学生的学习方式、成绩、性格等将其分组(保证小组内成员成绩分布均匀,在性格方面也均包含内向和外向),教师可适当做出调整。

1.2.2 确定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讨论,来制定精神科护理学重点难点的微课内容,主要包括:精神障碍的主要症状表现及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与护理的微课视频、相关教学设计及实训指导。师生间通过建立社交群进行互动讨论、课后作业、线上答疑等以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元化评价方法来检查学习效果。

1.2.3 课前准备 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应提前备课,对于教学内容的微课制作要与教学目标和内容紧密贴合,让学生参与进来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将有代表性和教育性的临床病例加入微课中,在教学开始前分配给每个小组成员以具体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

1.2.4 过程实施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教师分组给予学生病例,并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建立学习档案、分小组组织2~3次情景式案例教学和考核,这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十分有利,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设定一定的奖励制度来鼓励学生对微课视频提交反馈和意见建议,教师可根据这些建议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

1.3 评价指标

对2015级部分护理本科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定期分组开展情景式案例教学与考核:教师分组给出病例,每组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视频记录拍摄上传,教师评价考核,每次考核结果即形成性评价成绩(占总成绩的45%)和出勤档案(占总成绩的5%)及期末成绩即终结性评价成绩(占总成绩的50%)共同计入本课程的总成绩;试验结束后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并与未实行教学改革的护理本科学生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学生精神科护理学成绩中≥90分以及80~89分占比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结果见表1。

3 讨论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入情景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3],让学生参与进来去查找资料并将典型的病例选为微课视频的教学内容,而在教学中使用微课视频可使抽象的理论更加直观,可使学生从晦涩难懂的教材中解放出来,其对教材的理解程度也大大增加[4-5]。同时,情景式案例教学的引入和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使学生更易掌握本门课程的教学重点,为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师的教学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5-6]。学生踊跃进入护理人员的角色后,其学习兴趣可被充分激发出来,进而使课堂的教学气氛也变得活跃起来[7],改善了以往枯燥的教学模式,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8-9]。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为了完成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在课前做出充分的准备(搜集相关资料),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可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10]。同时学生的团队协作及沟通能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11]。另外教师还应该发挥其领导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培养其创新能力[12]。在精神科护理学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操作评分方面,实验组护士生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综上所述,护士生的精神科护理学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经过传统教学后虽然能够得到提高,但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建立对护士生快速掌握精神科护理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更加有利,其能使教师意识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进而做出反思和调整,这对改善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精神科护理学成绩比较 [n(%)]

猜你喜欢
精神科护理学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护理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护理学杂志》稿约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精神科医院安全隐患多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