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利哌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作用机制分析

2018-07-19 02:28万晓娜姜祥智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20期
关键词:帕利哌酮控制率精神分裂症

万晓娜 姜祥智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近年来越来越多,和社会竞争加大、生活节奏加快等因素有一定关系,目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已成为精神分裂症治疗一线用药,但其不良反应较多,已经引起临床广泛重视[1]。因此,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非常重要。本研究纳入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帕利哌酮治疗,对比不同药物对患者病情的影响,分析了帕利哌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组。观察组中,男22例,女23例;年龄22~45岁,平均(27.13±2.95)岁。发病时间3~31个月,平均(21.61±5.12)个月。对照组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21~45岁,平均(27.11±2.93)岁。发病时间3~31个月,平均(21.45±5.11)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剂量为0.5 mg/次,每天2次,根据患者病情可改为:1 mg/次,每天2次,口服治疗,治疗6个月。

观察组则给予帕利哌酮治疗。帕利哌酮剂量为3~6 mg/d,根据患者耐受性对剂量进行调整,可增加至3~9 mg/d。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首发精神分裂症控制率;起效时间;治疗前后患者PANSS评分[2]和认知功能评分(用即刻逻辑评分、延迟逻辑评分、数字广度评分评价[3]);药物不良反应率。

显效:PANSS评分达到正常水平,症状显著改善;有效:PANSS评分降低,但未达到正常范围,症状有所缓解;无效:症状、PANSS评分等情况均无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控制率为显效、有效百分率之和[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首发精神分裂症控制率相比较

对照组中,18例显效,13例有效,14例无效,总有效率达到68.89%;观察组中,30例显效,14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达到97.78%。观察组首发精神分裂症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前后PANSS评分和认知功能评分相比较

治疗前,两组PANSS评分和认知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NSS评分和认知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起效时间相比较

观察组起效时间为(1.11±0.41)周,短于对照组的(2.42±0.25)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副作用相比较

对照组口干、便秘、头晕、心动过速、发生率各有4例、2例、2例、3例,总发生率24.44%;而观察组口干、便秘、头晕、心动过速、发生率各有1例、1例、1例、0例,总发生率6.67%。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为常见精神疾病,可出现思维、知觉、行为和情感等障碍,精神活动不协调,反复发作[5-6],甚至可出现精神残疾而对患者和家属生活产生严重影响。研究表明,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首次起病在19岁之前,需及早采取药物控制病情[7-8]。帕利哌酮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可通过对5-羟色胺2A和多巴胺D2受体进行作用而发挥抗精神病作用,可快速达到有效药物浓度,服用方便,药效持续时间较长。同时,帕利哌酮可减少对患者注意力、感知运动速度以及运动协调性的影响,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记忆,提高其判断和解决问题能力。帕利哌酮和β1、β2肾上腺受体之间无亲和力,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9-11]。

本研究中,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帕利哌酮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首发精神分裂症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ANSS评分和认知功能评分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NSS评分和认知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王云,郭素芹,张子梅等人[12]的研究显示,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高,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96%,且观察组患者锥体外系反应(静坐不能、肌强直和震颤)发生率(21.74%)低于对照组(52.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结果可见,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效果和安全性好,与本次研究相似。

综上所述,帕利哌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表1 治疗前后PANSS评分和认知功能评分相比较(±s)

表1 治疗前后PANSS评分和认知功能评分相比较(±s)

猜你喜欢
帕利哌酮控制率精神分裂症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帕利哌酮与氟哌啶醇治疗儿童抽动障碍对照研究
无锡茶园不同修剪模式对茶小绿叶蝉发生量的影响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帕利哌酮与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比照观察
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控制率的影响
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比较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郑州市某三甲医院职工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急性并发症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