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柳氮磺吡啶和功能锻炼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分析

2018-07-19 02:28向惠衡明强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20期
关键词:氮磺吡啶强直性

向惠 衡明强

强直性脊柱炎是临床常见疾病,属于慢性进展性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均造成严重影响。临床以采取糖皮质激素、抗风湿药及非甾体类抗炎药对症治疗,其中以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柳氮磺吡啶作为常用治疗药物[1-2]。本次研究工作旨在探讨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柳氮磺吡啶和功能锻炼治强直性脊柱炎效果分析。现将结果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单双月,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男35例,女15例;平均年龄为(28.75±4.35)岁。研究组:男37例,女13例;平均年龄为(28.82±4.2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接受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皮下注射,每周2次,每次25 mg)、柳氮磺吡啶(口服,每日2次,每次1 g)治疗。研究组接受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柳氮磺吡啶联合功能锻炼治疗。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柳氮磺吡啶用法用量与对照组相同。功能锻炼[3]具体操作:(1)颈部运动。站立位,头部以最大幅度向左向右转动;头部向左肩部右肩部弯曲;仰头或者低头,尽量使颈部向前屈、向后仰,反复数次。(2)胸廓运动。站立位,使双肘关节屈曲至90°,使尽量双上肢平举及往后拉,反复数次;每日早上进行1~2次的深呼吸运动,以使扩胸度维持正常。(3)腰部运动。站立位,脚和肩部同宽,两手叉在腰部,向左向右转体运动;弯腰及伸直双下肢,双手进行指地运动;接着上举双手,尽量使腰部往后仰。(4)坐姿矫正。坐在硬板,自然下垂双膝弯曲,双肩移平,双眼平视前方,挺起胸廓,小腹收缩,3次/d,1 min/次。(5)立姿矫正。站立位,并拢双脚,双肩移平,双眼平视前方,挺起胸廓,小腹收缩,3次/d,1 min/次。(6)卧姿矫正。睡硬板床,去枕仰卧,2次/d,早晚各一次,5 min/次。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血沉指标、CRP指标、TNF-α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15 6,P=0.021 1),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n,%)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沉、CRP和TNF-α比较

治疗前,研究组患者的血沉、CRP、TNF-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血沉=0.366 1,P=0.715 2;tCRP=0.069 3,P=0.944 9;tTNF-α=0.004 5,P=0.996 4)。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沉、CRP、TNF-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血沉=6.093 5,P=0.000 0;tCRP=8.099 7,P=0.000 0;tTNF-α=7.160 9,P=0.000 0),见表2。

3 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是临床常见疾病,且起病隐袭,若确诊为强制性脊柱炎患者未能及时接受恰当治疗,则容易影响日常生活,更甚至残疾[4-5]。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症状表示主要是较大差异的轻重程度,且青壮年容易受累及。由于青壮年的年龄阶段多为学习或工作的主要阶段,若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未得到有效对症治疗,则容易造成学习能力降低,工作能力降低,更甚至残疾,对其日常生活及生活质量均造成巨大影响。因此,临床需尽早给予对症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疾病预后。

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6]是强直性脊柱炎临床治疗快速起效的药物类型,属于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注射用的抗体融合蛋白,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已属于临床公认的强直性脊柱炎病理过程中重要炎性介质之一,而且参与调控炎症反应而造成关节病理改变。可以通过竞争性的结合血中TNF-α,从而阻断细胞表面TNF受体与血中TNF-α结合,使肿瘤坏死因子活性减少,使炎症反应减少,使病情发展有效缓解及延缓,使关节受保护。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是目前临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药物起效最快及效果最佳的。柳氮磺吡啶为酸性氮化合物,是以5-氨基水杨酸及磺胺吡啶组合而成。柳氮磺吡啶[7]的抗菌效果、抗炎效果、免疫调节效果明显。但若单一使用柳氮磺吡啶的起效速度慢,需要1个月,甚至2个月显效。因此,柳氮磺吡啶与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使用,可以起到明显协同作用。功能锻炼即运动疗法,为临床常见的物理疗效类型之一。功能锻炼主要是运用运动锻炼,以有效预防及治疗患者肢体损伤性疾病,以促使其肢体功能尽早恢复的有效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措施。功能锻炼包括颈部运动、胸廓运动、腰部运动、坐姿矫正、立姿矫正、卧姿矫正,是临床新型物理疗法,是目前临床强直性脊柱炎治疗有效措施。功能锻炼简单可行,效果明显,患者主动性高,依从性好,可以有效阻止疾病持续进展,促使疾病症状显著缓解[8]。除此之外,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各个时期均可有效运用功能锻炼,以预防病情进一步发展,缓解患者疾病症状的主要环节。值得一提的是,越早应用功能锻炼,且坚持时间越长,可以更明显缓解患者的疾病症状体征,降低畸形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9-15]。

综上所述,临床结合强直性脊柱炎的疾病特点,在给予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柳氮磺吡啶治疗过程中,应用功能锻炼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沉、CRP和TNF-α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沉、CRP和TNF-α比较(±s)

猜你喜欢
氮磺吡啶强直性
吡啶和3-甲基吡啶的合成工艺研究
柳氮磺吡啶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推拿联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2例经验体会
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比较
勘 误
氯代吡啶发展潜力巨大
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对比研究
柳氮磺吡啶片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观察
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28例
中医外治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