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基底细胞癌1例及文献复习

2018-07-19 03:28周书帆文丽萍
西南军医 2018年4期
关键词:表皮基底皮损

周书帆,文丽萍,杜 宇,邓 映

1临床资料

患者女,28岁,左侧鼻旁斑块1年余,逐渐增大伴瘙痒半年。患者于1年前发现左侧鼻旁无明显诱因出现一米粒大小褐色丘疹,无瘙痒、疼痛等不适,未予以重视,半年前上述皮损逐渐增大至黄豆大小,伴瘙痒、破溃,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色素痣”并予以CO2激光治疗,未见明显好转,遂至我院就诊。既往体健,无外伤史、过敏史、长期暴晒史及其他疾病,家族亦无类似疾病。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各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左侧鼻旁见一约黄豆大小褐色斑块,形状不规则,边界清晰,表面不平整,无压痛(图1)。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常规、凝血检查、肝肾功均未见明显异常。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萎缩,表皮突变平,真皮内见大量基底样细胞组成的瘤团,瘤细胞核大、浆少、染色嗜碱,瘤团与表皮相连,边缘呈栅栏状排列,周边有裂隙,间质结缔组织增生,有多少不等的淋巴细胞浸润(图2、图3)。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改变诊断为结节溃疡型基底细胞癌。局麻下手术切除上述皮损,随访一年无复发。

图1:左侧鼻旁褐色斑块

2讨 论

基底细胞癌(Basalcellcarcinoma,BCC)又称为基底细胞上皮瘤,1827年由Jaxob首先报道[1]。本病主要由间质依赖性多潜能基底样细胞组成,向表皮或附属器分化的低度恶性肿瘤,虽无明显诱因,但多认为与长期日光暴晒、X线接触、长期摄入无机砷等因素有关。其特点为生长缓慢,有局部破坏性,极少发生转移[2]。

HE×40HE×100

图2、图3:真皮内见大量基底样细胞组成的瘤团,瘤团边缘呈栅栏状排列,周边有裂隙,周围间质结缔组织增生。

本病主要发生在老年人,50岁以上多见,很少发生在30岁以下者。我科就诊患者为28岁年轻女性,且已发病1年,就青年人基底细胞癌患者进行文献复习发现,我国学者统计的494例BCC中30岁以下发病率为1.38%(10/494)[3],国外文献显示,青年人基底细胞癌的发生率近年来呈明显升高趋势,且女性患者的增长速度相对更快[4-5]。但性别比例国内外各文献报道不尽相同[3-4]。本病多发生在室外工作者,发病部位多集中在头面部等暴露部位,且躯干部位发病率也在明显升高[4-5],提示与长期日光暴晒可能有重要关系[6],但多数年轻女性否认其有长期暴晒史,且女性相对男性更重视防晒,但仍然有大量文献提示女性发病率更高,是否还有其他发病因素可行进一步研讨。本病例为结节溃疡型基底细胞癌,为基底细胞癌最常见类型,查阅文献提示有研究讨论各亚型与发病年龄及性别的关系,但统计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可后期继续增大样本再行统计分析。年轻患者可出现局部复发或新发肿瘤[8],肿瘤侵袭性并未发现比老年人强[9],但仍需重视随访及加强患者健康教育,我科患者已随访一年,未见复发及身体其他部位新发肿瘤,后期仍将继续随访。我院自2012年至2016共确诊基底细胞癌105例,其中30岁以下者为1例女性患者,发病率为0.95%,与各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本病皮损无明显特异性,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1)毛母细胞瘤:毛母细胞瘤好发部位为头颈部,但以头皮为主,肿瘤常为孤立性结节或小丘疹,生长缓慢,质地中等偏硬,镜下主要位于皮下,通常不与表皮相连,呈多结节状,结节周围有薄层纤维组织围绕,形成毛囊外鞘样的结构。而基底细胞癌癌巢与表皮有相连,且其表面可形成溃疡病侵犯表皮,肿瘤向下呈浸润生长,细胞有异型性,可见坏死,可行免疫组化进一步鉴别[10]。(2)色素痣:此病无明显好发年龄及部位,皮损边界清楚、边界规则、色泽均匀,皮内痣可见毛发,而基底细胞癌不会出现毛发。(3)脂溢性角化病:此病好发部位和年龄,与基底细胞癌相似,但其皮损表面呈乳头瘤样,干燥、粗糙,毛囊角栓为其重要特征之一,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增生的瘤组织由鳞状细胞和基底样细胞组成,病理特点为瘤边界变平坦,且与两侧正常的表皮位于同一平面。(4)黑素瘤: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生长迅速,易转移,表现为黑色素短期内增大,瘙痒、疼痛、周围皮肤发红,出现卫星灶,组织病理检查可见真皮和表皮较多分散或巢状分布的黑素瘤细胞,深达真皮和皮下,瘤细胞呈异型性,胞质内可含色素颗粒,对多巴和络氨酸酶呈强阳性反应,病理活检可相鉴别。

基底细胞癌的治疗,根据其瘤体的大小、发病部位等可采取冷冻、激光、药物、外科切除、放疗、化疗以及光动力治疗等不同方法。激光治疗具有安全性好、经济实用、操作简单、较少瘢痕形成的优点[11],但破坏范围不易掌握、治疗不彻底易复发,选择时需慎重。目前手术治疗仍是治疗基底细胞癌的首选[12],Mohs显微术可通过显微镜确定肿瘤的浸润范围并切除,最大程度地保护正常组织,并能取得较高的治愈率[13]。

综上所述,皮肤肿瘤的发生呈现年轻化趋势,临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应提高对于中、青年人群患皮肤肿瘤的诊断意识,提高病理活检率,避免漏诊和误诊,且诊疗过程中应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重视防晒以预防皮肤肿瘤的发生。

猜你喜欢
表皮基底皮损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建筑表皮中超薄基材的应用分析
人也会“蜕皮”,周期为一个月
解答立体几何问题的向量方法——基底建模法
可溶岩隧道基底岩溶水处理方案探讨
表皮生长因子对HaCaT细胞miR-21/PCD4的表达研究
水果
面部皮损的组织病理对其美容治疗及效果的影响研究
磁共振显像对老年椎基底动脉缺血的诊断价值
寻常型鱼鳞病患者皮损中间丝聚合蛋白及其基因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