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巨大皮角合并皮肤鳞状细胞癌1例

2018-07-19 03:28朱仁衡
西南军医 2018年4期
关键词:面颊牛角鳞状

朱仁衡

1临床资料

患者,女,74岁,农民,因右侧面颊部出现牛角状赘生物3年,明显增大1年于我科就诊。3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于右侧面颊部出现绿豆大小赘生物,褐色,无明显自觉症状,未予以特殊处理,赘生物增长缓慢,1年前,患者自觉皮损处轻微瘙痒,反复搔抓刺激,在当地诊所就诊,诊断不详,予以中药外敷,病情无明显好转,赘生物迅速增大,形状似牛角。患者既往体健,无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未发现任何系统肿瘤,局部未受过外伤。体格检查:心肺腹无阳性体征,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专科检查:右侧面颊部可见一牛角状赘生物,突出皮肤表面约3cm,基底部直径约2.5cm,赘生物质硬,颜色灰褐色,表面粗糙,靠近基底部可见明显裂隙,基底部皮损颜色为正常肤色,稍微突出皮肤表面,未见渗血及渗液(图1)。在我院行皮肤活检术,病理结果示高分化鳞癌(图2)。诊断:面部巨大皮角合并皮肤鳞状细胞癌。建议患者手术切除皮损后植皮治疗,患者因经济原因,未行手术治疗,现在随访中。

图1:患者右侧面颊部可见牛角状赘生物

图2:患者病理下表现为高分化鳞癌

2讨 论

皮角作为一种医学疾病首先由英国外科医生EverardHome在18世纪末详细描述[1]。该病较为少见,多发生于40岁以上,是皮肤表面的锥形角质增生性赘生物,好发于头面部及手部等曝光部位,常单发,呈圆锥形或圆柱形,笔直或弯曲如兽角,质地坚硬,长2cm左右,呈黄褐色或黑褐色[2]。皮角属于大体形态学诊断,而非组织病理学诊断,多在其他皮肤病的基础上发生,如寻常疣、脂溢性角化病、皮肤鳞状细胞癌、汗孔角化症、疣状痣等[3]。皮角恶变的概率有10%左右[4]。而鳞状细胞癌是起源于表皮或附属器角质形成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好发于头面部、颈部、手背部等暴露部位,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病因不明,和紫外线照射、化学因素、外伤、瘢痕、慢性皮肤病等有明显关系[5]。皮角及皮肤鳞状细胞癌治疗首选手术治疗。本例患者为老年女性,务农,长期接受日光照射,皮损位于面部,属于暴露部位,是皮角及皮肤鳞状细胞癌的高发部位。病情发展可能和日光长期照射有很大关系,本例患者因经济原因,未能采取积极手术治疗。

猜你喜欢
面颊牛角鳞状
弯弯月亮像牛角
Manners in Four Different Countries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PD-L1的表达与P16、HPV感染以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分析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FOXC2、E-cadherin和vimentin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拟态的关系
牛角挂书
巨大角化棘皮瘤误诊为鳞状细胞癌1例
一看书就犯困
幸福鱼面颊
一种肿瘤相关抗原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鉴定与表达
佛·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