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俊姣
综观近五年高考作文题,无论命题方式如何变化,写作要求有何不同,作文命题的内核都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关,比如培育学生的人文底蕴、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精神、让学生乐学善学,使学生成为富有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精神的合格人才。可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含的六大素养,构成了高考作文的六大母题: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我们来看2017年高考作文题: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这道作文题侧重引导考生关注生活,感悟人生,让所有的考生都有话可说,但又能区分谁说得真切、说得深刻、说得巧妙,并且考生都是从考场“起跑”,没有给那些心存侥幸、一心“偷跑”的考生机会,真正考查了考生临场组织架构作文的能力。高考对于个人的成长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磨砺,它赋予每个考生化茧成蝶的机会,每个考生在追逐自己的高考梦时,都品尝到了酸甜苦辣,也都洒下了汗水、泪水。考生看“高考”的视角,对“高考”的评价,大致能够反映出他的思想与品质;而考生在追梦路上的心路历程,也能够反映出他的意志,折射出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总之,这道作文题彰显了学生发展中的核心素养。
面对一道作文题,学生应怎样揣摩命题意图,明确命题指向,从而正确立意呢?
请看下面这道作文题:小陈读完初中,因家里经济困难,就来到城里的一家装饰店打工。他很快学会了如何鉴别装饰材料,并经常购买这方面的书籍阅读,还在闲暇时间学会了电脑艺术设计。后来,一家大型装饰公司招聘室内设计师,他去了之后发现应聘人员很多,并且了解到那些来应聘的人最低学历都是大专。于是他干脆退出队伍,坐在长椅上看起报纸来,等到最后才去面试。见到面试官,小陈说:“你们先别问我的学历,好吗?我绝对能够胜任工作。”于是他指着办公室的地板砖说出了它的优劣,指着门上的板材说这不符合国家环保标准,敲敲款式新颖的办公桌,说这是实木而不是压制材料做的。负责招聘的人说:“你光会分辨材料还不够。”小陈又在电脑上很快做出了一套室内设计方案。最后,小陈被录用了。对小陈应聘成功这件事,你有什么样的看法?请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如果考生对这道作文题所包含的核心素养拿捏不准,无法揣摩命题意图,就会进入写作误区:要么未能呼应材料中的核心问题,立意欠精准,如“以坚持为桨,滑向梦想彼岸”“低分高能,别样精彩”;要么对作文题目中的暗示解读有误,立意为“自学成才不可取,正规教育方可行”。实际上,假如考生熟悉核心素养的内涵,审读这道作文题应该不难。
首先,从母题一“人文底蕴”角度看,它包含的核心素养有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人文情怀”指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能关注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审美情趣”指具有发现、感知和欣赏美的意识和能力,又指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这道作文题呈现给考生的涉及“人文情怀”的要素,是招聘单位不是只看学历,而是以人为本,把人的创造价值摆在首位。据此可以立意为“看学历更重能力”“任人唯能”“学历重要、能力更重要”。在2015年的高考作文题中,“小刘”酷爱摄影,用个人爱好成就美好人生;他活出自我,毫无功利之心,并且他的作品走進大众的心灵世界,为人们留住美丽乡愁……这道作文题中的“小刘”这个侧面,体现的是“审美情趣”这一核心素养。
其次,从母题二“科学精神”的角度看,它包含的核心素养有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理性思维”是指有明确的思维方向,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有严谨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前文提到的“小陈”成功应聘的重要因素,其中就有严谨的求知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式,能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并做出选择和决定。据此,我们可以立意为“严谨求知成就能力”“能力在手,天下我有”“能力滋生自信,自信赢得机会”等。
从母题三“学会学习”的角度看,它包含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这些素养。作文材料中的“小陈”能够正确地理解学习价值,有着积极的学习态度。可见,他的学习是“自主”的,而自主学习的动力源于终身学习的意识。因此,从“小陈”乐学善学的角度,我们可以立意为“机遇总是留给善于学习且有所准备的人”。
从母题四“健康生活”的角度看,它包含珍爱生命、健全人格和自我管理这些素养。“珍爱生命”既指能够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人生价值,又指具有自信乐观的意志品质;“健全人格”包括坚韧乐观、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积极心理品质和抗挫能力,以及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等。作文材料中的“小陈”能够胜出,得益于他拥有积极的心理品质和坚韧的抗挫能力。据此,我们可以立意为“扬长避短,自信取胜”“登顶的路并非只有一条”。
从母题五“责任担当”的角度看,其包含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和国际理解这些素养。社会责任包含敬业奉献、艰苦创业,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诚信友善、感恩报德等。作文材料中的“小陈”不甘平凡,没有因为学历低而自暴自弃,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体现在他为入职就业做足准备,如“学会了鉴别装饰材料,并经常购买这方面的书籍阅读,还在闲暇时间学会了电脑艺术设计”,这些努力也是在为成功奠基。据此,作文可以立意为“自强不息,做最好的自己”“做好准备是成功的关键”。
母题六是“实践创新”,它包含劳动意识、问题解决和技术运用等素养。作文材料中的“小陈”具有动手操作能力,也具有工匠精神,这种能力和素养是他被录取的通行证。据此,作文可以立意为“能力才是成功的通行证”。
针对高考作文彰显核心素养、贴近现实生活、关注个性思维发展的特点,我们平时的作文训练怎样才能做到切实有效呢?
(一)培养作文兴趣,进行多种文体的写作训练
一直以来,高中作文教学偏重议论文训练,使得学生对写作文缺乏兴趣。其实,每年的高考作文题都是“文体不限”,2017年高考作文题更是给了考生两个副题“我看高考”“我的高考”。而“我的高考”这个副题用意非常明显:擅长叙述的考生可以写记叙文,不一定非要写议论文。事实证明,选择记叙的方式,以“高考”为线索,把师长的鼓励、家人的期盼、自己的期许和同学的拼搏等内容安排得井井有条并表现得栩栩如生的考卷,理所当然地获得了高分。
高一新生对高中生活充满期待,对未来充满幻想,在写作文方面具有尝试、构建和创造的激情,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各种文体的写作训练。比如,可以从写“我的小传”开始,用真挚的语言勾勒自己的形象,每个人的小传都可以隐去姓名,让同学从个性化的语言文字描述中判断传主是谁。这无疑是一种真实有效的写作。在高一阶段,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写“小小说”,以800 —1 000字的篇幅展现社会生活的某一侧面,这也是一种有效的写作训练。其实,2017年高考作文题给了考生很大的发挥空间,考生完全可以对自己的备考经历进行艺术加工,把它虚构成一篇小小说,表达自己对高考的感悟。
(二)用心感悟生活,勤于写作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悟人生。中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假如学生拥有一颗博大善感的心灵,完全可以通过独特的视角表现师长的智慧和渊博、宽厚和包容、勤恳和敬业,也可以表现同学的真诚与友善、激情与活力、梦想与追求、苦闷与无奈、焦虑与忧伤。学生眼中不应只有老师和同学,还可以有保安门卫、校医护士、保洁阿姨、教辅员工等。关键在于学生平时的观察与体会,比如:同样是下雨,春天的毛毛细雨与夏天的如注暴雨有着天壤之别;同样是晴天,夏天烈日的酷热与冬天暖阳的和煦,给人的感觉却完全不同。另外,学生每天看到的不应只是讲台、黑板,作业、考试,还应有精彩的辩论、奇妙的实验、激烈的球赛以及多彩的社团活动……教师要鼓励学生勤于写作,善于在写作中捕捉细节、表达感受、抒发情感。
(三)丰富阅读储备
无论是为促进写作,还是提高自身的修养,阅读都是不可或缺的。阅读与写作紧密相连。阅读是存入,写作是输出,没有阅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重要的是,阅读能够影响一个人的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阅读既是一个人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又是一个人心灵自我观照的过程。阅读面广的考生,看问题往往比较全面,角度新颖独到,观点辩证而明晰,这种能力又恰恰是在审读题旨、揣摩题意、选择角度、确立观点时所必备的重要能力。
阅读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还能够提升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如果不知道莎士比亚,就无法理解“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的哲理,如果不知道托尔斯泰,就无法理解“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句话的内涵。阅读丰富的考生写起作文来驾轻就熟,文思泉涌,名言警句信手拈来。对于2017年高考作文,阅读储备丰富的考生引用的或自创的励志格言很丰富,如“没有经历过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要么孤独,要么庸俗;忍受不了孤獨,你凭什么和碌碌无为的人不同”“一颗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等,还有考生把汪国真的诗“有一颗心,志未消。大地未绿我先绿,草木已凋我不凋”和辛弃疾的诗“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都巧妙地用上了。
(四)形成写作能力
为何2017年高考作文还有考生不会写?难道考生没有体会过备考时的酸甜苦辣?看不到高考对于社会进步和个人提升的意义和价值?毫无疑问,只要考生具备基本的作文能力,完成这道作文题就不会有困难。问题在于,有的考生平时只会套写空言泛语的“高考体”作文,无论看到什么题目都套作。2017年高考作文题就是为了打击套作和宿构的,它让心存侥幸准备套作的考生傻眼了,也让真正具备写作能力的考生发挥得淋漓尽致。
其实,写作能力也是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它在考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写作能力的形成一开始可以模仿。张志公先生说:“需要正确处理模仿和创造的关系。模仿是学生写作的必经之路。”但是,“模仿”是指把课文作为范例去借鉴它的写法。比如,学习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学生可以模仿文中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学会表达烦躁的心绪能够做到哀而不伤;学习了梁实秋的《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可以模仿文中写人记事、捕捉细节的方法,学会生动描写,准确表现人物的性格、气质和修养。这里的“模仿”不同于考生的“生搬硬套”,它是指在学习写作过程中,从借鉴起步,进而学会驾驭写作,不仅会叙述、描写,还能议论、抒情,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作文题,都能够正确审题立意、构思谋篇,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也就是说,面对同一道高考作文题,考生都是从考场“起跑”,跑得快、跑得好的考生就是真正具备了写作能力的考生。
总之,高中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是要研读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切实关注生活、感悟人生,关注个性、砥砺品格,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辩证思维的习惯,形成真正的写作能力,从而写出有思想深度和个性特征的文章。
(责编 欧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