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网络贷款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8-07-21 20:02刘彤,申俊,代振维
青年时代 2018年11期
关键词:建议措施调查分析高职学生

刘彤,申俊,代振维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互联网+”和万众创新理念的提出,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各类网上贷款平台如雨后春笋一样涌现。当前高职学生基数大,消费观念超前,致使很多网络贷款平台把目光盯住高职学生。然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速度太快,政府的配套监管政策未及时出台,造成了高职院校乱象百出,甚至出现了违法犯罪、自杀等极端案例。本文对高职学生网络贷款情况进行调查,阐述了目前网络贷款平台给高职学生带来的风险,提出了相对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网络贷款;高职学生;调查分析;建议措施

当前大学生基数大,消费观念超前,大学生也由此被认为是最有资本进行网购的群体,根据推算,大学生网购的市场规模潜力可达到万亿级[1]。然而,大学生的收入、地位均达不到目前银行信用贷款的要求,国家提供的助学贷款、创业贷款总量较少并且申请复杂,无法满足大学生贷款需求。P2P网络贷款是一种“个人对个人”交易的新的借贷形式,高校网络贷款(P2S)是P2P网络贷款针对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量身定做的一种金融贷款,创造性的盯住了在校的大学生,然而,网络贷款平台急于向高校拓展业务,打着虚假口号宣传,如“低利率”、“零利息”、“无抵押”、“马上到账”等诱导学生不理性贷款消费,政府的监管也未及时到位,造成了高校乱象百出,学生频频被骗,甚至发生了自杀等极端案例,例如,2016年3月,河南某高校的小郑因网络贷款负债百万而跳楼自杀,2017年4月,福建某高校一女大学生也因校园贷而自杀,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 [3]。

目前,国内有一大批专家在对大学生网络贷款的研究,然而主要集中在本科院校,很少对高职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研究。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从目前的招生规模来看,高职院校的学生人数与本科院校学生人数相当,因而,对高职院校学生网贷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网络贷款产生的原因与危害

1.养成错误的消费观念:攀比、超前消费、享乐、盲目追求时尚。男生喜欢购买3C产品,女生喜欢购买化妆品和高档衣服,校园贷款为其消费提供了资金支持,使得学生养成了错误的消费观念[4]。

2.贷款门槛低,诱导学生消费。网络贷款平台众多,为了抢占市场,一些平台对学生的偿还能力评估严重不足,甚至有些网贷平台只要学生提供身份证和学生证就可以办理贷款,“低利率”、“零利息”、“无抵押”、“马上到账”等虚假广告诱导学生过度消费。

3.风险大。网络贷款虽然简单,但具有相当大的风险。其一、个人信息随时可能被泄漏,包括:姓名、家庭住址、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等;其二、高利率以及合同陷阱,贷款过程中产生各种费用,如利率、手续费、滞留金等,使得贷款利息远高于银行贷款利息,造成学生无力偿还,越陷越深;更极端的是有些贷款平台采用威胁、恐吓、骚扰等手段进行催款,对大学生的人身健康带来了极大影响,有些大学生因承受不了而选择自杀。

4.信用缺失,如果没有按照合同规定的期限还款,不仅会产生滞留金,而且有可能会在产生信用污点,影响其学业和今后的事业发展[5]。

二、高职学生贷款情况调查

(一)对象与方法

对湖南某4所高职院校的学生开展问卷调查,样本总数为2000,问卷节选了《企鹅智库》栏目曾对大学生网络消费用的调查表,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设计的问卷更加细致,问卷由12个选择题组成,包括单选和多选,问卷特点有两个:1)进行性别分类,将男女生分开考虑,以期得到更加客观结论;2)题目设置是从学生基本情况到对网络贷款认知,逐渐深入。

为了保证调查问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对收上来的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一步筛选问题,调整问题及问题结构,最后对调查后的结果应用matlib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二)调研结果分析

大学生网络贷款调查问卷报告见表1—表5

1.生活费及生活费来源情况

2.网络贷款的认知及参与网络贷款情况

比例 5% 74% 21%

3.购物的冲动及分期付款消费

4.网络贷款额度与贷款时间

5.男、女网络分期消费调查情况

根据以上的调查可以看出,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虽然主要经济来源于家庭,但他们已经有了经济独立的意识,并且有部分学生已经付诸行动。对于网络贷款,大部分学生是了解比较少,但有近20%的学生愿意去尝试,这表明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这部分学生如果没有对其进行教育引导,很有可能会因不法分子引诱、欺骗而掉进网络贷款的陷阱。大部分学生都有网络贷款需求,期待获得贷款,但同时又有所顾忌,这表明绝大多数学生消费意识是偏保守的,他们会理性分析,但也有只有极少的学生会去进行网络贷款 。

男生对网络贷款的认识和了解远高于女生,男生更加愿意去尝试这种贷款,男生对于风险的喜好程度远大于女生,但在网络消费方面,女生愿意花更多钱在化妆品和买高档衣服上,而男生则愿意花更多钱在交友和买电子产品上。因而,高职院校在进行宣传教育时,男生是网络贷款的高危人群,更加应该加大宣传教育和监管。

目前网络上出现的很多贷款平台都有高利贷的影子,别有用心的人用各种手段掩饰陷阱,致使学生频频中招。

三、防范对策

(一)完善贷款平台制度,网络平台之间信息共享

根据之前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高职学生对校园网络贷款是有需求的,这也与目前主流文献调查结果吻合,只要有需求,就有生存的空间,对待“校园网络贷款”不应谈之变色,更不应该“好坏一棒子打死”,应该注重规范,加强引导,注重监管,校园网络贷款平台的良性发展最核心的是整个行业制度的自我完善、行业间的相互监督与合作。

行业制度怎样自我完善?那就得成立行业协会,行业协会根据校园网贷的发展状况和目前已经暴露或即将暴露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行业准入准则,提高进入该行业公司的门槛,保证公司是一个健康的、有积极向上文化的公司。公司对进入该行业的员工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并通過公司的规章制度保障从业人员的基本道德素质,提高并维护整个校园网络贷款的声誉。

行业之间怎样相互合作?河南某大学的小郑与福建的女大学无力还贷款选择自杀折射出校园网络贷款所暴露的几个问题:第一,平台贷款利率过大;第二,对借款人还贷能力未进行审核。在行业制度自我完善的基础上,怎么样防止悲剧的发生,这里的核心就是如何客观的审核借款人还贷款能力,笔者认为只要平台之间相互合作,建立起用户信用评级数据库,并共享此数据,这不仅能有效防止借款人拆东墙补西墙,也能降低平台的坏账率,促进行业和平台健康发展。

(二)高职院校应加强教育投入,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培养正确的消费观

从入学教育开始,学校就应该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进行积极引导,培养他们良好的消费习惯,针对高职学生的独特性,每个学期不定期开展“怎么样培养积极消费观”等方面的讲座与活动,并把培养学生积极消费观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整个学校都营造着一种理性消费的校园文化。

2.培养基本的法律意识

如今的大學生,尤其是高职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容易被外面的引诱还上当受骗,又不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根据这一特点,应该加强这个方面课程的学习,不定期的邀请专家做与大学生相关法律知识的讲座,分析当前热点问题暴露出来的法律陷阱,提早做防范;另外学校可以组织相关的活动,如法律知识抢答赛、热点问题辩论赛,也可以把最近出现的法律陷阱、诈骗陷阱在官网上和学生QQ群里面公式,以起到警示的目的,在日常中培养学生法律意识。

3.树立诚信意识、增强责任感

教育的核心目的是育人,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是教育育人的重要内容,目前,社会上充斥着各种坑蒙拐骗的现象,学校应该加大诚信、责任意识的宣传力度,培养高职学生诚信为本,言必信,行必果,做一个有责任,有诚信的大学生。

(三)完善网络贷款法律规范

为了解决校园网络贷款乱象,出台并完善网络贷款方面的相关法律是根本,相关部门应该出台针对大学生这一特需群体的法律规范,保障他们的合法权利。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来制止校园网贷贷款的乱象,校园网络贷款盲目发展的势头得到遏制,相信政府后续还会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引导校园网络贷款这个行业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刚. 大学生网贷风险警示[J]. 对外经贸, 2016,(7).114-115

[2] 余兴园. 大学生网贷引发高校思政教育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 2016,(5).374-376

[3] 刘昕. 大学生网贷的现状及策略[J]. 金融视线, 2017,(4).8-9

[4] 谢留枝. 如何解决大学生网络贷款出现的问题[J]. 经济研究导刊, 2016,(19).73-74

[5] 汪敏. 大学生的信用危机和诚信教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03,(3)

猜你喜欢
建议措施调查分析高职学生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华东地区高校园林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