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解题反思”的研究

2018-07-21 09:43周连城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23期
关键词:解题反思反思教学

周连城

摘 要:解题反思是解题的重要步骤,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关键,但教师在平时缺少解题反思教学,学生没有反思的习惯,为提高学生解题能力,教师应把解题反思作为重点,教给学生写反思的方法,进行心理暗示,促进学生养成解题后反思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关键词:解题反思 反思教学 心理体验

波利亚说“掌握数学就意味着善于解题”,数学教学离不开解题,解题对学生巩固知识、培养素质、发展能力,学会数学思考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是当务之急。但在现实教学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某道题做了n遍,学生还不会”,为何出现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关键是没有教会学生学会怎样解题;缺少解题后引导学生把解和解题过程作为研究目标,进行解题过程的分析,即解题反思。

一、解题反思的重要性

美籍匈牙利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在《怎样解题》里给出解题的四个步骤: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回顾他在书中指出“没有任何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十全十美的,总剩下些工作要做,经过充分的探讨与钻研,我们能够改进这个解答,而且在任何情况下,我们总能提高自己对这个解答的理解水平。”无独有偶,陕西师范大学罗增儒教授在他的著作《中学数学解题的理论与实践》中也将解题步骤分为四步解题步骤,即简单模仿,变式训练,自发领悟,自觉分析(对解题过程进行自觉的反思)。虽说前面三个步骤不同,但最后一步却是一样的,罗增儒教授也认为解题第四步解题反思是有益的,它有助于理解问题,完善解法,优化解题过程,提高数学问题解决的能力。同样《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也提到,反思可以锻炼学生挖掘和抓住事物本质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中“优化”的思想。而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解题过程实际是激活知识、检索知识、提取知识,即从记忆中提取相关知识,决定从记忆中提取信息的主要因素是学习这些信息的时候,你是如何加工,形成编码。反思实际就是对所用知识重新理解加工,形成有效的编码储存在记忆中。从上面我们可以明白,反思是一种自觉的行为,是思维能力发展的较高层次,对提高学生解题能力有积极的意义。

二、现状与成因分析

1.现状:我们学校是农村中学,是个基础相对较差的学校,上学期在初二年段对(3)(4)做了调查,喜欢数学的占23%,不喜欢数学的占到27%;经常反思的占16.4%,偶尔反思的占72.6%,从不的占11%。喜欢数学的同学都在经常反思的16.4%里,不喜欢数学的都在从不反思的11%之列。喜欢反思的同学解题能力都比较强,数学成绩都是班级的佼佼者,从不反思的数学解题能力都较差,成绩都是班级的尾巴。这说明解题反思对学生的解题能力、学习数学的兴趣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另外,在第一次让这两个班的学生写解题反思时,却没有一份是涉及到数学解题反思的的实质(包括调查中16.4%经常反思的同学),比如说:知识点,数学思想,其它解法,方法的推广等,所有的反思都是说解完题我很高兴、我很兴奋之类的情感体验。从上面情况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都知道反思,但却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反思”、反思的实际意义,那就谈不上主动反思,偶尔的反思只是停留在自发领悟阶段,还没真正做到反思阶段。

2.成因分析

第一.教师本身没有解题反思的意识,在平时的解题教学中,只关注到解题的前面俩个步骤,即简单的模仿和变式训练的教学,很少关注到解题后的反思,学生自然不知反思为何物。

第二.教师在解题中也会反思,但却不够重视,没有深入研究解题反思,更没有教学生反思,没有督促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

三、解决方案

1.重视反思的教学,教学生反思的方法

上学期开学初,通过调查、交谈,了解到学生不喜欢写反思的原因是:不知怎么写。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教给学生写反思的方法。从罗增儒教授的解题步骤来看,第一是模仿,学生反思一样从模仿开始,故我们要以典型题目为平台,通过分析典型题目教学生如何反思。比如:初中学生对应用题存在惧怕的心理,一碰到应用题,第一反应就是学不会,大部分教师也认为应用题不用教,会的就是会,不会的怎么教还是不会,到底是学生学不会还是不会学,关键是我们缺少促进学生反思。故我選择2017年厦门市8年级上质量检测第22题作为例题,教学生解题反思。

第四、反思解题过程的困惑

此题满分10分,我校平均得分2.79,空卷率达到56.4%,说明学生不能理解题意,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学生空卷率高的原因有:1.能找到关于数量关系的句子,但写不出关系式;2.关系式写出来,不会应用;3.题目看不懂。因此有必要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中的困惑。比如,如何将“小红家2016年8月的用水量比2015年8月的用水量多5m3”这句子转化为等式,关键是抓住多这个字用数学符号怎样表示,让学生在反思中体验将文字表达转化成数学的等量关系式的过程,悟出解题方法。

第五、反思数学解题方法的推广运用

首先找到类似的题目。

如《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P154页练习1。

八年级学生去距学校10km的博物馆参观,一部分学生骑自行车先走,过了20min后,其余学生乘汽车出发,结果他们同时到达。已知汽车的速度是骑车学生速度的2倍,求骑车学生的速度。

接着让学生自己解答,要求按反思的步骤解决问题,同时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同时感受两道题的本质,即它们呈现的背景不同,但所反映的数学问题相同。解决应用题的方法(特别是这类应用题)得到巩固和推广。

2.重视学生解题反思的实践,养成反思习惯

学生不会写解题反思,关键是教师不重视,造成学生没有实践。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动手一遍”。另外,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看,学习习惯的形成都遵循,从他控到自控,从不自觉经自觉再到自动化、从局部到整体的规律。要让学生养成主动反思的习惯,教师平时应加强解题反思的训练,将反思当做作业完成,强化训练,落实到位,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解题反思,养成良好的习惯。从2016年秋季开始,我把解题反思当成作业来抓。在此过程中,也走了很多的弯路。按照认知心理学的规律,学生受认知水平的限制,需要教师的指导,就像学开车,教练让学员第一步做什么、第二部做什么一样,当达到熟练时就达到自动化程度。在第一次布置反思作业(《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P29页第12题,学生完成较差,选择这题让学生写反思),没有给学生具体格式和内容要求,学生交上来的作业五花八门,大部分同学都说无从下手。为了让学生学会写反思,培养学生的兴趣,决定采取小步走的策略。我们都知道学生的学习习惯都是从模仿开始,为了降低学生书写难度,遵循学生学习习惯,将此题的解题反思作为范文,要求的从考察的知识点、用到的数学思想、怎样分析题目、类似问题、解题失误的角度反思,再让学生写动手书写,并及时评价,针对反思中的问题进行讲解,个别指导,督促学生及时完成,反复训练,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反思作业得到提升,学生反思习惯得到加强。

3.注重学生的心理体验,激发解题反思的动机

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它是需要的具体表现。如:我们都知道饿了就想吃东西,这是一种自然的反应,在心理学里,就是需要,有这种需要我们就会想方设法去获得满足,这就形成想找东西吃的动机。同样,要让学生主动养成解题反思,就要创造机会让学生感受解题反思的重要性,体会解题反思给自己带来的帮助,感受成功的愉悦,从内心获得反思的需要,进而激发解题反思的动机。每个学生都希望希望自己能获得更好的成绩,这就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只有将解题反思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积极性。在平时,每次让学生做一题反思,讲评完后,我都会出一题类似的题目,进行小测,让学生感受解题反思的价值,体会解题反思给个体带来的成就感,树立信心,激发解题反思的动机。

如:如图(1):AB⊥BD,ED⊥BD,AC⊥CE,AB=CD,BC=DE。

求证:BC=DE。

这题很多学生都知道证全等,但找不齐全等的三个条件,因此,讲评完后,要求学生写解题反思。第二天小测类似的题目:

“如图(2):在△ABC中,AD⊥BC于D,BF⊥AC于F,AD=BD,求证:BE=AC”

通过这样的刺激,使学生感受解题反思对自己的帮助,利用学生需要获得好成绩的心理,反思变成一种自我需要,激发他们解题反思的动机,养成良好习惯。

总之,要提高学生解题能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重视解题反思,让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

参考文献

[1]罗曾儒.中学数学解题的理论与实践[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8.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E. Bruce Goldstein,张明等译[M].认知心理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

[4]章志光主编.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猜你喜欢
解题反思反思教学
初中思想品德反思教学应用研究
师生互促发展,走出大学英语教学困境
强化数学解题反思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研究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题型的解题体会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读、问、讲、练、思”五环节的有效渗透
论在批改作业中反思教学效果
例说解题后反思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反思教学对提升大学英语教师教学水平的作用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
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解题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