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繁荣徐州文学的对策研究

2018-07-22 10:16蒋苏栎高秀川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江苏徐州221018
名作欣赏 2018年29期
关键词:文学创作徐州作家

⊙蒋苏栎 吴 云 高秀川[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江苏 徐州 221018]

“佳处未易识,当有来者知”,徐州作为华夏九州之一,自古便是南国门户,兵家必争之地。被称为“帝王之乡”的徐州拥有大量文化遗产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徐州文学也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徐州文学由写徐州的文学作品、徐州籍作家的作品、长期在徐州工作生活的作家作品组成。新时期以来徐州文学再次走向繁荣,大量本土作家应运而生,优秀作品不断涌现:周梅森的反腐小说《人民的名义》《人间正道》,赵本夫的乡土题材小说《卖驴》《天漏邑》,李其珠的煤矿题材小说《浮沉》,张新科的红色小说《苍茫大地》《远东来信》和西川的诗歌散文《深浅》《水渍》等优秀作品。许多作品荣获全国或省市文学大奖,既有王旭烽的《茶人三部曲》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也有赵本夫的《卖驴》荣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2017年杨刚良的长篇小说《大爆临界》、胡弦的诗集《沙漏》、龚房芳的儿童文学《如果一只獾遇到另一只獾》等八部作品同时获“江苏省第六届紫金山文学奖”,使徐州文学一跃成为江苏文学的重阵。

但是徐州文学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徐州文学在全国的影响力不大,徐州作家的创作队伍还不够壮大,作品关注太少以及文体相对来说比较单一等。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加大政策与资金的支持力度,重视舆论宣传,拓宽宣传渠道,注重人才培养,加强重大题材和多种形式文学创作的引导的策略,做大做强文学宣传,鼓励作家从多个角度进行文学创作,提高徐州文学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推动徐州文学进一步发展。

一、加大政策与资金的支持力度

徐州文学精品创作的背后要有强大的动力支持,建立徐州文学精品创作的支持政策和奖励机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徐州文学的繁荣。徐州市政府应加大对徐州文化繁荣建设的重视,进一步完善徐州文学作品的奖励和扶持政策。加大政策与资金的支持力度,不断提升徐州文学在地方乃至全国的影响力。

(一)市政府及相关单位制定“徐州发展规划”时要加大对文学的关注。政府要承担起建设文化强市的责任,将繁荣徐州文学作为一个重点项目来抓。现如今对于文化的强调多过文学,而在文学上却没有独立的表述。徐州文学基础好,与文化上是互通的。所以文学可以表现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文学也起到了带动文化的作用。制定“走出去,请进来”的政策,每两年或三年召开一次文学研讨会专题,邀请全国著名作家出席,提升徐州文学在全国的影响力。

(二)支持创立文学奖。鼓励徐州作协、徐州文联、高校等举办一些文学竞赛,设立文学立项奖,如“徐州市文学创作突出贡献奖”“徐州市优秀创作人才”等奖项,鼓励作家从多个角度进行创作,调动作家创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创作出有价值的作品,以利于人才出精品,繁荣徐州的文学。

(三)从外地引进驻徐作家、高校引进驻校作家,市政府给予补贴作为人才引进,列为徐州市重点人才同时给予资金的支持。同时繁荣徐州文学不能仅仅靠专业作家去实现,相关单位也要及时扶持文学新人,设立专项基金去鼓励新人、业余作家的创作。

(四)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包括创作、出版、经费等各方面的具体条文,尽快制定《关于奖励在全国、省市重大文艺奖中获奖集体以及个人的试行办法》,全面激活本市文学创作的运行机制。凡是获得奖项的要有配套的奖励方案,根据获奖级别的高低来决定奖励金额的多少。设立新晋青年作家专项基金,只要发表在相应级别的刊物上就给予一定的奖励补贴。同时设立出版扶持基金赞助优秀的作品出版,扩大作品的影响力度。

二、重视舆论宣传,拓宽宣传渠道

一座城市想要繁荣地方文学就必须要有相应的宣传政策。我市文学不乏优秀的作家和作品,但由于宣传主动性不够,其社会影响力还是不大,也没有在更深的层次上得到良好的社会效应和民众的广大呼声。所以我市应增强宣传的主动性,树立“大宣传”的观念。放宽眼界,不仅主动向徐州人宣传,还要向全国宣传,有放眼全国的胸怀与气魄,不断扩大优秀文学作品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繁荣徐州的文学。

(一)改变宣传观念,树立“大宣传”观。所谓“大宣传观”指的是“地域大、格局大”。改变以往任由徐州文学“自生自灭” 的状态,建立常规的机制,制定宣传的目标(包括宣传次数、宣传地域等)同时不能局限于地域性的期刊,争取利用国家平台“中国作家网”这种高水平的平台来进行宣传,向高层次媒体进军,提升宣传的效果。

(二)搞好策划,主题要新。明确宣传的主题,能结合时代的特征具有时代性同时具有地域性;宣传的口号要响亮,理念要新颖能吸引人,符合大众呼声。明确宣传的角度和宣传的方式,如积极构建文学作品展示平台展示历年来徐州优秀的文学精品创作,使群众能近距离接触到优秀的文学作品,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举办“徐州文学作品精品展”为文学作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同时也能使群众感受到文学的熏陶。

(三)拓宽宣传渠道。随着新兴媒体的发展,宣传不仅要在传统的媒体上下足功夫,如报纸传媒业《彭城晚报》、文学杂志《大风》等优秀的文学传播媒介要本着弘扬徐州文学的精神积极促进徐州文学的繁荣;还要创新宣传的手段,更新宣传的媒介。鼓励借助徐州作家网、手机APP和微博等新兴媒体的力量宣传徐州文学,提高文学的影响力。

三、注重人才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21世纪讲究文化强国,人才兴国;人才强,文化才强。为进一步繁荣徐州文学,市政府要重视人才培养。随着徐州经济的不断发展,淮海经济开发区项目的进一步落实,引进人才必不可少。把“引进文学创作人才”方案作为人才引进方案之一重点实施。

(一)以文学奖的形式吸引全国作家,号召作家的参与。如以“淮海战役”为题材每两年举办一次徐州文学作品征集活动,设立“淮海战役题材文学奖”来吸引全国作家的参与。这样不仅能丰富徐州文学的精品创作,还能提升徐州文学在全国的影响力。

(二)收集徐州周边地区的优秀作家资源,大量引进“驻徐作家”,鼓励文学创作,促进徐州文学的繁荣。以签约的形式要求作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要求的作品,比如在3年时间内完成一部产生影响力的长篇小说或在一年时间内完成一部中篇小说等。对于高层次、有实力的优秀文学创作人才,政府可以考虑为其开辟绿色通道,提供资金、优先解决其就业问题、住房问题以及其子女上学等问题。让他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同时,能够全身心投入文学的创作,巩固徐州文学现有的兴盛地位,促进徐州文学的进一步繁荣。

(三)培养高校青年作家。政府给学校提供经费的支持,设立青年作家培养基金,高校建立专项基金使用制度。鼓励开展四大高校文学节文学奖评比活动,给热爱文学的老师、学生、作家提供同台竞技的机会。同时拥有文学专业课的高校主要以江苏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工程学院为主鼓励开设写作课,并责成徐州作协与四大高校的对口关系,在作协举办的活动中免费赠送席位,使他们有出席的机会能去聆听专家的讲座。

(四)提升本土作家的创作能力。举办徐州作家班,从省作协、中国作协引进著名作家,讲授文学创作的原理与技巧,开设文学课,及时进行答疑,避免套路化写作。徐州市作家协会积极举办学术研讨会,促进编辑、主编和作者三方的良性互动,同时定期举办广大群众与作家的文学交流活动。这样不仅有助于提升本土作家的创作能力,还能了解大众的阅读需求从而引导作者的创作方向,更好地为大众服务。2016年新当选的徐州作协主席张新科先生在徐州工程学院就为“繁荣徐州文学创作”召开了交流会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大会上他指出:“要经常性的举办交流活动,出版徐州本土作家作品集,搭建优良的平台,唱好‘文学戏’。”此类交流活动的定期举行能有效提升我市文学作品的质量以及知名度,推动我市优秀文学精品创作的可持续发展。

(五)大力培养网络作家。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正在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发展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文学因其阅读方便,资源丰富而受到大众的喜爱,同时由于网络文学自身存在的鲜明的特点,有着传统文学以及传统文学奖项难以涵盖的特殊性,其影响力越来越大。所以我们不能仅仅繁荣现实文学创作,同时还要大量引进网络创作人才,重视网络文学的创作。鼓励青年进行网络创作,凡是点击量达到一定数量,可以向徐州作协、文联申报给予一定的奖励。市作协每年进行一次统计,根据网络作品的实际点击情况颁发“徐州优秀网络小说家”“徐州网络小说精品奖”等奖项,充分调动作家创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主动吸引他们加入作协。

(六)加强徐州文学的评论队伍。“真金不怕红炉炼,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邀请全国著名文艺评论家莅临指导,增强评论和著名杂志社之间建立的联系,推介关于徐州作家评论的文章,采取主动出击的方式,增强作家的国际化视野,扩大徐州作家的影响力。鼓励作家在徐州社科课题中专门立项徐州本土作家本土文学研究的专项,推动徐州文学的发展。

四、加大重大题材和多种形式文学创作的引导

徐州文学在徐州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要注重形式上的拓展与创新,结合徐州当地文艺特色,做好繁荣徐州文学的工作。

(一)举办固定主题的竞赛。加强现实题材和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如徐州两汉文化的创作。鼓励用徐州当地特有的语言方式进行文学创作,创作出价值观念正确、大众喜闻乐见的具有徐州精神的力作。

(二)加大弱势文体的引导。目前徐州文学以诗歌、散文、小说为主要的文体,但在网络文学、报告文学等文体上发展相对弱势,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加大对多种形式文学创作的引导,鼓励话剧、戏剧、杂文等多元创作形式的发展,为徐州文学的创作储备后备力量,进一步繁荣徐州文学。

(三)倡导文学与地方文艺的融合。楚韵汉风、南秀北雄是徐州最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质,徐州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江苏省地方特色代表性的传统戏剧之一 ——徐州梆子戏以及徐州地区灾民在乞讨中创造出来的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戏曲——徐州柳琴戏,可以说是传统戏剧的代表。我们应鼓励徐州作家结合徐州悠久的历史文化为传统戏剧的创作脚本,将徐州文学作品以生动的演绎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引导广大群众感受徐州历史精神,讴歌徐州、讴歌人民。文学化的戏剧不仅给广大群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也能促进徐州文学与戏剧的繁荣和发展。政府可以投入资金来建设戏班子,让其成为徐州文化具有影响力的一种文学表现形式,成为徐州的文学品牌,走出徐州,走向中国。同时徐州是“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这样就造就了豪放、大气的“彭城画派”,将“彭城画派”的发展和文学的创作人才培养相结合,建造一支强有力的名家队伍,培养一批高质量的创作人才。鼓励作家和画家立足徐州地区区域特色,自觉将带有“彭城画派”特色的基因融进文学的创作中、将徐州文学的魅力融于绘画的创作中去,打造能够体现徐州丰富精神内涵的精品力作和优秀画作。

每个人都担负着促进徐州文学繁荣的重任。对于徐州文学如何发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加大政策与资金的支持力度、重视舆论宣传,拓宽宣传渠道、注重人才培养、加强重大题材和多种形式文学创作的引导,可以促进徐州文学的繁荣。加大政策与资金的支持力度,激发广大作家的精品创作欲望;扶持文学新人,培养他们的创作爱好和创作激情,巩固我市文学的优势地位和独特影响。重视舆论宣传,拓宽宣传渠道,提升作家以及作品的社会知名度,将徐州文学精品打造成为徐州人所骄傲,为中国人所知晓的作品。注重人才培养,引进创作人才,创作大众喜闻乐见、符合正确价值观念和徐州文化精神的力作。加强重大题材和多种形式文学创作的引导,将鲜明的徐州地域特色加以整合和文学创作相结合,建造一支强有力的名家队伍和精品创作团体,提升我市文学在徐州乃至全国的影响力。我们不仅要将徐州文学介绍给本土城市,还要将徐州文学介绍全国人民。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文学作品书写时代的心声,传达人民的感受,架设个人与时代沟通的桥梁。我们要用徐州文学来向中国展现一个真实、全面、积极向上的徐州,进一步促进徐州文学的繁荣兴盛,为民族的伟大复兴积蓄力量。

猜你喜欢
文学创作徐州作家
作家的画
疫散待春回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音乐文学创作中的审美意识探微——兼读李渔《窥词管见》有感
Celebrate Spring Festivalin Xuzhou 徐州过年纪实
聚力文学创作 服务武功大局
曹文轩的文学创作作品
于永正从教年记
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出版经济与文学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