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组织演化史

2018-07-23 20:33张丽华
齐鲁周刊 2018年22期
关键词:和平欧洲会议

张丽华

现代国际组织的发展,从普遍性到专门性、从全球性到区域性,从政府间到非政府间,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到生态、卫生、人权等方面,几乎覆盖世界的各个领域,其类型的多样性、领域的广泛性前所未有。国际组织是指两个以上的政府、政党、团体和个人基于特定目的,以一定方式建立的国际联合体。和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国际组织也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其形式的变更、组织机构的完善与地域的扩大,皆有序地展现出国际组织发展的内在动因:寻求和平,避免战争,以和平的机制有效地防止战争。概括而言,国际组织的历史形成脉络:经过17、18世纪准备、酝酿,19世纪一系列国际会议的机构、制度的探索与创新,20世纪现代国际组织产生与发展,并于80年代后期兴盛。国际组织成为重要的国际关系行为主体。

历史前提

远古时代,古希腊的城邦国家之间,就有用于军事目的相互结盟的组织。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各国之间也进行过合纵连横,远交近攻。可以说,国家间组织古已有之,但这只是一种订立临时性质的同盟。国家形成后,随着生产的发展,文化技术,交通运输的进步,国家间出现了民间的交往、存在双边或多边的关系,为现代国际组织的建立准备了条件。国际组织的产生有两个先决条件,即独立的主权国家的多国家体系的形成,及对国家间多边交往的需求。这两个条件在19世纪的欧洲已大致具备。所以国际组织的最初发轫地在欧洲。

欧洲各国的经济贸易关系与国际交往的日益发展,国际争端和战争的频繁发生是推动国际组织产生的历史性前提。欧洲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国际组织的产生具有决定性意义,蒸汽机、轮船、铁路、电报的相继出现,缩短了时间和空间距离,使国际交往和合作势在必行。随着工业革命的发生,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和国际交往的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了世界市场。恩格斯在著名的《共产主义原理》中指出:单是大工业建立了世界市场这一点,就把全球各国的人民,尤其是各文明国家的人民彼此紧密地联系起来,致使每一个国家的人民都受着另一个国家事变的影响。这使国家和人民之间的影响和往来不断加强。同时,伴随工业革命过程中野蛮的原始资本积累,资本主义各国为争夺市场、原料产地和殖民地产生激烈的矛盾和冲突,由于工业国家制造能力的加强,交通运输、通讯设施方面的革命性改进,使这些国家获得巨大的破坏能力,加剧了国家间的对抗,导致欧洲各国之间的战争愈加频繁,处理各国纠纷和维持国际秩序都变得日益迫切。对此各国政府开始探索新的國际交往和合作的方式。

思想准备

在国家组织产生以前,很多思想家就提出了建立世界性组织或政府,以解决人类共同事务,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设想。自14世纪以来,思想家们针对兵连祸结、争战不断的欧洲形势,提出了各种以国家联合实现和平的方案。1305年法国思想家庇埃尔·杜布瓦在《收复圣地》一书中建议所有基督教国家组成大同盟以维持和平。杜布瓦是法王菲利普四世的拥护者,主张基督教国家组织起来共同努力去收复耶路撒冷圣地。他主张以公断代替战争来解决各国之间的争端。各国组织起来之后任何一国不遵守共同协议用军事制裁办法使他就范。在中世纪神权体制上,世界主权论的影响下,杜布瓦的《收复圣地》与菲利普四世的基督教邦联思想主要仍是天主教会、欧洲体系在面临崩溃危机时的一种自我修正。

1603年,法王亨利四世和他的大臣苏利发展了杜布瓦的思想,他们提出一项“伟大计划”?,设想欧洲应分成15国,共同组成邦联,即欧洲基督教国家组成联盟,把基督教同盟设定在欧洲范畴,使其更有可行性,设立由各成员国委派的委员组成总理事会作为最高机关,以实现和平。继亨利四世之后不久法国埃默里克·克鲁塞提出废弃战争,建议成立一个既包括基督教国家,又包括非基督教国家的联盟,并在威尼斯设立一个所有成员国大使组成的联盟最高机关——总理事会,以负责解决各国的争端。

与此同时,格洛秀斯出版了他的巨著《战争与和平法》。他呼吁卷入30年战争的欧洲国家制定一项战争与和平法,签订和平条约。他认为国际法能制止战争。对欧洲联盟设想更进一步的是彭威廉,在美国独立前,他写了一篇《展望欧洲现在和未来的和平》的文章,主张欧洲各国联合起来,组成一个“欧洲议会”?,各国应按其国富比例分配代表,裁减军备,议会的决议应取三分之二多数,议会的席位次序问题可以用圆桌方式解决。此后法国大主教圣皮埃尔在《欧洲永久和平计划》中提出在欧洲建立永久联合国。卢梭主张成立一个欧洲联邦,认为一切国际争端都应交由这个联邦议会公断或司法解决。这些思想主张在当代欧洲联合过程中都得到体现,欧洲已成为全球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欧洲议会、欧洲邦联的设想已成为现实,并向欧洲联邦的目标迈进。不仅如此,建立包括所有国家的国际组织的设想也已实现。

演进过程

国际组织是以威斯特伐利亚大会为历史起点的。1648年为结束30年战争而召开的威斯特伐利亚大会是国际关系史的一个转折点,它开创了国际关系史上通过国际会议解决战争问题和其他国际争端的先例,开启了以国际会议方式协调国家关系,解决国际问题之先河。威斯特伐利亚条约首次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国家主权原则,建立了近代民族国家为制度基础的国际关系,肯定了国家主权、国家独立的原则是国际关系应遵守的准则,促进了国际交往和国际法的发展。

经过17、18世纪的准备和酝酿,到19世纪,国际会议逐渐成为欧洲的国际生活一种不成文制度。现代国际组织就是在这种日益频繁的国际会议基础上逐渐衍生出来。19世纪中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际交往的增多,国际事务日益增加,为处理这些事务,在国际会议的基础上,形成了专门领域的常设机构。19世纪是国际组织的形成时期,并在国际组织发展史上居于重要阶段。

欧洲协调、国际行政联盟、海牙体系是19世纪国际组织形成时期三个不同来源,并为20世纪国际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欧洲30年战争彻底打破了旧的世界体系,国家主权得以确立的近代民族国家成为外交主体,也是国际关系领域无政府状态的开始和权力保持与扩大的开始。权力自发运动形成的均势是极脆弱和不稳定的,这内在地产生了对权力加以协调为主要目的的国际组织的需要。以英、奥、俄、普的四国同盟条约——休蒙条约为奠定基础的欧洲协调会议机制,是欧洲各主要大国以会议外交的方式处理欧洲或与欧洲有关事物的一种定期协商制度。条约规定缔约国定期举行会议,协调一致,维持欧洲和平。定期或不时举行会议成为一种制度,会议协商以外交形式被确认下来。欧洲协调从1814年维也纳会议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整整100年之久,在此期间,欧洲大国频频召开国际会议约30次,史学家把这一连串的国际会议叫做欧洲协调。这其间,欧洲40年无战事,可以看出欧洲协调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所以,欧洲协调在国际组织形成时期占重要地位,它对国际组织的生成做出了重要贡献。第一,发展了会议外交或议会外交的技巧。第二,大国主宰。这种由大国主宰,小国陪衬决策方式后来一直为欧洲协调的常规。第三,会议程序创新。

国际行政联盟主要致力于各国在共同利益上的实际合作,包括经济、社会、科学、文化、卫生等广泛行政技术事项。也称万国联盟。最早出现的国际行政组织是1815年和1856年成立的莱茵河委员会和多瑙河委员会。最著名的国际行政組织是1865年在巴黎成立的万国电报联盟。1874年在伯尔尼成立的万国邮政联盟。其中,万国邮政联盟是同类组织中最完善、最成功、最有影响的一个。成员国几乎遍及世界所有国家。它们的问世,标志着现代意义的国际组织产生。此后,卫生、农业、关税、铁路、度量衡、商标、专利权、著作权等许多领域都纷纷成立国际行政组织,国际行政联盟是现代国际组织的先导。它的出现,把国际关系推向更广、更深的领域,标志着国际社会和国际合作有组织化的开端,对国际组织的发展做出了有价值的贡献。

海牙体系产生于1899、1907年召开的两次海牙会议。是在发展国际法,寻求和平解决争端和减少战争伤害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随之形成的体系。两次海牙会议主题是裁军,虽然未达成任何协议,但就讨论和平解决争端和制定战争法规等问题上却取得了相当进展,并具体规定了以斡旋、调停、调查、国际仲裁以及常设仲裁法院等项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海牙体系为国际组织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有所创新:第一,普遍性。两次海牙会议的参加国首次在地域上超出了欧洲,具有世界性。第一次会议有欧、亚、美三洲26国参加,1907年会议有三洲44国参加,其中拉美17国首次参加,几乎包括了所有获得承认的民族国家。体现了会议的普遍性、广泛性。第二,确立国家平等原则。小国第一次被承认与大国处于平等地位。海牙会议规定参加国无论大小、强弱,均拥有平等投票权,一国一票。尽管小国还不能不受制于大国,往往要看大国的脸色行事,但会议至少标榜了主权平等的原则,在国际关系中提出主权平等的原则具有积极意义。第三,预防性和制度化。

如果说19世纪是国际组织的准备和初步发展时期,那么20世纪则是国际组织的发展兴盛时期,国际联盟代表这一时期的第一阶段,联合国代表它的第二阶段。1919年,协约国召开的巴黎和会通过了包括26个条文的《国际联盟条约》,国际联盟于1920年1月10日宣告成立,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一般性国际组织。

国际联盟在其存在的第一个10年曾成功解决国际危机或争端。但在后来一系列违反盟约的行为发生时,未能采取决定性行动,未能有效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了国联的瓦解,也促进了联合国的产生。联合国的创立,是国际组织历史上的伟大里程碑,开创了国际组织发展新阶段。二战后,国际组织迅猛发展,尤其近20年,在全球化进程的推动下,由于世界经济、科技联系与合作的密切,国家间相互依赖加强,国际组织的作用前所未有。开始了国际组织新的历史阶段。

欧洲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近代工业革命的成果又使国家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和广泛。促进了国家之间的交往。在欧洲著名思想家的具体和平规划与设想的理论基础上,国际组织的演进在欧洲协调的100年间,经过会议制度、行政联盟和海牙体系,有了飞速的发展,现代国际组织形态的三类主要机关:大会、理事会和执行局逐渐形成,为国际组织在20世纪的崛起准备了必要而充分的条件。19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向垄断阶段发展,世界范围的联系更加紧密,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更加频繁尖锐,为全面协调国际关系,国际组织也从专门性组织逐步发展成普遍性组织,并成为国际政治的重要行为体。国际联盟、联合国相继诞生,标志着国际组织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当代国际组织已经和主权国家一样成为重要的国际政治行为主体。

(作者系吉林大学教授。本刊略有修改)

猜你喜欢
和平欧洲会议
欧洲之恐:欧洲可以迅速扑灭恐怖袭击,但仍做不到防患于未然
会议通知
会议通知
ISO/TC8/SC8 期间会议在沪召开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期盼和平
复兴中的欧洲有轨电车
欧洲面临42年来罕见动荡
Five Hundred Times五百遍
“遥远的和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