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8-07-23 12:02李露露
健康大视野 2018年7期
关键词:效果观察临床护理路径急性心肌梗死

李露露

【摘要】目的:分析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4例我院在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卧床天数、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卧床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62%远远高于对照组的8333%,组间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经济负担,有利于病情的康复。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急性心肌梗死;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7-146-02

心肌梗死主要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发生急剧减少或中断,从而导致心肌坏死。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持久的剧烈疼痛等,也可引发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1-2]。因此,临床上不仅注重该疾病的治疗,对其预后的护理工作也十分重视。本研究笔者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取得了十分理想的临床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入选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计84例,所有患者均在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间接受過我院的治疗,且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并已签订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n=42。对照组由26例男性患者和16例女性患者共同组成,年龄36~72岁,平均年龄(536±48)岁,其中研究生学历8例,本科学历12例,专科学历10例,普通工人12例;观察组由25例男性患者和17例女性患者共同组成,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548±45)岁,其中研究生学历7例,本科学历11例,专科学历13例,普通工人1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实施如下:(1)成立临床路径护理小组,主要由护理人员与主治医师组成,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计划表,严格遵照计划表执行。(2)入院第一天,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建立静脉通道,实施重症监护,监测生命体征,做好除颤及抽血准备。(3)入院第2天,执行医嘱及常规护理工作,配合行溶栓治疗,配合急救治疗并记录,配合PCI观察,配合用药。(4)入院第3天,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帮助其进行排泄,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与性格特点,便于护理工作的展开。(5)入院第4~5天,待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后,可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缓解其恐惧、焦虑的心理,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告知药物的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6)入院第6天~7天,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指导其进行简单的恢复训练,进行健康宣教。严格执行临床护理路径表。(7)患者在院期间需要每天进行诊疗,及时与家属沟通,取得其信任,利于治疗与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8)对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讲解,将患者出院后的康复计划制成卡片发放到每位患者手里。

13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卧床天数;检测其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主要内容包括疾病的发病原因、基础急救措施、预防措施、注意事项等,满分100分,分数越高则掌握程度越好;从护理人员的专技能、沟通交流、语言语调等方面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评分≥90分代表非常满意,评分在70~90分为满意,评分<70分则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百分之百。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经t检验;护理满意度等计数资料均以率(%)的形式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作为统计学意义存在的判定标准。

2结果

21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卧床天数与对疾病知识的掌握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数据见表1

22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对照组患者中对护理工作表现非常满意的有29例,满意的6例,不满意的7例,护理满意度为8333%;观察组中对护理工作表现出非常满意的患者有34例,满意的7例,仅有1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76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思想的新型护理模式[3],护理人员不再盲目的执行医嘱,每天都能根据路径的指示,对患者实施有计划性、预见性的护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使患者对自身治疗与护理工作有一个清晰的了解,积极主动参与护理与治疗,增强其自身的护理意识和能力,以此使护理工作能够达到最佳效果,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有效促进护患关系[4]。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卧床天数,减轻患者及家属心理与经济的双重负担,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评价也相对较高,对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有着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参考文献

[1]左燕.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特别健康,2017(24):179

[2]贾倩.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研究,2016(7):124

[3]刘会玲.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临床研究,2015(11):87-88

[4]幸倩.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6(9):156-156

猜你喜欢
效果观察临床护理路径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