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圈黑体字设计比较

2018-07-23 07:09王峙清
艺术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黑体字

摘 要:黑体字是汉字文化圈常用的字体,因其笔画粗壮、字形醒目,过去常被用作标题排版。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尝试在正文中使用黑体字,多用于设计、时尚类书籍与杂志。之后伴随着电子出版、数字媒体的高速发展,手机移动端及互联网平台基于字体调性及显示需求等也大多选择黑体作为主要字体,黑体字有取代宋体字成为汉字主流字体的趋势。基于这样的背景,旧款黑体字因字重等问题逐渐不能满足市场需要,所以在2014年前后,汉字文化圈等几家重要字库公司不约而同地推出了质量上乘的黑体字产品。本文从间架结构、笔画形状等设计层面将汉仪旗黑、方正悠黑等中国黑体字与同属汉字文化圈的日本的新哥特体进行比较,通过微观的观照梳理宏观的字体设计思维的异同,探讨汉字字体设计的方法。

关键词:黑体字;汉字文化圈;间架结构

近年来,在汉字文化圈中,各个地区的各家字库公司陆续发布了一些新款黑体字,包括大陆地区的汉仪旗黑(汉仪字库出品)、方正悠黑(方正字库出品);香港地区的信黑(域思玛字体设计公司出品);美国与中国大陆合作开发的思源黑体(Adobe、Google与常州华文合作开发),以上几款字体发布后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好评。现将这些精品黑体字与日本的新哥特体(森泽字体设计公司出品)进行比较,以求获得字体设计的启示。

1 字重

(1)汉仪旗黑。汉仪旗黑的字体重量是5款黑体字中最完备的,旗黑没有采用汉字字体惯常的细黑、中黑、粗黑分类方法,其现有的多达15种字重显然是借鉴了Univers等拉丁字体的字重设置。汉仪旗黑按照数值类分类其字体粗细,从最细的对应纤细体的25JF到最粗的对应特粗体的105JF共15種字重,其中比较特别的是设计了华文黑体中很少见的极细黑体,视觉观感时尚、轻盈,扩大了客户对于字体的选择范围。

(2)方正悠黑。方正悠黑的字重包括2款繁体字体在内一共14级字重,也体现出了“屏幕显示字体时代”从字面到中宫,再到字重借鉴西方拉丁字体的意图,汉字字体的家族性正在向拉丁字体靠拢,大大丰富了设计师的选择。

(3)信黑。信黑体的字重也是按照数字分级,从最细的W1到最粗的W10共10级,可配合不同屏幕的分辨率、阅读距离等多样化的显示功能性要求。例如,W3特别为较小字号、较长的内文而设,使阅读流畅;W7适用于较大字号的报章标题。除了功能性外,更有设计风格的考虑,如W1的极细笔画可作标题,成就一种现代极简的风格。

(4)思源黑体。思源黑体一共提供了7个字重:从Extra Light,Light,Normal,Regular,Medium,Bold到Heavy,同样属于比较完备的字重设置。值得一提的是,思源黑体开创性地设置了“Normal”和“Regular”这2种很接近的字重,据悉其目的是针对不同屏幕媒介在光亮度上的细微差异而设置更合理的文字与背景的对比度。作为最常用的字重,Normal被建议用于屏幕稍亮的平板电脑上,Regular则被建议用于屏幕稍暗的手机上,思源黑体的这一做法充分考虑了屏显时代的阅读体验。

(5)新哥特体。新哥特体(新ゴ),作为日本20世纪90年代初发布的黑体字,其一直以来都在日本占据领先地位,该字体从最细的Extra Light到最粗的Ultra共8个字重。

2 间架结构

笔者依据中宫及字面这两个既相互关联又有区别的汉字结构与现象来分析这5款黑体字。首先就整体而言,这5款字体除了推出时间较早的新哥特体之外,其余4款字体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适度放松中宫,扩大字面的做法,可以说是对前些年方正兰亭黑等字面过大字体的一种修正,但同时又考虑到了屏显时代相对于纸面阅读字号更小的特性,适度扩大字面,增加字体布白空间,尽可能减少笔画间的粘连。这一设计策略是辩证地看待中宫字面大小的结果,字面大、中宫大,笔画部件撑得较满,容易得到整齐的排版效果。但相应的这类字面大的字,每个字的四边都用足,外轮廓容易形成视觉上的趋同,字形易显呆板,同时因为字面大导致字间距小,反而不利于阅读。相反,字面小的字,中宫紧,撇捺舒展,书写感强。但由于单字的造型差异大,容易造成字与字之间的重心不一,整体排版效果难以控制且客观上增加了字距,“行气”不足,影响阅读的流畅性,同样有可能不利于阅读。因此,适度收缩的中宫与字面是黑体字在大字面汉字使用多年后经验总结的积极尝试。

笔者列出5个不同结构、不同笔画数的汉字,以此来比较5款字体在结构上的差异。首先,通过观察旗黑的“印”字A、B两点以及其他4款字体相同的位置我们可以发现,在5款黑体字中日本的新哥特体的A、B两点空间是最小的,A点旁的竖划和B点旁的横折钩基本紧贴“印”字外框,汉仪的旗黑A、B两点空间最大,其他3款字体介于两者之间,从这2个点的位置以及5款字中右耳旁属新哥特体最大,旗黑最小可以发现,这5款黑体字给人的初步印象是日本的新哥特体中宫最外扩,字面最大,大陆的汉仪旗黑则相对中宫偏紧,字面稍小。其他3款字则适中。

这个结果符合中日两国汉字字库设计的思维微妙差异,中国的汉字字体设计始终比较尊重传统书法的美学标准,如传统书法要求中宫收紧,而我国的顶尖字体设计师如方正的仇寅、汉仪的齐立等都有深厚的书法基础,仇寅更是多次获得中国硬笔书法的一等奖。所以,即使在屏幕显示时代到来的今天,对于设计美学所倡导的空间布局和书法美学所标榜的外松内紧,整个大中华地区的设计师都在权衡。反观日本,其字体设计师对于设计美学的追寻已经远胜于对传统书法的追求,所以包括日本最新发布的高速公路指示牌字体在内,很多日本的汉字字体已经将可读性、可辨识性等拉丁字体的评判标准作为设计字体的首要标准,甚至可以牺牲一部分书法意义上的美感而强化其功能性。这就是造成日本森泽公司的新哥特体中宫明显比中国大陆汉仪公司的旗黑外扩、字面大的原因。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结构是K点和L点,这两块布白的大小在5款字中除了方正悠黑,其他4款字都基本做到均衡,只有悠黑故意左大右小,显得中宫更紧一些,但通过对比可以发现还是其他4款字的做法比较合理,可以让“刷”字的黑白分部更均匀。

然后是“黑”字,我们可以观察C点和D点,这5款字对于C点所处空间的处理,基本呈现新哥特体较小,其他4款字体稍大的现象,说明这4款黑体字在处理“黑”“里”“果”之类有部分方框的字体时都倾向于不太大的字面,新哥特体则相反。接着,从D点可以看出思源黑体在处理四点底和上部部件的关系时选择了放大距离,而其他字体做法基本趋同,空间相对较小。思源黑体的这种处理方法应该是考虑到小字号字体显示时的字体灰度甚至是屏幕(尤其是手机等小屏幕)显示时的笔画粘连问题。

接下来要比较一下“体”字,针对这类左右结构汉字,笔者借用字体设计大师谢培元先生的“第二中心线”理论从另一个角度分析5款字的字面大小。根据谢培元的理论,左右结构的字应该有左右各一条中心线,纵向贯穿两个部分,两条中心线的距离越小则字面越小,反之则字面大。笔者已经为旗黑字体的“体”字的左右两个部分画了中心线,并且将其自上而下贯穿5款字体的“体”字,可以看出尽管没有“印”字那么明显,旗黑和信黑的“体”字中宫略紧,字面稍小,而新哥特体则稍大,其他2款字体适中,这一结果也可以通过观察E点印证。

最后是“字”字,这个字除了通过观察F点所在空间判断旗黑字面较小,新哥特体字面最大,其他3款字居于两者之间外,重点观察G、H、I、J这4个点的布白可以帮助我们认清这4款字的中宫以及字面。在这5款字中,旗黑的布白最均衡,具体反映在“字”的宝盖头和距离“子”部较近,且“子”部高度较低,从而显得“字”的中宫较紧。剩下的4款字,悠黑的做法和旗黑接近,信黑和思源黑体接近,这2款字体的中宫要比大陆的2款字大一些,新哥特体则延续了大字面的风格,“字”的“点”这个笔画处理得很短。

所以,就中宫和字面的处理而言,日本的黑体中宫大,字面开阔,其次是中国香港和美国的字体,比较紧的是中国大陆的黑体字。

3 笔画

这5款字在字体笔画设计上都采用了微软雅黑开创的“去喇叭口”的做法,这种做法本身也是对数字印刷、屏幕显示时代的一种回应。喇叭口是解决铅字时代笔画末端“吃墨”而加粗笔画末端的一种方法,在印刷业告别铅与火时代之后已经没有用武之地。所以,近几年的新设计黑体字也习惯性地抛去了喇叭口的设计。但笔者认为,喇叭口除了解决纸面媒介油墨年久消磨的问题之外,其实还有视错觉层面的“借空间”作用。笔者设想,喇叭口的设计是否可在做粗体黑体时保留,以便缓解因布白减少而产生的笔画粘连问题。

除此之外,这5款字各有特点。旗黑和思源黑体的笔画稍偏长,旗黑长在横折的横,思源黑体则长在点。旗黑的设计讲究笔画的双线的阴阳结合,如横折撇的撇,靠上的弧线弧度较大,是为阴线,偏柔;靠下的弧线弧度较小,是为阳线,偏硬。此外,旗黑还将所有“钩”统一处理成水平,这样的处理减少了字的锐气,更平和一些。悠黑则沿用了微软雅黑的一大创新点——笔画相汇处调细处理。这样做可以更好地平衡字体的灰度,对于段落文字消除墨点有很大益处。信黑的笔画设计在5款字体中更接近传统黑体字,尤其是钩的处理。另外,横折撇中横与撇形成的夹角也是相当锐利的传统做法。新哥特体的笔画和旗黑相似,不同之处是笔画的弧度稍大,弹性更好。思源黑体比较注重书法的手写感,这一点通过加大点的弧度以及区别处理横折撇和横折竖弯钩体现出来。

4 结语

通过比较这5款黑体字,我们可以发现这5款具有较高水准的黑体字存在以下异同之处。共同的趋势:一是字重设计借鉴拉丁字体分级设置;二是兼顾印刷与屏幕显示。不同之处是中宫的收放。通过比较这些字体的设计特点可以发现汉字字体既要借鉴西方拉丁字体的科学评判体系,也要结合中国传统书法的形式美感,全盘西化的汉字设计和故步自封,不考虑阅读舒适性的汉字书法化都是不可取的。

作者简介:王峙清(1983—),男,四川成都人,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博士在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字體设计。

猜你喜欢
黑体字
黑体字在品牌设计中的应用与展望
1978年邓小平指示取消黑体字语录
荷花
黑体字语录考
此事不强求
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