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设计师的素养和历史使命

2018-07-23 06:50刘静
艺术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历史使命文化传承素质

刘静

摘 要:在当代,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方式、精神需求等都丰富于以往。时代对设计者提出了更严峻的要求和新高度,设计师作为当下热门职业之一,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并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本文试从历史角度,立足当下,浅析当代设计师应具备的素质素养和能力。进一步探讨设计师让自己保持新意和活力的同时,如何肩负起民族文化复兴的使命,赋予设计更高层面的意义。

关键词:当代设计师;素质;能力;文化传承;历史使命

设计是人的造物行为,通过造物来满足需求或表达情感。“物”的形态、品质等都取决于人的思想、掌握的知识、所选取的技术手段等因素。“人”的内在和外在主导着物的一切属性。作品品质的优劣取决于设计师的整体素养。所以,一件设计作品的品质不仅体现为最直接的功能和外在形式,还应体现设计者的个体精神,更应该映射出鲜明的民族审美。作为一个一直有鲜明性格的古老民族,在日趋大同的现代世界里,传承中求发展有着时代性的重大意义,保持民族特性亦迫在眉睫。

西方一直是设计的引领者,直到今天,国内设计领域从形式到内容仍很大程度地依附于国外设计,但经历了对西方设计的照搬、模仿后,我国当代设计有了可喜的转变。

1 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学习是当代设计的正确导向

随着国力的日益强盛,世界影响力不断提升,当代的设计主动对中国传统元素展开“攻势”。中国元素备受国外设计师的青睐,东方审美的设计作品频繁惊现于世界舞台。这不得不令我们深思:是我们一直忙于盲目地追捧别人,忽略了自己的价值,忘记了自己是谁,是化被动为主动的时候了,学会反观并珍视本民族文化价值,潜心钻研学习,是我们的一大进步。在设计的各个领域,如建筑设计、家居设计、服装服饰以及工艺品设计等都在以多种形式潜心学习传统文化和工艺,在设计上进行传承创新。设计院校也纷纷在以建立实习基地、请民间艺人或工艺大师进课堂等诸多方式进行学习,让传统工艺逐步渗入新时代设计师的血液里,传承发扬民族文化和精神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2 当代国内设计师队伍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国内设计师群体的主要来源是国内外高校毕业生,传统师徒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工艺师,以及基于爱好,自学成才的设计人员。由于培养模式和从业成长背景不同,三类设计师在审美取向、擅长的工技手段、从业目的和心态都有着相当大的差异性,在设计领域拥有不同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国内外高校设计专业毕业学生是设计领域的主要生力军。这一类设计师是年轻群体,他们大都经过正规系统的设计教育,掌握大量设计理念和方法论,视野宽阔、思维活跃、有前瞻性、综合性好。但对传统技艺了解不深,工艺基础偏弱,实践经历不足,市场的实战经验有待积累。

其次,传统模式下的师傅带徒弟或家族企业走出来的设计师群体是行业生产制作的基石,是传承传统手工艺的主力。虽学识上不能与教育体制下培养的设计师比肩,但其力量和价值不容低估。这类设计师的学习经历便是产品与市场紧密结合的过程,更是传统技艺和文化传承的过程。他们踏实诚恳、工艺扎实;了解市场,洞察力强,接地气;但又往往眼界不够宽广,理论支撑薄弱,设计的产品古板、缺乏灵活性,品质不高,需要多方面的学习和提高。

再者,基于兴趣,半路出家加入设计师行列的人群也不在少数,且表现不凡。他们大多有丰富的生活阅历、从业经验,专业知识和实践也跟由兴趣逐渐积累,学有所用。所以在设计领域也可以游刃有余。反而这一群体综合能力比较均衡,所谓“兴趣爱好是最好的导师”,这也许就是从业的基础所在。

这三股不同的设计力量在行业里发挥着不同作用。将三者的优长有机结合,恰恰是设计师该有的素养和品质。高校设计人才需保持对专业的热爱和尊敬,深入踏实地学习传统文化和工艺,也要注重汲取东西方的人文精华,全面提高自己;技艺精湛的传统艺人则需要开始重视文化知识设计理论的学习,开阔眼界,重视挖掘自身创新能力,力求传承创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会产生热爱,促使设计师汲取理论实践双重营养,以多种形式进修专业设计理论,深入行業实践学习是必经之路。所以怀揣对专业、对传统文化和工艺的敬畏和热爱之心,互相学习,交融渗透,共同进步,才能整体提高设计师队伍,扛起复兴民族文化的大旗。

3 当代国内设计领域还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设计与市场的关系上,市场推进设计多于设计引领市场。基于中国国力飙升和教育的长足发展,国内设计师队伍日渐壮大,设计师进一步与国际接轨,独立生存能力不断增强,对市场的把握和引领能力逐渐提高。但设计师仍处于被市场要求,被市场推着走的状态,缺乏主动意识,市场环境也有待改善。

从设计受众的角度,国人的生活水平虽然提高,但多数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还处于中低水平,没有对设计师或设计产品提出相应高度的要求,致使设计师“怠慢”消费者的产品频现,让设计师有空“偷懒”,也影响了设计师成长的脚步以及进步的主动性,从而整体拉低了设计师的水平。

另外,人们热衷于分享西方物质文明的同时,本民族的文化精神日益淡薄。但广大民众正在逐渐回归并珍视传统文化价值和魅力,这更需要当代设计师树立文化自信,工艺用设计服务生活,让生活洋溢着民族情怀,再现东方审美。

4 市场对设计人才的要求

试从产品设计行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和高校的设计人才培养方法两个视角分析当代设计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列举服饰类产品设计专业的招聘信息如表1。

以上信息主要来源于智联招聘网、皮具设计师招聘网、箱包设计师招聘网以及猎聘网、珠宝人才网、北京设计院招聘网站等大众招聘信息网。信息量不大,但不难看出:

从市场需求角度来看,招聘岗位的分类很容易与文中提到的三类设计人才对号入座,一一对应。另外,目前国内中小企业仍以来样加工为主要生存之道,大部分岗位仍以工艺分类,自主设计研发能力不足;珠宝首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主要集中在对资料整合运用、绘图建模、制作工艺等技术能力的要求和一般专业性知识等要求,对设计的原创性和文化性的要求显得曲高和寡,缺乏分量。

同时,也明确地看到企业对设计师的素质能力有更为全面的要求。尤其是有一定规模的品牌企业则能更好地反映出高一层次的市场定位,更接近于对设计师应有的取舍标准。品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基本集中于三点要求:知识技术的专业性、设计创新性、能力的综合性。这才是真正激励人才、塑造人才的土壤,是当代设计发展“希望的田野”。企业要生存,就需要优秀的人才,从而有力推动和矫正人才培养的方向,提出越来越高的标准。

5 高校需响应的不仅仅是市场的需求,更应体现时代对人才的期许

列举北京服装学院部分设计专业的部分课程设置如表2。

设计院校是培养设计人才的摇篮,更是培养高素质全面型人才的主要基地。高校不能只是简单地迎合市场对人才的要求,更应该是人才培养方向的掌舵人。高校的人才培养要反映时代要求,实践时代精神,担当历史使命。

以北京服装学院相关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为例,产品设计专业课程的专业性和综合性愈发明朗;公共课以专业为点进行辐射发散,同时渗透了市场营销、运营课程,力在构建更为全面的知识结构和传统文化素养;而专业课内容注重基础工艺技术,注重与社会、与市场、与企业的沟通合作。二者都非常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方法论并行,注重传统和现代的工艺手段结合的模式进行,即考虑到市场的需求,又明确了人才培养的定位和导向。

6 设计师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首先,设计师必须拥有灵活的设计思维和多维的设计思路。需从大众生活深处出发,从材料、色彩、结构、工艺、功能、使用方式等设计元素上扩展“物”的常规概念,拓展应用领域,从而设计、改变生活方式,引领潮流。另外,善于将“有意义的元素”以合适的形态予以应用和表现是设计师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其次,建立并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设计是一种创造,但不是发明。它不应该是无中生有的,要具备强大的专业知识框架,从而才能不断创新、不断超越。

再者,力求将个人设计提高到民族的高度。不談要背负怎样的历史使命,单从民族文化的角度来讲,我们拥有璀璨文明,文化艺术宝库有着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资源。设计师要立足本民族,把民族文化渗透到设计当中,让传统活在当代,赋予传统以新的生命意义。

7 设计师需以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为己任,扛起“重拾民族自信,引导新中式生活”的历史使命

王受之先生说:“民族自信很重要。我们舍弃宋元明清的奢华风格而要西方15世纪文艺复兴后的风格,其实是不自信的表现。但这不是错,只能说是阶段性的,等这个阶段过去了就会重新捡起民族自信。”

以经济发展作为支撑,大众的生活质量和精神层次有了质的蜕变,对重拾民族自信、彰显自身文化价值产生共鸣。在设计领域,国内设计领域无论在人才培养,还是在市场发展上,都已经走在自我成熟的道路上,设计界不再无视本土文化,盲目跟随西方。设计不仅是一份安身立命的职业,更是民族品牌壮大的脊梁。只有设计师的强大,民族设计产业才能崛起。作为当代设计师,我们应该从“大我”和“小我”两个层面审视自己,谋求自身的更大价值和意义。

8 结语

设计师在当代社会各个领域中都充当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设计师是一份社会职业,更是一份历史担当。西方人创造的现代物质文明正在为全人类共享,但除此之外,中国人应该坚守并延续中国精神层面的东西,过西式物质文化生活,享受中国精神文化,把两者结合起来,是设计师应创造和引领的民族设计之路。

参考文献:

[1] 小柯.设计的社会认知与当代设计师素质[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9(4).

[2] 田朋.刍议现代艺术设计师的素质[J].价值工程,2011(27).

[3] 张荣红.中西方首饰艺术教育模式比较与思考[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16(05).

[4]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历史使命文化传承素质
为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奋斗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担起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