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区文明化过程中精神文化研究的顶层设计

2018-07-24 11:33何驽
关键词:中原地区观念精神

□何驽

考古学文化分为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古代文明也相应地分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中原地区文明化过程,不仅是物质文化的文明化,同样也是精神文化的文明化。因此,探索中原地区在文明化过程中的特点和发展模式,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之一就是,中原地区精神文化的文明化过程及其特点的探索。这一宏大而异常复杂的全新的体系化课题,首先需要一个理论性的顶层设计。笔者试图就这个问题谈一点不成熟的想法,权作引玉之砖。

一、精神文化的定义

精神文化是观念文化,是指个体、群体和社会所有精神活动及其成果的总称[1],是人类在实践中创造的各种思想观念和精神产品的总和[2]。精神文化内涵可以解构为建立在社会心理基础上的意识形式,该意识形式以自然观、社会观、宗教观为核心,有符号文字和艺术两大表达体系。其中,自然观是基础,宗教观是手段,社会观是目的。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存在的世俗化认识和理论解释所形成的观念和知识体系,总体包括宇宙观和科学两大部分。中国古代的宇宙观是关乎天、地、人三者关系在时空框架内发展变化的认知与理论解说。宇宙观的内容可以分为事物本原论、空间论、时间论三大板块。具体说事物本原论是关乎天、地、人的起源、演化、要素、运动变化法则的本体论。空间论是古人对四极四维、五方、上下、天文北极、磁北等观念的把握。时间论包括四时、年、月、日、昼夜时刻等。从宇宙观科学升华出来的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根本性概括与总结即形成中国古代的哲学。

宗教观是人们对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的超自然的(神的)认知、解释和信仰与崇拜,包括宗教信仰体系和宗教权力分配观念两大部分。

社会观即是人们对社会组织的认知和理论解释所形成的观念,包括社会治理理念和伦理道德两大部分。中国古代社会观中,社会治理理念是核心,包括集权统治、文德统治等。其中文德统治是指追求文治德治,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统治理念[3]。伦理道德包括正统思想、平等观念、等级观念、私有制观念等。正统思想则包括“王者居中”“政治报复”观念。王者居中观念是以“地中”政治话语霸权所形成的意识形态为理论依据,形成的王者寻中、立中、传中、逐中、居中等一系列观念[4],最终目的是保障王权统治的合法性和正统性[5]。

符号和文字系统是有关自然观、社会观、宗教观以及艺术的符号和文字表达,大致可分为实物立体、标记、象征、句意、文字(数字)。

艺术是有关自然观、社会观、宗教观、符号系统艺术表现的表现形式,具体说是用幻象形式显现原型的部分特征以表达人类认知世界的图示和艺术家与受众的情感。

社会心理是指一定民族、阶层中普遍流行却没有经过系统化和理论化的精神状态,其中包含普遍的社会动机、社会态度、社会价值取向等[6]。

二、中原地区精神文化的文明化过程及其特点探索的顶层设计

中原地区精神文化的文明化过程及其特点的探索,需要一个比较合理、具有较强内在逻辑关系的顶层设计,才能够将相关纷繁复杂的问题分门别类、层次明晰地构建在一个体系当中,才能有序地开展研究,有条理地综合出研究结论。顶层设计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何、怎样、模式。“什么”问题针对中原地区文明化过程中精神文化的成就与特色。“为何”问题针对中原地区文明化过程中精神文化的成就与特色形成的原因。“怎样”问题针对中原地区文明化过程中精神文化发展与周边文明起源中心精神文化的互动关系以及同中国文明中精神文明的关系。最终总结出模式。中原地区精神文化的文明化过程及其特点的探索的顶层设计,可以用图1加以展示。

图1 中原地区精神文化的文明化过程及其特点的探索的顶层设计图示

下面,对中原地区精神文化的文明化过程及其特点的探索的顶层设计中各部分,进行简单的说明。

三、基础研究:中原地区文明化过程中精神文化发展成就

回答中原地区文明化过程中精神文化发展成就的问题。技术路线是以考古学研究为基础,结合科技考古、文献、民族志对比资料等综合研究,全方位、系统地探索中原地区文明化过程中,精神文化所创造成就的具体内容、所达到的水平。

四、特色研究:中原地区文明化过程中精神文化特色总结

回答中原地区文明化过程中精神文化特点是什么的问题。从中原地区文明化过程中精神文化发展成就探索的成果中,综合研究总结出中原地区精神文化的特点。其中,笔者以为,“中”的观念在中原地区文明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与凸显为精神文化核心。李伯谦先生认为祖先崇拜也是中原地区精神文化的一个特色鲜明的核心,笔者十分赞同。

(一)“中”的自然观

1.“中”的宇宙观。“中”的宇宙观包括空间与时间上的“中”的认知,可以表现在时空与本体论领域中,均有可能从考古资料中萃取出来。

(1)在空间上,包括人们的中天、四维之中、中央等空间认识。

(2)在时间上,中原地区四季分明,中原人二分二至的观念不仅体现对太阳系运动规律的认识,更关系到四季变化的中央节点如仲春(春分)、仲夏(夏至)、仲秋(秋分)、仲冬(冬至)。当然,昼夜中央节点的观念也不可或缺,如中午、中夜、中食等。

(3)本体论。宇宙观的本体论核心是解读天地人三者关系,人居天地之中间。

2.“中”的科学。“中”的科学主要体现在对天文学的天极与地中的认识与测量上。

(1)天文学探索天极的中心,如北斗星围绕着永恒不动的天极旋转。天极之下对应地中。有关北斗星的观测、观察与崇拜遗存,便可提供一些考古信息。

(2)古代地理学对于地理中心的认知,圭表测影进行大地测量,立中建极——确立中央与山河表里南北东西四极。

3.“中”的哲学。 主要关于“中庸之道”“中正之道”“中和”等哲学观念。

(二)“中”的社会观

“中”的社会观主要包括社会治理理念与伦理道德中的“唯中”观念。可以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政治地理五方中的核心:中方、中土、中央、中原、政治天下之中观念等。

2.唯中的五服制度:政治理想化的“回”字形行政制度管理模式。

3.唯中的正统思想:王者居中、寻中、立中、逐中、居中、传中、宫室制度中轴线等。

相关的分析可参见拙作《从精神文化考古的维度看中原观念的出现与形成》[7]。

(三)“中”的宗教观

伊洛地区、嵩山周围被视为天地之中,天室,这实际是宇宙观的地中观念转化为宗教观念。位于中原的天室,被认同为信仰与象征意义的天下之中。

(四)“中”观念的艺术表现

中轴对称的艺术表现形式,应当是“中”观念在艺术形式上最突出的表现。

(五)祖先崇拜在宇宙观上的表现

祖先崇拜在宇宙观中表现为“帝”的神格,即“人祖至上神”,住在天上,与天神同在平级。在宇宙观的领域内,将祖先神推崇到至高无上的地位。

(六)社会观中的祖先崇拜

祖先崇拜作用于社会观,以宗法制度为基础,以礼制为载体,以孝悌为伦理观念核心。

(七)宗教观中的祖先崇拜

宗庙、墓祭、祭祖礼仪、祭祖法器、祖先神像、祖宗象征物等,都是祖先崇拜在宗教观中的集中表现。如仪式[8]、缩酒器具觚(同)[9]、玉柄形器(玉瓒)[10]、陶楔祖宗[11]等。

(八)祖先崇拜的艺术表现

祖先崇拜的艺术表现,主要是祖先崇拜的视觉艺术作品——图画、雕塑、雕像等。

(九)祖先崇拜的符号表现

表示或象征同祖先神沟通的刻画符号,如肖家屋脊文化的角形符、高柄杯形符、形符等,都是沟通不同层级祖先的神徽[12]。

五、机制研究:中原地区文明化过程中精神文化发展与特色形成的机制

回答中原地区文明化过程中精神文化为何如此发展,为何形成如此特色的问题。其中,地理环境因素和经济基础因素至关重要。

(一)人地互动关系因素

地理环境方面,中原地处黄土高原前缘的比较开阔的内陆河谷平原,更有利于精神文化因素的聚合与辐射。在人的能动方面,中原人总体上采取了与环境和谐互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对于资源的利用与开发适中适度[13]。

(二)经济基础因素

小农经济对土地的依赖以及个人力量抗击外界打击能力微弱,导致向心(中央)聚合的社会心理基础得以形成。比如聚落向中心聚落的向心性趋势,并屈从于聚落等级制。这种向心性(趋向中央)的社会心理,贯穿了整个社会的各个阶层,成为全社会“大一统”思想形成的社会基础。

六、互动研究:中原地区文明化过程中精神文化与周边地区精神文化的互动关系

回答中原地区文明化过程中精神文化与周边地区精神文化如何交流、影响、融合、传承与互动等问题。其内容至少有以下两个特别突出的课题值得深入和全面系统的探讨。

(一)礼制的源流

中原地区文明化过程中,精神文明中最突出的特征是礼制的集成与创新。

1.宫室制度。中原地区的二里头遗址的宫室制度是集成之作,集成了良渚莫角山、石峁皇城台、新密古城寨大型夯土建筑、瓦店遗址大型夯土建筑、陶寺宫城及宫殿建筑等建筑理念,创新出多轴线、多进院落式宫室制度。

3.用玉。中原地区很有特色的用玉如牙璋、玉琮、玉璧包括牙璧与有领璧、玉戈、玉圭等,其外在形态很可能不是中原自创的,而是从周边地区传入的,但是用途或象征意义经过创新之后,对这些玉礼器赋予了新的象征意义,又向外播散出去,影响周边地区。

4.丧葬制度。中原地区墓葬的等级制度、棺椁制度、随葬品制度等显然受到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陶寺文化的影响,最终形成了中原的丧葬制度。

5.礼乐。中原地区的鼓、磬、铃(后来的钟)、埙等,与陶寺文化的礼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龙象征

以新砦遗址和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龙形文物为代表的中原龙,继承了陶寺文化以蛇、鱼为主要原型主干的特征,并吸收了红山文化、凌家滩文化、良渚文化、肖家屋脊文化玉龙的某些特征,使中原龙形态大致定型,并将龙的象征含义——王权、水、呼风唤雨、变化多端——固化下来[14]。

七、与中国文明精神文化关系研究

仅仅探索中原地区文明化过程中精神文化的成就、特征、机制、与周边地区的互动关系是不够的,还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究夏商周三代以降,中国文明的精神文化同中原地区精神文化的源流关系,厘清中原地区精神文化对中国文明精神文化中的基因、精髓、主干的贡献。

八、模式研究

在上述五个方面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综合总结出中原地区文明化过程中精神文化文明化的模式,以揭示中国文明中精神文化文明化的主流模式。

以上有关中原地区精神文化探索的顶层设计,涵盖了需要研究的主要领域,而具体的课题与内涵,尚大有潜力可挖,亟待继续深入细化,更需要众多学者长期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这一宏大复杂的科研课题。

猜你喜欢
中原地区观念精神
维生素的新观念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一席话”的来历
坚持系统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打造中原地区航空人才培养高端平台
紫外法快速测定中原地区12种蔬菜VC含量